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起至2019年3月收治的9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CE联合DWI扫描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DCE-MRI联合DWI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组织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以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尤登指数.[结果]91例患者手术清扫盆腔淋巴结157枚,病理诊断转移性淋巴结53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04枚,转移率33.8%(53/157).DCE-MRI联合DWI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5.5%(150/157),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02,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尤登指数分别为96.2%(51/53)、95.2%(99/104)、92.7%(51/55)、98.0%(99/101)和0.914.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在形态、长径、短径、周围脂肪间隙、强化程度、DWI信号和ADC值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性淋巴结影像表现为形态多不规则,长径、短径较大,周围脂肪间隙多模糊或消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DWI呈高信号,ADC值减小.[结论]DCE-MRI联合DWI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高,可作为治疗方案制订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该院诊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共纳入287枚短径≥5 mm的淋巴结进行研究,根据其转移类型分为转移淋巴结组(n=49)与非转移淋巴结组(n=238),对所有患者进行核磁共振(MRI)和DWI检测,比较MRI检测下两组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短径/长径水平。比较DWI检测下表观弥散系数最小值(ADC min)、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ADC mean)、淋巴结ADC min/癌灶ADC min之比(rADC min)和淋巴结ADC mean/癌灶ADC mean之比(rADC mean)。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长径、短径、短径/长径、ADC min、ADC mean、rADC min和rADC mean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淋巴结组的长径、短径和短径/长径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组(P<0.05);转移淋巴结组的ADC min、ADC mean、rADC min和rADC mean明显低于非转移淋巴结组;ADC min、ADC mean、rADC min和rADC mean的AUC值明显大于短径的AUC值(P<0.05)。结论DWI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病变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经病理确诊,包括良性病变60例、恶性病变30例,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RI平扫、MRI-DWI及MRI-DCE检查,比较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MRI-DCE参数(达峰时间、强化程度、强化率),并对观察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ADC值与MRI-DCE参数进行比较,同时比较MRI-DWI、MRI-DCE及二者联合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ADC值、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而强化程度、强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性病变患者ADC值、达峰时间与强化程度高于恶性病变患者,强化率低于恶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联合MRI-DCE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DWI联合MRI-DCE对前列腺病变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临床可根据ADC值、M...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MRI-DWI)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8例,均行直肠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后切除物送病理检查,术前所有患者均行MRI-DWI检查。比较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淋巴结短径、长径、扩散系数(ADC)值。绘制ROC曲线,分析淋巴结短径、长径、ADC值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88例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59例(67.0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29例(32.95%);转移组患者淋巴结短径、长径高于未转移组,ADC值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短径、长径及ADC值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均0.7,淋巴结短径、长径及ADC值在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均具有较高价值,当达到最佳阈值时,可达到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MRI-DWI对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其ADC值可为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长、短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结的ADC值及长、短径对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确定转移性淋巴结82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24个: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P=0.001)、短径/长径(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86±0.20)×10-3 mm2/s和(1.05士0.30)×10-3 mm2/s(P<0.001),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10 mm组内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P<0.01);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的AUC分别为0.623、0.599,所有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的AUC分别为0.740、0.792及0.731,故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68.2%.结论 3.0T MRDWIBS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利用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径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38个乳腺癌,24个乳腺良性病变及20个正常乳腺进行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性,分析平均ADC值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E)曲线评价DWI预测乳腺癌的效能.结果:正常乳腺、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82±0.119)、(1.307±0.196)、(0.941±0.16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5,P<0.01).浸润性导管癌的平均ADC值低于导管原位癌(U=60.0,P<0.05),同时平均ADC值与乳腺良恶性病变呈负性相关(r=-0.715,P<0.01).利用平均ADC值预测乳腺癌时,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924,最佳临界点为1.065×10-3mm2/s,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78.95%(30/38),特异性为87.50%(21/24),准确性为85.48%(53/62),阳性预测值为90,90%(30/33),阴性预测值72.41%(21/29).结论:DWI量化分析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及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辅助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应用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患者共42个病灶接受了DCE-MRI及DWI检查。影像学评估内容包括病灶大小、ADC值、初始强化峰值。结果在15个良性病灶及27个恶性病灶中,良性病灶的平均大小与初始强化峰值显著小于恶性病灶;良性病灶的ADC值高于恶性病灶。病灶大小、ADC值、初始强化峰值三者联合应用的AUC值为0.88,均高于每个指标单独应用时的AUC值。结论应用ADC值联合动态增强多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较每个指标参数单独应用时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特征联合临床资料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单侧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超声特征和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判定是否发生ALN转移并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先对2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模型的区分度,应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另选取78例单侧早期乳腺癌患者对该模型进行临床验证。结果 203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71例患者出现ALN转移(转移组),占34.98%。肿瘤直径≥3 cm、肿瘤边缘模糊、ALN短径较长、ALN短径与长径比值(短径/长径)较高、ALN皮质厚度较厚、分化程度低、血清微小RNA-21(miRNA-21)表达量高均为早期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程为Logit(P)=1.912×肿瘤直径≥3 cm(是=1,否=0)+2.040×肿瘤边缘模糊(是=1,否=0)+1.582×ALN短径(实测值)+3.374×ALN短径/长径(实测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 153、CA125和癌胚抗原(CEA)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结节患者143例,均完成DWI检查并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同时检测血清CA153、CA125和CEA水平,并根据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乳腺癌组和良性疾病组,比较两组DWI图像特征、ADC值和血清CA153、CA125和CEA水平,分析DWI和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143例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癌者86例,MRI检查显示T1WI低信号影71个,等信号影35个; fs-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DWI均呈高信号,且乳腺癌病灶形状不规则、血管影增多、边界模糊、毛刺征及淋巴结肿大占比均高于良性病变(P0. 05);乳腺癌患者ADC值低于良性病变患者,血清CA153、CA125和CEA水平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 05);血清CA153、CA125和CEA检测显示143例患者中阳性87例,阴性56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 05%和77. 19%; ROC曲线分析显示ADC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 831(95%CI:0. 760~0. 889),以≤1. 204×10~(-3)mm~2/s为临界值时灵敏度为93. 02%,特异度为66. 67%;根据血清肿瘤标志物和ADC值进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 60%和82. 46%。结论 DWI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和CEA检测对乳腺癌诊断均具有良好参考价值,且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28-929
目的分析MR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成像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26例和恶性组54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扩散加权成像(DWI)与T2灌注加权成像(PWI)扫描。分析不同加权成像扫描ADC、MSD值;ADC值1.25×10-3mm2/s为阈值,MSD以20%为阈值,比较DW1、T2 PW1、DW1联合T2 PW1诊断价值。结果两组ADC、MSD值比较,恶性组ADC值较低,MSD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1联合T2 PW1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MR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成像可有效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为早期乳腺癌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及相对ADC值在脑脓肿和脑囊型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病例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WI检查的影像资料,并分别测量病灶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结果 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的MR平扫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环形强化.而脑脓肿DWI呈高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0.63±0.15)×10-3mm2/s、(1.53±0.06)×10-3mm2/s、(1.70±0.21)×10-3mm2/ s、(0.74±0.18)×10-3mm2/s.囊型转移瘤DWI为低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2.07±0.31)×10-3mm2/s、(1.58±0.15)×10-3mm2/s、(1.62±0.16)10-3mm2/s、(2.29±0.25)×10-3mm2/s.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坏死区的平均ADC值、相对ADC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壁和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成像对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癌诊断中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中的110例乳腺癌患者,均实施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100%;乳腺癌病灶边缘不光滑更多,TIC类型以Ⅲ型为主,病灶形状以分叶状或不规则为主,DWI信号以不均匀性高信号、均匀性高信号为主,病灶强化以不均匀强化为主,部分会出现乳头受累、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增厚、病灶周围水肿。结论: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能够准确的检出乳腺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MRI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多时相增强MRI(DCE MRI)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8例共104处乳腺小病灶(最大径≤2cm),其中乳腺癌79处,良性病灶25处。所有患者均行DCE MRI和DWI,DCE MRI采用乳腺多时相增强(VIBRANT)序列,成像后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800s/mm2, SE-EPI序列,在扩散图像处理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ADC值,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CE MRI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4.9%(75/79),特异性为76%(19/25)。DWI中,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良恶性的诊断阈值为1.11×10-3mm2/s,以此值作为判断界值,ADC值诊断T1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9.9%(71/79),特异性为88%(22/25)。DWI与DCE MRI诊断T1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间无统计学差异。根据ADC值结合形态学特征及TIC对T1期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1.1%(72/79),特异性为88%(22/25)。结论:DWI对T1期乳腺癌诊断敏感性较高,ADC值对诊断T1期乳腺癌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CESM)联合病理指标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 纳入215例肿块型乳腺癌,按18∶7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55)和验证集(n=60);对比训练集内发生与未发生ALN转移者CESM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构建联合模型,评价其诊断ALN转移的价值。结果 训练集中,伴与不伴ALN转移的乳腺癌之间,所在象限、最大径、形态、边缘毛刺征、腋前肿大淋巴结、乳腺头足(CC)位及内外斜(MLO)病灶相对强化灰度比值(RS%CC、RS%MLO)、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及Ki-67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径、边缘毛刺征、腋前肿大淋巴结、RS%MLO、脉管侵犯及Ki-67表达为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P均<0.05);以之建立的联合模型诊断训练集和验证集ALN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均为0.85。结论 CESM联合病理指标诊断乳腺癌ALN转移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入院诊断的疑似原发性肝肿瘤患者57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先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绘制病灶部位时间-信号曲线,然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b值=800时计算相应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记录并统计单一增强扫描与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的灵敏性、特异度、准确性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量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及价值。结果 57例疑似原发性肝肿瘤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得到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4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6例,肝囊肿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ADC值低于肝血管瘤及肝囊肿(P0.05);肝血管瘤ADC值低于肝囊肿(P0.05);DCE-MRI联合DWI诊断最终确诊57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0%;DCE-MRI最终确诊5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49%;DCE-MRI联合DW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CE-MRI(P0.05)。结论将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观扩散系数(ADC)及邻近血管征(AVS)单独和联合应用评价乳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2月行3.0 T MRI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乳腺病变286例,其中乳腺癌186例,乳腺良性病变100例,分析其TIC类型、测量ADC值及判断AVS,分别计算不同方法以及两两、三种方法联合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评价不同方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IC、ADC及AVS征三者联合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时诊断价值及效能最高,敏感度94.6%,特异度93%,符合率94.1%,阳性预测值96.2%,阴性预测值90.3%,AUC达0.94,且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Kappa值0.87),优于单独及两两联合诊断。结论 TIC、ADC及AVS三者联合能有效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较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术前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脑胶质瘤患者磁共振资料,其中包括低级别脑胶质瘤21例、高级别脑胶质瘤27例,所使用序列包含动态增强扫描LAVA序列、DWI、常规平扫,分别对肿瘤感兴趣区域DCE-MRI的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量(ve)、转运常数(Ktrans)等渗透性参数以及DWI的肿瘤ADC值(t ADC)、相对ADC值(r ADC)进行测量,统计比较低级别脑胶质瘤、高级别脑胶质瘤两组上述参数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ve值、Ktrans值、r ADC值、t ADC值对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特异性、敏感性、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组ve值、Ktrans值均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组r ADC值、t ADC值均低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值、Ktrans值、r ADC值、t ADC值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的AUC分别为0.907、0.886、0.827、0.769,当最佳阈值分别为0.143、0.067/min、1.259、1.151×10-3mm2/s,其特异性为90.48%、80.95%、85.71%、80.95%,敏感性为85.19%、92.59%、74.07%、62.96%。结论: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ve值、Ktrans值等渗透性参数以及扩散加权成像的r ADC值、t ADC值对高级别与低级别脑胶质瘤均具有一定鉴别价值,特异性、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1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63)和未转移组(n=41)。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情,并行B超检查、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B超检查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DWI检查特征;统计B超、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B超、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B超检查结果显示,转移组的长径、短径长于未转移组,形态异常、淋巴门结构异常或消失、内部回声不均匀占比高于未转移组(P<0.05)。DCE-MRI+DWI检查结果显示,转移组的长径、短径长于未转移组,皮质厚度、早期强化率、最大强化率高于未转移组,淋巴门消失、边缘欠光滑、脂肪间隙模糊、强化欠均匀、DWI高信号占比高于未转移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未转移组(P<0.05)。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诊断乳腺癌性病变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疑似乳腺肿块患者39例,术前行DCE-MRI、DW-MRI、二者联合检查,经手术病理组织诊断。记录DCE-MRI、DW-MRI、联合检查诊断良恶性,与病理结果对比;计算前三种诊断与病理诊断良性和恶性符合率;对比DCE-MRI、DW-MRI以及联合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联合确诊良性、恶性符合率分别为85.00%、95.00%,明显高于单独应用DCE-MRI或DW-MRI的良性及恶性符合率(P均0.05);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5.30%、84.56%、90.06%,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DW-MRI和DCE-MRI;联合诊断下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病灶强化,边缘毛刺,时间-信号曲线平台型或流出型,DWI下病灶高信号,ADC值明显异常。结论 DCE-MRI联合DW-MRI诊断乳腺癌性病变具有高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用于术前检查具有无创性,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MRI及DWI图像进行分析,对照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图像,比较其DWI及ADC值的差异病理学结果。结果:经研究发现,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增厚,且在DWI及T2WI上均呈高信号,相比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子宫内膜癌的ADC值更低(P0.05)。结论:经研究分析得出,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