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脏器脱垂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产后患有Ⅰ度、Ⅱ度盆底脏器脱垂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用Phenix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指导患者锻炼盆底肌肉来治疗盆底脏器脱垂,对照组产后自行在家做Kegel操进行单纯的盆底肌锻炼,通过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值、肌电基准值、脱垂情况及问卷评价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值、肌电基准值、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脱垂情况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锻炼,而且简单、有效、无损伤,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将13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70)。对照组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肌纤维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和盆底功能改善率。结果:治疗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占比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失禁改善率和子宫脱垂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提高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尿失禁改善率、子宫脱垂改善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占比,以及降低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的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高龄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9例高龄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64例予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65例予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比训练效果。结果 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慢肌平均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均较对照组高,POP-Q各点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FS-FI评分较对照组高,SUI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可通过改善高龄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减轻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及降低SUI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极片阴部电刺激疗法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松滋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患者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极片阴部电刺激疗法。对比两组的盆底功能指标、性生活质量及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总肌电值、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肌电值、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显著更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中国女性性功能指数问卷(FSFI)评分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93.48%)...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测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自然分娩产后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 PHENIX)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结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一个疗程(12次),对照组患者自行在家中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又称 Kegel 运动进行盆底肌锻炼[1])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持续时间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性生活质量提高率。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率(86.25%)、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72.5%)要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并结合盆底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并且有效地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减轻盆底脱垂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6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于产后42天回院行盆底肌电检测,随后研究组进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疗程结束后在家继续进行Kegel锻炼;对照组则进行一般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于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时盆底肌电值的改变情况。结果产后42天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盆底肌电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的盆底肌电值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盆底肌电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及产后6个月的肌电值与产后42天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的肌电值,即增加盆底肌力,随着盆底肌力的提高,可预防和治疗盆底器官脱垂、恢复阴道紧缩度、改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盆底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20例,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盆底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孕产期盆底康复训练指导对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病率及电刺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分娩并进行盆底肌力筛查及治疗病人1629例,分为对照组(795例)和观察组(834例)。对照组定期孕检,但未进行孕期干预,产后POP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定期孕检,进行孕期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质量管理、盆底肌肉锻炼,接受产后康复治疗,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结合产妇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产后42 d复查分析2组产妇发病情况,于产后6个月进行随访及复检,观察产妇POP改善状况。结果产后42 d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肌张力达到Ⅰ级和Ⅱ级肌力水平比例明显偏高,POP-Q结果显示,对照组SUI患病率(38.23%)明显高于观察组(28.89%)(P < 0.05)。治疗6个月后肌拉力测试结果显示,2组Ⅰ级和Ⅱ级肌力水平比例明显减少,POP-Q结果显示2组SUI患病率明显下降,对照组SUI患病率高于观察组(P < 0.05)。治疗6个月后POP-Q改善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孕产期盆底康复训练指导能够有效降低POP的发病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电刺激对盆底脏器脱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变化,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为剖宫产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B组为剖宫产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C组经阴道分娩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D组为经阴道分娩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观察各组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后的产妇尿失禁(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B组)和经阴道顺产组(C组+D组)治疗前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B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顺产C组与D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B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B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经阴道顺产C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D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D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康复治疗,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较,手测盆底肌力评分,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肌纤维肌电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顺产确实会增加各种PFD症状的发生率,但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各种PFD症状改善明显,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经过康复治疗后,经阴道顺产PFD的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PF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产后42 d且自愿接受康复及调查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初产妇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150例初产妇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治疗3个月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盆腔器官脱垂(POP)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产妇在治疗结束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度均在Ⅱ度以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性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赖影 《黑龙江医学》2015,(3):280-281
目的研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06~2014-06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正常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研究组产妇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妇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和一般产后教育。随访产妇6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定盆底肌收缩能力,观察两组产妇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盆底肌收缩能力、性生活质量及阴道壁膨出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盆底肌收缩能力、性生活质量及阴道壁膨出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较好地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路雪  金芮伊  甄学慧 《当代医学》2021,27(31):84-87
目的 探讨盆底肌综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电值及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采用盆底肌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盆底肌电值及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及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盆底肌力及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及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程度发生率(7.50%)均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 盆底肌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及盆底肌纤维肌电值,改善尿失禁程度,降低尿失禁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顺产分娩的180例产妇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盆底功能训练的对照组各90例,观察盆底肌电活动、疲劳度及肌肉收缩力、尿失禁发生率、性生活满意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Ⅰ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19.4±2.5)μV、Ⅱ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23.3±3.1)μV,产后2、6个月阴道静息压(35.7±6.3)、(38.2±6.3)cmH2O,阴道收缩压(39.4±5.3)、(42.2±9.3)cmH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5.7±0.8)、(4.8±0.7)s,性生活满意率(48.89%、75.56%)均高于对照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3.8±0.5)%/s,Ⅱ类肌纤维疲劳度(3.4±0.6)%/s;产后2、6个月尿失禁率(21.11%、13.33%)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缓解疲劳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的结局指标。方法:采用单中心对照研究,将我院2016年4至10月产后3~6个月复查的足月产妇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分为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收集患者基本情况,通过盆底功能结局评估指标对2组产妇盆底肌力、表面肌电值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2例阴道分娩及146例剖宫产分娩产妇在尿失禁、子宫脱垂及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0),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而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2组浅深肌群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快肌肌纤维上升时间及恢复时间、慢肌肌纤维平均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静息阶段平均值、快肌(Ⅱ类肌)肌纤维最大值、慢肌(Ⅰ类肌)肌纤维变异性、治疗前肌电评分、腹肌参与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产妇快肌肌电最大值及腹直肌分离发生率均小于剖宫产产妇。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均对盆底肌力、表面肌电值造成损伤,可能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及分娩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根据分娩方式,将713例足月产初产妇分为阴道顺产组(237例)、试产后剖宫产组(238例)以及选择性剖宫产组(238例),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以及阴道压力等,并评估其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来了解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筛查出盆底肌力〈4级或发生POP或SUI症状的患者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肌力和POP-Q分期及肌电压、尿失禁程度改变情况,并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713例产妇中,210例(29.5%)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236例(33.1%)I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518例(72.7%)阴道压力表现正常;377例(52.9%)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度正常,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治疗后,SUI和POP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均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会引起患者盆底肌力和阴道肌力下降,增加患者肌肉疲劳度和产后POP及SUI。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在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PF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给予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通过生物刺激反馈仪测定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盆底肌电位,通过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程度;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明显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纤维疲劳度、PFDI-20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底肌电位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提高Ⅰ、Ⅱ类肌纤维肌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产后序贯盆底康复锻炼对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分娩的经产妇9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产妇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产后康复干预,观察组产妇行序贯盆底康复锻炼。两组产妇均持续干预至产后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h、6周、3个月、6个月的Ⅰ类和Ⅱ类盆底肌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度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简表(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PISQ-12)评分,记录产后6个月时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24h、6周,两组产妇的Ⅰ类、Ⅱ类盆底肌肌力构成、POP-Q分度构成、PISQ-1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产妇的Ⅰ类、Ⅱ类盆底肌Ⅳ、Ⅴ级肌力占比和0度、Ⅰ度、Ⅱ度的POP-Q分度占比及PISQ-12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时,观察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行序贯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可有效促进经产妇近期Ⅰ、Ⅱ类盆底肌肌力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提升产妇康复水平,是经产妇产后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经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于本中心分娩的二胎经产妇7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盆底肌锻炼干预治疗,观察组进行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PO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盆底肌康复锻炼联合场景生物反馈对顺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PSU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顺产P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5)与研究组(n=57)。对照组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场景生物反馈。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阴道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金属肽酶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2)]、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力和疲劳度。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前静息阶段、后静息阶段盆底表面肌电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快速、持续及耐力收缩阶段盆底表面肌电位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GF-β1、TIMP-2水平、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评分及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MMP-2水平、症状评分及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盆底肌康复锻炼联合场景生物反馈治疗顺产PSUI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临床症状及阴道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朱静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077-4078
目的探讨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9例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联合组(95例)和锻炼组(94例)。锻炼组进行盆底肌锻炼治疗,联合组在锻炼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产妇盆底肌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根据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法(POP-Q)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8%(89/95),高于锻炼组的81.91%(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产妇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高于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产妇POP-Q短于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锻炼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提高分娩后产妇盆底肌电压,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