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菌内毒素(ET)检测在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例送细菌培养检测的患者,同时抽取血标本,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对其行ET水平检测。结果 送检标本中有112例ET水平>0.030 EU/ml; 39例患者标本培养检出细菌,革兰氏阴性菌(G-)24例,ET检测结果0.264±0.109 EU/ml,均>0.115 EU/ml; 革兰氏阳性菌(G+)15例,ET结果0.023±0.025 E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3,P<0.05)。结论 血液ET升高与G-菌感染有相关性,患者先行血ET检测有利于对患者G-菌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与脓毒症合并心肌病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就诊的5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30天内是否生存为分组依据,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各50例。分别在确诊当天、第3天、第6天、第12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使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与脓毒症合并心肌病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根据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cT-nI、CK-MB含量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各项目的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cT-nI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在确诊当天、第3天、第6天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r = 0.31,r = 0.41,P<0.05);但第12天则不呈现相关性(r = 0.25,P>0.05)。结论:cTnI和CK-MB可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能反映脓毒症患者伴有心肌损伤,且cTnI水平越高提示心肌损害程度越高,预测病情危险更高, 脓毒症患者早期cTnI水平变化与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预后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01~2015-01入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MICU的脓毒症并发心肌损伤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艾司洛尔(将心率控制在60~100次/min,以此为目标滴定艾司洛尔剂量),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入ICU后0、1、3、7 d采血检测动脉血乳酸( 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cTnT、BNP、TNF-α、IL-1β及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 Sm)、二尖瓣环舒张期早期峰值速度(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Ea/Aa)。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8 d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cTnT、BNP、TNF-α、IL-1β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 HR明显减慢(P<0.05),Ea/Aa明显升高(P<0.05),MAP、LVEF和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下调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是本疾病发展的连续过程。心功能障碍是严重脓毒症的常见并发症。近10年来统计数据显示,脓毒症患者中40%~50%可发生心肌抑制,7%发生心力衰竭。本文就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47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研究终点为患者28 d死亡,按照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47例患者中,其中66例死亡,死亡率为44.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n=66,44.89%)患者高血压比率高,以肺部感染为感染源比率高,血糖、血肌酐、血清钾离子水平高,7 d累积液体正平衡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Ⅱ评分)、全身感染相关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高,使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合并急性肾损伤比率大;而生存组24 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根据单因素分析筛选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乳酸清除率(OR=0.348,95%CI:0.155~0.786,P=0.011)、APACHE II评分(OR=2.037,95%CI:1.970~2.109,P=0.028)、肺部感染(OR=4.556,95%CI:1.527~13.593,P=0.007)、合并急性肾损伤(OR=21.443,95%CI:4.119~43.879,P<0.01)是影响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病死率高,24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和合并急性肾损伤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与脓毒症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综合ICU脓毒症患者44例,将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以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24 h及48 h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24 h APACHEⅡ、c Tn I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48 h c Tn I显著高于24 h(P〈0.05),48 h与24 h时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48 h与24 h时CKMB、c 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症患者c Tn I越高,预后越差。早期动态检测c Tn I可作为评价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一个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3,FABP3)与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在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诊断为脓毒症的102例患者根据心肌损伤诊断标准分为非...  相似文献   

8.
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干预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伴发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受损心肌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55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伴发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极化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5、10 d血肌钙蛋白I(cTnI)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各时间点血cTnI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5 d、10 d cTnI水平均较治疗1 d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5 d:(0.83±0.60) μg/L比(1.50±1.48) μg/L,10 d:(0.61±0.52) μg/L比(1.26±1.23) μg/L,均P<0.05].36例存活者治疗5 d、10 d cTnI水平明显低于19例死亡者[5 d:(0.67±0.49) μg/L比(1.61±1.40) μg/L,10 d:(0.52±0.45) μg/L比(1.32±1.17) μg/L,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肌抑制发生率及治疗前局部室壁运动/左室舒张期充盈(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组E/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4±0.3比1.1±0.2),且心肌抑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室壁运动恢复时间:(7.0±0.6) d比(11.0±0.8) d,左室舒张功能恢复时间:(4.0±0.5) d比(8.0±0.8) d,P<0.05或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受损心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提早恢复受抑制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脓毒症患儿血中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结合动脉血乳酸的结果,研究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与血乳酸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01-2014-12收住我院PICU的325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Lac、Myo、BNP、cTnI等相关指标数据。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血Myo、BNP、cTnI、Lac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0.05);Lac>1mmol/L组血Myo、BNP、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Lac≤1mmol/L组和1mmol/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升降散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脓毒症心肌损伤(毒热内盛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治疗组。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降散。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检测肌钙蛋白I(c Tn I)、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扩张早期的血流速度与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比值(E/A)。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 Tn I、BNP均有所改善(P0.05),中西医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F、E/A、NYHA分级均显著好转(P0.05)。结论升降散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降低脓毒症心肌损伤(毒热内盛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减轻患者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参数及血清学指标在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分析其对脓毒症心肌损伤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39例和非心肌损伤组4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HbA1c、MOP水平检测。比较各组三维超声心动图参数[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左房总射血容量(LASV),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及血清学指标(BNP、cTnI、HbA1c、MOP)差异。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脓毒症心肌损伤风险的价值。结果。三组LVPWd、LVPWs、LASV、LAEI、LAEF、HbA1c、MOP、BNP、cTn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V、LAEI、LAEF、HbA1c、MOP、BNP、cTnI值对照组>非心肌损伤组>心肌损伤组(P<0.05);LVPWd、LVPWs水平对照组<非心肌损伤组<心肌损伤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LVPWd、LVPWs均与HbA1c、MOP、BNP及cTnI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LASV、LAEI、LAEF与均与HbA1c、MOP、BNP及cTnI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VPWd、LVPWs、LASV、LAEI、LAEF、HbA1c、MOP、BNP、cTnI预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AUC分别为0.913、0.812、0.862、0.867、0.897、0.842、0.914、0.864、0.921,均具有一定准确性。结论 超声心动图、MPO、HbA1C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心肌损伤风险预测价值高,可作为脓毒症心肌损伤临床预测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miR-126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在整体动物水平,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假手术组与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收集小鼠心脏组织,采用qRT-PCR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miR-126的表达水平.在离体细胞水平,采用LPS刺激H9C2细胞,转染miR-12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脓毒症患者左心室纵向运动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脓毒症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68名作为对照组,应用STI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3个长轴总体纵向应变值及左心室各个节段的纵向应变值。结果 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在左心室长轴切面的总体应变值分别为-17.34±4.34和-18.43±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脓毒症组总体应变偏低。后室间隔心尖段、前室间隔中间段、侧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左心室各个节段在纵向应变上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后室间隔基底段纵向应变值为-14.11±3.21和-18.23±2.34(P=0.018);后室间隔中间段纵向应变值为-20.38±2.78和-17.30±3.42(P=0.024);前室间隔基底段纵向应变值为-16.98±3.51和-17.32±2.35(P=0.012);前室间隔心尖段纵向应变值为-13.11±5.21和-22.43±1.64(P=0.044);前壁纵向应变值为-16.22±5.93和-19.72±4.81(P=0.030);下壁纵向应变值为-18.54±4.97和-20.01±3.26(P=0.002);后壁纵向应变值为-17.82±2.31和-19.57±3.11(P=0.021)。结论 脓毒症患者在早期即存在心肌损害,STI能发现普通心脏超声不能发现的心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9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并根据患者出院后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 结果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是肺部,死亡组患者既往患高血压[62.50%(15/24)vs. 33.33%(15/45),χ2 = 5.418,P = 0.024]、慢性肺疾病[20.83%(5/24)vs. 4.44%(2/45),χ2 = 4.612,P = 0.032]的比例,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15.0 ± 1.6)% vs.(14.0 ± 1.5)%,t = 2.426,P = 0.018]、SOFA评分[(9 ± 4)分vs.(6 ± 4)分,t = 3.457,P = 0.001]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763.00(234.34,2 656.94)ng/L vs. 94.28(37.03,262.98)ng/L,t = 4.158,P < 0.001]明显高于生存组,而入院时的体温[(37.2 ± 1.2)℃ vs. (37.8 ± 1.0)℃,t = 2.312,P = 0.024]明显低于生存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入院时的SOFA评分、体温、IL-6及既往是否患高血压是预测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P均< 0.05)。且ROC曲线显示上述4个指标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95%置信区间(CI)(0.783,0.952),P< 0.001]及血清IL-6水平[AUC为0.806, 95%CI(0.694,0.917),P< 0.001]均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结论入院时SOFA评分、体温、血清IL-6水平以及既往是否患高血压可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流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63例血流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G+菌血流感染组)22例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G-菌血流感染组)41例,并随机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Ⅱ(ATⅡ)、血栓弹力指标最大振幅(MA)及凝血综合指数(CI)水平。结果G-菌血流感染组的血清炎症因子PCT水平、CRP水平明显高于G+菌血流感染组和对照组,G+菌血流感染组的血清炎症因子PCT水平、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SD-t分别=3.47、6.92、5.86、7.02、7.24、7.97,P均<0.05)。G-菌血流感染组的D-D水平、PT、APTT、TT、MA明显高于G+菌血流感染组和对照组,而FIB、ATⅡ、CI明显低于G+菌血流感染组和对照组(LSD-t分别=6.94、5.68、3.74、2.75、6.32、2.96、3.06、4.02;9.26、8.95、7.92、7.95、7.95、6.25、8.74、8.46,P均<0.05);G+菌血流感染组的D-D水平、PT、APTT、TT、M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ATⅡ、CI明显低于对照组(LSD-t分别=8.96、7.96、6.83、7.06、7.03、5.38、8.36、7.90,P均<0.05)。G+菌血流感染组和G-菌血流感染组中的重症脓毒症患者的PCT、CRP、D-D、PT、APTT、TT、MA水平均高于非重症患者,而FIB、ATⅡ、CI水平则低于非重症患者(t分别=2.18、2.63、8.17、4.93、12.02、7.68、5.02、2.17、4.63、3.97;4.01、9.18、9.00、6.19、13.50、10.78、4.63、3.90、6.19、4.62,P均<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PCT、CRP以及凝血指标D-D、PT、APTT、TT、FIB、ATⅡ、MA、CI的水平与血流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心肌损伤分为无心肌损伤组(n=59)和心肌损伤组(n=25)。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NF-κB、MyD88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血清BNP、NT-proBNP、h-FABP、cTnⅠ、CK-MB水平,以及PBMC中TLR4、NF-κB、MyD88 mRNA相对表达量。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BNP、NT-proBNP、h-FABP、cTnⅠ、CK-MB水平与TLR4、NF-κB、MyD88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损伤组血清BNP、NT-proBNP、h-FABP、cTnⅠ、CK-MB水平分别为(442.17±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对重症脓毒症休克伴心肌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脓毒症休克并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CBP组(n=29),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 h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尿钠肽(BNP)、肌钙蛋白(c Tn I)、动脉血乳酸(LAC)、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APACHEⅡ评分、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28 d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BP组CK-MB、BNP、c Tn I、LAC、P(A-a)O2、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MAP升高,心动过速明显纠正,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并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危重患者最容易并发的疾病之一就是脓毒症,它对人体心肌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尽早予以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常规的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容易受到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在临床诊断方面价值并不显著。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等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脓毒症临床诊断方面的价值逐渐显现,现笔者就上述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对脓毒症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脓毒症相关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老年脓毒症患者92例,行床旁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心脏舒张功能是否不全分为脓毒症相关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组(观察组)和心脏舒张功能正常组(对照组),于入院第1天及第3天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