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滴联合甲钻胺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肌注治疗,均2周为1疗程,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变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SNC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NCV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静滴联合甲钴胺肌注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以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降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稳定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与甲钴胺,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与甲钴胺治疗,连用2周.结果 治疗组DPN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与甲钴胺联用可明显改善DPN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分别用苦碟子注射液30ml/d和甲钴胺注射液1.0m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1.0mg/d静脉滴注,疗程皆为3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神经反射,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用可改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72例DPN患者,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患者疗效更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增加神经传导速度,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CTP)与灯盏花素、甲钴胺配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深浅感觉、腱反射、检测神经肌电图,分别测定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两组均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对照组用甲钴胺0.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0.9%盐水250ml+CTP4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5%葡萄糖250ml+诺和灵R4U+灯盏花素4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共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8%,P<0.05),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P配伍灯盏花素、甲钴胺治疗DPN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张慧敏 《中外医疗》2012,31(19):97-97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积极控制血糖和口服甲钴胺胶囊,观察组加用静脉滴注灯盏花素,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经治疗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恩经复对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AR、NO和SOD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甲钴胺500 mg,3次/d;治疗组口服甲钴胺500 mg,3次/d并肌注恩经复2 mL,1次/d,治疗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测定患者的MNCV及SNCV,并对AR、NO和SOD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MNCV和SNCV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R水平明显降低(P<0.05),NO和SOD升高显著(P<0.05),且治疗组AR、NO和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经复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这可能与患者体内AR、NO和SOD活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陈亚东 《吉林医学》2012,(26):5664-5665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用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诊断为DPN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甲钴胺治疗;研究组32例,在甲钴胺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而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NCV及SNCV增加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联用甲钴胺治疗老年患者DPN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金纳多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给予金纳多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联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qd,疗程30d;对照组24例,单用甲钴胺注射液,用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与62.5%(P<0.05),显效率分别为54.3%与20.8%(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亦有增加(P<0.05)。结论金纳多联用甲钴胺治疗DPN比单用甲钴胺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PGE1加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疗效。方法 :将 72例DPN患者分为三组 ,分别予PGE1、甲钴胺治疗及其二者合用 ,共 4周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给予PGE1加甲钴胺治疗组DPN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好于单用PGE1或甲钴胺治疗组 (P <0 0 1)。结论 :PGE1加甲钴胺联合用药对DPN症状改善优于单用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 h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B组为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B组(5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前列地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内泌科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合并DPN组与无DPN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对伴有高Hcy的DPN患者予甲钴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Hcy、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总评分(TSS)的变化。结果 DPN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为(21.3±7.3)μmol/L,明显高于无DPN组的(11.1±4.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Hcy组血浆Hcy水平、TSS评分分别为(12.6±4.2)μmol/L、(3.4±1.2)分,明显低于高Hcy组患者治疗前的(26.9±7.2)μmol/L、(4.6±1.5)分,而胫神经、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增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高Hcy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T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较低,胫神经、腓神经的MNCV、SNCV明显增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引起DPN重要因素,甲钴胺治疗DPN可以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参麦活血饮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参麦活血饮对糖尿病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及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活性和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用参麦活血饮治疗,用药4周后测定SNCV及红细胞AR活性和血浆ET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SNCV减慢,波幅减小,潜伏期延长,红细胞AR活性和血浆ET水平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参麦活血饮治疗组上述改变减轻,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参麦活血饮有防治糖尿病大鼠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阻断多元醇代谢通路及改善神经血供.  相似文献   

15.
方向明  王玉容  叶文春  高莉 《西部医学》2012,24(11):2059-206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DP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甲钴胺治疗组、B组为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组、C组为mNGF+丹红注射液组。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C组血液流变学、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较A、B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B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较A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mNGF+丹红注射液组治疗老年DPN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效果. 方法 72例DNP患者经血糖控制达到满意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6,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n=36,甲钴铵治疗).观察其对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并分析其对DNP所致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缺血、缺氧的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NP效果明显优于甲钴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脂化前列腺素E1(Lipo—PGE1,凯时)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5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凯时与甲钴胺、丹参与甲钴胺治疗,共两周,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DPN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凯时与甲钴胺合用可明显改善DPN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腺苷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前后采用症状总评分法(TSS)对患者的神经症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浆Hcy水平,并对患者的双侧胫总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TSS评分及胫神经、腓神经MNCV、SNC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SS评分中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麻木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以及胫神经、腓神经MNCV、SNCV明显增快;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胃纳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结论:腺苷钴胺治疗DPN可以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治疗组)和单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用甲钴胺治疗,更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