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晶晶  黄绍强  孙申  孙星峰 《上海医学》2020,43(10):587-594
目的探讨预防性给予纳布啡对急诊剖宫产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后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间拟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已进入产程需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布啡低剂量组和纳布啡高剂量组,每组20例。3组产妇分别于开放静脉后即刻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4 mL、纳布啡0.08 mg/kg和纳布啡0.12 mg/kg。记录产妇麻醉和手术情况。分别于入手术室给药前(T0)和麻醉后即刻(T1)、5 min(T2)、15 min(T3)、30 min(T4)、45 min(T5)、60 min(T6)、120 min(T7)时,测量并记录产妇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耳蜗温度,以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记录注药至胎儿娩出和注药至麻醉后3...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去甲肾上腺素预防双胎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90%有效输注剂量(90%effective dose,ED90),并与单胎产妇的ED90进行对比。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纳入200例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其中单胎、双胎产妇各100例。按随机数字表,产妇被随机分入以下5个组:0.025、0.050、0.075、0.100和0.125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包含单胎和双胎产妇各20例。在注射腰麻药物同时,开始去甲肾上腺素输注,直至胎儿娩出。主要结局指标为腰硬联合麻醉后至胎儿娩出期间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对产妇的低血压发生情况进行生存分析(定义未发生低血压为生存)。根据低血压发生率,通过probit回归分析分别推算去甲肾上腺素预防单胎和双胎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中,使90%产妇不发生低血压的去甲肾上腺素输注剂量(即ED90)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 单胎产妇中、双胎产妇中,基线资料及麻醉手术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潘东军 《吉林医学》2012,33(2):264-266
目的: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对针内针一次性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低血压防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5~38岁的剖宫产产妇60例,产妇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输入林格液,输液速度为15~20 ml/(kg.h),使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联合穿刺针中的针内针于L4~5间隙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2.5ml加0.05%盐酸吗啡0.5 ml合剂,回吸再次确认脑脊液回流。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翻身平卧后,若血压下降则立即静脉滴注多巴胺2 mg;B组为观察组,麻醉后立即静脉滴注去氧肾上腺素100μg。术中若血压下降则静脉滴注多巴胺维持。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前及麻醉后1、3、6、9、15、25 min的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30 min内使用多巴胺总量。结果:A组麻醉后3 min血压明显下降,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B组,血压平稳,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30 min内使用多巴胺组总量A组大于B组(P<0.01)。结论:针内针单剂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是安全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小剂量注射去氧肾上腺素预防血压下降是有效的,蛛网膜下腔0.2 mg吗啡有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针内针可有效减少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病人麻醉前30 min输注羟乙基淀粉10 mL/kg,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开始时对照组病人持续泵注0.9%氯化钠溶液0.75 mL·kg-1·h-1,观察组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75 mL·kg-1·h-1(0.05 μg·kg-1·min-1),直至胎儿娩出。比较2组入室时(T0)、扩容后(T1)、麻醉后1 min(T2)、麻醉后3 min(T3)、胎儿娩出时(T4)、术毕(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T0时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时MAP高于对照组(P < 0.05),T2、T3时HR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与T0时比较,对照组病人MAP在麻醉后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HR增快(P < 0.05);观察组病人各时点MAP和HR与T0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低血压、高血压、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预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 μg·kg-1·min-1,产妇血流动力学平稳,对新生儿无影响,能够提高剖宫产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观察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注药后5 min(T1)、注药后10 min(T2)、注药后15 min(T3)、术毕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感觉阻滞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峰值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T3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4的HR、MAP及各时刻SpO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手术的阻滞效果,母婴安全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0例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产妇分为2组:I组为试验组,用药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ml 肾上腺素20μg。Ⅱ组为对照组,用药为0.75%左旋布比卡因2ml 10%葡萄糖1ml 麻黄素1ml合剂4ml蛛网膜下腔给药2.5~2.8ml,记录蛛网膜下腔给药后产妇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时间,肌松满意程度,麻醉质量评价,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结果,产妇的一般状况,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2组中低血压、恶心呕吐有显著差异。两组的麻醉质量(术中的疼痛评分和肌松满意度)也不一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0.75%左旋布比卡因 肾上腺素20μg用于剖宫产手术的联合阻滞麻醉具有安全性,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产妇应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产妇容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产时出现低血压的60例ASAⅠ级足月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在发生低血压时给予6 mg盐酸麻黄碱注射液至手术结束,研究组产妇在血压连续两次测得下降时给予研究组产妇稀释后浓度为20μg/m L的去氧肾上腺素150μg,泵入速度6μg/(kg·h),并根据产妇心率指标随时适当调节,手术结束前20 min结束输注。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入室(T0)、切子宫时(T1)、手术结束时(T2)]输液量、输血量、尿量、血容量、血浆容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30例产妇在T1、T2时点输液量分别为(0.22±0.03)、(0.45±0.06)L,明显低于对照组[(0.77±0.04)、(1.40±0.04)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血容量及血浆容量在T1时点分别为(6.57±0.68)、(4.15±0.46)L,在T2时点分别为(6.54±0.71)、(4.24±0.49)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7.24±0.66)、(4.90±0.51)、(7.62±0.76)、(5.32±0.61)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容量及血浆容量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发生率分别为10.00%、10.00%、0.00%,对照组产妇发生率分别为30.00%、30.00%、13.3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产妇应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可以有效维持产妇容量的稳定,降低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和胸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外周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对剖宫产术中蛛网膜下腔阻滞期间胎儿及产妇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术ASAⅠ~Ⅱ级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黄碱组(E组,n=25)和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n=25),分别在局麻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即刻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研究药物,使产妇SBP维持在基础水平,并根据每分钟SBP调整泵入速度。监测产妇SBP、HR、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醉阻滞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带动静脉血血气分析等。结果 P组胎儿脐带动脉血pH值显著高于E组(P〈0.01),但两组胎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正常。术中P组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E组(P〈0.01)。P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物后10min和15min阻滞平面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与使用麻黄碱比较,预防性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胎儿酸中毒、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扩散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在预防双胎产妇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至9月金华市妇幼保健院(36例)和温岭市妇幼保健院(24例)行择期剖宫产双胎产妇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甲肾上腺素0.02滋g/(kg·min)组(A组)、0.04滋g/(kg·min)组(B组)、0.06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的导向补液策略对骨科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拟行骨科手术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管理,试验组给予以IVC-CI36%为阈值的导向补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5min (T2)、麻醉后10min (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总补液量、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与T0、T1时刻比较,两组患者T<...  相似文献   

11.
陈兰凤  高宝斌  李军 《浙江医学》2013,35(13):1272-1274
目的对比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预防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A组)和麻黄碱组(B组),各80例。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成功后分别以去氧肾上腺素40滋g/min和麻黄碱3mg/min的速度泵注6min,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及术中血压(SBP)、心率(HR)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胎儿娩出后抽取脐动脉行血气分析,并在1、5 min行Apgar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A组比较,B组PaO2、Pa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H、HCO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前血压的基础值、术中血压的最低值、最高值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均无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均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发生,但在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方面,去氧肾上腺素则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去甲肾上腺素泵注速率对蛛网膜麻醉下剖宫产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2月择期行蛛网膜麻醉下剖宫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3组患者麻醉后,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负荷量5 μg,A组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速度0.025 μg/(kg·min),B组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速度0.050 μg/(kg·min),C组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速度0.075 μg/(kg·min)。比较3组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新生儿各项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C组高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 < 0.05)。3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无差异。结论:在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麻醉中,0.050 μg/(kg·min)和0.075 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能够有效减少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其中0.050 μg/(kg·min)速率最佳。  相似文献   

13.
单子宝  黄辉  厉建  李慧  魏代梅  袁莉 《上海医学》2020,43(12):720-723
目的比较单纯的静脉镇痛、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和静脉镇痛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用于髋部骨折患者麻醉体位变动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镇痛组(静脉组)、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组(阻滞组)、静脉镇痛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组(复合组)3组,每组30例。静脉组给予舒芬太尼10μg静脉注射,3 min后搬动患者摆放麻醉体位。阻滞组于超声引导下行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375%罗哌卡因30 mL,感觉阻滞完善后搬动患者摆放麻醉体位。复合组于髂筋膜间隙阻滞前给予舒芬太尼10μg静脉注射,感觉阻滞完善后搬动患者摆放麻醉体位。记录入手术室后(T0)、搬动前(T1,静脉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3 min后,阻滞组和复合组感觉阻滞完善后)、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前变换体位时(T2)、麻醉穿刺成功改为平卧位后3 min时(T3)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记录髂筋膜间隙阻滞操作时间、髂筋膜间隙阻滞完善时间、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间,以及镇痛期间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间T0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麻黄碱在剖宫产术中椎管内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漳州市中医院行剖宫产的初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椎管内麻醉。按麻黄碱剂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5例,分别在局麻药注入后予静注麻黄碱8 mg和5 mg。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黄碱给药1 min(T1)、10 min(T2)、胎儿娩出时(T3)、术毕(T4)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T0~T1时刻两组产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T4时刻SBP、DBP显著高于B组,而T2~T3时刻HR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中低血压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pH值、动脉...  相似文献   

15.
周蜀克  冯继峰  彭伟  池涛 《广西医学》2020,(15):1973-1976
目的比较应用瑞芬太尼及氯胺酮行全身麻醉对血小板减少产妇剖宫产术效果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120例,随机分成氯胺酮组和瑞芬太尼组各60例。氯胺酮组产妇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瑞芬太尼组产妇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产妇围术期相关指标,气管插管前(T0)、气管插管时(T1)、皮肤切开时(T2)以及拔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记录产妇在麻醉过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所需时间、离室所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0时点,两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点,瑞芬太尼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氯胺酮组(均P<0.05)。氯胺酮组产妇T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LiDCO-rapid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胶体液输注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除常规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外,两组均通过LiDCO-rapid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左心室搏出量、每搏量变异,建立静脉通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脊髓麻醉前和麻醉后静脉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130/0.4 250 ml, 10 min内输注完毕。比较两组左仰卧位基础值(T0)、脊髓麻醉后即刻(T1)、切皮时(T2)、胎儿娩出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左心室搏出量和每搏量变异),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去氧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两组产妇麻醉平面、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组间和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时点间无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开颅患者头皮浸润注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混合液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均分成5组,头皮切口处浸润注射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混合液16 ml,A组2.5 μg/ml,B组5 μg/ml,C组7.5 μg/ml,D组10 μg/ml;E组头皮浸润注射7.5 mg/ml前静脉泵注DEX1 μg/kg.记录诱导前(T基础值)、浸润注射前或DEX使用前(T0)和浸润注射后5 min内(T1~T10)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C组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程度>20%的患者多于D组(P<0.05).5组患者T基础值和T0 MAP、收缩压(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各指标同一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T1、T2、T7~T10 SBP均比T0高(P<0.05~P<0.01),与C组比较,E组在T1~T5、T8~T9 SBP、T1和T3~T10舒张压、T1~T10 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组舒张压、MAP和心率不同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浸润注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混合液可降低开颅患者的血压;静脉泵注DEX能减轻开颅患者头皮浸润注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混合液引起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复合全麻组(GE组,n=20)及单纯全麻组(G组,n=20),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 )、手术探查时(T2)、术毕气管拔管后(T3)静脉采血,测定去 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S)并记录同一时间点血压(BP)、心率(HR)。结果:两组T0时SBP、DBP、HR、NE、COS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1时NE值GA组低于G组(P<0.05);T2时GE组SBP、DBP、NE和COS值低于G组(P<0.05或P<0.01);T3时DBP、SBP、NE和COS GE组低于G组(P<0.05或P<0.01)。G E组T1、T2、T3时BP、NE、COS值较T0时明显降低(P<0.05或P<0.01),T3时GE组、G组各观察值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抑制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效果优于单纯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胆囊切除术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ONB)复合静脉麻醉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膀胱肿瘤患者66例,分为静脉组(n=30)和ONB组(n=36),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麻醉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给药后10 min(T1)、麻醉后1 h(T2)和麻醉后2 h(T3)的血流动力学水平,记录心率(HR)和呼吸(RR)水平变化,比较两组T0和T3应激激素水平差异。结果:ONB组麻醉时间高于静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静脉组(均P<0.05);T0期两组心率(HR)和呼吸(R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T1、T2期HR和RR均低于T0期,但ONB组高于静脉组(均P<0.05);T3期两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均高于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腹横肌阻滞用药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接受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接受罗哌卡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不接受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各组患者入室稳定状态(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后30 min时(T2)、气管拔管10 min后(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监测术后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及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拔管时间、麻醉后护理单元(PACU)停留时间。结果 T2时间点A组患者的MAP低于B组和C组(P<0.05);T3时间点,A组患者的MAP低于B组和C组,且B组的MAP低于C组(P<0.05);T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