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路佳  王裕宣 《海南医学》2014,(20):3014-30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并按照入组时疾病状态分为活动期组62例和缓解期组32例,与同期健康查体对照组50例进行大便菌群结构和细菌数量比较,同时检查三组人群中的内毒素、TNF-α、IL-6、IL-10、IL-4水平并分析这些炎性指标与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发作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数量明显较少,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菌群数量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酵母菌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组的内毒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而IL-4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及TNF-α与双歧杆菌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呈正相关;IL-6与乳酸杆菌、真杆菌呈负相关,与肠球菌呈正相关;IL-4与小梭菌呈负相关,与双歧杆菌呈正相关;IL-10与消化球菌呈正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正常菌群结构被破坏,体内促炎因子分泌增加,抑炎因子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
陈运旺  陈石娇  林翀 《海南医学》2016,(24):4045-4047
目的:比较反复肺部感染儿童和健康儿童的肠道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反复肺部感染儿童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检查的30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取两组儿童1 g粪便进行肠道菌群检验,比较两组儿童双歧杆菌、肠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肠球菌以及酵母菌的数量对数值;计算并比较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检验并比较两组儿童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血浆D-乳酸、黏液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A (SIgA)的含量;比较两组儿童肠道病毒阳性情况、肠黏膜通透性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肠道菌群数量对数值中,双歧杆菌(7.10±0.59)、肠杆菌(7.86±0.47)、乳酸杆菌(5.17±1.01)、拟杆菌(4.19±1.01)、肠球菌(6.12±0.87)、酵母菌(4.12±1.08),对照组儿童双歧杆菌(9.56±0.82)、肠杆菌(4.17±0.54)、乳酸杆菌(8.01±1.05)、拟杆菌(8.14±0.93)、肠球菌(9.41±0.71)、酵母菌(7.71±0.84),观察组B/E值为0.90,对照组B/E值为2.2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血浆内毒素为(0.06±0.02) EU/mL、二胺氧化酶(1.84±0.45) U/mL、血浆D-乳酸(3.70±0.72)μg/mL、黏液蛋白(247.41±80.10)μg/g、SIgA含量(395.85±108.42)μg/g,对照组儿童血浆内毒素为(0.003±0.001) EU/mL、二胺氧化酶(0.83±0.21) U/mL、血浆D-乳酸(1.92±0.68)μg/mL、黏液蛋白(310.62±76.54)μg/g、SIgA含量(516.91±110.27)μg/g,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病毒阳性104例(34.7%)、肠黏膜通透性增强187例(62.3%),对照组病毒阳性7例(2.3%)、肠黏膜通透性增强4例(1.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复肺部感染儿童肠道菌群更易失调,肠道免疫屏障和肠黏膜易受到损伤,肠道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伤口感染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胃癌根治术后伤口感染患者52例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胃动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及肠道菌群情况(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菌属数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感染组=12.040、9.068、6.620、18.092、20.017、9.276、5.224,t对照组=5.584、4.714、4.001、5.766、10.979、3.265、2.988,P均<0.05),CRP、IL-6、TNF-α、DAO、D-乳酸水平、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菌属数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治肾化痰中药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肠道菌群、糖脂代谢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肥胖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治肾化痰的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数、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及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代谢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高(TC)、甘油三脂(TG)水平、肠杆菌与肠球菌菌群数、肠道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菌群数较对照升高(P<0.05);肠杆菌、肠球菌与肠道屏障功能、糖代谢、炎症因子及TC、TG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乳杆菌、双歧杆菌与肠道屏障功能、糖代谢、炎症因子及TC、TG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对肥胖型PCOS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糖脂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CLOCK及褪黑素受体MT1和MT2基因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LOCK、MT1和MT2基因水平,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8水平。检测两组粪便中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肠杆菌丰度。分析观察组血清CLOCK、MT1和MT2基因水平与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LOCK、MT1、MT2基因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均P<0.05)。观察组肠杆菌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双歧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均P<0.05)。观察组hs-CRP、IL-6、TNF-α、IL-18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血清CLOCK、MT1、MT2基因水平与肠杆菌、hs-CRP、IL-6、TNF-α、IL-18水平呈负相关,与双歧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患儿肠道菌群、黏膜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AAD患儿2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与联合组(给予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两组,每组各104例。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肠道菌群变化(粪便内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以及乳杆菌数目)、肠粘膜功能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D-乳酸(D-Lactic acid, D-LC)、细菌内毒素(Bacterial endotoxin, BT)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102/1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细菌特征及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3例(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血炎症指标水平[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白介素-6(IL-6),并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肠道菌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肠球菌及肠杆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消化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及拟杆菌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血SAA、CRP、NLR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血SAA、CRP、NLR及IL-6水平与肠球菌、肠杆菌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 <0.05),与消化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及拟杆菌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炎症因子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洛哌丁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IBS-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临床症状积分、肠道菌群数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积分及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洛哌丁胺治疗IBS-D患者效果确切,可加快症状缓解,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洛哌丁胺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介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OS患者176例为ACOS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ACO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介质的关系。结果ACOS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少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肠球菌多于对照组(P<0.05);ACOS组患者血清TNF-α、IL-17、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ACOS患者乳酸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0.358、-0.366、-0.361,P<0.05),双歧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0.479、-0.478、-0.500,P<0.05),肠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35、0.708、0.725,P<0.05),肠球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28、 0.717、0.702,P<0.05)。结论ACOS患者炎症介质TNF-α、IL-17、IL-8水平明显升高,肠道菌群失衡,且肠道菌群平衡与炎症介质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点及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产检并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10例以及妊娠期糖耐量正常者110例;另取10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快速细菌鉴定法和平板计数法定性和定量分析肠道重要菌群;Elisa法检测IL-6、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CRP水平。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的菌落数明显高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乳杆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明显低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梭杆菌的菌落数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IL-6、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CRP水平在妊娠期糖耐量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肠球菌与IL-6、TNF-α呈正相关;肠杆菌与IL-6、TNF-α、CRP呈正相关;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与IL-6、TNF-α呈负相关。结论:妊娠期女性肠道中益生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改变更明显;肠道菌群可能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且该作用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添加双歧杆菌的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接受添加双歧杆菌的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营养干预前后营养状态、肠黏膜功能及肠道菌群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营养状态、肠黏膜功能及肠道菌群分布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外周血中营养状态指标Hb、TP、ALB、PA、T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AO、D-乳酸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大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双歧杆菌的肠内营养干预可增强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态、优化肠黏膜功能,减轻肠道菌群分布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并分析黄连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SHE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给予口服黄连素治疗。比较两组肠道菌群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病例组肠杆菌、梭菌、粪肠球菌均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肠杆菌、梭菌、粪肠球菌均低于治疗前,双歧杆菌、乳杆菌均高于治疗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E患者诊治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上升情况,予以患者黄连素治疗能促使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以及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A组63例,B组64例,同期纳入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A组口服金双歧.B组采用金双歧+乳果糖,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5、10、15以及20d,分别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01),肠球菌及内毒素增加(P〈0.001)。内毒素与双歧杆菌呈负相关性(r=-0.296,P=0.042),与肠球菌呈正相关性(r=0.331,P〈0.021)。②治疗10d时A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内毒素下降(P=0.021),两者间呈负相关性(r=-0.228,P=0.033)。治疗20d时双歧杆菌以及内毒素较治疗10d时无变化(P分别为0.318和0.484)。③B组肠球菌、酵母菌及内毒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肠球菌在第5d、酵母菌和内毒素在第10d下降到最低值(P值分别为0.048、0.033和〈0.001)。之后三者均快速上升,在第20d均超过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为0.017、〈0.001和〈0.001)。内毒素与肠球菌(r=0.251,P=0.037)及酵母菌(r=0.353,P=0.018)之间呈正相关。④治疗第10dB组内毒素低于A组(P〈0.001)。继续治疗10d,A组内毒素无明显变化,而B组内毒素上升。治疗20d时B组内毒素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高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相关性存在动态变化。②单用金双歧可轻微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金双歧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但持续使用可能会加重菌群失调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SCCBs)辅助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相应的SCCBs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道菌群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CRP及TNF-α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IL-6、IL-8、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5、8.374、7.518、6.84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菌、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均有所提升,且试验组患者乳酸菌、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2、9.381、6.187,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OD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75例(HbA1c<7%)、血糖控制不良组51例(HbA1c≥7%),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名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肠道菌群、HOMA-IR、IL-6和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肠道菌群水平与HOMA-IR、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组肠杆菌、肠球菌水平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对照组,且血糖控制良好组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不良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对照组,且血糖控制良好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HOMA-IR、IL-6、TNF-α水平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对照组,且血糖控制良好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与HOMA-IR、IL-6、TNF-α水...  相似文献   

16.
四神丸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及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四神丸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及肠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白鼠,分成5组,A组(模型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脾虚自然恢复组),D组(四神丸治疗组),E组(丽珠肠乐治疗组)。检测结肠内容物和粪便标本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结肠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脾虚小鼠给予四神丸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逐渐恢复正常,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肠粘膜微绒毛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显著改善。明显好于脾虚自然恢复组,与丽珠肠乐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四神丸对脾虚小鼠具有肠道菌群调整及促进损伤肠组织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D-半乳糖作用下,树鼩肠组织IL-18的表达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 10只雄性树鼩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半乳糖组(n=5)。处理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0. 6 g/kg) 8周;正常组按相同操作注射生理盐水。分离回肠、盲肠和结肠并收集其内容物,免疫组化检测IL-18表达情况; 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内容物细菌DNA序列。结果 D-半乳糖组的回肠、盲肠和结肠的IL-18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0. 05)。D-半乳糖组盲肠、结肠的肠杆菌科和结肠气单胞菌科丰度显著性升高;结肠双歧杆菌科丰度下降。结论 D-半乳糖增加肠道炎症因子IL-18表达和肠道菌群紊乱,推测树鼩肠道菌群失调引起IL-18表达升高,促进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复方嗜酸乳杆菌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四联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粪便隐血试验阴性率、Hp转阴率、肠道粪菌培养结果、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粪便隐血试验阴性率、Hp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大肠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E值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大肠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群数量和B/E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酵母菌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RP、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介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COS患者176例为ACOS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联合半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乌司他丁联合标准剂量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半剂量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疾病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前,两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