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中西医之文化起源、思维方式、发展特征与走向、研究对象、存在的主要缺陷等方面进行比较性探讨,认为中西医两个相互独立的医学体系分别代表着各自文化背景,体系各异,方法迥别,各有其优势和缺陷,但只要互相兼容,取长补短,吸取对方之优势,弥补自身之缺陷,二者就可以形成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学是当今世界并存的两大医学体系,两者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过程,二者存在观念形态、认知方法、医家行为规范乃至审美意境等多方面的明显差异。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促使许多西医学者纷纷从东方传统医学中寻找理论智慧,而中医学者也意识到必须借鉴西医的科学成就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对中西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起源和思维方式背景进行比较,更有利于我们把握中西医发展的方向和促进学术间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4.
举世公认,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大文化巨流是以华夏文化为主潮的东方文明和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的西方文明。这两大文明在数千年的馒长岁月中走着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各具风采的思维模式,认真分析和比较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医理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l中西思维模式之比较1.见原子论与元气论原子论认为原子是虚空中的物质微粒,世界由原子组成,原子不可分割、永恒存在,本质相同,形态各异,运动是其基本属性。它一方面强调个体的间断性.习惯于从间断的个体出发,推而广之,论及宏观世界的万事万物。另一方…  相似文献   

5.
6.
文章从起源、形态和功能三方面,就中医脏腑和西医内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开比较分析,认为中医脏腑代表的是一个功能体系,而西医内脏代表的是一个具体的器官,两者“名”同, “形”近, “气”不同,只有正确区分,才能学好中医知识,准确认识和治疗中医疾病.  相似文献   

7.
王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0):2604-2606
中西医是医学领域两个不同的体系,由于产生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及所经历的社会发展道路不同,二者在认识路线、思维方法、诊疗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医以宏观整体认识生命现象,西医以还原分析为特征;中医以气一元论为生命观,西医以身心二元论为生命观;中医以时间为本体,西医以空间为本体;中医注重功能与关系,西医注重实体与结构;中医注重动态变化,西医注重静态观察;中医是取象运数的思维方法,西医是形式逻辑加实验的思维方法。在人类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中西医学应走"和而不同",和谐共存,优势互补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9.
肝的中西医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理、病证角度对中西医有关肝的认识加以比较 ,认为 :中医肝的形态学基础为实体性肝脏 ,其生理病理的某些认识也不同程度源于实体 ,实体肝脏生理、病理特点的观察可能作为认识来源之一 ,参与构筑了中医肝脏象理论。由于两者社会背景不同 ,认识视角、研究手段迥异 ,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脏器概念。通过对中西医肝脏相关性的探讨 ,提出“肝脏调节链”的假说。  相似文献   

10.
比较中医与西医防治观之差异:中医治疗的是病中的人,讲究整体综合性调节并采用个体化原则进行治疗;西医治疗的是人身的病,讲究局部对抗性治疗,采用群体化标准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源自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中西医思维在逻辑构建上具有本质的不同,也使得二者在诊断方式、治疗手段以及防治原则等方面有着迥异的表现.然而中西医毕竟同属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范畴,有着相同的服务客体——病人与统一的既定目标——维护健康,这就为二者的统一提供了可能;同时,各种疾病的不断变异、临床医学的迫切需求也要求中西医思维方式各自进行反思,互相取长补短,进而融合;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中西医思维在实践中走向统一的实例客观上也实现了二者的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2.
王华楠 《河南中医》2004,24(1):14-15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重视整体、和谐、内心体验,而西医学的思维方法重视机械、还原、分析。如何找到中西哲学思想研究方法的切入点或是结合点,是中西融合与中医现代化的根本。只有对“人”——这一医学研究对象,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体,从外到内等等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细致,中西医学才能达到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对原发性高血压采用西医护理、辨证施护、健康宣教、情志护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降压药的剂量及种类,帮助高血压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稳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4.
李展 《中医教育》2009,28(2):35-37
针对西医院校中医教育的特殊性,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技巧应用于中医教学当中,提出将中医的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介绍给学生;授课时的语言、内容要生动,并要使理论与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相联系;运用通俗的语言去阐释中医;通过比较使西医院校的学生了解中医。  相似文献   

15.
中药和西药,各是一类药物本质的高度概括,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只有明确其内涵范畴,才便于深入研究和扩展。本文就中药和西药内涵做出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看中、西医思维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丹  赵殿龙  郭政  江志虹 《光明中医》2011,26(2):191-192
本文作者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包括生活、工作、价值观、科学思维等方式,谈到中、西医思维的不同,必然导致中、西医发展都可能遇到的发展瓶颈。因此,只有正确对待中医发展面临的问题,才能认识到中医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发挥中医的长处。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学说自20世纪70年代确立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结合现代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使体质研究出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发展前景。文章从中医体质学概念的研究,中医体质学分型的研究,中医体质学治疗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说明中西医结合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支气管炎患儿9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83.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用药后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口罗音消失时间、治疗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可以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4例,采用西医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28例在西医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用药7天,后口服奥关拉唑片至1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对西药中化与中药西化的含义、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进行了阐述,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临床,治疗疾病,共同促进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