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生儿股静脉斜刺法采血的成功率。方法:新生儿股静脉采血采用斜刺法,观察成功率、采血标本的质量、所用时间及局部并发症。结果:斜刺法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采血法,所用时间及局部瘀斑显著低于传统采血法。结论:新生儿股静脉斜刺法采血具有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新生儿采血通常采用股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有横刺法、斜刺法和直刺法3种。方法:选择390例0~28天的新生儿取股静脉穿刺采血,其中130例采用横刺法、130例采用斜刺法、130例采用直刺法,分析结果表明横刺法比斜刺法安全、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不易出现瘀斑、血肿等并发症。斜刺法比直刺法安全、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不易出现瘀斑、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改进足跟血的采集方法,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血采集的一次性成功率和血标本的合格率,减少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方法:选取新生儿1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600例。A组采用定位斜刺采血法和单手挤压法采集血样,B组采用传统的直刺采血法和双手挤压法采集血样。比较两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血标本的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A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达99%(594/600),B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达87.5%(525/600)。A组血标本采集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值0.01);A组血标本合格率高于B组(P值0.01)。结论;应用定位斜刺采血法和单手挤压法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速度快、血标本合格率高、减轻新生儿痛苦,减少新生儿皮肤受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斜刺时的得气感觉较直刺时缓和而进行以下二组实验。实验1:受试者取俯卧位,于脊柱直立肌的最高膨隆处上下间隔1cm的部位左右各取10点并做标记,针刺使用40mm、18号不锈钢针。针刺方法有直刺和24°斜刺2种,针刺深度均为皮下8mm,施行1Hz、振幅为3mm共30s的雀啄刺。每次实验针刺20针,直刺和斜刺各进行6次,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方法: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病情3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按随机的原则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 min3、0 min疼痛程度评分,将获得的透穴刺法和直刺法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积分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无显著性差别(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1)。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相似文献   

6.
五脏俞是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背腰部的特殊穴位,针刺五脏俞的临床应用较广,由于对针刺的深度、角度、强度的把握不当,导致操作过程中偶有误刺内脏的报道,作者在临床中将传统的斜刺法改为直刺法,在患者充分放松、选穴准确、恰当地把握好针刺深度、掌握正确的持针方式和进针手法的基础上,发现五脏俞直刺较斜刺针感更强、操作更方便、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阮氏针刺法治疗失眠症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阮氏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理论依据及针法特点.阮氏针刺法强调遵循传统的中医针灸理论,从脑为髓海论治失眠症,其针法特点为重穴位,讲究定位精确、配伍得当;重刺法,直刺、斜刺、平刺、深刺、浅刺相结合;重手法,重辨气于针下,根据气至、虚实定补泻.同时报告了运用阮氏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患者30例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齐刺法是一种传统的针刺手法,其操作特点是:在病变部位的正中直刺一针,再在其左右(上下)各斜刺(直刺)一针。由于三针齐下,故名齐刺,又叫三刺。由于多针齐下作用于患处局部,可以增强针感,疗效较单针刺法更显著。现将近年来齐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综  相似文献   

9.
目的:顺利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探讨采集足跟血的有效方法.提高采血技术和患者的满意率。方法:观察组为2009年10月~11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儿采用三合一定位斜刺法。即充足的母乳喂养后采血法、热水袋保暖后采血法、足部按摩后采血法三种方法结合健康宣教和定位斜刺采血方法。对照组为2009年8月~9月出生的新生儿按常规要求采集血液。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采血方法容易。容易率达99.33%,平均采血时间2.84分钟,标本合格率与家属满意度达100%。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及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三合一定位斜刺采血法新生儿疾病查血样采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寰枢椎脱位(AAD)患者与解剖结构正常者的哑门穴直刺和斜刺的安全深度。方法:选取寰枢椎脱位患者177例(AAD组)和排除AAD且解剖结构正常的207例患者(正常组)。所有入组患者体型均为适中型。对其行颈椎MRI平扫,在矢状位像上测量哑门穴直刺和斜刺安全深度。结果:AAD组安全深度:男性直刺(45.33±5.17)mm,斜刺(48.58±4.41)mm,女性直刺(44.17±7.80)mm,斜刺(47.49±7.32)mm;正常组安全深度:男性直刺(47.72±5.06)mm,斜刺(42.69±5.53)mm,女性直刺(44.63±5.85)mm,斜刺(39.88±6.18)mm。AAD组男性和女性的斜刺安全深度大于直刺安全深度(P0.01),正常组男性和女性的斜刺安全深度小于直刺安全深度(P0.01);AAD组直刺与斜刺安全深度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直刺和斜刺安全深度男性大于女性(P0.01);男性AAD组直刺安全深度小于正常组直刺安全深度(P0.01);男性AAD组斜刺安全深度大于正常组斜刺安全深度(P0.01);女性AAD组直刺安全深度与正常组直刺安全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AAD组斜刺安全深度大于正常组斜刺安全深度(P0.01)。结论:寰枢椎脱位状态下的哑门穴针刺安全深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临床上进行针刺时应小于其安全深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快速镇痛效应,为本病找寻更佳的耳针刺法.方法:将92例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疼痛程度3个预后因素一一配对,每对受试对象随机分到透刺组和直刺组,透刺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直刺组采用耳穴直刺法,均穴取双侧腰椎区,并随症配穴.全部病例通过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在治疗前、针刺后5 min和30 min分别记录其疼痛积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别.结果:序贯试验结果显示,透刺组在针刺后5 min男性患者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而女性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除轻度患者针刺后5 min疼痛积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透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应均优于直刺组(P<0.05,P<0.01).结论:透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直刺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介绍杨兆刚教授应用的5种“透刺法”:横刺沿皮透,斜刺平透,直刺深透,定向深透,弯刺透穴。“透刺法”灵活多样,为一些顽疾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傅俊钦 《吉林中医药》2011,31(5):426-429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角度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位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刺(15°)组、斜刺(45°)组与直刺(90°)组等3组,每一组有30位患者。针刺时间均为5 min,并进行疗效比较。按压力量值之测定:采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所有按压力量,每一次实验前后,实验者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之按压方式,包括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本实验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之数字量表评定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平刺(15°)组针刺前后疼痛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斜刺(45°)之针刺前后疼痛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刺(90°)组针刺前后疼痛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刺组平均减分率(73.9%)、完全缓解率(43.3%)、显愈率(60.0%)均明显优于斜刺组(54.2%,13.4%,36.7%)与直刺组(37.8%,3.3%,16.7%)。总有效率平刺组(96.7%)与斜刺组(86.7%)均明显优于直刺组(60%)。3种针刺角度互相比较,疼痛缓解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刺组较斜刺组与直刺组更能有效缓解肌筋膜疼痛。  相似文献   

14.
蜂针疗法易学难精,必须掌握蜂针的刺法.探讨了蜂针的各种治疗方法,有活蜂直刺法、散刺法(拔针散刺法、蜂体散刺法)、点刺法(挤毒囊点刺法、多位点刺法)、减毒蜂针法(速刺速拔针法、移针蜂刺法)、蜂针丛集式刺法(散点丛集刺法、直刺丛集刺法)、自动蜂针法等.多种刺法在临床上要灵活使用.从多方面探讨了蜂针刺法的选取,强调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因时而异、因部位而异、因病情而异.深刻体会蜂针刺法与过敏反应、临床效应的联系,使病人在接受蜂刺同时,减轻痛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方法:66例肩周炎患者按性别和病情两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30 min疼痛程度的积分记录,然后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肩周炎镇痛效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透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傍刺法在临床中治疗的疾病、针刺穴位、针刺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傍刺法是指在留痹处针刺一针,再在其附近针刺一针,从假性球麻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膝关节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梨状肌综合症、背筋膜炎、下颌关节紊乱、褥疮、枕神经痛和颈性眩晕12个方面总结傍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和疗效。结果用傍刺法常用于日久不愈的痹证,也可应用于枕神经痛和颈性眩晕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结论用傍刺法治疗所述疾病时,在疼痛处多直刺,傍刺之针多斜刺,方向朝向第一针的针尖,增加了针刺的刺激量。但对于傍刺法的针刺位置、针刺角度、作用机制和治病范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侯书伟  胡志强 《中国针灸》2000,20(6):356-358
自创针刺方法练习八式,包括直刺、平刺、上刺、旋后位刺、双手直刺等法。所设各式充分考虑到人体各部穴位、患者各种体位、医生各种手法等不同,贴近临床教学,适应临床需要,练习强度大,实际效果明显。介绍了可保证练习质量,解除手部疲劳,增强手指、手腕柔韧性的辅助手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本地可明显提高指、腕力及针刺技能。  相似文献   

18.
合谷刺是古典针灸五刺法之一,又称“鸡爪刺”。即一穴三针,一支直刺,另两支交叉斜刺,或平刺刺人,左右或上下两侧使之呈鸡爪形,“个”字状,同时留针;或一针三刺,先破皮直刺得气后,退至皮下,再依次向左右或上下斜刺、平刺,使针痕成鸡爪形。 L3横突综合征,是目前临床较多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多是L3横突周围炎或L3横突滑膜炎所致一侧或两侧腰肌疼痛、肿胀、压痛、肌痉挛,甚至人体呈侧弯畸形,以至牵及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针刺法,和以前经穴针刺法不同,它是以特定的组织为目标进行针刺的方法。虽然针刺在无危险的范围内,各处都可以刺入,但是它必须有着解剖学上或者病理学上的意义,在某种部位针刺治疗疾病的话,比过去传统的概念来理解针刺治疗,其应用更为广泛。特殊的针刺法必需具备一定程度的局部解剖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对初学者应慎重进行较好。病人采取的姿势:有正坐、俯卧、仰卧、侧卧。针刺方法:有直刺法、斜刺法、皮下刺法。  相似文献   

20.
针灸药结合治疗皮肤瘙痒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府  付玉珍  付静 《中国针灸》2003,23(4):209-209
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年。2 治疗方法(1)取曲池、血海、风池、委中、天井,直刺或斜刺0.5~1.5寸,行泻法,得气后留针1小时;膈俞、风门、风府、大椎,斜刺0.5~0.8寸,行平补平泻法;然后将自制的温灸箱平放于针刺部位上,箱内放艾绒约30 g,点燃温灸约1小时,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