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胶原酶消化和体外培养的方法,成功获得大量猪胚胎胰岛,将胰岛移植到裸鼠肾包膜下,3周后静脉注射STZ,诱导实验性糖尿病。自移植起平均75.9±36.6天后,血糖恢复正常。将移植物取出后,裸鼠均复发糖尿病。组织学检查发现,移植物中含大量的胰岛、管型、β细胞团和血管,而胰腺组织切片见β细胞消失,未见胰岛细胞自发性增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猪胚胎胰岛在裸鼠体内能衍化发育成熟,并具有控制血糖稳定的功能。此结果也证实STZ对未成熟的猪胚胎胰岛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早用比晚用好 早用胰岛素可以纠正体内胰岛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残存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延缓疾病的进展。也就是说,只要尽早将血糖降到正常,胰岛细胞功能是可以恢复的。有报告22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2周,血糖恢复正常,以后仅用饮食控制,可使血糖控制到良好标准达1~3年。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想要长期平稳地将血糖控制理想的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存在三大阻碍:一、忽视对胰岛的保护,胰岛功能不断衰竭,人体自身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不断降低;二是长期使用化学药物大大加重了胰岛、肝、肾等组织的负担,效果降低,病情更加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加大;三是长期严格控制饮食,身体得不到必要的营养补充,给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4.
高胰岛素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倒健康人及37例冠心病病人进行血糖、胰岛紊及胰岛索抗体捡测,结果冠心病人餐后血糖、胰岛素及抗体均高于健康人,经统计学娃理,相差显著,提示高胰岛紊血症可能参与了冠心痛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一种理想的、能维持胰岛活性和功能的长期保存方法。方法 作者采用琼脂糖和胶原包被大鼠胰岛后于37 ℃、5 % C O2 孵箱中培养,并在体内外条件下研究存放后胰岛的活性和功能。结果 此方法能保存胰岛达40 周之久,并能维持胰岛的正常形态、活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接受保存1 ~27 周的大囊包被胰岛移植后,92 .8 % 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大部分宿主的正常血糖持续到大囊包被胰岛取出为止。结论 采用琼脂糖和胶原包被胰岛并培养于37 ℃、5 % C O2 孵箱中是移植前长期保存胰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rhIFNγ对人胚胎胰岛分泌IL-6及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对人胚胎胰岛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为IFNγ和IL6在1型糖尿病中的可能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V型消化方法分离人胚胎胰岛,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rhIFNγ培养48小时收获上清,进行IL6、胰岛素、胰升血糖素活性检测和IL6单抗中和试验,对rhIFNγ刺激和对照组胰岛RNA进行IL6RNA斑点杂交。结果(1)rhIFNγ刺激后胰岛培养上清IL6含量显著升高,当rhIFNγ浓度在100u/ml时IL6含量最高;(2)IL6单抗对rhIFNγ刺激的胰岛培养上清中IL6有很强的中和效应;(3)斑点杂交结果显示rhIFNγ刺激的胰岛RNA中IL6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4)人胚胎胰岛受rhIFNγ刺激后培养上清胰岛素降低不明显;(5)人胚胎胰岛受rhIFNγ刺激后培养上清胰升血糖素分泌能力明显升高,分泌趋势与IL6相似。结论rhIFNγ可以促进胰岛分泌IL6,而IL6的过度分泌可以加重1型糖尿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空腹血糖不超过5.6毫摩尔/升,餐后2小日寸不超过7.8亳摩尔/升,其能够保持机体血糖的恒定主要是依靠胰岛B细胞的功能。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不断产生小量的胰岛素即称为胰岛素的基础分泌,进餐时胰岛B细胞会立即分泌大量胰岛素以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保持恒定,这就是餐时胰岛素分泌。因此1型糖尿病患儿的胰岛素治疗需要顾及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胰岛破坏大鼠模型的血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破坏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将4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按60 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缓冲液;在注射后的第7、14、28、42、56、84天检测空腹血糖并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在第84天同时检测血清胰岛素,并取胰腺制作树脂切片;光镜下定性观察胰岛形态,用体视学方法测量胰岛的大小及总体积等。结果实验组成模大鼠19只为高血糖组、未成模大鼠10只又分为血糖正常组和血糖部分正常组各5只。与对照组比较,高血糖组大鼠(14.9 mmol/L≤血糖≤27.8 mmol/L)的胰岛平均面积、单位面积胰腺内胰岛数量和胰岛总体积分别减少了64.3%、68.2%和91.3%(P均〈0.05),血清胰岛素减少了92.6%;血糖部分正常组大鼠(3.6 mmol/L≤血糖≤27.8 mmol/L)的IPGTT均异常,第56、84天的血糖分别升高了247.2%和313.2%(P均〈0.05),血清胰岛素、胰岛总体积分别减少了94.0%、86.4%(P均〈0.05);血糖正常组大鼠(4.5 mmol/L≤血糖≤7.9 mmol/L)的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胰岛总体积无明显变化,但部分IPGTT异常。结论血糖水平与胰岛破坏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应用与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糖耐量试验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其原理是葡萄糖负荷可因胰岛功能存在缺陷而诱发过高血糖反应。糖尿病诊断包括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客观指标除观察空腹血糖水平还可观察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典型糖尿病病例空腹血糖测定即可确诊糖尿病,不需再做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4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组与人工胰岛组,每组70例,门冬胰岛组使用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人工胰岛组则使用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的门冬胰岛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胰岛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人工胰岛组,此5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较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疗效更佳,且安全性更高,临床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五、如何防止和延缓口服降糖药物失效?胰岛功能衰竭是造成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而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又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因此,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最好的办法就是早诊断、早治疗。将血糖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以延缓胰岛功能衰竭。此外,严格控制饮食。加强体育运动,避免肥胖,减轻胰岛素抵抗,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将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功能、体重变化、低血糖发生情况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地特胰岛素能快速、稳定地降低血糖、血脂、胰岛功能得到改善、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变化小。结论:地特胰岛素具有保护胰岛功能、稳定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基础胰岛素。  相似文献   

13.
有的病友想当然地认为“用上了胰岛素,只会剂量越用越大,就像成瘾一样,停不下来了。”因此,在临床上经常出现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那么,胰岛素剂量是否会越用越大呢?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病友的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严重的高血糖可以损害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就像病马拉重车,有病的胰岛细胞难以对付严重的高血糖,久而久之,胰岛细胞受损到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两大病理生理基础。在糖尿病的自然进程中,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此时功能尚健全的胰岛β细胞仍可分泌过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当胰岛功能开始衰竭,胰岛素抵抗日趋严重,一旦这种代偿平衡被打破,机体便进展为糖尿病。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而通过恰当的治疗干预手段来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是至关重要的。空腹血糖(FPG)值是反映糖代谢紊乱的标志之一,其水平的高低也能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胰高血糖索样肽(GLP)-1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和α细胞发挥抗糖尿病作用。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上,而对α细胞的抑制作用关注较少。本研究的日的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量化观察GLP-1输注埘胰高血糖素的抑制作用在降低血糖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项小型研究表明,随着胰岛细胞移植技术的简单化,女性糖尿病患者可在1年或更长时间内不需胰岛素注射治疗。该研究中的8名女性糖尿病患者均仅接受来自同一胰腺的少量胰岛细胞移植。研究人员通过动脉插管将胰岛细胞移植至肝脏门静脉,并使其分泌适量胰岛素以控制血糖。结果发现,8名受试者均可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其中5名1年以上不需胰岛素治疗。该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意义。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C治疗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arelink糖尿病综合管理软件),双C治疗组(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联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10 d后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达标时间、低血糖情况和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3C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达标天数均优于双C组,血糖波动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低于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更好、更安全地调控血糖,提升胰岛功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多因素参与的缓慢进展性疾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为其2个基本环节。如能积极控制血糖,将对胰岛B细胞功能产生有利影响,使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修复与保护,从而阻止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为防治糖尿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将64例患者根据静脉血浆葡萄糖值分糖尿病组36例、糖尿病前期组28例,观察两组的血糖水平,并测定两组血清CRP、糖脂代谢指标和胰岛功能,将CRP与糖脂代谢指标、胰岛功能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RP在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有显著差异(P<0.05),CRP水平与血糖、HbAlc、BMI、TC、TG、LDL-C呈正相关(P<0.01),与胰岛功能指数成负相关(P<0.01)。结论:提示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减退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上讲"肾主骨渗髓通脑",而司机的精神必须高度集中,这时,身体内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可引起血糖增高.为了维持血糖平稳,人体胰岛不得不分泌更多胰岛素来对抗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长此以往,胰岛功能负担"不堪重负",从而发生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