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医院内表皮葡萄球菌支气管肺感染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仍居高不下。其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约占13%~51%。我院肺科1992年1月~1997年10月住院病人中表皮葡萄球菌支气管肺感染19例,其中老年人16例,占84.2%,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1例,...  相似文献   

2.
近年由于人口老化、广泛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多种因素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谱发生了变化。表皮葡萄球菌 (下称表葡 )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而近年国外已有引起呼吸道感染及爆发流行的报道。我们对本院 15例表葡肺部感染进行了总结分析 ,探讨其特点 ,提高对该菌感染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5例患者均为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3月间住院病人。其中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30 - 82岁 ,平均 5 7.5岁 ,小于 6 0岁者 6例 ,大于 6 0岁者 9例。1.2 基础病全部病例均有基础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7例 ,恶性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fbe基因)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同源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表葡菌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得到除fbe基因以外遗传背景相同的fbe基因阳性菌株和阴性菌株。然后建立表葡菌致大鼠导管相关性感染模型,比较fbe基因阳性菌株HB与其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B—ermB体内致病性的差异,同时采用ELISA测定并比较fbe基因阳性和fbe基因阴性两组表葡菌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结果构建获得表葡菌HB的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B-ermB,并建立大鼠导管相关性感染模型。fbe基因阳性菌株与纤维蛋白原的体外结合力显著高于fbe基因阴性菌株(P〈0.01)。fbe基因阳性表葡菌HB致大鼠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00%(15/15),而fbe基因缺陷株HB-ermB仅导致20%(3/15)的大鼠发生感染,经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HB组感染率明显高于HB-er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组导管表面、血液及组织中检测到的细菌数明显高于HB-er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be基因缺陷株致病力较其亲本株明显降低,提示fbe基因为表葡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在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5.4‰,在通常情况下该病为良性过程,而不被人们重视,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更易误、漏诊。现就我院近年来见到的带状疱疹性脑膜炎予以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隐球菌性脑膜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球菌病是一种由新型隐球菌所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各种哺乳动物均可为该菌的常见宿主;它在人类感染中有嗜中枢神经系统倾向。现就我院1980~1996年收治的,均经脑脊液(CSF)涂片检查或/和培养确诊的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下称隐脑)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一般资料男18例;女6例,年龄19~57岁之间,以青壮年为多。曾在外院或门诊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者13例,颅内占位病变3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脱髓鞘病变1例。80年代收治13例,于入院后20~96d得到确诊,而90年代收治的11例,于人院后1~18d确诊(其中5例在入院后24h内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fbe基因)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同源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表葡菌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得到除fbe基因以外遗传背景相同的fbe基因阳性菌株和阴性菌株。然后建立表葡菌致大鼠导管相关性感染模型,比较fbe基因阳性菌株HB与其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B-ermB体内致病性的差异,同时采用ELISA测定并比较fbe基因阳性和fbe基因阴性两组表葡菌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结果构建获得表葡菌HB的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B-ermB,并建立大鼠导管相关性感染模型。fbe基因阳性菌株与纤维蛋白原的体外结合力显著高于fbe基因阴性菌株(P<0.01)。fbe基因阳性表葡菌HB致大鼠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00%(15/15),而fbe基因缺陷株HB-ermB仅导致20%(3/15)的大鼠发生感染,经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HB组感染率明显高于HB-er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组导管表面、血液及组织中检测到的细菌数明显高于HB-er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be基因缺陷株致病力较其亲本株明显降低,提示fbe基因为表葡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28例肺结核合并院内表皮葡萄球菌支气管肺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院内表皮葡萄球菌支气管肺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住院的28例肺结核合并院内表皮葡萄球菌支气管肺感染患者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培养、药敏试验:对常规8种抗生素均耐药,仅对万古霉素敏感,治愈26例。结论长期使用抗生素扰乱机体的微生态平衡,易招致菌群紊乱,创伤性检查、治疗技术增加感染机会,宿主和病原体的变化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颅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常见的感染病原体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8年间所有神经外科出院病例行等距离整群抽样,查阅其中接受至少一次颅脑手术的病例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抽取1165例病例,其中术后细菌性脑膜炎79例,占6.78%;仅有8例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株,鲁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中间链球菌各1株;术后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率较高的病种依次为神经鞘瘤、胶质瘤、脑积水,分别为15.85%(13/82)、12.21%(21/172)和10.34% (3/29);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从高到低)显示男性、植入物、胃肠内营养、脑室外引流及伤口负压引流是导致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仍是常见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提高病原检出率、加强具有高危因素手术患者的感染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2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经病源学确诊,21例均使用联合抗真菌治疗,6例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愈率52.4%,好转率28.6%,病死率14.3%.结论 脑脊液中找到隐球菌病原体是确诊依据,联合抗真菌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效果较好,早期侧脑室外引流能迅速缓解症状,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多耐药表皮葡萄球菌肺部感染3例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伟  王少媛 《山东医药》1995,35(1):29-30
近年,耐甲氧苯青霉素金葡菌(MRSA)感染已引起临床关注,而表皮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epidermidis SE)所致严重肺感染至今尚无报道。近半年来,我院先后遇到3例多耐药表皮葡菌球菌(MARSE)所致严重肺感染。其起病隐袭而进展迅速,感染难以控制,预后不良。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其病情重,病死率高.本病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误诊率一直很高.老年人由于痛觉阈值高,有不同程度脑萎缩,因此头痛、呕吐程度轻,脑膜刺激征不典型,更易被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经临床和细菌学检查确诊的14例老年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最大程度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与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探讨两种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规律。方法对19例隐脑和19例结脑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脑组相比较,隐脑组患者体温、颅压增高较明显,跟底病变及听力下降等脑神经受损症状出现早且多,但颈项强直不及结脑组患者明显。隐脑组患者脑脊液(CSF)中氯化物含量降低不及结脑组患者明显,但葡萄糖含量降低较结脑组患者显著。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CSF检查结果的不同,可以对结核性脑膜炎及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初步的临床诊断,避免两类脑膜炎的误诊。  相似文献   

13.
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Liu Z  Wang A  Li T  Qin S  Sheng R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8):541-543
目的 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资料,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20年(1981年10月至2001年9月)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一般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共26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5-62岁,平均35.6岁,有基础疾病者16例,其中系统红斑狼疮(SLE)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艾滋病(HIV/AIDS)4例,其他疾病3例;有明确鸽子接触史者12例;误诊结核性脑膜炎者5例,狼疮脑病者6例;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者23例(23/26),乳胶凝集试验抗原阳性20例(20/20)。颅内压明显增高>300mm H2O者15例,脑室扩大行侧脑室引流者9例;12例给予两性霉素B(AmpB) 5氟胞嘧啶,6例又同时加氟康唑治疗,5例AmpB 氟康唑,1例单纯应用AmpB治疗。AmpB最大用量:AmpB10.05g 脂质体两性霉素B20g,平均用量2.6g;治愈17例,好转4例,死亡或自动出院5例。同时发现近5年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数明显增多。结论 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明显增高,可能和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HIV/AIDS增多有关,减少病死的关键在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治疗仍首选AmpB加5氟胞嘧啶,侧脑室引流可减少AmpB的用量,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我院2001—2011年的颅脑外伤术后再出血5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30例,中重度残疾7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12%。结论 脑外伤术后再出血与术中操作不规范、止血不彻底、患者凝血及血管舒缩机制障碍及围术期血压过渡不平稳等因素有关,只要及时纠正相关因素,术后动态颅脑CT复查,就能避免或降低脑外伤术后再出血,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肥厚性硬脑膜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现将我们诊治的7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刺腧穴治疗颅脑术后头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颅脑手术后经西医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头痛患者进行针刺腧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治疗1个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和头痛持续时间的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30例患者经针刺腧穴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大幅缩短(P0.01)。治疗(1~3)个月,头痛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其中眶上神经痛5例,滑车上神经痛4例,耳颞神经痛8例,枕大神经痛7例,枕小神经痛4例,颈部肌肉拉伤后致高位颈神经痛8例。结论针刺腧穴对颅脑术后各型头痛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24~48h以瑞素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2组相同。观察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Hb)在术后第7、14天高于对照组(P〈0.05),Hb术后第28天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和便秘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是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较好的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有食生螺肉史,潜伏期2~20d;以剧烈头痛、躯体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膜刺激征不明显;周围血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头颅CT正常,脑电图α波变慢;用阿苯哒唑、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好,预后佳。  相似文献   

19.
吕海珍  王稳才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706-1706,1746
目的清开灵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分析(附100例)。方法搜集我院结核性脑膜炎中晚期昏迷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降颅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组50例,常规疗法基础之上持续加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P<0.05结果治疗组在退热和苏醒时间上明显早于对照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糖含量等多项检查指标明显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开灵对结核性脑膜炎昏迷患者有明显的退热和促醒作用,并能促进脑脊液多项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患者,例数为112例,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6例.给予参照组玻璃酸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药物治疗上增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比两组患者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