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双瓣膜置换术心肌氧摄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心肌保护方式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手术心肌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 2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例.①顺行灌注组:先经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冷血心脏麻痹液,完成二尖瓣置换,再斜行切开主动脉,直接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心脏麻痹液,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术. ②逆行灌注组:经冠状静脉窦间断逆行灌注冷血心脏麻痹液,依次完成二尖瓣置换和主动脉瓣置换术. ③顺灌加逆灌注组:先按顺行灌注方法完成二尖瓣置换,再采用逆灌方法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术.观察3组患者心肌氧摄取率、乳酸的变化.结果 2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阻断主动脉期间心肌氧摄取率均降低,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开放主动脉后10 min心肌氧摄取率仍低于阻断主动脉前,逆行灌注组降低更明显.阻断主动脉和开放主动脉10 min 3组各时相点动脉血和冠脉回流血乳酸含量均较阻断主动脉前明显升高,而冠脉回流血乳酸含量又较动脉血含量高.逆灌组阻断主动脉80 min和开放主动脉10 min动脉血和冠脉回流血液乳酸浓度均高于顺灌组,开放主动脉10 min时则高于顺灌加逆灌组.结论双瓣膜置换手术中顺行灌注或顺灌加逆灌注冷血心脏麻痹液的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心肌保护方法 在双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效果评价. 方法 整群选取90例行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顺行灌注组、逆行灌注组、顺行+逆行灌注组,各30例,比较3组相关观察指标. 结果 顺行灌注、逆行灌注及联合灌注组乳酸浓度分别为(14.8±1.2)、(17.5±1.2)、(14.6±1.2);血清CK-MB 分别为(63.2±25.5)、(78.3± 21.3)、(66.7±19.1)U/L;血清cTnl分别为(1.4±0.3)、(1.8±0.5)、(1.4±0.2)ng/mL;顺行及联合灌注组患者心肌乳酸浓度低于逆行灌注组(P<0.05);顺行灌注组及联合灌注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均显著低于逆行灌注组(P<0.05). 结论 顺行灌注、逆行灌注及联合灌注保护心肌均具有一定的效果,顺行及联合灌注效果更佳,顺行灌注操作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在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心肌保护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12月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58例,进行围术期心肌保护研究。根据术中心脏灌注停跳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顺行性灌注组(对照组,n=26),主动脉根部或径冠状动脉开口顺行性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顺+逆行灌注组(实验组,n=32),顺行灌注诱导心脏停搏,再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观察两组患者早期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5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未出现死亡及重要脏器损害等并发症。实验组手术效果更佳,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复跳后ST段改变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在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能够安全的应用,该方法心肌保护确切,且可避免损伤冠脉开口,避免因心肌肥厚或冠脉狭窄导致的术中灌注不足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院重症瓣膜置换术中应用顺灌加逆灌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重症瓣膜置换患者,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后首先从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脉开口顺行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停跳效果不满意,加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液。结果心脏跳动停止后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率90%,术后均无低心排发生。结论经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顺行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肌保护效果不好时,可加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液行心肌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脏直视手术需阻断心肌血流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心肌在此过程中缺血缺氧.传统的心肌保护方法为冠状动脉灌注低温、高钾、晶体停跳液以达到心肌保护作用.80年代以来发明的含氧血灌注心肌保护技术逐渐被临床应用并显示其优点[1].但含氧血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和主动脉根部冠状动脉顺行灌注以及混合灌注(逆灌加顺灌)的临床应用仍有许多争论.笔者就我院1996年3月~1999年2月30例瓣膜病的直视手术患者应用含氧血逆灌和顺灌以及混合灌注心肌保护的结果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灌注方法对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术中应用首次冠状动脉顺行灌注联合后续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改良技术(B组)进行心肌保护的优缺点,并与单纯顺行灌注(A组)进行比较。结果B组与A组相比,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体外循环时间、体外阻断时间明显缩短,心肌酶增高减少,术后72h内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围手术期出现心律失常2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均成功救治,而B组未出现上述并发症。结论顺灌联合逆灌技术可减轻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损伤,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措施,分析5例重症冠心病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的常规灌注加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政策,效果满意,表明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是可行的心肌保护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冠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并桥灌技术进行心肌保护。[方法] 28例三支病变、稳定心绞痛、首次进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均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并桥灌心肌停搏液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结果] 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和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在冠脉搭桥术中,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并桥灌注心肌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216例CPB中进行逆灌100例(Ⅰ组),行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116例(Ⅱ组)。采用4:1氧合血停搏液。结果 Ⅰ组自动复苏为95例,Ⅱ组自动复苏98例。结论 经逆灌的心肌保护方法对重症瓣膜病及冠心病患者有更好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对白介素-10(IL-10)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组)和对照组20例(中低温心脏停跳组).实验组在浅低温[(32±1)℃]体外循环、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心脏跳动中手术;对照组经冠状静脉窦逆灌冷晶体停搏液、中度低温[(28~30)℃]体外循环下手术.分别于手术前、主动脉阻断即刻、主动脉阻断15 min、主动脉开放15 min、主动脉开放1 h、主动脉开放2 h、主动脉开放4 h、主动脉开放24 h采集血液标本,检测两组各个时点血浆IL-10、cTnT水平.结果:①IL-10在主动脉阻断15 min两组都明显升高(P<0.01);但在主动脉开放15 min后各时点实验组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②cTnT在主动脉开放15 min两组都明显升高(P<0.01);但在主动脉开放15 min后各时点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能增加IL-10释放,减少cTnT释放,从而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全身炎性反应及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马刚  张希全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4):2020-2022
目的 对比研究冷晶体停搏液与综合应用血液停搏液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3例,随机分为冷晶体停搏液组(CCC组)11例和血液停搏液组(BCP组)12例进行心肌保护的临床对比观察.术中CCC组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BCP组先灌注高钾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然后间断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手术终末主动脉开放前温血诱导心脏复跳.结果 CCC组自动复跳率低于BCP组(P<0.05),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于BCP组(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强心利尿剂及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应用时间、应用率均多于BCP组(P<0.05),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各个时相点血cTnI高于BCP组(P<0.05).结论 综合应用温血心脏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及终末温血灌注,较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多聚ADP腺苷合成酶 (Poly ADP-ribose synthetase,PARS) 抑制剂PJ34联合镁钾心停搏液对老年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老年兔L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分4组进行实验:A组为全心缺血-再灌注组,B组为镁钾心停搏液诱导停跳组,C组为PJ34保护组,D组为J34联合镁钾心停搏液保护组。比较各组左心室舒展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左心室峰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peak-developed pressure, LVPDP)、左室压力上升速率(the positive first derivative of pressure over time. +dp/dt)、 冠脉流量 (coronary flow CF)、心肌梗死量(Infarction volume,IV)、心肌组织湿重/干重比。结果 左心功能恢复以D组最佳,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 四组IV分别为:32.8%±1.6%(组①)、25.2%±1.3%(组②)、13.4%±0.7%(组③)、12.3%±0.5%(组④),以D组最小,明显少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PARS抑制剂PJ34联合镁钾心停搏液,能改善左心功能恢复,降低IV,减轻心肌损伤, 有可能为另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关键词] 老年心肌 兔 多聚ADP腺苷合成酶抑制剂 镁钾心停搏液 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含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停搏液在离体大鼠心脏保存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入St.Thomas去极化停搏组(对照组,Ⅰ组)和TTX极化停搏组(Ⅱ组)。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10min后,分别用St.Thomas和TTX极化停搏液2ml经主动脉插管注入,使心脏停搏。随后将鼠心置于相应配伍的停搏液中,10℃保存7h后重新灌注心脏30min。观察两组心脏保存前后在左心室收缩末压力和压力变化速率恢复率、心肌酶漏出、ATP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结果 再灌注后,TTX极化停搏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恢复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低于Ⅰ组(P<0.05),ATP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心肌超微结构得到较好保护。结论 在离体大鼠心脏低温保存过程中TTX极化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优于STH液。  相似文献   

14.
比较用稳流量法和高灌压法灌注“钾异心”停傅液对心肌保护和心脏复苏的影响。稳流量组多次灌注停搏液不产生心肌水肿;再灌注时冠脉流阻降低,流量充足;常温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后,LVSP和dp/dtmax基本恢复正常。高灌压组多次灌注停搏液后产生心肌水肿;再灌注后心肌继续缺血,心肌保护效果和心脏复苏欠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首次瓣膜置换术病人 ,分为实验组 (n =2 1)和对照组 (n =2 3 )。实验组以常温含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 ,再改为冷血停搏液 ,在主动脉开放前再次灌注常温含血半钾或全钾停搏液 ;对照组应用冷血停搏液灌注。围术期记录一些临床指标 ,两组各有 11例病人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 3 0min、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4个时点采血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cTnI)。结果 :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TnI于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 5 )。结论 :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以及终末温血灌注 (温 冷 温 )方法简单易行 ,较单纯冷血停搏液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改善大鼠心脏冷保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 (DE)对离体大鼠心脏冷保存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E组、DE 5-HD组.利用L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注法,各组心脏在4℃条件下分别保存3 h和8 h后,复灌60 min,观察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恢复情况、冠脉流出液中心肌酶漏出量、心肌水含量的变化及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在Celsior心麻痹液中添加30 μmol/L的DE后,能明显改善冷保存3 h心脏的左心室发展压力的恢复,降低心肌酶(LDH、CK)在某些复灌时间点上的漏出,但对保存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的抬高和冠脉流量的恢复及心肌水肿程度无明显作用;而相同浓度的DE添加到Celsior心麻痹液中,可明显降低冷保存8 h心脏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的抬高,改善左心室发展压力和冠脉流量的恢复,降低心肌酶(LDH、CK、GOT)的漏出,缓解心肌水肿,对心肌的超微结构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中30和45 μmol/L DE组对冷保存8 h心脏的保护作用优于15 μmol/L DE组,而3 0及45 μmol/L DE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DE的上述作用可被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5-HD所取消.结论:DE可通过激活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显著改善离体大鼠心脏冷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econceptthataminoacidcanbeusedasenergysupplementduringmyocardialischemiachangedduringthelastdecade.Muchmoreconcernswerearousedwhenpeoplenotedthatthedepletionofaminoacidmightaffectoxygenmetabolismduringischemia--re--perfusion.Forthepurposeofscrutinizingtheeffectofaminoacidcardioplegiaonmyocardialmetabolismandfunctionduringtheperiodofischemia-reperfusion,thecaninecardio--pulmonarybypass(CPB)modelwasintroducedintotheexperiment.Asparteandglutamatewereaddedintothewarmbloodandcoldcrystalloidcardi…  相似文献   

18.
马卉  任明芬△ 《广东医学》2020,41(23):2390-2393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酶水平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MPP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健康儿童50例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两组心肌酶指标,包括血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结果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TNF-α及心肌酶指标LDH、CK、CPK-MB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MPP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TNF-α及心肌酶指标LDH、CK、CPK-MB均高于恢复期MPP患儿(P<0.05)。轻症MPP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TNF-α及心肌酶指标LDH、CK、CPK-MB均低于重症MPP患儿(P<0.05)。普通MPP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TNF-α及心肌酶指标LDH、CK、CPK-MB均低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P<0.05)。结论住院MPP患儿血清炎性因子与心肌酶均呈高表达,急性期、重症MPP与RMPP的升高更明显,可作为患儿病情程度及临床转归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Nicorandil)超极化心脏停搏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保护作用,以提高婴幼儿手术中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2颗离体新西兰幼兔心脏随机分为4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实验Ⅲ组、实验Ⅳ组,每组8颗。建立Langendorff离体灌注心脏模型,以KHB液体灌注30min后达平衡状态,转为工作模型。实验Ⅰ组间断灌注KHB液;实验Ⅱ组、实验Ⅲ组、实验Ⅳ组分别灌注ST.ThomasⅡ号停搏液、ST.Thomas1I号停搏液+Nicorandil 10μmol/L、ST.ThomaslⅠ号停搏液+Nicorandil100iμmol/L:每15rain重复1次,共灌注2次;然后用KHB液体再灌注30min,实验时间总共90min。实验开始、第60min及结束时各收集一次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发展压(1eftventriculardevelopedpressure,LVDP)、左室舒张末压(1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pressure,LVED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率(rateofriseofleftventricularpressure,+dp/dt)及心肌酶指标:乳酸脱氢酶(1actate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finekinase,CK)。实验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结构变化。结果实验Ⅲ组、实验Ⅳ组与实验Ⅰ组相比,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酶指标明显改善(P〈0.01),实验Ⅲ组、实验Ⅳ组与实验Ⅱ组相比,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酶指标明显改善(P〈0.05),实验Ⅱ组与实验Ⅰ组相比各项指标改善(P〈0.05),实验Ⅲ组的心功能恢复弱于实验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心肌损伤重.实验Ⅲ组、实验Ⅳ组损伤较轻。结论单纯的高钾停跳液可以为未成熟兔心肌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Nicorandil超极化心脏停跳液可以为未成熟兔心肌提供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的高钾停跳液;但在实验范围内浓度的差别引起的保护作用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