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润硕  程自平  徐岩  许邦龙 《海南医学》2002,13(11):103-104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评价其即刻及短期疗效。方法  5例患者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6-2 7(18.40± 7.2 3 )岁 ,经临床、X线、超声心动图初诊为PDA ,并经术中造影证实 ,测量PDA最窄处内径 ,选择适当型号的输送鞘及封堵器 ,封堵缺损处。术后即刻杂音听诊及 2 4小时后超声心动图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造影测量PDA最窄直径为 4-7(5 .2 0± 1.16)mm ,选择封堵器直径为 8-18(12 .80± 3 .2 5 )mm。手术全部获得成功。 4例杂音当场完全消失 ,术后 2 4小时及 1月复查超声心动图亦未见分流 ;1例存留不足 2级的收缩期杂音 ,术后超声心动图见微量残存分流 ,1月后复查残存分流消失。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创伤小 ,可避免开胸治疗  相似文献   

2.
国产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  曾智  吕均  饶莉  张庆  胡宏德  贺勇 《四川医学》2005,26(5):504-505
目的 为评价国产蘑菇伞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疗效及并发症,对我院用国产蘑菇伞行PDA封堵治疗的6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方法 PDA患者,男15例,女5 2例;年龄3~66岁,平均年龄(2 1.3±12 .7)岁。术前超声心动图PDA直径2 .5~17mm ,平均(5 .7±2 .8)mm。经胸超声肺动脉压18~67mmHg ,平均(2 8.2±10 .4)mmHg ,左心室舒张末径(5 2 .3±1.7)mm。术中造影显示PDA最小直径2~14 (平均4.6)mm ,经导管测量肺动脉压18~68mmHg ,平均(3 2 .3±11.8)mmHg。应用F7~F9长鞘管输送国产蘑菇伞封堵器,行PDA封堵术。术后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 66例(98.5 % )成功行经导管PDA封堵治疗,1例3岁患儿因其造影直径过大(14mm) ,而放弃封堵治疗。66例封堵成功的患者使用的蘑菇伞大小4/6~16/18mm(平均9.5 /11.6mm)。1例(1.5 % )患者在术后18h发生机械性溶血。1例(1.5 % )术后6个月出现再通。其余患者(97.0 % )在以后随访期间无残余分流或再通,未发现封堵器造成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术后12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平均肺动脉压(19.9±5 .9)mmHg ,左心室舒张末径(5 1.7±10 .5 )mm ,与术前比较变化有显著差异(t=8.2 71,P =0 .0 0 0和t =5 .0 3 8,P =0 .0 0 0 )。结论 国产蘑菇伞封堵器治疗PDA其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静脉途径用 Amplatzer和自行研制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 )封堵器封堵婴幼儿 PDA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 1例患儿 ,年龄 1.1~ 6 .0 (3.8± 1.6 )岁 ,体质量 9~ 30 (18.4± 8.2 ) kg,均经临床和心脏超声诊断为 PDA。全麻下经股静脉插入 6~ 8F输送鞘管 ,导入 Am platzer(6例 )或自行研制的 PDA封堵器 (15例 ) ,术前、术后测定肺动脉压力 ,术后 3d复查心脏超声。 结果 :2 1例患儿 ,PDA呈漏斗状 15例、管型 6例 ,PDA最窄径 2~ 12 (6 .7± 3.5 ) mm ,选用的封堵器直径为 6~16 m m,全部患儿均通过股静脉途径一次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心脏听诊杂音消失 ,肺动脉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经股静脉途径应用 Amplatzer和自制的 PDA封堵器都能安全地封堵婴幼儿各种类型 PDA,成功率高 ,对动脉的损伤小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单肺通气(OneLungVentilationOLV)用于成人外科手术的麻醉已有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小儿OLV,特别是小儿OLV应用于电视胸镜(Video-AssistedThoracoscopy,VAT)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us,PDA)结扎术则未见文献报道。我院自1997年底将VAT技术引进心脏外科以来,到1999年初,应用VAT技术,在OLV方法支持下,共实施了19例PDA结扎术,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择期(ASA1~2级)PDA患儿19例,男性5例,女性14例;年龄(6.23±3.30)岁(1岁10个月~12岁);体重(20.14±9.87)kg(11.50~38.00kg);PDA直径(8.21±2.04)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治疗 1 2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PDA患者 ,年龄 2~ 1 7( 6 .2± 3)岁 ,体重 8~ 6 2 .5( 2 3.1± 2 .3)kg。其中2例经外科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再通患者。采用美国AGA公司生产的Amplatzer自膨性蘑菇状封堵器 ,选择封堵器的型号较PDA最窄径大 2mm ,用 6F传送鞘经静脉置入 ,术后即刻行胸主动脉造影。手术前、后均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术后 2 4h、3个月、6个月、1 2个月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检查。结果PDA最窄径 1 .8~ 6 .3( 3.7± 1 .4 )mm ,手术成功率 1 0 0 % ,术后即刻听诊杂音消失者 1 1例 ,轻度收缩期杂音者 1例。 1 5min后胸主动脉造影显示 1 1例完全闭塞( 91 .6 % ) ,仅 1例有极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72h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分流消失。全组患者无任何导管及临床并发症发生 ,随访 3~ 1 2 ( 7.3± 2 .7)个月 ,所有患者无PDA再通及封堵器移位。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操作简便 ,安全有效 ,成功率高 ,适用于各种类型PDA ,患者也容易接受 ,是目前介入治疗PDA最理想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导管堵闭法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效果。方法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对16例婴幼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 ,男 6例 ,女 10例 ;年龄 8~ 36月 ,平均 (17.8± 5 .6 )月 ;体重 6 .5~15kg ,平均 (11.5± 2 .3)kg。形态A1型 9例 ,A2型 5例 ,B2型 1例 ,C型 1例 ;Qp/Qs1.4~ 5 .7,平均 2 .6±1.0 ;主动脉造影显示PDA最窄内径 1.3~ 10 .8mm ,平均 (4 .3± 2 .5 )mm。结果 :16例患儿应用弹簧圈 3例、应用蘑菇伞堵闭器 13例 ,成功率 10 0 % ;术后心血管造影显示 ,弹簧圈组未见残余分流 ,蘑菇伞组 38% (5 /13)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2 4h心脏彩超复查 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1月彩超复查 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 ;住院天数 4~ 2 7d ,平均 (9.8± 5 .3)d ;术后住院天数 2~ 9d ,平均 (4 .3± 1.8)d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堵闭法治疗婴幼儿PDA安全、简便、有效、恢复快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的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1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ASD13例,PDA4例,年龄6—63岁,平均33.75±19.35岁。体重14—64kg,平均47.51±19.62kg。所有病例在透视、造影及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及PDA。术后24小时,一周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13例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12—36(29.75±7.13)mm,选择封堵器直径为14—38(29.75±7.15)mm;4例PDA最窄径3—11(5.3±2.07)mm,选择封堵器8—6mm2例,10—8mm1例,10—12mm1例,17例患者术后“小时行TTE检查,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串100%,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心唐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幂治疗ASD及PDA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等。方法: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诊断为ASD、PDA患儿,在透视或(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24 h、1、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分别经胸超声、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6例ASD患儿,球囊测量值为13.0~28.0 mm[(19.3±4.9)mm],选择封堵器的直径为13.0~30.0 mm[(20.6±5.1)mm];25例PDA患儿,造影测量值为2.0~7.7 mm[(3.9±1.5)mm],选择封堵器的直径为4.0~12.0 mm[(6.6±1.9)mm]。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10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3月TTE检查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肺动脉压下降。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PDA和ASD,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适合于儿童继发孔型ASD及各种类型PDA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蘑菇伞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即刻及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股静脉途径蘑菇伞封堵器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即刻及短期疗效。 方法  4 6例单纯 PDA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10 .3± 10 .6岁 ,体重 2 4 .1± 14 .7kg,X线主动脉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的直径 6 .0± 2 .1mm ,长度 7.6± 1.6 mm。采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皮经股静脉封堵治疗 PDA,应用 X线造影术观察即刻疗效 ,并以超声心动图观察短期疗效、随访半年。 结果  4 6例患者封堵治疗的成功率为 95 .7% ,其中 1例发生急性溶血予手术取出封堵器 ,1例因选用最大封堵器未能完全封堵 PDA而予收回封堵器。即刻及 6个月内随访未发生封堵器脱落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术后即刻、30 m in、1天、1个月、6个月分流完全阻断率为 5 6 .8% ,86 .4 % ,88.6 % ,95 .5 %和 97.7%。最终所选择的封堵器尺寸 (D2 )与 X线造影测量的 PDA最小直径 (D1 )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 :D2 =1.6 D1 - 0 .1(r=0 .96 ,SE=1.0 4 )。 结论 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治疗 PDA痛苦少、安全性高、短期疗效好 ,长期疗效尚需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0.
婴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早期易误诊.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1981年4月~1988年12月,经外科手术确诊为婴儿PDA22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22例PDA中,男7例,女15例;年龄2月~1岁,小于6个月8例;6个月以上14例;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20例常因肺炎、心衰而反复住院,其中8例内科住院治疗无效,转外科急诊手术治愈.22例患儿均有胸骨左上缘Ⅲ-Ⅳ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有短促舒张期杂音1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 (深圳先健公司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初步疗效。方法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共 7例 ,平均年龄为 2 0 .93± 15 .3 3 (3 .5~ 5 2 )岁。术中造影测PDA最窄处平均直径为 6.3 3± 3 .45 (2 .9~ 9.1)mm ,PDA均为漏斗型 ,经 7F~ 10F输送鞘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闭PDA。术后 10min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2 4~ 72小时行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分别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有无PDA再通。结果  7例封堵器均一次性放置成功 (10 0 % )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10min造影示分流完全消失6例 (85 .71% ) ,少量分流 1例 (14 .2 9% ) ,术后 2 4~ 72小时彩色多谱勒超声示原 1例少量分流者仍有微量分流 ,但无溶血。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 (国产 )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近期疗效可靠 ,成功率高 ,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88~1991年使用硝苯啶治疗原发性痛经,并与 PG 抑制剂消炎痛进行对照试验,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70例,均系未婚,多因精神因素、环境变化等而发病,具有明显规律性和周期性。经肛腹诊(56例)或 B 超检查(14例)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硝苯啶治疗组53例,年龄15~23岁(19±4岁),病程1~5年(3±2年);消炎痛对照组17例,年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Amplatzer封堵器试验性关闭动脉导管未闭(PDA) ,评价其在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患者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7(男 4,女 3)例 PDA合并 SPH患者实施 PDA封堵器堵塞 PDA试验 ,观察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有无降低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以此分析肺血管病变是否可逆 .结果  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者 ,肺动脉收缩压11.3~ 18.7(12 .8± 4.9) k Pa,平均压为 6 .9~ 12 .3(9.1±2 .5 ) k Pa,其中 2例血氧饱和度小于 90 % ,6例试封堵术后30 min~ 1h肺动脉收缩压降至 6 .0~ 13.1(7.6± 3.1) k Pa,肺动脉平均压降至 2 .7~ 8.3(4 .4± 2 .8) k Pa,行永久性封堵治疗 . 1例肺动脉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 ,不宜进行封堵治疗 .结论 对于 PDA伴严重肺动脉高压者 ,Amplatzer封堵器关闭 PDA试验是鉴别肺动脉高压是否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在 Am -platzer法封堵器治疗 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的病例选择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1月PDA介入封堵术后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的高危因素、诊治措施及预后.结果 共收集介入封堵PDA患儿848例,其中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11例,发生率为1.29%.11例患儿年龄(1.4±0.5)岁,包括男性3例,女性8例.降主动脉造影测PDA直径为(7.9 ±3.0)mm,选择封堵器前伞直径8~18(11.6 ±2.5)mm,术后1d复查心脏超声发现7例患儿有不同程度残余分流.患儿术前血小板为(261.0 ±74.9)×109/L,术后血小板最低下降至(23.4±9.3)×109/L.8例发生于术后第1~3天,2例发生于术后第4天,1例发生于术后第6天;8例出现皮肤出血点,3例合并鼻衄,1例合并溶血,6例合并中度贫血(Hb:71~86 g/L),所有病例无重要脏器出血.8例术后1~3d出现发热,1例合并穿刺处巨大血肿.除1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合并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和溶血,内科治疗3周无效转外科手术后血小板恢复外,其余经止血、输注血小板、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内科治疗后,9例于术后2周内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于术后第8周恢复正常.结论 PDA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可能与PDA直径较大、封堵器直径较大、残余分流、术后感染、穿刺处血肿有关,经正规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讨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经验。材料方法 全组 8例 ,ASD4例 ,PDA4例 ;年龄 8-64岁 (平均 3 2 .4± 17.2岁 ) ,体重 18-75kg(平均 60 .0± 14 .8Kg)。术前均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确认ASD或PDA位置、大小及形态 ;分流情况及肺动脉压。在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成人ASD术中在经食道超声 (TEE)监视下了解ASD的诸边缘及封堵结果 ;儿童使用经胸超声监视。PDA封堵前后行主动脉造影 ,确认PDA形态、大小及封堵结果。术后 1个月及 6个月分别经TTE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全组 7例手术成功率 10 0 % ,无任何并发症。术后 2 4小时TTE显示全部病例封堵成功 ,无残余分流。结论 经皮穿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ASD及PDA疗效肯定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产改良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患儿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经股静脉递送封堵器 ,术后选择性降主动脉造影及心脏B超评价其结果。结果 :12例PDA最窄处直径为 3.0~ 8.0mm ,8例PDA封堵后即刻杂音消失 ,主动脉弓降部部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 ,3例 2d后杂音消失 ,心脏超声示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1例因导管较粗 ,压差较大 ,封堵后仍有少量渗透性残余分流 ,但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心脏较前明显减小。 3月后复查超声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应用国产A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中 ,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应用国产PDA封堵器对31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年PDA患者行封堵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 d进行详细体检并行12导联心电图(ECG)、X线胸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结果:31例患者中成功封堵26例,5例试封堵后证实肺动脉高压为阻力型而收回封堵器。26例成功封堵患者中,PDA直径(12.11±4.12) mm,所选封堵器直径(17.54±4.28) mm。封堵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由(101.92±24.86)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64.96±26.33) mmHg,肺动脉平均压由(75.54±16.16) mmHg降至(44.88±19.30) mmHg。少量残余分流3例,微量穿隔血流1例。术后平均随访(39±17.4)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2.62±0.64 vs 1.92±0.39),复查X线胸片示心胸比有所缩小;TTE改变主要是左心和主肺动脉直径缩小及射血分数提高,2例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人PDA安全有效,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自1979年Rashkind等[1]应用伞形堵闭器成功堵闭动脉导管未闻(PDA)以来,随着其操作器械的进一步完善成熟,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外医疗单位常规治疗PDA的方法[2]。我所从1994年5月至今在国内首先应用Rashkind双面伞器堵闭PDA3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共3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3.2~11岁,平均5.8±2.2岁。体重10.8—24.5kg平均16.8±3.2kg。PDA漏斗型30例,管型4例。PDA最窄处内经2~5.5mm。平均3.49±0.86mm。单纯PDA33例.PDA合并房间隔缺及轻度左、右肺动脉分支狭窄1例。1.2方法:采用美国…  相似文献   

19.
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伴重度肺动脉高压(sever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SPH)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患者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介入试验性封堵方法对伴有SPH的37例PDA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进行中长期随访?结果:27例PDA患者接受了介入封堵治疗?封堵后与封堵前相比较,患者的股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96.2±1.4)% vs (94.3±1.9)%,P < 0.05],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45.1±10.9)mmHg vs (90.1±17.2)mmHg,P < 0.05],主动脉压升高[(129.3±24.8)mmHg vs (120.1±20.5)mmHg,P < 0.05]?10例未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6分钟步行试验后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均低于90%),试封堵时肺动脉压无明显下降,甚至升高?平均随访(42.2±23.9)个月?27例PDA封堵患者在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持续下降,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29.3±3.6)mmHg?结论:应用试验性封堵方法介入治疗伴SPH的PDA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中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沈群  孙莎莉 《河北医学》2001,7(7):655-657
经导管以 Rashkind双伞闭合器及 Amplatzer封堵器行动脉导管未闭 (PDA)关闭术 ,是 80年代末开始用于临床的介入性治疗新技术 [1,2 ] 。我院从 1993年9月至 2 0 0 0年 7月 ,分别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 PDA2 4例 ,成功率为 10 0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施行 PDA关闭术 2 4例中男 4例 ,女 2 0例 ,年龄6~ 6 8岁 (平均 2 7.6± 15.2岁 ) ,其中 3例为开胸手术结扎 PDA再通者。本组患者中胸主 A造影示 PDA漏斗型 17例 ,管型 7例。 PDA最窄处直径 3~ 8mm (平均 5.5mm)。2 4例患者中以 Rashkind双伞闭合器关闭PDA16例 ,以 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