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3例感染性肾结石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果23例均将梗阻的结石取尽,达到了通畅引流的目的;15例一期取净全部结石,8例二期取石,其中5例取净,3例仍残余小结石;未发生术后大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18例获随访1个月至1年,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一期处理梗阻部位结石,使引流通畅,控制感染,恢复肾功能;可作为感染性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治疗老年感染性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老年感染性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期结石取净16例,二期结石取净4例。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均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是治疗老年感染性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的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8例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感染情况、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者126例,感染率为13.02%。术前有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cm、结石多发、感染性结石及合并糖尿病为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术后体温38.5℃的患者共有12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119株,尿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为主,体温38.5℃与体温37.3~38.5℃的患者在病原菌分布并无差异;血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较敏感,而革兰阳性菌则对呋喃妥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较敏感。结论术前有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cm、结石多发、感染性结石及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会增加患者其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确诊后应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选择相应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尿路结石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300例尿路结石患者,检测尿常规、中段尿阳性、术中结石附近棉拭子蘸液、尿路结石、术后尿路感染等情况,并分析感染性结石与非感染性结石的主要成分。结果 300例中发现感染性结石96例(32%),菌分离培养表明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5例,36.5%)、表皮葡萄球菌(28例,29.2%)、奇异变形杆菌(15例,15.6%);感染性结石组患者尿常规检查异常、中段尿阳性、术中棉拭子阳性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03、73.99、178.9、24.26,P<0.05);感染性结石组中六水磷酸镁铵、碳酸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结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结石组,而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结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感染性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21.00、8.586、73.17、48.79,P<0.05)。结论 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可引起尿路结石,而后者亦会引起泌尿系统的进一步感染。尿路结石患者应做细菌培养检测,术后亦应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感染患者置入输尿管双J管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的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感染患者66例,所有患者在给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采用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治疗,部分结石位置较好及术中感染无进一步加重,生命体征稳定者,予以一期行钬激光下碎石取石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6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感染患者在行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治疗后,体温在1~4d内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在3~6d内恢复正常;与置管前比较,所有患者置管后其C-反应蛋白及前降钙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术前即出现感染性休克,均及时转入ICU进行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均成功进行了输尿管置管或钬激光碎石治疗,对急性肾盂感染的病因给予解除;所有患者内置双J管2~8个月后进行拔除;对所有患者随访至分娩,其中4例患者自行要求引产,其余患者均顺利生产,且均未发生严重产科并发症。结论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感染置入输尿管双J管治疗安全且有效,尽早采取输尿管双J管置入能够为下一步输尿管结石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rrjk》2017,(1)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对肾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以及结石复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110例肾结石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发现结石复发的患者有16例(14.54%),其中出院之前尿常规WBC阳性组24例,复发12例,复发率为50%,阴性组86例,复发4例,复发率为4.65%,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性结石组30例,复发13例,复发率为43.33%,非感染性结石组80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3.75%,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肾结石患者需要加强抗感染治疗,有效控制尿路感染,进而降低感染性结石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输尿管结石也称尿路结石,是肾脏过滤系统中非常多发的疾病。而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输尿管结石中,根据其结石的成因不同,通常被划分为肌体代谢性结石和病菌感染性结石。两中不同成因的结石都会在输尿管形成息肉结晶,具有着伴随痛感等病症。咎其治疗方案最为常用,也最为有效的就是通过开放性手术治疗摘取结石晶体。  相似文献   

8.
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围手术期存在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因素,严重时会并发尿脓毒症。结石引发的梗阻及并发感染,碎石术后导致结石内部的细菌及致热原的释放都是引发尿路感染,甚至尿脓毒症的重要因素。深入认识上尿路结石治疗过程中,尿脓毒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术中注意事项对尿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尿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多年来一直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糖皮质激素(GCS)用于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已有近6O年的历史,尤其是2004年"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治疗指南颁布后,小剂量(氢化可的松≤300mg/d)、长程(≥5d)的GCS治疗已成为当代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但对GCS在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中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其应用指征、治疗剂量以及疗程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潜在的具有生命威胁的多系统感染性疾病, 合并感染性动脉瘤发生率低, 但极易漏诊和误诊, 增加瘤体破裂和败血症风险而危及生命。因此, 及时诊断、联合足疗程抗感染治疗以及良好的手术时机是治疗布鲁氏菌感染性动脉瘤的关键。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知及诊疗能力, 文中综述了布鲁氏菌感染性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相似文献   

11.
张锐  于书画 《中国校医》2012,26(5):380-381
目的对尿路结石进行定性分析,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对结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不同成分结石的分布情况。结果尿路结石男女比例2.2∶1,上、下尿路结石比为9.5∶1;结石成分以混合性居多,其中又以草酸钙、磷酸钙与尿酸的混合结石为主;感染性结石多见于女性患者,尿酸结石则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结论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尿路结石,可充分了解结石性质,具有临床治疗和科学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胆道梗阻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 为术前及术后有针对性地给予预防措施提供方向及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9例因胆道梗阻行ERCP术的患者资料, 依据其是否伴术后胆道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确定胆道梗阻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99例胆道梗阻行ERCP术的患者中, 出现术后胆道感染28例, 未感染171例, 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14.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梗阻类型、CA199、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术前住院时间、结石数目、操作时间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既往胆道手术史、梗阻部位、年龄、术前使用抗生素、白细胞、血小板、甘油三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结石大小、十二指肠憩室、乳头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术后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数目、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3.
医院内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在医院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点,观察其防控效果,为控制其感染暴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调查方法,对医院发生的8例疑似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实施消化道传染、飞沫传染的控制方案。结果8例疑似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患者对其粪便进行细菌学检验,均为阴性,确诊为病毒性感染;对其中2例患者粪便进行病毒学检验,确诊为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采用对症治疗,所有患者痊愈,经及时实施消毒隔离控制方案,无新发病例。结论由于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畅通,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切实可行,临床感染控制小组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此次医院内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流行暴发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技术治疗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者后对其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的影响,以期为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提供数据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经输尿管内碎石技术(URSL)及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治疗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URSL治疗124例,为URSL组,采用RPLU治疗94例,为RPLU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肾功能指标、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结石清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BUN、SCr、NGAL及CRP、IL-6、WB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RSL组患者术后NGAL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及RPLU组同期(P<0.05),RPLU组患者术后1dCRP、IL-6水平高于同组术前及URSL组同期(P<0.05),术后7dCRP、IL-6及WBC水平低于同组术前(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30d治疗效果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技术均可有效治疗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两种术式各有利弊,应结合临床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感染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防进行分析。方法对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感染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结果小儿感染性肠炎在冬春季节多见,1岁婴儿的发病率较高,原发性疾病以肺炎为主,大便性状多为水样便,以轮状病毒和真菌感染为主。结论小儿感染性肠炎的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发热,应对易发的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肺炎和病毒、真菌的感染,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在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对于易感人群可以注射轮状病毒疫苗,从而预防感染性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右侧重复肾积水伴同侧输尿管末端结石超声表现。方法用超声诊断右侧重复肾积水伴同侧输尿管末端结石。结果超声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将其应用于右侧重复肾积水伴同侧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的诊断中,作用明显。肾积水是由于泌尿系统的梗阻导致肾盏及肾盂扩张,其中潴留尿液,肾内积聚尿液,致使压力升高,肾盏及肾盂扩大和肾实质萎缩,如潴留的尿液发生感染,则称为感染性肾积水;感染导致肾组织坏死,肾盂充满脓液,称为肾积脓或脓肾。大部分输尿管结石患者因为受到输尿管阻塞症状的影响,因此会出现肾脏积水问题,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结论在重复肾合并肾积水患者的诊断中,超声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超声诊断可以明确患者的病情,进而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的参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常规治疗或者体外碎石治疗,以尽快将结石排除患者的体内,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番禺区泌尿系统结石术后患者复发现状,分析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番禺区某三甲医院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术后1年的结石复发率,并分析引起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效调查336例,患者年龄以<60岁为主,占65.18%,结石部位以肾脏结石为主,占70.83%,男性占60.42%,女性占39.58%;术后1年复发率为19.35%,男女比例为1.60∶1,平均年龄为(51.27±10.73)岁,复发年龄区间在60岁以下者占比64.62%,肾脏结石占73.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梗阻(OR=3.874)、感染性结石(OR=4.980)、术前尿白细胞≥3+(OR=3.246)、术后泌尿系统感染(OR=3.856)、高蛋白饮食(OR=6.706)、每日饮水量少(OR=4.947)、术后残留结石(OR=6.092)是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番禺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较高,尤其是肾脏结石更易复发,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饮食结构、每日饮水量少、输尿管梗阻、感染性结石、术前尿白细胞≥3+、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术后残留结石,对于术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相关治疗及干预措施,以降低结石复发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感染性上尿路结石与上尿路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6例上尿路结石伴上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发热极期行血培养,碎石治疗之前行尿培养;选择30例上尿路结石未合并典型尿路感染症状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行中段尿培养.两组结石排出后行成分分析及细菌培养.结果 试验组血培养阳性4例,尿培养阳性23例,结石培养阳性18例,结石主要成分为六水磷酸镁铵,尿培养阳性标本与同一个体结石标本培养菌种一致的有13例.对照组尿培养阳性4例,结石培养阳性4例,成分以草酸钙结石、无水尿酸结石等非感染性结石为主.试验组感染性结石比例为69.2%(1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4/30),尿培养阳性菌种与结石培养阳性菌种符合率为72.2%(1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上尿路结石是上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无水磷酸镁铵结石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结石.  相似文献   

19.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5月,对29例结石性脓肾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肾盂、肾盏漏斗部梗阻的结石均被取尽,达到了通畅引流的目的;19例一次取净全部结石,二次取石10例,其中6例取净,4例仍残留小结石;无术后大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3例患者获随访1~12个月,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一次处理梗阻部位结石,使引流通畅,安全、有效;可控制感染,最大程度恢复肾功能,达到保肾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中应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方法将63例结石病人按结石部位与复杂程度分为三组:单纯肾结石组、输尿管结石组、复杂性尿路结石组,然后在ESWL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血、尿标本,分别作细菌培养,并以显色法作为内毒素浓度的测定。结果三组病人ESWL治疗前后血液内毒素浓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纯肾结石组、输尿管结石组病人ESWL治疗前后尿液内毒素浓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复杂性尿路结石组病人ESWL治疗后尿液内毒素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ESWL造成泌尿系结石病人全身感染的可能性小,但引起复杂性、多发性结石病人尿路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这些病人ESWL治疗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感染性结石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