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下法,又称"通下法",是泻下邪热、通导积滞的一种方法,属八法中经典大法之一。《内经》载:"其实者,散而泻之"~[1]。因其卓越的临床疗效被历代医家所采用,甚至出现以攻下为特色的攻邪派。通下法被普遍用于实邪内结之症,如燥屎、积滞、积聚、痰饮,可去菀陈,存正气,邪去则正安。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邪气后易于夹痰、夹滞、夹惊,阳热证易见,因此也尤其适用于小儿病,若临床中辨证  相似文献   

2.
通下法,也称攻下法,是根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等理论和《伤寒论》中“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也,乃可攻之”的理论而制定的一种攻导里实,逐邪下泄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八法”中的“下法”。它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下水饮、瘀血、寒积等作用,常用来治疗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蓄血、蓄  相似文献   

3.
通下法儿科临床应用举隅河北省元氏县医院(051130)王永吉关键词通下法,儿料,食积,惊风,喘嗽通下法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之功效,在儿科临床上颇为常用。盖因小儿为稚阳之体,智力未开,情志病极少,而食积肺热等实热证则为多见,故而用通下法...  相似文献   

4.
畅达 《山西中医》2011,27(1):1-6
中医通下法理论防于《内经》,奠基于《伤寒论》。温病学延续了《伤寒论》下法,并对其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温病学家不但创立了多首加减承气汤,以适应温热病证易于化燥伤阴的病机特点,而且在下法应用理论上提出了“邪为本,热为标,结粪又其标也”,下法“非专为结粪而设”,“勿拘下不厌迟”,“邪未尽可频下”等观点,为攻下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目的在于逐邪热,下燥粪,保津液,祛瘀结,具有“祛邪存正”的意义。由于通下法作用强烈,收效迅速,如运用得当常可收到扭转病势之效果,但具体应用时又应严格掌握其临床指征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下法在眼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黄霄祖国医学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体内积水、瘀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用以法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就是下法的...  相似文献   

6.
论《金匮》病在中上焦可下之陈国权湖北中医学院(430061)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中医治法,下法,中焦,上焦五版《方剂学》认为,“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血皿,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手法中,摩腹法对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治疗的作用,探讨其有效性,并在临床上推广。方法:病例来源皆为2015年—2016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儿科病房小儿疳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小儿推拿手法治疗中,以摩腹法配合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手法治疗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并给予儿科入院其它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的推拿治疗,其中包括揉板门、中脘穴、天枢、分腹阴阳、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手法。同样给予儿科其他入院常规治疗。结果及结论:摩腹法可有效的代替传统小儿推拿手法中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以及分腹阴阳手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存推拿文献中有关小儿推拿穴位资料的整理研究,总结出小儿推拿穴位来源主要有三部分:①来源于十四经穴及奇穴;②由作为诊断或煅、灸、贴等临床治疗的部位或穴位发展而来;③是在小儿推拿实践中,逐渐产生的小儿推拿特有的特定穴。小儿推拿穴位存在着“同穴异名”、“同穴异位”、“同名异穴”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温病治疗运用通下法,具有“祛邪存正”的意义,目的在于逐邪热、下燥屎、保津液,是病邪入里、里结阳明阶段祛邪外达的重要治疗方法,也是“釜底抽薪”以求“急下存阴”的应急措施。对下法的运用,温病学派诸家论说甚详,均宗仲景之法,师仲景之方,并有很大发展,其用药之精当,辨证之细致,确能发前人所未发,从而扩充了下法的应用范围。一、里结阳明必用下法里结阳明即指热病过程中,病邪不从外解,邪热、积滞、燥屎等互结于足阳明胃及手阳明大肠的病理变化,也是运用通下法的辨证依据及病机所在。《伤寒论》中下法甚多,尤详于承气之运用,为治疗阳明腑实必备之方。温病学说亦宗其说,吴又可认为“其所同者,伤寒时疫皆能传胃,至是同归于一,故用承气辈”。  相似文献   

10.
<正> 通下法,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之一。临床上通下法主要用以通积滞,逐邪热,常用于里实积聚、邪火、热毒等病症,具有攻下导滞、引热下行、“釜底抽薪”等作用。我们在跟随上海中医学院张赞臣教授学习期间,曾用过多种不同的通下法。治疗不少耳鼻咽喉病症,深感张老在辨证施治原则下对通下法的运用能谨守病机,效如桴鼓。现将他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治疗经验,整理归纳如下,以供参考。一、通下泄热法:主要适用于多种急、慢性咽喉疾病以及内耳性眩晕症、鼻衄等。今以鼻衄为例加以说明。在临床上,可以见到有些缠绵不愈的鼻衄患者,往往兼有大便干结不  相似文献   

11.
赵改过 《陕西中医》2005,26(5):466-467
通下法是通过泻下大便,荡涤实邪而达到治愈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实热积滞内停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痰结等症。笔者根据临证辩证治疗小儿常见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下法儿科临床应用举隅刘秀英(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050011)下法,温病称通下法。是泻下邪热,通导积滞的一种方法。凡有形实邪内结,如燥屎、积滞、瘀血、积聚等都可用下法下其实邪,则正气自安。前辈名医柳宝信曰。“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土,最善容纳。邪热...  相似文献   

13.
热病运用下法,是指在病情严重或危急情况下用通里攻下的方药荡涤积滞、实热,祛邪安正的一种治法。下法根据“实则泄之”、“盛者泄之”、“留者攻之”的原则立法,以清热、消痞、导滞、攻实等作用的药物为主,经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荡积逐瘀而达到推陈致新的功效。攻下法的特点,不仅在于祛邪,同时也因急下存阴,保存阴液而成为扶正的积极措施。热病运用下法,适应症比较广泛。临床对于多种急性或感染性疾病均有较好疗效。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从理论、临床、实验等各方面对热病运用下法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1理论研究有关热…  相似文献   

14.
小儿“疳积”分为“积滞”和“疳证”两类,包括西医学上的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以及寄生虫病等。积滞为病的早期,是疳症的前奏,以实为主。疳症是病的后期,以虚为主。随着社会普遍的生活质量、医疗技术的改变和提高,疳症已经罕见了,在此笔者通过按压耳穴结合推拿治疗小儿疳积3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下法”源于汉代张仲景,是古今医家用以“通腑泄热,荡涤积滞,逐瘀破结”,使邪从下而去的一种方法。金元张子和有“ 陈 而肠胃结, 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存真补焉”的见解。目前临床应用通下法颇为广泛,恰似釜底抽薪,急救危候。笔者使用通下法救治脑病危证颇有验证,现将施治体会略举1 通腑化痰救治肺性脑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部感染常导致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上出现意识昏朦,嗜睡或谵妄,昏迷等脑病损害。笔者观察,此病每有大便秘结不解,此病机乃痰热上壅于肺,下结于大肠,以致肺失肃降,痰热不解,蒙蔽心神,故见喘促…  相似文献   

16.
"勿令九窍闭塞"是张仲景防病、治病的重要法则。通腑理论源于《内经》,依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历代医家习惯于将通腑指代为泻下大肠实邪的方法。本文从"勿令九窍闭塞"对《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应用通腑思想治疗杂病的探讨,认为张仲景所用的通腑思想范围更广,涉及"八法"中的下法、汗法、清法、消法、吐法、补法等多种治疗方法,使积滞、瘀血、水饮、湿热等多种邪气去有出路,人体恢复到元真通畅状态,有助于拓展通腑思想在临床杂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嘉惠 《天津中医药》1998,15(3):135-135
下法即“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从历史发展来看,下法内容首见于《素问·热论篇》:“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己”,指出热病以下而愈的时间要求,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充满了八法内容特别注重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治疗小儿积滞中成药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小儿积滞提供参考,并从临床实践验证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的理论。方法提取《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小儿积滞的中成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运用软件的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小儿积滞中成药的常用药物、性味归经、常见证型、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药物聚类等。结果共纳入中成药55种,用药152味,用于10种证型,最高频使用药物与核心药物组合均为:山楂、麦芽、神曲、陈皮、甘草,用药以甘温为主,挖掘潜在的用药聚类组合6个。结论《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小儿积滞的用药以温补为主,与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理论的用药经验高度一致,从实践上验证了其实用性与时效性,为治疗现代小儿积滞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五脏藏神”理论认识小儿自闭症,并探讨运用振腹推拿治疗小儿自闭症的临床思路。振腹推拿治疗小儿自闭症是以振法为主要操作,辅以通任脉、分胸腹阴阳、摩揉腹部、推腹及拿腹等操作的一套手法。该手法以“补养并调和元气运动”为纲,结合脏腑经络辨证取穴,通过御气、调脏、调形来实现调神的目的,有效改善自闭症患儿的睡眠质量、脾胃运化、语言功能和刻板行为等,从而达到脏和神安之效。  相似文献   

20.
下法,是温热病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温病条辨》中下法内容非常丰富,但尤详于“苦寒通下”的运用,在临床实践中,颇有实用价值。重温《温病条辨·中焦篇》有关下法内容,获益匪浅,兹将个人肤浅认识,试述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