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前,心血管疾病等膳食相关性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或处于营养转型期的国家快速上升。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与之相关的代谢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患病率在近20年均呈持续增长趋势。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CNNHS).20数据,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糖尿病患病率为2.6%,据此估计全国高血压人口达2亿,与1991年相比增长了1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南宁地区不同腰围水平青少年罹患代谢综合征(MS)及各相关代谢指标异常率,探讨腰围与MS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南宁市396所中小学中抽取14所学校中6~18岁的中小学生共7 893名,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代谢生化数据的检测,包括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南宁地区男女生均于10岁以后才逐渐出现各检测指标的异常,与IDF(2007)诊断标准中<10岁不诊断MS结果一致。MS相关指标异常率比较,男女生均依次为:HDL-C、TG、FBG、血压,且男生的血压和FBG异常率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检出率随着腰围的增大而增加。腰围值P90者中该比例则增加400%。除与HDL-C负相关外,腰围与其余指标呈正相关。结论儿童青少年腰围与MS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各危险因素的均值(除HDL-C外)及异常率随着腰围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行为问题危险因素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有关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文问卷和自制的影响因素问卷,对205例北京地区1型糖尿病患儿和61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并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调查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①行为问题的检出率:糖尿病患儿检出率为20.0%,与健康对照组(8.2%)比较,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②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与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有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在农村生活、双亲关系紧张、亲子关系差、缺乏直接感情交流、教育方式不当、对子女了解较少、仅由父母中的一方承担管理子女的责任及血糖控制不良;③将健康对照组与1型糖尿病组综合分析后发现:影响行为问题发生的所有危险因素中,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最大。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是行为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儿童肿瘤中白血病所占的比例最大、病死率最高,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儿童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白血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儿童白血病的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该文从理化因素、机体因素、生物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儿童白血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儿童肿瘤中白血病所占的比例最大、病死率最高,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儿童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白血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儿童白血病的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该文从理化因素、机体因素、生物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儿童白血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肥胖儿童高血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预测作用。方法:根据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发生,将810名中心性肥胖儿童分为无并发症(n=311)和有并发症(n=499)两组,并设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164),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各项血脂指标对于非脂性CVD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高non-HDL-C血症(>3.76 mmol/L)的肥胖儿童高血压、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1)。预测肥胖儿童非脂性CVD危险因素的ROC曲线显示,在性别、年龄匹配的前提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腰围Z值后,non-HDL-C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8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载脂蛋白 B分别为0.659、0.669、0.647,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对于其他血脂指标,non-HDL-C能更好地预测肥胖儿童发生非脂性CVD的危险,应在肥胖儿童中进行non-HDL-C筛查。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运动障碍(FMDs)也称心因性运动障碍(PMDs),与其他功能性神经疾病类似,FMDs应被视为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而并非仅仅是心理或精神疾病。FMDs病因包括神经生物学变化,如大脑激活模式异常以及边缘系统和运动网络之间的连接异常。遗传和表观遗传学机制,如DNA甲基化、灰质和白质形态发育的改变可能影响FMDs的发生。FMDs在儿科门诊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是最具挑战性的运动障碍之一。由于临床认识不足,目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使儿科医生诊断FMDs存在困难,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儿科医生应该更多关注FMDs患儿,并与精神科医生、发育行为学专家和物理治疗师组成多学科团队,使FMDs患儿得到更积极地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儿童腹膜后畸胎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手术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手术治疗的腹膜后畸胎瘤病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主要症状、甲胎蛋白、影像学特征、术中发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结果152例腹膜后畸胎瘤患儿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女童102例,男童50例,中位年龄为5.7个月。152例中63例共发生84起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2%。113例有术前CT或MRI影像学资料,分别有112例(99%)、111例(98%)、113例(100%)出现动脉、静脉或器官移位,28例(25%)表现为肿瘤包绕血管。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1岁(OR=0.29,95%CI:0.12~0.71)、体重较高(OR=0.87,95%CI:0.78~0.97)的患儿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静脉移位(OR=1.52,95%CI:1.15~2.00)、器官移位(OR=1.74,95%CI:1.23~2.47)、血管包绕(OR=1.53,95%CI:1.06~2.19)显著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肿瘤跨越中线显著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OR=2.91,95%CI:1.28~6.60);左侧腹膜后畸胎瘤较右侧具有更高的手术风险(OR=2.01,95%CI:0.99~4.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包绕(OR=1.45,95%CI:1.00~2.10)和器官移位数量(OR=1.69,95%CI:1.19~2.41)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腹膜后畸胎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肿瘤包绕血管或推移器官显著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1970~1980年格拉茨大学儿科共收治儿童化脓性脑膜炎237例,其中痊愈者190例,死亡者20例,留后遗症者27例。作者把死亡病例、后遗症病例分别与痊愈病例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与本病死亡及后遗症有关的危险因素:(1)年龄因素:死亡的20例中有17例年龄在1岁以下,后遗症的27例中18例在1岁以下,痊愈的190例中只有63例在1岁以下,死亡及后遗症病例分别与痊愈病例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说明本病年龄愈小危险性愈大。(2)致病菌因 相似文献
11.
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伤害是导致儿童死亡和健康损害的重要原因,社会经济水平高,对伤害重视,增加对伤害防治的预算投入、立法、媒体宣传等可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家庭规模大、多同胞、父母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低、失业、不良婚姻状况等是儿童发生伤害的危险因素。学校中体育运动及同侪欺凌引起的伤害较常见。儿童性别、年龄、性格、行为、精神疾病等与伤害相关,但肥胖、睡眠、遗传等因素在儿童伤害发生中的作用尚待明确。规范伤害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加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儿童伤害危险因素的研究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肾瘢痕可导致高血压、蛋白尿、慢性肾脏病、甚至终末期肾病的可能。研究儿童肾瘢痕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高级别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反复的泌尿道感染,以及延误治疗都是肾瘢痕形成的危险因素。但是仍有一些因素,如性别和年龄,先天性因素与肾瘢痕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近年研究发现,尿液无创指标,如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尿内皮素-1及风险预测模型均可预测肾瘢痕的形成,而预防应用抗生素虽可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但并不能降低肾瘢痕形成的风险。文章综述了儿童肾瘢痕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为临床对肾瘢痕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预防提供依据,以期减少肾瘢痕的形成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时期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况少青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4,21(2):86-89
大量文献表明,冠心病的病理改变从儿童时期已开始,在此期筛查出易患儿童并加以防治,将明显减少本病的发生率、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肺炎是引起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于儿童肺炎死亡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认为儿童肺炎死亡的高危因素包括:婴儿、女性、寒冷季节、缺乏母乳喂养、营养不良、特定病原体的感染、基础疾病、社会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如空气污染、年轻的产妇、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低等)等.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儿...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5)
<正>2009年,我国儿童心血管专业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综合分析过去一年中我国儿童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情况,内容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血管迷走性晕厥、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儿童心血管专业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过去一年我国儿童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1先天性心脏(先心病)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诊断设备的进步,复杂先心病的诊断更加精确,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更好的证据。超声心动图是先心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儿童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已趋于成熟,在诊断上更加精确。何怡华等[1] 相似文献
18.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生育期妇女 ,儿童也不少见。小儿起病急 ,病情进展快 ,如果得不到及时、系统的治疗 ,5~ 10年死亡率达 2 0 % ,接近成人。本文对我院近 16年收治的 113例SLE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找出与SLE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探讨护理小儿SLE更为合理的措施 ,使其延长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以 1983年 3月— 1999年 3月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的 113例SLE患儿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符合美国风湿学会 (ARA) 1… 相似文献
20.
儿童外伤性癫痫危险因素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儿童外伤性癫痫危险因素与特点。方法 对42例外伤性癫痫患者的抽搐形式、产砂颅CT、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抽搐形式部分性发作20例,全身性发作14例,转型者8例;2.头颅CT:脑挫裂伤15例,脑出血14例,颅骨骨折10例。3. 脑电图:伤后6个月内,癫痫痫样波者26例,局限慢波11例。结论 外伤性癫痫与年龄、离损伤程度及类型等有关。儿童轻微脑损伤即可导致癫痫早期发作,且易成为癫痫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