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发病在72 h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并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巴曲酶和依达拉奉联合应用,疗效明显。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序贯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1例AI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序贯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出血转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转化发生率分别为8.16%、19.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SE、TNF-α、HIF-1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0%、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序贯依达拉奉治疗AIS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出血性转化和降低血清NSE、TNF-α、HIF-1α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予以治疗14 d.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4 d时分别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2组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CIS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阿替普酶溶栓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素-1(ET-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方法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标准化治疗;观察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标准化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疗程2 w。评估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量表(ASPECTS)评分、Barthel (BI)指数评分,检测血液中MMP-9、ET-1、ICAM-1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P<0.01),ASPECTS、BI指数评分均升高(P<0.01),血清MMP-9、ET-1、ICAM-1含量水平均降低(P<0.01),以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能明显抑制阿替普酶溶栓后患者的MMP-9、ET-1、ICAM-1细胞因子的表达,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抗凝、控制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更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阿替普酶溶栓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素-1(ET-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80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标准化治疗;观察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标准化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疗程2 w。评估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量表(ASPECTS)评分、Barthel (BI)指数评分,检测血液中MMP-9、ET-1、ICAM-1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P<0.01),ASPECTS、BI指数评分均升高(P<0.01),血清MMP-9、ET-1、ICAM-1含量水平均降低(P<0.01),以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 <0.01)。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能明显抑制阿替普酶溶栓后患者的MMP-9、ET-1、ICAM-1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例13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间疗效差异和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弹性差异。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和恶化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系统动脉阻力、肱动脉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系统动脉顺应性、肱动脉扩张性和小动脉弹性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弹性,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辛酸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在均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试验组则予以依达拉奉和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的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硫辛酸治疗较单纯依达拉奉治疗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事件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巴曲酶、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巴曲酶、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曲克芦丁,2组其他内科治疗相同.于治疗前、治疗后3、7、21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 治疗组Fib较稳定下降,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显效率66.7%,总有效率89.7%,较对照组46.2%、71.8%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巴曲酶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截至到2021年6月的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联合用药组)与单纯rt-PA静脉溶栓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对70岁以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6年6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就诊,年龄<70岁的AIS患者18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93例)和低剂量组(91例),分别给予0.9 mg/kg和0.6 mg/kg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的差异,同时评价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分别有92例和91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发病后9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0.87%和8.79%,治疗后72 h内死亡或神经功能恶化率分别为14.13%和12.09%,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RS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SICH发生率分别为7.61%和5.49%,治疗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9.56%和18.6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阿替普酶对非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溶栓效果,预后和出血转化风险与标准剂量相当.  相似文献   

13.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192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巴曲酶、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基本治疗,均于治疗前与治疗后21 d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治疗组21 d后总有效率95.2%,明显优于对照组62.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有明显疗效,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三大主要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而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疾病的60%~80%。2008-06~2010-12我院神经内科对收治的90例已失去溶栓机会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进行了巴曲酶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4.5 h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中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者2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机械再通治疗1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24 h、1周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各观察亚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减少,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而各观察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5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26),疗效评定按《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3%优于对照组61.5%(P〈0.01)。起效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早。结论依选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于2009-01~2010-10住院治疗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61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易达生,30 mg/支)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疗程为14 d;对照组60例,2组其他用药相同;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评估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7%,对照组总有效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神经保护剂,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疗程满2周后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恢复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nstru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择2017-01-2019-11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未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0.6 mg/kg,A组)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B组)。记录实验组溶栓前和溶栓后7 d NIHSS评分,记录对照组入院时和入院7 d NIHSS评分,记录3组患者7 d内的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和90 d病死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各组患者90 d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患者溶栓后7 d较溶栓前NIHSS评分改善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静脉治疗后,低剂量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病死率均低于标准剂量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剂量rt-PA与标准剂量rt-PA在功能恢复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潜在较低的脑出血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5年初至2010年底连续登记在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入院时人口学特征、溶栓时间窗、院内时间延误、溶栓途径、阿替普酶剂量、脑卒中严重程度、各项生化和凝血指标及溶栓前重要生命体征,以及CT表现和脑卒中TOAST分型,评价溶栓后出血性转化、血管再通分级和溶栓后90 d预后及死亡率.采用变量筛选技术挑选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96例患者,1例失访,其中男性43例(44.8%),女性53例(55.2%);年龄中位数72岁,体质量中位数58.5 kg;溶栓时间窗中位数4.3 h;静脉溶栓64例,动脉溶栓32例;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43.8%,死亡率为17.9%.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溶栓组较静脉溶栓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71.9%vs 31.3%),总费用明显偏高(47623.6元vs 25699.8元),院内延误时间(3.17 hvs 1.73 h)和溶栓时间窗(5.54 h vs 3.58 h)明显延长,阿替普酶用量明显偏少(20 mg vs 50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36h内责任血管再通率(64.9%vs 53.8%)、出血转化率(25%vs 31.3%)、90 d预后良好比例(45.3% vs 40.6%)和死亡率(14.7%vs 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溶栓方式对预后无显著影响(OR=0.54,P=0.824,95% CI:0.00-131.46);血管再通良好是预后良好独立保护因素(OR=0.11,P=0.027,95% CI:0.02-0.78),但不同溶栓方式对血管再通无显著影响. 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比例相当,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不同溶栓方式对临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