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玉昌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275-327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以及抗反流治疗对于COPD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抗反流治疗,观察患者喘息等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2例COPD合并GERD患者经抗反流治疗均获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有关,抗反流治疗有利于COPD的控制和减少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2.
赵岚  方燕飞  陈淑洁 《浙江医学》2008,30(3):234-235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是指具有由胃食管反流物引起的食管和食管外组织损害,由于内镜下未见Barrett食管及明确的食管黏膜破损,故也称作内镜阴性反流病(ENRD)或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据北京、上海社区整群抽样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NERD约占GERD的67%。NERD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药物治疗上以抑酸及促进胃排空为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国内资料显示,体表胃电刺激可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故笔者采用体表胃电刺激联合雷贝拉唑治疗NERD,并与其他疗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是以反酸、烧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动力障碍的慢性疾病,其在亚洲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常用抑酸药物、促胃肠动力药物及抗反流手术治疗,但疗效不佳、极易反复且不良反应明显。中医以其辨证论治的思路,治病求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该文从中医治疗GERD的手段为切入点,分别从内服法、外治法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ERD的定义为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黏膜.30%的GERD患者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0%.西方国家尤为多见.目前我国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GERD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抑酸剂、促动力剂的广泛使用,对GERD的认识及诊断方法有很大发展,疗效也显著改善.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GERD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将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以胃、食管动力障碍为主要病理机制的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与食管外的损害,临床上以胃灼热、泛酸、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胃食管反流病是公认的慢性难治性疾病。目前,西医学主要以抑酸、促胃动力等药物对症治疗,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停药后病情多又复发。  相似文献   

6.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生活习惯、应用抑酸药物及手术治疗。考虑到长期用药的依从性以及长期使用抑酸药物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等因素,部分患者倾向于采用微创内镜手术治疗。近年来GERD的内镜治疗术式在不断发展,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等手术方式均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选择。内镜手术虽然为微创治疗,但仍属于侵入性操作,通过规范合理的术前评估挑选出符合适应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69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咽部不适、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 经胃镜检查2、4 h食管pH值测定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6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86%。结论:部分胃食管反流病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应仔细鉴别胃食管反流病,行胃镜检查或24 h食管pH值测定及其他寻找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反酸、嗳气和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或损害食管粘膜的疾病.本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约有10%~ 20%的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我国至今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据散在报道其发病率约为5%~10%.  相似文献   

9.
王倍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134-135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伤.药物治疗上以抑酸及促进胃排空为主.作者近年来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片治疗 GERD,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及(或)造成食管黏膜组织损害,抑酸加促胃肠动力是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以六味安消胶囊加法莫替丁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昕 《肇庆医学》2010,(1):12-1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抑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及抑酸治疗效果。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以烧心及反流为主要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抑酸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食管外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行胃镜检查减少误诊,及早使用抑酸治疗。  相似文献   

12.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引起的相关症状对pH值有高度依赖性。质子泵抑制剂(PPI)有强大的抑酸作用,能快速缓解GERD患者的症状,已被认为是GERD起始治疗的首要选择。笔者观察了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内镜检查及24h食管pH检测证实为GERD的患者共82例,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两组。内镜检查疑有恶性病变、胃食管术后、孕妇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列入本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疾病,其中70%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治疗GERD的方法很多,其中药物治疗最易于被患者接受,抑酸治疗是主要的药物治疗手段,但是对NERD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差于糜烂性GERD患者。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是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本研究主要探讨其对NERD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临床上将经过双倍剂量的PPI规范治疗8~12周后反酸、烧心等症状不能明显改善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 ERD),rG ERD的主要特点是临床症状难以缓解,rG ERD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成因可以概括为"难""治""反"这三个方面。"难":抑酸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困难。"治":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食管症状及食管外症状,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而且临床上患者不同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食管的抗反流屏障功能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侵袭作用加强所致。因此,GERD药物治疗常使用抑酸剂、促动力剂及黏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 19例GERD患者同时接受生物反馈训练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药治疗,疗程为8周.患者每周在膈肌生物反馈训练仪的指导下进行腹式深吸气训练一次(15 min),空腹早、晚每日训练腹式深吸气2次,每次20 min.疗程结束后再次评价反流症状、食管动力和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改善情况.结果 (1)14例GERD患者完成8周疗程,1例NERD疗效不佳,11例停抑酸药,2例仍需抑酸药物.(2)疗程结束后10例患者复查食管动力,结果显示,膈脚张力由(8±3)mm rig(1 mm Hg=0.133 kPa)增加至(12±4)mm Hg(P<0.05),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胃食管交界处(EGJ)压力及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复查胃镜,6例阴性,1例由洛杉矶分级(LA)-C级转为LA-A级;(4)14例患者随访4周,其中2例患者按需用抑酸药物,1例无效.9例患者随访8周,复发1例.结论 膈肌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改善反流症状,减少GERD患者对抑酸药依赖性;增加GERD患者膈脚的张力,从而增强胃食管交界处的抗反流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GERD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酸,伴有上腹胀、胸痛、嗳气、上腹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还可见咳嗽、哮喘、声音嘶哑等食管外的表现。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饮食营养、饮食习惯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北京和上海城乡5 000份调差问卷显示,伴有反流症状分别为10.19%和  相似文献   

18.
李爱先  魏兆甫 《当代医学》2009,15(6):118-11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并造成食管黏膜病理性损害,是临床常见酸相关性疾病之一,抑制胃酸是治疗1GERD的关键。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起效快、抑酸效果好,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单用或联合消化道促动力药或消化道粘膜保护剂,疗效均优于其他PPI,对老年RE及儿童R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58例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盛宜 《当代医学》2011,17(2):101-101
目的探讨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的原因及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咳嗽、哮喘、胸痛等食管外症状,经胃镜检查、24h食管pH值测定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3.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全面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知识及开阔临床思维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的情况,了解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24h食道pH监测、^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染色检查,将50名Hp阳性不伴GERD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两组,A组(根除Hp组);B组(对照组):单纯抑酸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Hp根除及GERD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疗程结束1周后,Hp根除者与对照组GERD发生率均为0;疗程结束3个月后,Hp根除患者中GERD发生率为8.7%,对照组GERD发生率为8.3%,两组间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不会显著增加或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提示幽门螺杆菌可能既不具有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作用,也不具有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无明显相关性。溃疡治愈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可能与强抑酸剂停用后酸分泌反跳作用强化有关,而与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