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语道:茶为万病之药。所谓药茶,又称茶剂,就是含有茶叶或不合茶叶的药物经加工而成的制剂,使用时取沸水浸泡饮汁,或加水煎汁服用。临床实践证明,可由药茶治疗的疾病已达十几个系统,300余种。对于一些疾病来说,药茶疗法往往比单纯的药物疗法效果更好。而对家庭来说,自制药茶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更为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就有以茶养生之观念,其实茶只是一种形式,很多治病药方,都可以做成茶剂应用。随着科技之发展,茶剂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凡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用开水泡服或煎服饮用的都可叫药茶。  相似文献   

3.
<正>茶叶作为一种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是药茶实际应用的扩充发展,用一味茶叶治病,毕竟势单力薄,主治范围有限。为了扩大所能治疗疾病的范围,可将茶叶与其他多种药物配伍应用。白居易有诗称:"病闻和药气,浓听研茶声。"是说药、茶原为一类,其功能优势可以互补,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冬季饮点药茶祛感冒,既方便,疗效也不错。  相似文献   

4.
茶剂浅谈     
<正> 一、茶剂定义及制法茶剂是含有茶叶或不含有茶叶的粉碎得较粗的植物性药物的混合物。其制法一般用混合法和粘合法。外形并无一定,目前多以袋泡剂形式出现。二、茶剂发展及研究概况茶剂目前国际国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保健和减肥等方面的用途很广,而实际上它是一种古老的剂型,我国很早就应用了茶剂。在历代文献中都有记载。茶叶本身也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并以茶剂这一传统而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标准重量的经方,综合分析其溶媒与药物重量比值,研究经方溶媒的应用规律。方法:将具有标准剂量的经方录入Excel 2003,根据溶媒用量、药物重量和取得汤剂的剂量,依次计算出溶媒用量/药量以及取得汤剂的浓度。结果:所有分组的内服方剂溶媒/药物重量平均值为7~9,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媒/药物为15~12的内服方剂可解表,治疗上焦病,寓辛散轻扬之意——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5的内服方剂为矿石类,食药并用或药性平和而需大剂量应用,或寓“重镇降逆”或寓“重剂起沉疴”;一般方剂比值为5~11,煎煮的金标准为7.27。  相似文献   

6.
陆基宗 《科学养生》2014,(11):14-14
<正>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终身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头痛、血管硬化、大脑萎缩、鼻出血以及脑中风(脑出血和脑血栓)等严重疾病。高血压一经确诊,大多须终生(用药)治疗。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且基本上要伴随终生!高血压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必须注重体重、饮食(包括药茶)、体育锻炼和精神情绪等。所谓"药茶",又称"茶剂",是将天然中草药与茶叶合用,或代茶冲泡、或煎煮饮用,以保健养生或疗疾防病。药茶的发展始于茶,所谓"代茶",即借茶的冲泡形式,发挥内中药物之功效。药茶有以下  相似文献   

7.
范敬 《中医研究》2009,22(6):2-3
中国的中药代茶饮历史悠久,理渊道博,且其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具有简单、方便、有效的特点,在中国医药学中独辟蹊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药代茶饮即药茶,又称茶剂,指用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以中草药(单味或复方)根据需要加工成粗末或细末。采用沸水冲泡或者加水煎煮取汁,不拘时间随意饮用。  相似文献   

8.
<正> 茶剂,或称药茶,为含有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物经粉碎、混合而成的粗末制品,或加入粘合剂制成的块状制品。在应用时仅以沸水泡汁或稍加煎煮即可饮服。因其饮服的方式与日常饮茶相同,故名。一、茶剂的发展概况茶剂是一种古老的剂型,早在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及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等书中就记载有多种“茶饮剂”。明代顾元庆《茶谱》一书中,已载有鲜花药草制茶的论述,“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  相似文献   

9.
张辉 《世界中医药》2008,3(6):327-328
引经理论建立在中药归经理论基础上并与方剂理论相结合,其讨论范围也比一般药物归经理论的范围要广。每味中药都有其特定归经但并不是每味中药都是引经药。引经药可以改变其他药物的作用取向或部位,或将诸药药力集中于某一部位,也可以引导气血和病邪。  相似文献   

10.
中药汤剂是中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由于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灵活用药的需要,且药效显著,作用快捷,在中药防病治病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但中药煎煮费时费力且携带不便限制了其应用。中药煎煮机的应用则使这一面貌大为改观。密闭式中药煎煮机由于其内部带有一定压力,使中药材中植物细胞壁易被破坏,有效成分更易溶出,动物药蛋白质更易水解,一些质地坚硬、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也能充分煎出而无须“先煎”;  相似文献   

11.
胃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根据病因的不同,中医常将胃痛分为寒痛气痛、虚痛、伤食痛、瘀血痛等证型,应用药茶分型治疗胃痛,不仅制作简单,服用方便,适宜于家庭中自疗,且疗效也较可靠,现简介几则治疗胃痛药茶方.供患者参考:气滞病: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每遇情绪波动而加重,嗳气胸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数等。药茶方:佛手15g,香橼15g,大枣10g。先将佛手香橼切细丝,大枣撕开去核.共放保温怀中,加入沸水,加盖浸泡20分钟即可代茶饮,每天1剂,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马玲 《中医临床研究》2010,2(5):100-100
茯苓为常用中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多糖类和三萜类均难溶于水,多年来临床入药多采用水做溶媒煎煮,既影响临床疗效,也降低了药材利用率。根据扩散原理,浸出量与药材表面积成正比,将茯苓粉碎成颗粒或做成散剂,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浸出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医生使用大处方、大剂量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的形成,或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或由于对疾病的某种特殊需要。但总的来说,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能用少量药物取得疗效的,药的用量不宜过大。煎服中药,一般以水为溶媒。加水量一般为药量的4~5倍为宜。药量增多势必增加水的用量。同一方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加水量愈多。其煎出的有效成分也增高。但加水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加大剂量,其煎出的  相似文献   

14.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过程 ,炮制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水处理为对原药材进行的一般修治整理 ,其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这一环节对根及根茎类药材尤为重要。根及根茎类药材分为直根、须根、团块根、条状根及鳞茎等 ,除少数鳞茎类不需水处理外 ,多数均需行水处理。经水处理的药材按要求切出饮片 ,片型完整 ,有效成分保留好 ,易于发挥药效 ,使有效成分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尽量保存并激活 ,使其应用于临床时发挥最佳疗效。下面谈一下水处理的应用要点。  水处理一般分水洗、浸泡和浸润几…  相似文献   

15.
中药汤剂由于其具有可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加减化裁药物,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需要,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等特点,一直是中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剂型。但因汤剂中的每味药物所含的成分比较复杂,它的有效成分有的是水溶性的,有的是脂溶性的,由于汤剂的溶媒为水,一些难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就不易煎出,而水溶性成分即使通过头煎、二煎甚至  相似文献   

16.
蒙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为祖国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边介绍蒙医用药的特点。1生药(纯天然药)在长期的临床医疗过程中蒙医系统地掌握了应用生药的方法。这就是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珍宝类药中个别药进行炮制加工解毒之外均将原料药除去杂物筛选后研成细粉打成水丸、装胶囊或以散剂、汤剂的形式应用。这样保留了药物的天然有效成分,而且为了解决低温消毒保持原有效成分不变。已经应用钻60消毒井进行消毒,其卫生消毒程度是安全可靠的。2剂量小、方便、经济一剂药按15—3g的口服量,早午晚3次给药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中药剂型改革,首先要遇到中药的煎煮问题,因为无论改制成什么剂型,都要将药物进行煎煮(提取),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于溶媒中,然后进行下步工作。中药剂型改革中药物的煎煮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大多数人所用的传统方法——整方混合煎煮(以下简称共煎),另一种是单味药分别煎煮提取(或制成某种剂型)再依临床需要混合组方(以下简称分煎)。  相似文献   

18.
唐进法 《中医研究》2009,22(12):8-9
中药后下是指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等药材因其有效成分在煎煮时容易挥发或被破坏,而后下的一种煎煮方法。其入汤剂宜后下,待其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它是中药汤剂煎煮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中药应用形式,对保留汤剂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保证煎药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药茶黄芪茶原料:黄芪10g,槐花5g,蜂蜜适量。制法:将黄芪、槐花、蜂蜜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浸泡5-10分钟后饮服,每日1剂。人参茶原料,人参5g或党参10g,蜂蜜活量。制法:将人参、蜂蜜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浸泡5-10分钟后饮服,每日1剂。药饮峰王浆蜜原料:鲜蜂王浆500g,蜂蜜2500g。制法:将王浆、蜂蜜混合拌匀备用,每日早、晚空腹饮用20g,连续服用。洋参牛乳饮原料:西洋参3g,牛乳100mL。制法:将洋参研为细末,冲入煮沸的牛乳中饮服,可加白糖或红糖调味,每日1-2剂。其他清蒸茶鲫鱼原料:鲫鱼50g,绿茶适量。制法:鲫鱼去鳃…  相似文献   

20.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渐积累和丰富了自己的医药经验,并用口授、身教等形式流传下来。笔者在此试用中药制剂理论作初步探讨。1、侗族医药剂型分类1.1 汤剂 系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侗族医生的用法分单纯内服汤剂和既内服又外用汤剂。1.1.1 单纯内服汤剂:取侗药鲜品或干品水煎服;也有沸水泡药,频频饮之,又称茶剂。多用于内科疾病。其中茶剂擅于清上焦热邪。1.1.2 内服外包:取侗药鲜品或干品水煎内服的同时,再取其叶或全草捣烂外包患处。多用于内外科疾病。用治皮肤局部痛痒、胃腹痛、骨折等症。1.1.3 内服外搽:取侗药水煎内服,同时用其煎液外搽患处。多用于内科疾病,治疗伤风感冒、热症、腹痛、关节痛等症。1.1.4 内服外洗;取侗药水煎内服同时用其药液外洗患部或体表,多用于妇科疾病、皮肤痛痒等症。1.2 酒剂:又名药酒,系用白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侗族医生一般用米酒来浸泡侗药制得药酒。分为内服和外搽两种。1.2.1 内服药酒:取侗药全株或切碎酒泡 5~7 日服用,主治跌打损伤、腰脊劳损、风湿骨痛等症。1.2.2 外用药酒 :取侗药酒泡数日后外搽患处。常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