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 医学生作为医生的前身,不仅要求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当今医学生人格特质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今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并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日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在2017年8—11月间,以粤东某高校医学院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大五人格量表调查参与者的人格特质。问卷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运用Excel 2016和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处理分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医学生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SCL-90问卷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除“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外,其余各因子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相关分析中,U1、V1典型变量相关系数为0.675(P<0.001),U2、V2典型变量相关系数为0.485(P<0.001)。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质和宜人性是反映当代医学生人格特质的主要指标,敌对和偏执是反映医学生心理症状的主要指标。本次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宜人性的人格特质有利于降低心理症状水平,而神经质特质则对心理症状水平有强化作用。 结论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引导医学生宜人特质等积极人格特质的发展和形成,对改善医学生的心理症状水平、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医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维护医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医学生心理潜能。方法:从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医学化、智囊化和教条化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结果与结论:为促进人类的全面健康发展,应该在医学生中普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对预防和解决医学生心理问题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对照研究法系统评价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医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结果发现该课程能显著提升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课程的教学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研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从家庭、社会、学业等方面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和自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问卷”,对某医学院2006级~ 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450名医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医学生中“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10.7%,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对医学专业的态度、毕业后是否当医生的意愿、母亲教育程度、教师的鼓励和认可,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关注.结论 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密切关注,应当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在医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不同专业中发生率有所不同。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抑郁、焦虑、心理困扰以及自杀倾向相关,亦与医学生职业倦怠、职业发展减少等密切相关。重视医学生中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普遍性及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提高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促进医学生职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学生的教育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引领和润物滋养作用。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涵养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培养懂医强药、品学兼优的高水准医学人才,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完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杜旸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02-103
目的研究医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与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79名医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1)人际信任与SCL-90的9个因子中的6个呈显著相关;(2)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差异;(3)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生心理健康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医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提高人际信任,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医家“形神合一”,道家“我命在我”、“自然无为”,儒家“克己复礼”与佛家“静坐止观”5个精神养生主要的理念,并与当代西方心身医学疗法、心理学积极心理疗法、森田疗法、理性-情绪疗法、静默疗法相比较,提出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精神养生智慧,对于创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调适和心理保健方法,促进人们的心理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心理干预对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后,分析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应用心理干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加强心理干预的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斌  刘洁  郭永 《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284-285
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素质 ,可以协助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应注意结合专业特点 ,增强心理干预方法训练 ;应增加科普宣传力度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应注意普遍心理教育和重点心理干预相结合 ,并应针对特殊阶段和特殊人群开展工作 ,应增强同学互助与合作 ,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石大玲  井玲 《医学与社会》2012,25(10):85-86
目的:分析体育运动与医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层随机对武汉某医学院536名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调查。结果: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同龄组大学生水平,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不常运动的医学生;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每周参加运动的次数、时间及运动量有着显著性差异,参加体育运动年限越长,心理疾病越少。结论:在医学生教学中强化体育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适应力是个体社会化发展中一项基本心理能力,是保证个人能够维持平稳的身心状态和基本的社会功能的重要方面。社会适应力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个体新观念的构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医学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高医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医学生自信心水平、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医德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医学生医德教育过程中倡导自我教育符合医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吻合高校人性化管理理念,既是适应网络时代发展和医德教育长期性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需要。自我教育要遵循医德教育规律,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通过加强医德教育制度建设、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唤醒医学生自主意识、重视医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方式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一种新的模式.医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群体,学制时间长(七年制、八年制),学业负担重,考试多,并在情感、就业、经济、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加之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朋辈的帮助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对在医学生培养中更好地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队伍、构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组织以及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在传道授业、指导就业、舒缓心理压力、指导医患沟通技巧,并且在处理爱情、友情等方面予以辅导.朋辈辅导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通过在医学生培养中“朋辈”模式的开展,可以使医学生在心理素质、医德医风、临床技能等各个方面有所提高,顺利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抽取3127名学生为被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高职高专医学生SCL-90评定结果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8个因子都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与国内某综合大学生比较,除“恐怖”因子分差异不显著外,其余8个因子分的均值都明显低于综合大学学生。结论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但高于综合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学生生命价值观和积极心理资本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以某医学院校626名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生命价值观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对其进行研究。结果:医学生生命价值观得分为(3.85±0.53)分、积极心理资本得分为(4.47±0.69)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医学生生命价值观和积极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0.549,P<0.01),自我效能感、乐观因子对生命价值观有正向预测作用(R2=0.330)。结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整体表现为积极进取的态度,且与积极心理资本存在相关性,积极心理资本对生命价值观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疫情防控封校期间医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影响因素。方法:调查本科生防疫封校期间心理健康、焦虑和抑郁状态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防疫封校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程度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升高。结论:防疫封校时间的增加加剧了医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对策。方法通过制订问卷与现场集中调查,分析某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目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男女性别间有所差异,但主要可以归结为就业压力、缺乏自信、挫折感、贫困与感情挫折。结论高校应注重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生也应着力塑造自身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其特征,并探讨改善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方法选择204名90后医学生(90后医学生组)和120名其他高校90后大学生(90后非医学生组)作为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评估,分析两组各因子评分均值及总分差异。结果 90后医学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平均分高于90后非医学生组(P〈0.05),90后医学生组SCL-90量表总分高于90后非医学生组,90后医学生抑郁、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与90后非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0后医学生群体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其中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较为明显,应该积极加强学生的社会团体活动及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20.
团体心理咨询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然 《医学教育》2003,(3):25-26
本研究以医学院四个年级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修补试验设计的方法,应用团体咨询技术,对医科大学生的健康信念、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干预。统计结果显示:团体咨询对医科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去除躯体症状,克服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特别是对大学一年级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健康地开始大学生活和对遭遇生活压力事件的医科大学生的心理调试有积极的作用。该研究提示,团体咨询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可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发展性心理咨询”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