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tsophgenl refluxdisease,GERD)是常见病,多发病。GERD及其后遗症Barretl食管,为发生食管腺癌的高危因素。在过去20年间,其发生率几乎增加了4倍。GERD在临床上一般应用内窥镜和24小时pH测定来诊断。为进一步了解24小时pH测定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笔者对105例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24小时食管测定结果及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症状和组织损害,常合并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在西方国家,GERD十分常见,人群中约10%~20%有反酸、打呃、反食、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症状。与西方相比,亚洲GERD的发病率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其中非典型表现者占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粘膜损害。近来发现与GERD相关的症状日益增多.Fass和Ofman提出将其分三类,即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与消化道外症状。典型症状是烧心、反酸、反食;非典型症状为胸痛、上腹痛和恶心;消化道外症状包括口腔、咽喉部、肺及其他部位(如脑、心)的症状。据统计于耳鼻喉科就诊的患者中。4%~10%其症状与GERD相关。以消化道外症状-咽喉炎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其临床特征如何、其最佳的治疗方法以及质子泵治疗实验是否可作为此类GERD患者的诊断依据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沈卫东  刘鹏飞  施瑞华 《医学综述》2006,12(24):1506-1508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分为酸性反流、弱酸性反流和非酸性反流。典型的GERD症状常与酸反流相关,但仍有部分患者其症状与非酸反流有关,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的患者。非酸性GERD大多无内镜下明显表现,pH监测和PPI试验无明显变化,所以诊断更为困难。本文就非酸性GERD近年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颜殷红 《中外医疗》2011,30(27):24-25
目的 评价以烧心、返流等症状为基础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券(RDQ)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门诊GERD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依据.方法 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62例患者进行RDQ调查,得分≥12分者诊断为GERD;同时以胃镜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其中任何一项阳性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RDQ的诊断价值.结果 依据RDQ评分标准诊断的灵敏度(90.22%),特异度(62.77%),阳性预测值(79.92%),灵敏度较好,特异性较差,易漏诊部分症状不典型的GERD患者.结论 通过RDQ诊断GERD者与通过胃镜或24h食管pH检测诊断GERD者比较,对无警报症状的患者较高的诊断性,以及其具有的长远的研究价值,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基层医院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永林  左志雄 《中原医刊》2007,34(14):93-9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产生的烧心、返酸等症状,可以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肺的症状如咳嗽、哮喘、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因此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本文收集本院1999年至2006年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GERD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46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部分病人可伴有食管外症状,如反复发作的哮喘、慢性咳嗽、夜间睡眠呼吸暂停、非心源性胸痛、咽喉炎等。其中2/3患者有食管黏膜破损即反流性食管炎(RE)。GERD在西方十分常见,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我国于1997年对北京、上海两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GELID患病率为5.77%,RE为1.9%,反流组伴有口咽喉疾患、哮喘、支气管炎频率高于非病人组。  相似文献   

8.
刘金鸽 《中外医疗》2007,26(24):20-2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脂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之外的组织损害.GERD的病理改变主要是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失调起重要作用.GERD的表现多样,烧心和反酸是GERD的最常见症状,有的很不典型,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识别.GERD患者内镜下可见食管粘膜糜烂或溃疡等炎症改变,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重度RE可发展成Barrett食管,为癌前病变.因此GERD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它的典型症状是烧心、反流和胸骨后疼痛。根据内镜下表现不同,分为非糜烂性、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的糜烂性食管炎(EE)是GERD诊断的特征性指标。中国乃至亚洲GERD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比虽较低,但有逐年上升趋势,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进展,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消化道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除因以典型反流症状为主诉就医确诊为GERD外,以不典型症状被诊断为本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目的 探讨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在基本资料、反流特点及食管动力学方面的差异,发现不典型症状GERD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典型症状GER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明确存在病理性反流,并同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胃镜排除其他胃肠器质性疾病。根据主要症状分为典型症状组和非典型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反流特点〔pH<4总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pH<4时间百分比〕、病程及食管动力学参数〔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下食管括约肌残余压(LESRP)、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UESRP)、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收缩积分(DCI)、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之间的差异。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GERD患者共71例,其中典型症状组32例,非典型症状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及胃镜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发生率均高于反流性食管炎(RE)(P<0.05)。典型症状组pH<4总反流次数、pH<4时间百分比高于非典型症状组,病程短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长反流(>5 min)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症状组LESP、DCI、LESL低于非典型症状组,UESP、UESRP高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LESRP、C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的年龄无差异;GERD患者中NER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RE。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反流程度低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UESP、UESRP下降的程度更为显著,但LESP及食管体部蠕动功能优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病程长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咽喉不适是GERD的主要食管外表现之一。随着GERD发病率在我国逐渐上升,GERD相关咽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受到了消化科和耳鼻喉科医师的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GERD相关咽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的认识已逐渐完善,但治疗方面西医以质子泵抑制剂抑制酸分泌为主要手段,中医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通过辨证论治进行对因、对症的综合治疗,已逐渐显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2.
马靖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20):17-18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典型反流症状,或引起咳嗽、声嘶等食管外症状而不伴反流症状.它是引起慢性咳嗽(咳嗽持续≥8周)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占10%~40%;慢性咳嗽也可以是GERD的惟一表现,占43%~75%.GERD引起的慢性咳嗽被称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3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具有典型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并不困难,但症状不典型者常被误诊。本文报告36例无典型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简要讨论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吴继敏 《中国医刊》2023,(3):240-243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及以上部位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或并发症。其症状包括反流、烧心、嗳气、胸痛、上腹胀、咽异物感、咽痛、慢性咳嗽、哮喘等,反流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肠液、气体、食糜等。反流物沿途可经过食管、咽喉、鼻腔、中耳、声带、气管和肺等部位。反流物通过化学、生物、免疫学等机制造成反流通道的黏膜损伤、炎症、增生、变性等,如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咽喉慢性炎症、声带水肿增厚、鼻腔黏膜受损等问题,还可导致哮喘、窒息、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八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根据蒙特利尔定义,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如果使患者感到不适就可以诊断为GERD。但临床医生做出对GERD的诊断,症状只是基础,还需要全面评估,并除外其他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GERD常用的诊断及评价方法包括症状问卷、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内镜诊断、动态食管pH监测、胆汁监测,以及逐渐兴起的阻抗监测。以下对PPI试验和食管pH监测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Ding ZL  Wang GL  Ji WJ  Xu XW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4):2396-2398
目的 探讨反流症状问卷在诊断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例中的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怀疑GERD的学龄期及青少年患儿,记录呕吐和(或)反食、恶心、烧心和(或)胸骨后疼痛、腹痛、上腹疼痛、反酸、吞咽疼痛7个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积分(0~3分),以内镜检查或24 h食管pH监测阳性作为诊断GERD的诊断标准,之后与问卷积分进行比较,计算出诊断GERD的最佳积分临界值,并对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符合率进行统计.结果 (1)45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37∶1,平均年龄(11.1±2.6)岁.23例GERD患儿中,问卷症状总积分为(20±10)分;22例非GERD患儿中,症状总积分(13±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病例中,内镜下0、Ⅰ、Ⅱ和Ⅲ级患儿之间的症状总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以症状总积分13.0分作为临界值时,特异度和敏感度之和最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9,对GERD诊断的敏感度78.3%,特异度68.2%,准确度73.3%,阳性符合率72.0%,阴性符合率75.0%.结论 反流症状问卷对GERD的初步诊断有一定功效,有助于学龄期及青少年GERD的临床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7.
慢性咽喉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以产生很多耳鼻咽喉部的症状和体征,习惯上称这一类疾病为反流性咽喉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指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而引起烧心等症状的一类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及咽喉和气道等食管邻近部位组织的损害等。其中,反流性咽喉炎(1aryngopharyngealrefluxdisease,LPRD)则由患者的酸性胃内容物经食道反流至咽喉部,侵蚀咽部、声带及气管而引起,但在临床表现上并无明显特异性,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咽喉炎的鉴别常存在较大困难。按慢性咽喉炎的用药方案治疗,效果多不明显,而我们用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40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反流物(腐蚀性、刺激性和免疫反应性)不但可到达食管,还可进一步到达口腔、气道等相连的反流通道,继而引起相应部位症状、并发症乃至终末器官效应。GERD的典型症状如反酸、烧心等通常容易识别和治疗,但仍有约30%的患者症状顽固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另外,GERD的不典型症状或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咽炎、咳嗽、哮喘、胸痛等危害性大,亦非常常见,但人们往往不会把这些症状与来源于胃肠道的胃食管反流这个病因相联系,而容易导致GERD的漏诊。故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全面的GERD评估和检查以进一步确诊,有助于指导GERD的后续精准治疗。而熟练掌握PPI实验、胃镜、喉镜、造影、反流监测、高分辨率测压和胃蛋白酶检测等则是确立GERD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或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和Barrett食管,典型临床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痛、反酸、反流等症状,不典型症状为咽喉炎、哮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烧心、反流和胸痛等是其典型症状。除此之外.GERD还有许多食管外症状容易被忽视。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