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与非糖尿病个体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早期干预心血管疾患的各种危险因素对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意义重大,应该成为对糖尿病个体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增敏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晨钟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9,19(1):29-32
胰岛素增敏剂是指能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的药物,包括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的多种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有双胍类口服降糖药、某些降压药和调脂药,开始使用或即将应用的有噻唑烷二酮药物、胰岛素降解抑制剂、胰升糖素样肽-1和某些减肥药。合理地选用这些药物,不仅可提高糖尿病的疗效,而且对该病的发生、 局长也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增敏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晨钟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1)
胰岛素增敏剂是指能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的药物,包括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的多种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有双胍类口服降糖药、某些降压药和调脂药,开始使用或即将应用的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降解抑制剂、胰升糖素样肽-1和某些减肥药。合理地选用这些药物,不仅可提高糖尿病的疗效,而且对该病的发生、发展也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引起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1〕,其中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T2DM发生、发展的关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表明:T2DM患者在临床高血糖出现之前的若干年即已发生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减退,在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岛素分 相似文献
5.
6.
2002-2004年,我们对23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治疗。于服药前后对糖尿病代谢指标进行检测,以评价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诸多代谢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β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如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的两大环节。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有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增敏剂—Thiazolidinediones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艳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0,20(5):239-242
Thiazolidinediones(TDs)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抵抗治疗药物。动物及临床实验证实TDs通过激活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缓解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亦具有保护作用。临床使用耐受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但其中的Troglitazone具有明显的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宝成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1,21(1):34-36
罗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通过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结合而发挥作用,能纠正糖尿病人的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目前已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2型糖尿病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要素 ,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增敏剂可显著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进一步降低血糖。许多 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磺脲类和双胍类治疗效果欠佳 ,对 14例这类病人加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 2月 ,血糖明显下降。1 材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抗高血压作用探讨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在超重和 (或 )肥胖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或辅助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超重及肥胖 (体重指数≥ 2 5kg/m2 )的非糖尿病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14 0mmHg <收缩压 <190mmHg ,(1mmHg =0 133kPa) ]患者 89例。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 ,排除糖尿病。原服用降血压药物者停用药物 2周后进入试验 ,原生活方式不变。仅服用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 8mg/d ,疗程 4周。分析血压下降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1)治疗 4周后收缩压平均降低了 17mmHg ,舒张压平均降低了 11mmHg。 (2 )治疗后比治疗前空腹、糖负荷后 1h及 2h血胰岛素水平分别下降 2 7%、35 %、4 1% (P <0 0 0 0 1)。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了 30 % (P <0 0 0 0 1)。(3)在基线血压水平较高、胰岛素抵抗程度较严重及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中罗格列酮的降压幅度更大。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超重或肥胖非糖尿病人群显示了良好的抗高血压效能 ,提示此类胰岛素增敏剂可能在某些人群原发高血压治疗或辅助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增敏剂--对传统高血压治疗策略的挑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光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8):637-639
一、胰岛素抵抗致高血压的机理肥胖、糖耐量低减及高血压常存在于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的人群 ,有学者推测是胰岛素抵抗及 (或 )高胰岛素血症引起了上述异常。一些现况研究的结果常常显示高胰岛素血症与血压水平正相关 ,但却不能从时间先后顺序确定其因果关系。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是否引起了高血压 ?如果他们引起了高血压 ,其中哪一个成分起作用 ?是胰岛素抵抗 ,还是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有报道认为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扩血管作用受损 ,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关于高胰岛素血症引起高血压的文献报道就更为详尽 ,结果…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剂可显著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一步降低血糖。许多病人应用磺脲类、双胍类治疗效果欠佳,对20例这类病人加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2个月,血糖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一般体形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大多不缺乏胰岛素,而是患者的骨骼肌、脂肪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不敏感,我们称之为胰岛素抵抗。国内一项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占69.7%,在超重(肥胖)患者中为40.2%。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型)发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子,它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糖尿病治疗中,患者常常把降糖作为主要的治疗目标。其实,单纯的血糖控制不能很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威胁,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让广大患者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病例 66岁的孙先生得糖尿病18年,体质指数为26千克/米^2,合并陈旧性脑梗死和冠心病,并植入支架1枚。目前应用胰岛素(诺和灵R)治疗,每天4次,早餐前30单位,午餐前22单位,晚餐前24单位,临睡前注射诺和灵N(22单位),每日注射胰岛素总剂量98单位,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机制就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而口服降糖药主要是针对上述两大机制而设计的,分为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增敏剂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国内外常见慢性肝脏疾病之一,由于胰岛素抵抗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胰岛素增敏剂逐渐成为有前景的NAFLD治疗药物.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胰岛素增敏剂治疗NAFLD的文献,结果提示,吡格列酮(PGZ)、罗格列酮(RGZ)和二甲双胍(MF)均能改善NAFLD患者肝酶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在改善肝脏组织学方面,PGZ有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据的支持,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MF与RGZ,缺少有力的人体研究支持.大多数研究中患者可以耐受胰岛素增敏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目前已有研究的样本量均不大,疗程大多不超过2年,因此,仍需要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评价胰岛素增敏剂对NAFLD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20.
36岁的王先生身高156厘米,体重88公斤,血压154/92毫米汞柱。他28岁时发现血糖高,当时空腹血糖为8.1mmo/L,餐后2小时血糖12.1mmo/L。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空腹43uU/ml(正常12uU/ml),糖负荷后2小时165uU/ml(正常78uU/m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