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在首次化疗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首次化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躯体化量表评分为(2.35±0.65)分,精神病性量表评分为(2.05±0.49)分,与对照组评分(2.24±0.49),(2.19±0.3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0.76;P〉0.05);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量表评分为(1.67±0.53)分,精神病性(1747±0.38)分,均低于对照组(1.98±0.54),(1.95±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2.31;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躯体化、精神疴I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2.38;P〈0.05);干预前两组SCL-90其他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CL-90其他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SCL-90其他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CL-90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和消除首次化疗患者对化疗产生的负面情绪,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提高患者的化疗耐受性,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的心理学特征及术中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术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6例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测验。术中发生疼痛后依次进行心理干预和药物镇痛,并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和药物治疗后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RS-10)测定疼痛程度。使用SPSS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和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1)。经心理干预完全缓解5例(2.31%),有效缓解63例(29.17%)。所有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疼痛均缓解。术前SCL-90评分中躯体化、焦虑和恐怖3项因子分与心理干预前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控制方式,可部分缓解肝癌介入术中疼痛,对药物治疗具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伟  丁自沛  侯伟  徐颖  邓旻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7):755-757,761
目的 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微波治疗、局部化疗并全身静脉化疗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Olympus BF-P30纤支镜介入治疗(微波治疗及NM-3K型注射针注入丝裂霉素12mg)并MVP方案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用MVP全身静脉化疗。结果 治疗组32例中,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1例,有效率(CR+PR)90.6%;对照组32例中,CR 3例,PRl5例,SD10例,PD4例,有效率5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0.5、1.0及2.0a生存率分别为87.5%vs62.5%(X^2=4.08;P〈0.05)、71.8%vs40.6%(X^2=5.14;P〈0.05)及60.8%vs38.4%(X^2=3.96;P〈0.05)。结论 经纤支镜微波治疗和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有较高的局部疗效,该方法配合全身静脉化疗较单纯化疗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治疗前后评定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经3个月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后,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二个维度上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SCL-90及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经3个月综合治疗后,SCL-90及SDS、SAS评分与干预前及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使病人重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焦虚心理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8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给药治疗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治疗前24小时及治疗中增加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次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治疗2次后焦虑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肺结核患者对纤支镜给药治疗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丽 《当代护士》2010,(1):72-74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为更好地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3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试验组予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测量干预前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血压。结果试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试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p〈0.01),干预后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和药物治疗的接受程度,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76例肺癌患者家属在患者化疗前、化疗时进行心理及认知干预,并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进行测评。结果:76例患者家属SAS评分经过心理及认知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的评分(P〈0.01)。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其焦虑情绪,对肺癌患者的持续治疗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疏导疗法改善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疗法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促进作用。方法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干预组采用药物治疗加心理疏导疗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方法。应用血压监测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均有下降,但干预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且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疗法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件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高血压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心理危机患者的早期干预方式。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门诊和住院的可能引起心理危机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早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用SCL-90量表、汉密尔顿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干预后研究组的SCL-90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均明显减轻,自责、幻想的应对方式减少,求助和合理化方式增高(P〈0.01)。结论对综合医院心理危机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身心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联合局部注射化疗对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长期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无手术指征进展期胰腺癌患者23例,在内镜超声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联合局部注射化疗,治疗后随访20周,通过视觉疼痛类比量表(VAS)评分、每周镇痛药注射次数、肿瘤最大径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3例胰腺癌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腹腔神经丛阻滞和局部化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第4周视觉疼痛类比量表评分下降69.1%(P〈0.05),而治疗后第20周仍下降52.9%。疼痛的缓解与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无关。镇痛药物的应用次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局部化疗后肿瘤最大径无明显变化。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联合局部化疗控制进展期胰腺癌疼痛长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了解其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SCL-90测评显示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在心理干预前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和恐怖项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后,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对其治疗帮助和提高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8周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MA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佳红 《中国康复》2013,28(1):54-55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超短波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肩痛、水肿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0.05);观察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物理疗法可以提高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8例难治性IBS患者进行评估,对心理问题严重者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评估,将SCL-90、SAS、SDS干预前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简易应对方式干预前的结果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难治性IBS患者干预前SCL-90、SAS、SDS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简易应对问卷积极面对纬度评分明显提高,消极回避评分纬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在SCL-90调查中显示冠心病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均高于常模(P〈0.05);2.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伽玛刀治疗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伽玛刀治疗,研究组联合团体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和干预8周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干预8周末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缓解伽玛刀治疗肺癌患者出现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实施积极认知行为疗法(ACBT)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乳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8)采用化疗药物治疗同时联合ACBT治疗,对照组(n=30)单纯采用化疗药物治疗。首次化疗第1天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Zung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为(42.21±4.83)分,SDS评分为(41.43±5.62)分,对照组分别为(45.15±4.68)分和(45.78±9.2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2.19;P〈0.05)。两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疼痛、疲劳、恶心、呕吐、失眠、总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促、食欲、便秘、腹泻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ACBT治疗可减轻乳癌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覃丽玲  黄冬梅 《现代护理》2006,12(19):1775-177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2月~2005年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症住院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55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疗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并记录膀胱痉挛和用止痛药的次数。结果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前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数据(P〈0.05)。经心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痉挛次数和止痛药的应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进行药物及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减少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前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对两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干预前后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心脏病患者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前适时进行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显著改善不良情绪,减轻或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8月~2013年2月将接受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于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心理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活质量QLQ—LC43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除了在气促和经济状况两个条目比较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条目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由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24、0.58,P均〉0.05),但是在于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5、4.01,P均〈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充分调动了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进而增强患者抵御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