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之友》2010,(9):19-19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高达60%~90%。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全国发起了“阳光行动”,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筛查项目。让我们从现在起,跟着“阳光医生”,一同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共享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之友》2010,(10):90-9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高,能够引起截肢、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积极预防神经病变的产生,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此,我们在全国发起了“阳光行动”,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筛查项目。让我们从现在起.跟着“阳光医生”,一同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共享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之友》2010,(8):67-67
提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许您会有些陌生。但其实,它是一种可以严重危害到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并发症,改善其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为此,我们在全国发起了“阳光行动”,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筛查项目。让我们从现在起,跟着“阳光医生”,一同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共享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4.
提到自我管理,脑中总是不由自主的浮现一句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生活中总是会碰到或大或小的不如意,如果把糖尿病看成是“天注定”,那么得了糖尿病之后的阳光生活就要靠“打拼”得来了.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称为“三联病症”。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和内脏神经病变两大类。周围神经病变较多见的症状为四肢疼痛、感觉异常、感觉减退及肌力减退甚至肌肉营养不良性萎缩,常出现在下肢和足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中医“痹证”或“痿证”。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时常有四肢麻木和/或四肢疼痛等症状。导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是阴虚日久,无以化气,也因脾虚不运,耗伤元气,故常见乏力神疲,少气懒言,舌体胖大或齿痕,舌质淡暗,脉虚无力的气虚之证。  相似文献   

7.
“早”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攀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时间的延长,有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被诊断合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很多人因此病情恶化致残甚至丧失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一定要加强认识,因为即使在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居多,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因严重的植物神经病变而发生猝死,目前仍缺乏疗效显著的根治手段。我们以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石国霰  蒋盼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73-377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有文献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和麻木以及感觉功能衰退等症状,用甲钴胺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的比例为10%左右,而有50%5年以上病程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在下肢截肢以及足部溃疡的患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则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若使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得以改善,只控制血糖是远远不够的[4].本实验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振动感觉阈值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T2D)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糖尿病病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将年龄匹配的T2D按病程长短分为5组,记录每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和尿肌酐清除率)和振动感觉阈值并进行分析,评估糖尿病病程对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随着病程的增加,T2D患者足部振动感觉阈值逐渐增加,病程大于6年后,周围神经病变显著加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会随着病程延伸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振动感觉阈值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常在中老年群体中并发,但高血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合并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采用大样本量,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TN+T2D)和单独2型糖尿病患者(T2D)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和尿肌酐清除率)和振动感觉阈值进行分析,评估合并高血压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 HTN+T2D患者一般资料和左右下肢振动感觉阈值与T2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高血压或不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因此,迄今临床上尚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维生素类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基本、最早应用的药物.本文就维生素B6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及补充维生素B6的疗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以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发凉为主要特征,可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致残。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香丹注射液联合弥可保(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升高是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明显相关。Hcy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不多,且存在很多争议,而DPN作为糖尿病三大微血管病变之一,Hcy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Hcy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有一首歌中唱到:“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当第一缕曙光照耀着我们的笑脸时,我们又迎来了充满阳光的一天。阳光洒播大地,为禾苗带来希望的真谛;阳光照射海洋,为鱼虾带来生命的气息;阳光越过高山,为冰雪带来自由的航端;阳光流人心房,为生活带来无限的芬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就目前而言还没用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其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也是我们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改善与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其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因素外,糖尿病者发生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神经周围病变具有多发性和对称性的特征,发病率较高,是糖尿病者死亡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不断增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探寻其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为研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该文结合近年来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探讨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据统计,60%~90%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1背景资料 “糖尿病足”的诊断名词1956年由Oakley提出。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其中包含了三种病变因素,即血管因素、神经因素、感染因素,临床表现常常侧重于某一方面,所以临床诊断上病名很多,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DAO)”、“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坏疽(DG)”等,实际上都归属于糖尿病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清250H维生素D3(血清250H维生素D3)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研究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情况、临床表现,将糖尿病患者分为:5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清250H维生素D3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250H维生素D3的相关性。结果 76.4%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缺乏维生素D3,38.0%的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缺乏维生素D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250H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39.9±12.7)nmol、(53.6±17.3)nmol/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0H维生素D3水平、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