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subclavian vein collapsibility index,SCV-CI)用于预测剖宫产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价值.方法 选取择期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剖宫产单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97例,蛛网膜下腔麻醉前记录基础无创动脉血压,并依次在仰卧位和45°半卧位下用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  相似文献   

2.
随着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的应用,低血压的发生一直困扰着麻醉师。变动产妇的体位可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因平卧位时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本研究比较仰卧位与左侧卧位腰部垫10 cm高体位垫对血压的影响,以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下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IVC-RVI)对骨科手术患者腰椎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该院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194例,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均为腰椎麻醉.术前使用超声对IVC-RVI相关超声指标进行测量,患者麻醉完成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记录麻醉完成至手术结束时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分析导致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IVC-RVI对患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根据术中低血压发生标准,腰椎麻醉后共60例患者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30.93%.术中低血压患者术前促血管收缩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血压正常患者,术前高血压患病率及IVC-RVI明显高于血压正常患者(P<0.05).术前促血管收缩药物使用为术中低血压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35,P=0.014),术前高血压(OR=3.614,P=0.002)及IVC-RVI(OR=1.468,P<0.001)是术中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IVC-RVI预测腰椎麻醉后低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95%CI:0.790~0.909,P<0.001),截断值为35.87%,灵敏度为88.3%,特异度为74.42%.结论 IVC-RVI对腰椎麻醉后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指导腰椎麻醉患者术后低血压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IVC-RVI)对骨科手术患者腰椎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该院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194例,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均为腰椎麻醉.术前使用超声对IVC-RVI相关超声指标进行测量,患者麻醉完成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记录麻醉完成至手术结束时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分析导致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IVC-RVI对患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根据术中低血压发生标准,腰椎麻醉后共60例患者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30.93%.术中低血压患者术前促血管收缩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血压正常患者,术前高血压患病率及IVC-RVI明显高于血压正常患者(P<0.05).术前促血管收缩药物使用为术中低血压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35,P=0.014),术前高血压(OR=3.614,P=0.002)及IVC-RVI(OR=1.468,P<0.001)是术中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IVC-RVI预测腰椎麻醉后低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95%CI:0.790~0.909,P<0.001),截断值为35.87%,灵敏度为88.3%,特异度为74.42%.结论 IVC-RVI对腰椎麻醉后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指导腰椎麻醉患者术后低血压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华  周洁  汤婷  王星岑  冯冉冉 《浙江医学》2021,43(5):492-496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导向补液对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肺动脉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静脉手术的老年(60~80岁)患者60例,其中给予常规补液治疗30例,为对照组;经下腔静脉超声评估并以IVC-CI 40%为阈值导向补液治疗30例,为...  相似文献   

6.
产科麻醉具有特殊性,需要兼顾产妇和胎儿。椎管内麻醉,尤其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剖宫产手 术的主流麻醉方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产妇和胎儿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若能早期进行风险预测,发现危险人群,予以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 参数,及时处理,可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主要用于体格较好的病人行部位较低、时间较短的手术,尤其在做下肢手术时是麻醉医师常常首选的麻醉方法。由于腰麻术后的麻醉并发症较多,因此加强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现将我科30例下肢手术病人行腰麻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1000例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低血压者173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身高、体重及输入乳酸格林液或者羟乙基淀粉注射液的回归系数β为负(负相关),而年龄、是否急诊手术、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心血管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镇静药物使用情况、蛛网膜下腔麻醉平面的回归系数β为正(正相关);建立回归方程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  相似文献   

9.
胡柳  邱晓东 《现代医学》2003,31(5):304-306
目的 观察麻醉前输注不同静脉制剂以减轻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妇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3组均在麻醉前20~30min预输液500~1000ml。其中A组输注液体为706代血浆500ml,B组输注贺斯(6%羟乙基淀粉,相对分子质量130000)500ml,C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1000ml。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后各组收缩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变化,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碱的用量。结果 C组在麻醉后收缩压、中心静脉压下降较为明显,低血压的发生率较A、B组明显升高,麻黄碱的用量也较A、B组大,而心率的变化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胶体液较晶体液更能有效地预防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蹇素(附属医院护理部637000)腰麻常用于下腹、会阴、肛门及下肢的手术,麻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但如果掌握不好,仍有一定危险,故需密切观察和主动配合。1首先,应核对病员姓名、性别、床位、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并复习病史,掌...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联合麻醉的安全性、互补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或急诊下腹部手术共9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比较腰麻联合硬膜外(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①CDEA组(C)比同期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用药量减少,首量起效时间短;②C组用药后MAP下降明显(P<0.05),其余循环指标无统计学变化(P>0.05);③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下肢麻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 CESA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起效迅速且有效时间可控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质量;并减少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5年开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麻)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共228例,获得了满意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姜山  孙志鹏 《吉林医学》2012,33(22):4923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26岁,体重76 kg,ASAⅠ级。因孕1产0孕39周,胎儿臀位"拟在蛛网膜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自诉平素体健,15岁时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病史。术前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无异常,Hb 123 g/L。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和SpO2。18号静脉套管针(BD)行静脉穿刺,20 min内输注1 000 ml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勃脉力A,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及500 ml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天晴宁,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4.
老年骨科手术是常见的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对麻醉手术耐受力和适应力差,因此应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以减少麻醉及手术并发症。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具有起效迅速、效果确切、药物用量小、麻醉时间可延长等特点。我院麻醉科将CSEA用于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对其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75岁及以上ASAⅡ~Ⅲ级,择期行单侧下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记录脊麻或硬膜外给药前、给药后15min和术毕时的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感觉阻滞平面和改良Bromage运动分级。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液体输入量、出现止血带疼痛的人数,需要给予麻黄碱或阿托品的病例数。结果2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个时间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给予麻黄碱和阿托品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出现止血带疼痛的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患者止血带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6.
孙波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125-126
目的:观察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拟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行下肢手术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患者取患肢在下侧卧位,头高脚低倾斜5°,于蛛网膜下腔注入配制好的局麻药后,患肢在下侧卧位躺10分钟,麻醉平面基本固定后再改手术体住。对照组患者注药后保持麻醉体位10分钟.直到麻醉平面固定后,改手术体位。记录2组患者双侧下肢运动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25例中患侧下肢完全阻滞112例、不全阻滞13例、无阻滞0例,健侧完全阻滞0例、不全阻滞26例、无阻滞109例;对照组125例中患侧下肢完全阻滞109例、不全阻滞16例、无阻滞0例,健侧完全阻滞98例、不全阻滞25例、无阻滞2例。麻醉后2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组最低MBP为9.8±2.7kPa,观察组为11.9±2.4kPa。结论: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于下肢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勇  崔建中  王伟  方志兵  吴建 《吉林医学》2011,32(15):2970-297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效果。方法:选取微创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80例,其中9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组),9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硬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及用药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局部麻醉药用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较硬膜外麻醉作用更迅速、阻滞更完善,对循环、呼吸影响相对较小,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8.
连续硬膜外麻醉有时会出现阻滞不完善或快速耐药,而腰麻又有麻醉时间受限制及对生理扰乱较大的缺陷.针对于此,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连续蛛膜下),对此方法的实施反复研究,并与连续硬膜外和腰麻比较其阻滞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小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5~7岁ASAⅠ~Ⅲ级行腹部手术的小儿患者,在基础麻醉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按椎管长度给药,布比卡因0.15mg/cm),用药后观察镇痛效果、肌松效果,持续监测NIBP(MAP)、ECG、HR、SpO2,记录患儿术中恶心呕吐及术后随访麻醉后恶心呕吐、头痛、背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结论基础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小儿腹部手术,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海艳 《吉林医学》2010,(24):4073-407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ASAⅠ~Ⅱ级30例产妇分成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给2%利多卡因18ml,B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给0.5%布比卡因3~5mg,观察平面,监测血压、呼吸、血氧、脉搏至术毕。结果:A组阻滞不全率明显高于B组,但A组血压、脉搏平稳,B组血压下降。结论:B组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显著,须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