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妊娠期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筛查9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两种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Carpenter/Coustan标准)回顾性分析近1年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行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的94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945例孕妇GCT异常率为35.8%(338/945),228例GCT异常者中妊娠糖尿病发生率为44.7%(102/228,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两种标准诊断的妊娠糖尿病孕妇与GCT正常的孕妇相比,年龄较大,孕前体重指数较高,孕初期体重增长较快,孕初期空腹血糖较高,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较高。约孕30周时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孕妇较妊娠期正常糖耐量孕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且胰岛素分泌高峰明显延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初期体重增长、孕初期空腹血糖与妊娠糖尿病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妊娠糖尿病孕妇与非妊娠糖尿病孕妇比较,年龄较大,孕前体重指数较高,孕初期体重增长较快,孕初期空腹血糖较高,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较高,胰岛素抵抗更重。对于具有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应在孕早期进行空腹血糖的筛查,以尽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荣太梓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03-1506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方法:选取产检孕妇3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54例(病例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272例(对照组),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早期空腹血糖高、空腹胰岛素高、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以及年龄≥35岁、孕前体质量大、孕前体质量指数大、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体质量增长多、孕中期体质量增长多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保健工作中在孕前应对育龄妇女开展饮食管理、控制体质量;孕期除控制体质量外,还应增加对早孕期血脂、空腹血糖等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围生期门诊定期产检的孕妇共290例,孕10~14周测空腹血糖(FPG),孕24~28周行GDM筛查,根据是否患有GDM分为GDM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计算GDM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年龄、孕早期体质指数、孕早期FPG、生育史、家族史等,探讨GDM孕早期的预测因素。结果 GDM发生率为16.90%(49/2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FPG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95%CI 5.242~40.88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FPG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灵敏度为0.694,特异度为0.772。结论孕早期FPG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早期FPG≥5.115 mmol/L的孕妇GDM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王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3,(5):62-6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我院正常分娩的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孕前以及分娩前的体重指数、血压、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孕前体重指数和分娩前体重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前体重指数增长率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多种,需要对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孕早期血糖血脂及联合检查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受产检的孕妇275例作为研究对象,孕早期(妊娠11~13周)进行了空腹血糖(FPG)和三酰甘油(TG)等相关指标的检查及资料收集,孕24~28周产检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测试结果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1例作为观察组,其余2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孕早期TG、FPG及联合检查对妊娠期糖尿病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年龄、孕次、初次分娩、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BMI、孕早期FPG、孕早期TG、孕期体重增加量、孕早期收缩压、孕早期舒张压、孕早期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35岁、孕早期BMI、孕早期FPG、孕早期TG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孕早期FPG、TG及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0.680及0.710。结论 年龄≥35岁...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在我院的发生情况,探讨GD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照2010年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最新的GDM诊断标准,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 06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GDM组392例,同期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40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产次、孕前体重指数和空腹高甘油三酯血症与GDM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孕妇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产次和孕前体重指数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GDM高危人群应做好产前筛查,以便及时诊断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35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和135例健康孕妇,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体重、既往孕产史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年龄〉25岁、孕前腰臀比〉0.9和高尿酸血症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5岁、有家族糖尿病史、孕前腰臀比〉0.9、孕前存在高尿酸血症的孕妇应早期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孕妇孕早期睡眠状况,探讨其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都市区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542例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孕早期睡眠时间、失眠、孕前体质量及其基本信息,于24~28孕周进行糖耐量筛查试验(OGTT),根据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GDM,并测量体质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孕妇孕早期睡眠状况对GDM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孕早期睡眠不足组、睡眠正常组、睡眠过多组人数分别为16例(2.95%)、268例(49.45%)和258例(47.60%),GDM发病率分别为62.50%(10/16)、25.75%(69/268)、22.09%(57/25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0,Pχ2值分别为8.410和11.218,均Pχ2=4.813,P<0.05)。调整可能混杂因素后〔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早中期增重、孕妇2型糖尿病家族史、孕次、产次、吸烟、饮酒、锻炼、就业〕,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孕早期睡眠不足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7.38(2.25~24.17),未观察到孕早期失眠对GDM的影响。结论 孕妇孕早期睡眠状况与GDM发生密切相关,孕早期睡眠不足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失眠对GDM的影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妊娠糖代谢异常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及妊娠糖耐量低减(GIGT)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多因素分析方法,对GDM56例(GDM组)、GIGT34例(GIGT组)和90例糖代谢正常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GDM和GIGT发病的影响。结果GDM组及GIGT组孕妇平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确诊前孕妇平均每周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P〈0.01);GDM组及GIGT组孕妇孕次、既往产次及不良孕产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GDM组及GIGT组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快均为妊娠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结论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快为GDM和GIGT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多次妊娠、不良孕产史及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对GDM和GIGT发病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临床上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对母婴近期或远期的健康均会产生不良的影响.GDM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孕妇年龄越大、产次越多,GDM发病风险也越高.若这两个已知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各组间的分布不均衡,可能会掩盖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初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年龄1?1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方法探究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旨在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其在孕中后期发生GDM的可能性,促进母婴健康.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科或营养科门诊定期行产检、营养咨询的24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2287例孕妇进入研究.在孕24~28周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确诊为GDM且资料完整的231例孕妇纳入GDM组.在糖耐量正常且资料完整的孕妇中,以GDM组年龄段为匹配因素进行1?1配对,用随机数字方法随机选择231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进入研究.受试者总体年龄22~45(28.82±4.03)岁.收集患者孕前BMI,孕早期尿酸、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脂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孕13周前及孕24周前体重增长,流产次数,乙肝表面抗原是否阳性,父、母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资料.比较2组孕前BMI、孕早期尿酸水平、孕早期FBG水平、孕13周前及孕24周前体重增长、早期血脂指标及HbAlc水平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GDM的危险因素.对2组孕妇孕24周前体重增长进行分层分析.结果:GDM组孕前BMI、孕早期尿酸水平、孕早期FBG水平、孕13周前及孕24周前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孕早期LDL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流产超过2次、孕前超重或肥胖、孕早期FBG超过5.1 mmol/L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24周前体重增长切点值的上升,GDM发病风险也逐渐增加,当切点值达到10 kg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988,P=0.004).孕早期HDL≥1.6 mmol/L是GDM的保护因素(OR=0.460,P=0.016),而孕24周前体重增长超过10 kg(OR=1.743,P=0.032)、孕早期FBG超过5.1 mmol/L(OR=3.488,P=0.001)、孕早期LDL≥2.50 mmol/L(OR=2.179,P=0.032)是GDM的危险因素.其中,孕早期FBG超过5.1 mmol/L对增加孕中后期发生GDM风险的影响最大.结论:在初产孕妇中,排除年龄的影响后,孕早期FBG及孕早期LDL水平越高,孕中后期发生GDM的风险越高.孕妇应当及早控制饮食,将孕24周前体重增长控制在10 kg以内,以降低发生GDM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血糖与体重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分组整理分析1356例足月单胎分娩孕妇,按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及C反应蛋白不同分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整理孕期血糖升高与不同分组间的关系。[结果]超重组与肥胖组孕早期空腹血糖、糖筛查(GCT)、葡萄糖耐量异常(IGT)、妊娠期糖尿病(GDM)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按孕期体重绝对值增加幅度分组,B组的GCT、C组的GCT、IGT、GDM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孕早期空腹血糖、IGT、GDM以及C组的孕早期空腹血糖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按孕期C反应蛋白浓度分组,E组与F组孕早期空腹血糖、GCT、IGT、GDM比例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及CRP与孕期血糖有重要关系,对孕前高BMI的孕妇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2.
沈峰  周锦扬  苍玉珍 《中外医疗》2013,(22):30-31,34
目的探讨影响巨大儿出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在该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并常规产前随诊的孕16~24周初产孕妇,检测血糖,根据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筛查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并应用Logisitc回归分析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果巨大儿的发病率为4.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孕前体重、孕前BMI、孕期增长体重、妊娠糖尿病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dd ratio,OR)分别为1.12、1.08、1.13、4.96、2.10(P<0.05);纳入上述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孕前体重、孕前BMI、孕期增长体重、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1、1.09、1.13、4.92、2.20。结论年龄、孕前BMI、孕前体重、孕期增长体重、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门诊随诊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2 748例,通过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评估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2 748例孕妇中GDM 540例,非GDM 2 208例,GDM发病率19.65%;②GDM组年龄?孕前BMI?产前BMI?孕期体重增加值?新生儿体重较非GDM组均有升高(P < 0.05);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1.868,P < 0.001)?自然流产史(OR=1.673,P < 0.001)?高血压病史(OR=2.509,P=0.017)?糖尿病家族史(OR=5.776,P < 0.001)?孕前BMI≥24(OR=2.981,P < 0.001)?孕期体重增长情况(OR=1.923,P < 0.001)均是GD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30岁(OR=1.406,P=0.006)?自然流产史(OR=1.462,P=0.003)?糖尿病家族史(OR=4.969,P < 0.001)?孕前BMI≥24(OR=1.475,P=0.035)?孕期体重增长幅度≥16.0 kg(OR=1.846,P < 0.001)与GDM发生有关;而妊娠期贫血孕妇GDM的发生率为无贫血孕妇的0.518倍(OR=0.518,P < 0.001);④无高危因素组GDM发病率11.95%,当高危因素≥4个,GDM发病率达65.00%(χ2=144.182,P < 0.001)?结论:孕前BMI≥24?年龄≥30岁?自然流产病史?DM家族史?孕期体重增加≥16 kg等因素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贫血可降低GDM发生?加强孕前?孕期高危因素筛查?干预,有利于减少GDM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74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正常孕产妇7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身高、分娩前和妊娠前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不良孕产史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孕产妇身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29.5±2.3岁)、孕前BMI(23.4±2.5kg/m2)、分娩前BMI(30.8±3.3kg/m2)、糖尿病家族史比例(44.59%)、不良孕产史比例(41.89%)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妇年龄、孕前BMI、分娩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及不良孕产史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格外重视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孕妇的管理,严格实施孕24~28周的糖筛查试验,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使孕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胎儿与孕妇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l月~2008年12月于河北大学附属物探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500例,经50 g葡萄糖筛查GCT和75 g糖耐量试验OGT,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45例,诊断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30例.随机抽取50 g GCT筛查阴性的孕妇150例为对照组.结果 GDM、GIGT发病率分别为9.0%、6.0%、15.0%,GDM组和GIGT组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与对照组年龄超过30岁,孕前体重指数≥24,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超过30岁,孕前体重指数≥24,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均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相关危险因素.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可对母儿造成危害,应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孕中期生物标志物及母体因素GDM预测模型,研究孕中期生物标志物及母体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GDM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7月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144例GDM孕妇(病例组)和同期137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孕中期生物标志物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生物标志物的差异性,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GDM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对GDM诊断准确性,采用ROC曲线进一步评估该模型在GD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在孕次、产次、孕前体重指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的情况下,GDM组年龄、孕中期血红蛋白、肌酐、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碱性磷酸酶均低于正常孕妇,两组数值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血红蛋白、肌酐、空腹血糖是GDM的危险因素,而血小板平均体积、碱性性磷酸酶则是GDM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单一危险因素对GDM的预测价值较低(AUC在0.5-0.7之间),多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48例GDM孕妇,于产后2个月进行血糖检测,根据其血糖水平及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孕妇分为血糖正常组(n=180)以及血糖异常组(n=68)。使用我院自制的孕妇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选择可能影响血糖异常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产后运动情况等是引起产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P <0. 05)。产次、孕次、吸烟史、饮酒史、妊娠高血压、分娩方式等与产后血糖异常无明显相关(P>0. 05)。结论:孕前BMI较高、高龄产妇、有糖尿病家族史、缺乏产后运动的孕妇产后血糖异常危险更高,应尽早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产后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62-65
目的通过调查孕妇孕早期睡眠状况,探讨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妇婴医院产科门诊657例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基本信息、孕早期睡眠时间并了解睡眠质量情况。24~28孕周进行糖耐量筛查试验筛选出GDM孕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孕早期睡眠状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12例孕妇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早期有92例孕妇提示睡眠质量异常,睡眠障碍可以导致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增加(OR=1.031,95%CI=1.027~1.115)。年龄、孕前BMI、孕早期睡眠质量及怀孕分娩次数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孕早期睡眠质量差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孕早期对睡眠异常进行治疗可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刘欢  杨锦龙  张晋  冯静  肖屹  许丹  吕秋菊  杨志娟  俞云倩 《四川医学》2019,40(12):1209-1213
目的了解乐山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有效样本1326例,诊断GDM 213例(GDM组),同期血糖正常孕妇1113例(NGT组),分析GDM的发病情况,对两组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乐山地区GDM发病率高达16. 06%(213/1326)。单因素分析显示,GDM组的年龄、产次、高脂血症、孕前体质指数、既往不良孕产史、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比例均高于NGT组(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有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TG、LDL-C(OR值分别为1. 090、1. 318、4. 190、2. 174、1. 106、0. 725,P<0. 05)。结论乐山地区GDM发病率仍较高,乐山市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TG及LDL-C有关。重视和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是减少孕期及围产期母婴不良结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孔祥慧 《当代医学》2021,27(19):156-158
目的 探究孕早和中期唐氏筛查血清标志物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产科孕妇400例,根据孕妇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比对组(n=291)与探究组(n=109),比对组为健康孕妇,探究组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所有孕妇在孕早期与孕中期实施唐氏筛查,在妊娠24~28周实施口服糖尿量试验,分析唐氏筛查相关血清标志物与妊娠期糖尿病关联性.结果 探究组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指标中位数倍数低于比对组(P<0.05);两组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中期甲胎蛋白、孕中期游离雌三醇与孕中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位数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孕早期体重指数是否>24 kg/m2、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中位数倍数是否<0.8、孕中期甲胎蛋白中位数倍数是否>1、孕中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位数倍数是否>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位数倍数是否>1.5、孕中期游离雌三醇是否>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是否体重指数>24 kg/m2、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中位数倍数<0.8、孕中期甲胎蛋白中位数倍数<1、孕中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位数倍数>1.5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形成密切相关.结论 孕早期体重指数、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孕中期甲胎蛋白、孕中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密切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