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踝关节损伤手法复位通常因为软组织嵌入较难达到解剖复位,近年来多采用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螺钉、可吸收钉、骨栓等绝对固定,这不符合下胫腓联合弹性内固定的治疗要求。我科自2004-06至2008-04采用胫腓钩板治疗外踝骨折井下胫腓联合分离21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可调套式栓钉的研制及其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6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杂踝关节骨折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 ,而这种损伤往往被临床忽视。下胫腓联合具有重要功能 ,它不但直接是微动关节 ,同时影响着踝关节的稳定性。下胫腓联合分离会导致踝关节不稳、距骨移位、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僵硬。因此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应受到临床高度重视。目前报道的方法很多 ,如“U”形钉、钢丝、皮质骨螺钉、弹性外固定器[1 ] 、骨栓等 ,但均不同程度存在着缺点。为此 ,笔者研制了可调套式栓钉 ,并于 1988年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结构与原理可调套式栓钉的结构见图 1。1.设计原理 :该栓钉为可调套筒式 ,分为螺钉、套筒和附…  相似文献   

3.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诊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瑞士内固定学会 (AO)分类中的部分B型和全部C型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 ,不仅闭合整复难以奏效 ,即使整复成功也较难维持 ,故应积极手术治疗。我院 1995年 8月~ 2 0 0 1年 2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脱位 165例 ,对其中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 3 8例采取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 3 8例 ,男 2 1例 ,女 17例 ;年龄 19~ 61岁 ,平均 41.6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12例 ,坠落伤 11例 ,砸伤 8例 ,跌倒扭伤 7例 ,均为单侧肢体损伤。其中 9例为多发伤 ,合并颅脑损伤 4例 ,脊柱骨折 6例 ,骨盆骨折 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应用螺钉穿透三层或四层皮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对踝关节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3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采用1枚螺钉穿透三层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12例),第2组采用1枚螺钉穿透四层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12例),第3组采用2枚螺钉穿透三层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8例)。记录患者骨折类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术后随访,最终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三组患者术后踝关节Olerud-Molander评分、踝关节活动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12.03±2.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上,第1组(1.07±0.2)万元和第2组(1.09±0.3)万元,明显少于第3组(1.4±0.2)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定方式对术后踝关节功能无显著影响,单颗螺钉固定效果良好,且患者总体费用少,适用于基层单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估金属(钛合金)和生物可吸收(多聚左旋乳酸)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的疗效,并分析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方法 2007年1月- 2008年5月共48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入组.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实现完全随机分组,其中金属螺钉固定组20例,可吸收螺钉固定组28例.47例患者接受至少2年的随访,进行影像学和临床评估.结果 总随访率达98%.两组患者人口学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满1年及2年时,两组间Baird评分各指标、总分及Baird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末,两组患、健侧踝关节之间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螺钉组主要出现2例中度排异反应及2例下胫腓异位骨化并发症.结论 可吸收螺钉是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的有效内置物,与金属材料螺钉相比,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同时可以达到与前者相同的固定效果.但其也存在多种并发症的可能,如排异反应及异位骨化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下胫腓联合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的常见伴发伤,多由距骨在踝穴内的外翻和外旋所致。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处理不当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目前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多争议,主要涉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后稳定程度的判定及固定方式的选择。本文对下胫腓联合损伤从解剖学、生物力学、诊断及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伟  梁宏伟  赵宝峰  郭浩 《武警医学》2018,29(11):1069-107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4至2016-10收治的42例踝关节骨折者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1枚螺钉固定,术后8周取出固定下胫腓的螺钉。随访24个月,观察预后效果。结果 42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AOFAS评分:优33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8%。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除骨折有效固定外,术中恢复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复位及固定有利于提高骨折治疗的优良率,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下胫腓联合韧带与内、外侧副韧带共同维系踝穴的稳定。不合并骨折的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比较少见,易漏诊,晚期可造成创伤性关节炎。笔者回顾性分析2001—2004年我科手术治疗的14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踝关节的外伤中,经常会遇到下腔腓分离,明确下胫腓间距有无分离,对临床处理踝关节外伤,保证踝关节的稳定性特别重要,复习文献均少有提示诊断下胫腓分离的X线表现。作者惧要了我院近来30例全部经手术证实并且行内固定治疗的下胫腓分离的病例,现重温X线平片表现,以期发现对诊断下胫腓分离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下胫腓锁定钛缆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拉力螺钉内固定对比,从抗分离及应力遮挡两方面进行评价.方法 6个尸体踝标本先进行压力-分离实验及应力检测实验,其数据作为正常组供对照,然后制作下胫腓联合损伤模型,并将标本随机分为2组(n=3),分别应用下胫腓锁定钛缆及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再进行压力-分离试验及应力检测试验,分析比较2种方案的抗分离能力及应力遮挡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下胫腓螺钉与下胫腓锁定钛缆均可提供足够坚强的横向抗分离作用,但下胫腓螺钉的坚强固定对胫骨及腓骨的正常纵向应力传导均有影响,而钛缆固定对胫骨的纵向应力传导影响很轻微(与正常组比较,P>0.05),对腓骨纵向应力传导的影响也明显小于螺钉固定(P<0.05).结论 下胫腓联合锁定钛缆固定装置既能提供足够的横向抗分离作用,又降低了对胫、腓骨的纵向应力遮挡,其生物力学性能优于传统的下胫腓拉力螺钉.  相似文献   

11.
12.
贾斌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5):410-412
目的 探讨双带绊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2月~2010年1月,采用双带绊纽扣钢板治疗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14例.通过随访及标准的足踝功能评分,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5(16.1±2.3)个月.术后X线片均见踝穴正常.根据改良Baird-Jac...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运动损伤所致踝关节骨折,脱位及合并下胫腓分离48例的治疗结果,重点对运动员下胫腓关节分离的处理原则,治疗方法及创伤性骨关节炎的防治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阐述了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针对运动员对踝关节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特点,建议运动员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合并严重的韧带断裂及下胫腓分离应尽早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趾长伸肌腱内侧束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趾长伸肌腱进行形态学观测 ;2侧标本进行摹拟术式设计。结果 趾长伸肌腱在起始处分为 2~ 4束 ,其中内侧束在踝关节平面上长为 (16 7± 2 .4)cm ;上、中、下段宽分别为 (0 .4± 0 .1)cm ,(0 .4± 0 .2 )cm ,(0 .4± 0 .1)cm ;上、中、下段厚为 (2 .0±0 .5 )mm ,(1.8± 0 .4)mm ,(1.6± 0 .3)mm。结论 趾长伸肌腱内侧束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厚度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 ,术式经标本摹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秦涛 《创伤外科杂志》2003,5(4):314-314
踝关节损伤中 ,术前踝穴摄片结合术中胫腓下联合探查是确定固定胫腓下联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三种影像方法诊断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比较.为临床医生诊断踝关节损伤合并下胫腓韧带分离选择恰当的影像方法。方法:对10例急性踝部损伤患者,均行X线正侧位片、超声及磁共振(MRI)检查,以MRI结果作金标准。结果:MRI诊断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7例,超声符合5例.符合率71%;X线符合4例,符合率57%;MRI显示韧带正常者3例;超声与X线均符合3例。结论X线与超声的联合应用,可以避免单一影像方法的诊断缺陷,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应用带袢微型钢板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3例陈旧性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采用带袢微型钢板弹性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33~47岁,平均(38.4±5.1)岁。术中对内踝和下胫腓联合间隙清创后,用2枚带袢微型钢板实施下胫腓联合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病例随访7~27个月,平均(15±5.8)个月。踝关节周围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0.5±3.5)周。术后3d、2个月和6个月复查X线及CT提示下胫腓联合间隙良好,无植入物移位、下胫腓再次分离、切口感染、愈合不良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前AOFAS评分(65.23±14.45)分,术后(87.37±12.58)分,全部病例较术前明显改善,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带袢微型钢板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不稳利于患者早期康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20.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军事训练伤,严重时可引起踝关节韧带断裂,目前临床上对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影像学诊断尚无完善的客观指标,因此单纯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常被漏诊。笔者自2005年起采用CT对新兵下胫腓联合进行扫描及测量,获得了新兵下胫腓联合最小间距参数,并经过11例战士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验证,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