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已有所下降 ,但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仍无明显改善 ,并成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 。我院1991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6例 ,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6例 ,死亡 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6例 ,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38~ 6 9岁 ,平均 6 0岁 ;疾病种类 :壶腹癌 18例 ,胰头部癌 8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8例 ,胰头结核 1例 ,胰十二指肠复合伤 1例 ;病史 3d~ 3个月 ,平均 2 5d ;术前有黄疸2 7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1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共20例,发生率为10.4%。其中腹腔出血9例(早期4例,晚期5例),消化道出血11例(早期4例,晚期7例)。20例患者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30%。胰瘘和腹腔感染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无胰瘘和腹腔感染的患者高(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仍较高。合理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术后预防和控制胰瘘、腹腔感染及应激性溃疡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应根据出血的部位、时间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目前仍然是治疗壶腹周围癌和胰头癌的主要方法。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日益完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降低,但术后出血仍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且往往与胰瘘的发生互为因果,国外报道发生率为2%~18%,病死率高达20%~70%[1]。因此,预防并减少PD术后出血的发生对降低PD术后胰瘘发生率、降低患者和病死率及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36例PD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D术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肿瘤的主要措施.此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1].在早期并发症中,出血最常见.回顾分析西南医院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10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出血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4月该院施行的279例PD术的临床资料。术后出血的诊断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协作组(ISGPS)的胰腺切除术后出血(PPH)定义及分级标准。结果 18例(6.5%,18/279)发生术后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6例,腹腔内出血12例;早期出血6例,迟发性出血12例;轻度5例,重度13例;B级11例,C级7例。出血时间为术后1h~20d,中位时间为5.5d。再手术10例(55.6%,10/18),死亡4例(22.2%,4/18)。结论及时而果断的再手术是处理PD术后并发出血的一个重要手段。精细熟练的操作、严密吻合、彻底止血及有效预防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告发生率在 5 %~ 14%之间 ,死亡率在 2 0 %~ 70 % [1] 之间。自 1990年 6月~ 1999年 6月我院共施行PD术 5 0例 ,术后有 6例病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其发生率为 12 % ,这是其它腹部手术很少发生的。现将 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PD术共 5 0例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6例 ,其中男 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5岁 (4 3~ 6 4岁 ) ,4例原发病为胰头癌 ,1例为壶腹癌 ,1例为胆总管下端癌。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C…  相似文献   

7.
庞宏欣  邹富胜 《吉林医学》2009,30(17):1943-1944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1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后30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术后并发症组和术后非并发症组,并根据并发症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分别对术后早期并发症与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9.8%(34/114)的病例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11.4%(13/114)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血糖水平(≥110mg/dl)和总胆红素水平是与并发症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应加强术前胆红素和血糖的控制,以改善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出血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D术的临床资料。术后出血的诊断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协作组的胰腺切除术后出血定义及分级标准。结果:9例中早期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6例;轻度出血2例,重度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腔内出血2例;再次手术5例,介入治疗1例,保守治疗3例;病死2例。结论:早期出血应积极急诊手术探查;迟发性出血如保守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精细熟练的解剖、严密吻合、术中彻底止血、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介入动脉栓塞可用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胰瘘引起的出血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假性动脉瘤、胰肠吻合口瘘及胆肠吻合口瘘等众多因素有关。预防和处理胰瘘出血是胰腺外科的难点,也是胰腺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本文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出血的危险因素、防治策略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安祥  胡伟明  陆慧敏   《四川医学》2018,39(5):550-555
摘要: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部位、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共220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出血18例(8.18%),包括早期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15例,治愈14例,死亡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骨骼化清扫、术后胰瘘为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确定2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出血有关:术前胆红素水平(OR=8.221),术后胰瘘(OR=8.01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术前胆红素≥171umol/L及术后胰瘘。因此,降低术前黄疸水平,早期发现并处理胰瘘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并观察疗效.结果:16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2例出现胰瘘,其中1例死亡;1例不能耐受,改用肠外营养治疗.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总体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内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徐斌 《浙江医学》2004,26(5):355-35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根治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癌、胆囊癌和胆总管下端癌等疾病的有效措施,由于切除脏器多,分离创面大,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腹腔内出血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内出血的病人,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48 h累积液体平衡量(cumulative fluid balance postoperative 48h,FB 48 h)与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连续收治的237例PD术后患者,收集并整理其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OPF将患者分为胰瘘组(POPF)和非胰瘘组(Non-POPF),采用单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POPF的危险因素,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去除混杂因素,最终确定POPF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根据FB 48 h将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FB 48 h ≤ 0 mL·kg-1·h-1)、少量液体正平衡组(0 mL·kg-1·h-1 < FB 48 h ≤ 0.5 mL·kg-1·h-1)、中等量液体正平衡组(0.5 mL·kg-1·h-1 < FB 48 h ≤ 1 mL·kg-1·h-1)和大量液体正平衡组(FB 48 h>1 mL·kg-1·h-1)等4个亚组,分析FB 48 h与POPF之间的关系。结果 30例(12.7%)患者发生了POPF,其中B级POPF 24例(10.1%),C级POPF 6例(2.5%)。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OR=23.917,95% CI:3.775~151.526,P=0.001)、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1.313,95% CI:1.059~1.628,P=0.013)、罹患糖尿病(OR=9.120,95% CI:2.262~36.771,P=0.002)、入院时低白蛋白浓度(OR=0.876,95% CI:0.783~0.981,P=0.022)、术前高胆红素浓度(OR=1.008,95% CI:1.002~1.013,P=0.005)和FB 48 h(OR=4.870,95% CI:1.906~12.443,P=0.001)为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液体正平衡组患者C级POPF发生率显著高于少量液体正平衡组(P=0.002)和中等量液体正平衡组(P=0.002)。结论 PD术后FB 48 h是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FB 48 h>1 mL·kg-1·h-1时,C级POPF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28例PD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及部位、诊疗方法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D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以呕血并黑便(64.3%)为主要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为术后平均(7.2±2.1)d,出血部位以残胃为主(57.1%),出血原因主要为胃或吻合口糜烂(57.1%)、溃疡(28.6%)及胃肠血管瘤或血管畸形(14.3%).结论 应充分认识PD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并及时采取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 1988年~ 2 0 0 2年 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 经典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79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例 ,其中联合脏器切除 5例。重建方式均为Child式 ,其中胃肠Roux -en -y吻合 71例 ,胰肠“套入式”吻合 40例。原发病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46例 ,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 11例 ,胰头恶性肿瘤 2 4例 ,壶腹部肿瘤 11例 ,胆囊癌 3例 ,其他肿瘤 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率 3 2 .7%,手术死亡率 9.2 %,常见并发症为胆瘘和 /或胰瘘 ,主要死亡原因是出血、胰瘘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一个高危险手术 ,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胰肠“套入式”吻合和胃肠Roux -en -y吻合可以有效降低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121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发生胰漏(实验组),未发生胰漏患者103例(对照组),两组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直径、胰管支撑引流例数、应用生长抑素例数、胰腺质地、胰头癌例数及术前胆红素(≥171μmol/L)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171 μmol/L)、胰腺质地、胰头癌及胰管支撑引流例数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相关(P<0.05).结论 术前胆红素(≥171 μmol/L)、胰腺质地、胰头癌及胰管支撑引流例数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癌和乏特氏壶腹癌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手术切除范围大 ,吻合口多 ,引流管多 ,给术后护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科 1986年至 1997年为 14例患者进行了此项手术 ,均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在 2 1~ 5 7岁 ,平均39岁。术后胰瘘 2例 ,胆瘘 1例 ,应激性溃疡 3例。2 术后观察及护理因病人全身情况差、手术时间长、侵袭面广、剥离面渗血和胰瘘等均易造成出血 ,加之手术后大量组织间隙渗出液和引流液的丧失 ,均可使血容量减少 ,故手术后应早期预防出血和休克。2 1 休克的监测(1)…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适应证范围的扩大和如何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1999年间我院收治的5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分组比较。结果:重度梗阻性黄疸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黄疸组,良性疾病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亦能获得较好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及适应范围的扩大能提高手术切除术,术前“减黄”和正确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5月之间于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 多因素分别分析可能与出血有关的因素。结果:共10例发生术后出血,所占比例为10.42%,其中2例为消化道出血,8例为腹腔出血(包括晚期出血5例,早期出血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0.0%。影响术后出血的单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感染与术后胰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后两者属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出血,应在整个围术期加强预防,术中熟练操作,减少出血量,术后积极预防和处理腹腔感染与胰瘘,发现出血后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