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的静脉优化效应。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DEX泵注,B组给予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C组给予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的同时联合DEX泵注,泵注剂量与A、B组相同。各组均在用药10 min后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并比较各组血流动力学、镇痛和镇静效果,比较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在神经阻滞后(T1),B、C组MAP明显低于A组(均P<0.05);在手术开始后1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及手术完成时(T4),C组MAP明显低于A组和B组(均P<0.05),B组MAP明显低于A组(均P<0.05);在T2~T4时,C组HR明显低于A组和B组(均P<0.05)。在T1~T4时,B、C组RR明显低于A组(均P<0.05)。在T1~T4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均P<0.05);T1~T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前(T0)、腰硬联合麻醉开始后(T1)及用药后5(T2)、15(T3)、30(T4)、60 min(T5)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率(R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T0、T1时3组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OAA/S评分显著低于T0时(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时及丙泊酚组T2~T5时OA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T0和T1时SBP、DBP、HR、R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T3~T5时SBP和HR及T4~T5时DBP和RR显著低于T0时(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时HR显著低于T0时(P<0.05)。丙泊酚组T5时HR及T4~T5时R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T5时丙泊酚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获得满意的镇静效果,并能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麻组(B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分别观察所有患者诱导前(T0)、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即刻(T1)、手术30 min(T2)、喉罩(或插管)拔除即刻(T3)、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T4)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各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进行警觉与镇静评分、术后3、5 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 A、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术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A、B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C组(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少于C组(P<0.05);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警觉与镇静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术后3、5 h疼痛评分低于B、C组(P<0.05);A、B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和单纯喉罩全麻都能很好的满足甲状腺手术的麻醉要求,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善,麻醉效果佳;苏醒快,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咽喉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少,只是联合组有持久稳定的术后镇痛作用,这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不同药物浓度对妊娠期高血压(HDCP)产妇循环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4月于我院分娩的HDCP产妇10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各35例。3组均采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麻醉,A、B、C组分别采用0.25%、0.375%、0.5%罗哌卡因。比较3组不同时间点循环功能、抗氧化能力、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T1时HR低于B组、C组(P<0.05);A组T1~T2时MAP高于B、C组(P<0.05);麻醉阻滞时间、Bromage评分显示:C组>B组>A组,感觉阻滞平面显示:C组相似文献   

5.
邓雪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62-4363
目的:比较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在急诊剖宫产术中应用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阻滞效果、母婴安全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例急诊剖宫产手术的单胎足月妊娠产妇分为两组:A组采用CSEA、B组(对照组)采用EA。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显著快于B组(P<0.05或P<0.01),运动阻滞效果改良Bromage评分A组优于B组(P<0.05或P<0.01)。A组麻醉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胎儿娩出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CSEA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可获得快速完善的麻醉镇痛效果和良好的肌松效果,血流动力学平稳,胎儿娩出时间缩短,母婴安全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急诊剖宫产术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25例。A组:罗哌卡因7.5mg+芬太尼20μg;B组:罗哌卡因15mg.两组均加入10%葡萄糖配成重比重液2.5ml.用体表针刺法测感觉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观察两种不同配方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平面固定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时Apgar评分。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慢(P<0.01),平面固定时间较B组快(P<0.05),镇痛维持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最高平面A组和B组分别为T6和T4~T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下肢运动阻滞起时间A组较B组慢(P<0.01),但运动恢复时间A组较B组快(P<0.01)。B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A组明显,在注药后的5min,血压、心率显著降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少于B组(P<0.01)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Apgar评分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能减少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确切,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能延长镇痛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短,并且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骨科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60例拟行椎管内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按常规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2 mg.B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6 mg与10μg芬太尼混合药液1 mL.连续监测血压、心率,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运动阻滞程度.结果:A组的感觉阻滞平面高于B组,A组为T5~T8,B组为T8~T10,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比B组延长(P<0.05).A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大于B组(P<0.05).两组的麻醉止痛效果无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满足骨科膝关节镜手术的需求,且有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曲兆祥 《当代医学》2013,(22):82-83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在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及可行性。方法选择102例年龄65岁以上,ASA分级Ⅱ~Ⅲ级,拟行单侧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进行股神经联合腰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术后均给予术后镇痛。观察两组的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麻醉后15min、30min、45min、60min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及麻醉前(P<0.05);B组的镇痛时间短于A组(P<0.05),但运动阻滞时间长于A组(P<0.05);A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股神经联合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镇痛完善,并发症少,且避免了由于麻醉体位原因所引起的骨折部位的剧烈疼痛。  相似文献   

9.
黄泽汉  陆荣臻  韦忠良 《重庆医学》2012,41(18):1821-1823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5例。A组:0.75%罗呱卡因15mg(2mL);B组:0.75%罗呱卡因10mg(1.3mL);C组:0.75%罗呱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0.75%罗呱卡因1.0mL+舒芬太尼0.1mL)。B、C两组均加10%葡萄糖溶液至2mL。观察3组给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黄碱用量。结果麻醉后A、B两组MAP和心率明显下降(P<0.05),且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B组间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A、B组(P<0.05);B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短于A、C组(P<0.05),而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高于A、C组(P<0.05),而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短于A、B组(P<0.05);C组Bromage评分低于A、B组(P<0.05)。C组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麻黄碱用量明显低于A、B组(P<0.05)。3组患者所产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效果确切、对患者呼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不良反应少,是剖宫产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83%(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两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高于T0时,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可提高麻醉优良率,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VAS评分和...  相似文献   

11.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C)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LC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SF组:舒芬太尼0.4μg/kg;F组:芬太尼2μg/kg。观察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诱导时的入睡时间、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停药后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OAA/S评分、Prinehenry评分及术后24h并发症。结果①2组麻醉诱导时心率(HR)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F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MAP在手术开始时和拔管期间均高于SF组(P<0.05);②SF组的入睡时间短于F组(P<0.05);停吸氨氟醚后20、30min,SF组的OAA/S评分和Prinehenry评分均低于F组(P<0.05);③SF组术后24h躁动发生率、主诉需要阿片类药物患者均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诱导入睡快,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过程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两组均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术中行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并使用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麻醉前(T0)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疼痛评分对比(P>0.05);神经阻滞5 min后(T1)-手术结束时(T4),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2/31),低于对照组的29.03%(9/31)(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异丙酚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行PCNL患者48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组(A组)24例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组(B组)24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0min(T2)、转截石体位后(T3)、转俯卧位后(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清醒时间及呛咳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T1时点A组MAP明显下降(P<0.05)、B组HR和MAP均明显下降(P<0.05);T2时点A组MAP下降(P<0.05);T4时点B组HR升高、MAP下降(P<0.05);T5时点A组MAP升高(P<0.05)、B组HR和MAP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T1、T3时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点HR和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B组相对平稳。A组患者苏醒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异丙酚用于PCNL麻醉可控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安全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镇痛组(A组)、单次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组(B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C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摆放麻醉体位(T0)、术后6 h (T6)、12 h (T12)、24 h (T24)、48 h (T48)静息与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T6、T12、T24时C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和B组(P0.05);C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低于A和B组(P0.05);术后C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头晕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离床时间长于C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能有效减轻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疼痛、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择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骨折切开内复位内固定术患者70例分为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B组瑞芬太尼0.05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评价麻醉效果,并记录入室(T0)、臂丛穿刺前(T1)、切皮(T2)、骨折复位(T3)、手术结束(T4)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HR、RR、MAP、SpO2)及BIS值。结果:与A组比较,B组麻醉效果达优者少,达良者多(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MAP无差异(P>0.05);骨折复位时(T3)及手术结束时(T4)A组RR、SpO2、BIS值均低于B组,同时低于基础值(T0)(P<0.05);T2、T3、T4时A组心率慢于B组及T0时(P<0.05)。结论:瑞芬太尼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麻醉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有可能出现心率减慢,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老年FIF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FIC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麻醉前(T_(0))、切皮时(T_(1))、手术3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水平、皮质醇(Cor)水平、血糖(GLU)水平,瑞芬太尼总用量、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术后2、6、12、24 h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_(1)、T_(2)时HR、MA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3)时HR、MAP、S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T_(3)时Cor、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总用量、丙泊酚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C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FIF手术患者,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瑞芬太尼总用量和丙泊酚总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喉罩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7.
江家美  邹振民 《吉林医学》2011,32(15):3005-3006
目的:观测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在低射血分数患者瓣膜置换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因风心瓣膜病变须行瓣膜置换手术低射血分数患者50例。随机分为米力农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使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B组不用米力农,使用多巴胺或其他正性肌力药。采用肺漂浮导管和连续心排血量方法测定血流动力学。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时(T1),锯胸骨后(T2),建立体外循环时(T3),主动脉开放后(T4),停机前(T5)闭和胸骨前(T6)和手术结束时(T7)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在建立体外循环时(T3),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T4)和停机前(T5)两组均出现了CI和LVSWI降低,但A组的CI、LVSWI、RVSWI维持较稳定,B组显著低于术前对照组(P<0.01),在主动脉开放后并行时段以及停机后A组的CI明显高于B组(P<0.05),此外A组在多个时间点的SVR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米力农在低射血分数患者瓣膜置换手术中可以显著的改善心脏做功,降低后负荷,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8.
项玲  陈永球  陆志芳 《吉林医学》2012,33(33):7216-721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3~4间隙硬膜外腔置管,L3~4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2.5 ml,不足者酌情硬膜外腔追加0.5%罗哌卡因(耐乐品AstraZereca批号LAAR);B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下肢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应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法进行镇痛。记录麻醉实施所需时间。在麻醉实施后即刻(T0)、5 min(T5)、10 min(T10)、20 min(T20)、30 min(T30)及术毕(Tend)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2 h、4 h、6 h、8 h和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48 h PCIA的用药总量、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痛、腰背痛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补救措施。结果:麻醉实施时间B组明显长于A组(P<0.01)。在麻醉实施后10 min(T10)、20 min(T20)A组的MAP均明显降低,T20HR降低;A组T20MAP和HR低于B组(P<0.05)。术后48 h PCIA的用药总量和PCIA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1)。术后两组2 h VAS评分相似(P>0.05);A组术后4 h、6 h、8 h、24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1)。两组术后PONV、头痛、穿刺点疼痛和尿潴留的发生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其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林露晶  柯敏  陈静 《中外医疗》2022,(36):11-14+20
目的 分析胸科手术麻醉诱导中环泊酚和丙泊酚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福州肺科医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行胸科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麻醉诱导用药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环泊酚麻醉诱导的30例设为A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诱导的30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状态、认知功能、麻醉安全性、术后恢复效率。结果 两组T0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2阶段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B组,T3阶段的HR、SBP、DBP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min,A组认知功能(24.54±1.83)分优于B组的(19.10±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7,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1/30),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4,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外科手术麻醉诱导中,环泊酚用药对血流动力学消极影响较弱,麻醉安全性较好,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25G细针旁正中入路腰麻对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82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便利抽样法分为A组(41例)与B组(41例),A组实施传统针内针正中入路组腰麻,B组实施改良25G细针旁正中入路腰麻。对比两组的穿刺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阻滞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的总穿刺时间短于A组,穿刺次数、针尖接触骨骼次数少于A组,穿刺深度小于A组(P<0.05),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进入手术室后(T1)、麻醉后30min(T2),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镇痛效果及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无论行传统针内针正中入路还是改良25G细针旁正中入路腰麻,均可稳定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有效阻滞感觉和运动神经,镇痛效果均较好,但后者入路方式具有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深度的优势,不会影响穿刺成功率,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