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建国  华晴 《肝脏》2023,(2):162-164+180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病因和临床转归。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ALF患儿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1个月~12岁。定期随访,依据临床转归结果将患儿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搜集ALF患儿病因,比较存活组、死亡组临床资料并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76例ALF患儿病因未明确31例(40.8%)、病因明确45例(59.2%)。后者药物源性损害14例(18.4%)、感染性疾病11例(15.8%)、解剖异常(血管或胆道先天发育异常)9例(14.5%)、遗传代谢性疾病7例(9.2%)、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3.9%)及肿瘤性疾病1例(1.3%)。76例ALF患儿中存活、死亡分别为44例、32例,比较临床资料可知,存活组ALT、AST[1 108(504, 3 114)U/L、1 226(808, 3 225)U/L]均显著高于死亡组[526(204, 915)U/L、717(470, 1 948)U/L,Z=27.402, 24.153,P<0.05];存活组Alb、TBil、DBil及血氨分别为33.2(30.2, 38.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急性肝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0年8月—2022年8月间山东省4家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236例急性肝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36例患儿病因有感染性疾病49例(20.8%)、遗传代谢性疾病36例(15.3%)、噬血细胞综合征27例、中毒19例、恶性肿瘤/血液病12例、循环衰竭11例,胆道疾病3例、热射病1例及不明原因78例(33.0%)。236例患儿中男性131例(55.5%);年龄0~1岁109例(46.2%);临床表现为黄疸160例(67.8%)、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48例、出血118例、腹水80例、肝性脑病75例、DIC 67例、肝肾综合征20例。236例患儿治疗后好转出院87例、治疗无效149例。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血氨(NH3)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降低及合并MODS是急性肝衰竭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23,1.008,0.928,2.980;95%CI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3.
38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广利  侯敏  王伟  马峰振  吴立强 《肝脏》2008,13(3):270-271
本研究对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急性与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讨其病因。  相似文献   

4.
赖曼  刘海霞 《肝脏》2021,26(2):118-120
目的 探讨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相关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不良预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4例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例急性乙型肝炎相关的肝衰竭患者中7例...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急性肝衰竭病因和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病因和结局,评价英国皇家学院(King’s College Hospital,KCH)标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其结局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1999年12月-2008年4月国际标准化比值≥1.5,且伴有肝性脑病的ALF住院患者的病因与结局,用KCH标准和MELD评分预测患者的结局。结果共323例符合标准,纳入研究。270例(83.6%)病因为HBV感染,22例(6.8%)病因不明,16例(5.0%)为药物引起,15例(4.6%)由其他原因引起。24例(7.4%)失访。获随访的299例中,240例(80.3%)死亡,59例(19.7%)自然康复。KCH标准预测ALF患者死亡或存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率分别为74.2%、64.4%、89.4%、38.0%和72.2%;MELD评分预测AIJF患者死亡或存活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2.1%、61.0%、89.5%、45.6%和77.9%。结论重庆地区AIF的主要病因为HBV感染,KCH标准和MELD评分预测患者结局的阳性预测值较高,MELD评分的预测正确率高于KCH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中药对急性肝衰竭(acuteliver failure,ALF)模型大鼠肝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单次腹腔注射构建ALF大鼠模型,125只SD大鼠以是否接受造模和药物干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和清热化瘀中药组;每组再以36、96h两个时间点继续随机分为1、2两个亚组,共8组,其中亚组1用于造模后36h取血及肝组织标本,亚组2用于观察96h内大鼠的生存率.以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全自动血凝分析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常规HE染色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清热化瘀中药组估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4.6、71.9、83.3h;log-rank检验提示清热化瘀中药组累积生存率高于模型组(2=4.428,P<0.05).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清热化瘀中药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血清ALT、AST、TBIL及血浆P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清热化瘀中药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清热化瘀中药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在血清ALB和CH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清热化瘀中药组高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热化瘀中药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肝组织损伤程度积分明显下降(1.84±0.13,2.85±0.20vs3.56±0.24,均P<0.01),清热化瘀中药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中药可显著减轻D-GalN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损伤,改善肝功能及肝脏病理并降低ALF模型大鼠的病死率、延长生存期,对ALF患者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肝衰竭病情危重、救治十分困难、病死率极高。对急性肝衰竭预后进行早期预警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尽管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较困难,但这种评估对于优化临床治疗路径、特别是适时选择肝移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首先评价了一慢性乙型肝炎严重急性加重”在早期预警急性肝衰竭发生风险中的价值;其次.提出了“急性肝衰竭前期”的概念、诊断标准及其在早期预警急性肝衰竭发生风险中的价值;最后,对常见的肝衰竭预后评估系统或模型的优缺点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年代,21世纪却是细胞治疗的年代”。细胞治疗是指将干细胞或由其分化产生的功能细胞植入病变部位代偿病变细胞丧失的功能,或将细胞经体外遗传操作后用于疾病治疗的方法。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常规药物治疗疗效差,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近几年开展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原位肝移植、人工肝支持系统和肝细胞移植(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HTx)。肝移植被认为是目前治疗ALF的最有效方法,但供肝短缺、免疫排斥和高额费用限制了受益者范围。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肝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丹  牟劲松 《传染病信息》2019,32(3):260-264
儿童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以肝性脑病、黄疸、凝血障碍和腹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较高,是重症医学面临的救治难题。由于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急性肝衰竭和成人相比在定义、病因以及诊治过程中均有其独特性。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重症医学的发展使得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有所改善。儿童肝移植的发展也为儿童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被定义为以急性起病,无基础肝病史,2周以内出现Ⅱ期或以上肝性脑病等特征的临床症候群[1]。ALF以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凶险等特点成为临床诊治的难点。因此,早期对ALF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 ALF病因目前,东西方对于ALF的定义不完全相同,其  相似文献   

11.
刘彬  陈黔  王仕伟 《肝脏》2020,(2):178-18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临床特点及发生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89例HBV合并ALD患者为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急性肝衰竭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并发急性肝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89例患者中56例(29.63%)并发急性肝衰竭。腹水(OR=1.640,95%CI=1.424~1.889)、上消化道出血(OR=1.995,95%CI=1.234~3.225)、总胆红素(OR=1.278,95%CI=1.107~1.475)、CTP评分(OR=1.246,95%CI=1.021~1.521)是HBV合并ALD患者并发急性肝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BV合并ALD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多样,伴肝损害,易并发急性肝衰竭,与腹水、上消化道出血、总胆红素、CTP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黄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大黄组和PHGF组于造模前3d分别每天灌服大黄水煎液和皮下注射PHGF 1 ml/100 mg,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服0.9%氯化钠注射液1 ml/100 mg.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内毒素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8h后开腹取大鼠肝组织作病理检查,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D-GαlN和LPS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坏死并有广泛的肝细胞凋亡,伴Fas、FasL和caspaSe-3在肝细胞中强烈表达,大黄能减轻肝组织损伤,并可降低肝细胞凋亡及Fas、FasL和caspase-3表达(P均<0.05).结论 大黄可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细胞Fas、FasL和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吴健林  罗光汉  刘志红  邓一鸣 《内科》2008,3(4):503-504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E)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62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96例次,通过比较观察血浆置换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以及炎性因子IFN—γ等指标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62例急性肝衰竭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下降。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毒素、改善肝功,减轻病情,能否纠正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开利  刘鸿凌 《肝脏》2024,(3):258-260
急性肝衰竭(ALF)致病因素多,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识别病因及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对患者生存至关重要。随着重症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人工肝、肝移植技术不断发展,患者生存率也有所提高,本文对影响ALF预后的最近基础研究与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特有少见的致命性疾病,以进行性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脏功能急剧衰竭为临床特点,肝脏小滴脂肪变性为组织学特征,短期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起病急骤,病死率极高.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每10 000次分娩中有3.2次可能发生AFLP,而一旦发生,孕产妇病死率高达75% ~ 80%,围生儿病死率为90%[1].本文介绍我科3例AFLP患者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急性肝衰竭是发生在新生儿期的急性肝功能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危及生命的一种少见疾病,出生后即可有肝硬化表现,病死率高。主要病因包括妊娠期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感染、血液病、代谢性疾病和缺血性损伤及其他罕见原因等。治疗手段主要为对因治疗,病因不明或既定治疗无反应患者,肝移植仍然是其一项重要的治疗选择。目前新生儿急性肝衰竭相关研究较少,因此需要对影响治疗和预后的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柴艳云  李建国  张新龙 《肝脏》2014,(4):266-267
目的:分析 HBV相关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期间诊断为HBV相关肝衰竭患者58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住院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血清生化学指标,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肝衰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PT(24.2±1.7)、TBil(476.2±84.9)、△TB(18.6±17.0)、AST (732.7±410.2)、AFP(682.7±150.3)、Cr(188.2±42.4)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T(13.9±1.3)、TBil(92.4±47.1)、△TB(0.55±2.06)、AST(202.8±109.4)、AFP(107.8±42.6)、Cr(40.7±12.2)(P<0.05);实验组患者 Alb(28.6±2.8)、ALT/AST(1.12±0.41)、Na(116.2±10.2)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Alb(45.9±4.4)、ALT/AST(1.76±1.28)、Na(140.7±7.4)(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LT、HBV DNA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TB、Cr是 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Na、Alb是独立保护因素,应早期预防,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于2001年8月13日入院,否认肝病家族史。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F环( )。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水征(-),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2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8U/L、碱性磷酸酶(ALP)65U/L、血清胆红素(SB)26μmol/L、白蛋白(ALB)37g/L,各项嗜肝病毒标志阴性,血清铜蓝蛋白60mg/L。入院第5天,尚未开始治疗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寒战、高热,次日出现黄疸,全身皮肤见瘀点瘀斑及中等量腹水,肝脏明显缩小,并有肝性脑病表现,血红蛋白降至56g/L,外周血网织红细胞8%,复查肝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精氨酸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肝衰竭组)、C组(精氨酸强化Ⅰ组)、D组(精氨酸强化Ⅱ组)、E组(精氨酸强化Ⅲ组)和F组(精氨酸强化Ⅳ组)。采用D-半乳糖胺诱导法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结果肝衰竭大鼠血清TNF-α含量升高,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大鼠IL-2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B、C、D、F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动物IL-10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大鼠血清IGF-1含量降低,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可调节肝衰竭大鼠体内细胞因子水平,以0.8g.kg-1.d-1和1.6g.kg-1.d-1剂量比低剂量或高剂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