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数篇自成一体,成为辨治外感伤寒的轨范,后世将其将其称为"六经辨证",六经辨证包含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其以病为纲,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能包含在内。1六经辨证本质不明关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本质争论较多,对六经的本质研究形成了各种学说,有经络说、脏腑说、气化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正邪斗争说、证候群说等。至今这种争论仍然在延续,赵氏等~([1])认为《伤寒论》  相似文献   

2.
《医宗金鉴》系清·吴谦等集体编撰,全书分十五种,共九十卷,是一部论理精要、通俗实用的医学丛书.《订正伤寒论注》(以下简称《论注》)为丛书之首(1~17卷),专以阐注《伤寒论》.认为此“系千载遗书,错误颇多”,“书中辞精义奥,注释诚难”.鉴于此,故依方有执《条辨》并交通其次序先后进行订正,援引《本经》进行注释.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及订注特点作一大要述评.重视内因 强调邪从脏化《论注》强调机体的内在因素是外感热病发病与传变的先决条件,提出了“邪从脏化”的观点,如云:“六气之邪,感人虽同,人受之而生病有异者,何也?盖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脏气而化,故生病各异也,是以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或从寒化,或从热化”.这种联系人体形、气、脏之厚薄、盛衰及寒热禀性的差异,阐发六经发病阴阳、传变虚实、证候寒热的观点,是十分可贵的,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思维特点,符合外感热病的发病规律.六经证候的产生无不是外感病邪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如《伤寒论》云:“病有  相似文献   

3.
<正> 《伤寒论》是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六经是人体手足十二经的统称。由于经脉分别络属相关的脏腑,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张景岳说:“经脉者,脏腑之枝叶;脏腑者,经脉之根本。知十二经之道,则阴阳明,表里悉,气血分,虚实见”。这就说明六经病证即是脏腑经络病变之具体表现。六经辨证,是把各种外感热病的临床表现,以阴阳为纲,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不同的类型,将它所联系的脏腑经络的病变与证侯加以概括,然后用分析的方法去指导临床辨证和治疗的一种方法。本文仅将六经辨证的要点简述于后。一、太阳病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析仲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过程中,外感发热病在临床上常见类型的一般传变规律。结论:伤寒六经辨证是外感发热病由三阳经到三阴经的辨证过程。它的传化规律是,由表入里,由经络而脏腑(腑-脏),由阳经入阴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感热病寒温统一的辨证方法.方法 根据文献学习及中医学基本理论分析邪正盛衰在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伤寒、温病的关系,提出以正邪为纲,脏腑气血、六淫为纬统一外感热病辨证,将外感热病的临床证候分为邪犯卫表证、正邪俱盛证、邪盛正伤证、正气衰竭证、正虚邪恋证5种证候类型.结果与结论 以正邪为纲的辨证方法,基本上切合临床实际,能较全面地概括外感热病辨证的全貌,从理论上较完善地统一了外感热病辨证.  相似文献   

6.
从逻辑学角度对《伤寒论》"六经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是"六经病"辨证论治.本文试从逻辑学角度对《伤寒论》的"六经病"进行探讨,分析"六经病"的概念与张仲景思想方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张仲景对外感热病初期证候的归纳与命名.外感热病初期,外邪侵袭人体,正气抗邪,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而出现众多的证候.但是,证候的表现有无规律性?哪些证候是主要的?概括出哪些证候能够反映外感热病初期的本质?这就需要对临床众多的证  相似文献   

7.
陈峰  刘平庄 《国医论坛》2005,20(3):19-21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全面继承《内经》关于六经的理论,结合外感病的临床实践所创立的包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在内的综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至今,无论对于外感还是内伤杂病都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拟从少阴病角度试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心肾阳虚型的因机证治,以期拓展《伤寒论》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外感病,是指由六淫、疫疬等病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因其常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又称外感热病。外感病包括伤寒和温病两大类,所以《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是外感病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伤寒之邪自皮毛而入”,“温邪自口鼻而入”,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的临床运用并不局限于外感.这一认识在目前的临床实际运用及历代医家医案中都得到了充分证实,并已为学术界广泛认同。但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仍习惯将《伤寒论》六经辩证归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而将脏腑辨证看作是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一般认为,外感病是指因感受六淫、疫疠之邪所致的病证.与内伤杂病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10.
一、《伤寒论》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答:《伤寒论》是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并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了人体感受病邪以后,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和临床证候的特征。它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密切结合脏腑及病因,阐明了外感病发生和发展的变化规律,创造了“六经辨证”的方法,以及治疗原则和方剂的配伍。全书共十卷,  相似文献   

11.
<正> 《伤寒论》创造性地继承了《内经》中阴阳学说的思想,并深刻地分析了外感疾病邪正斗争,对人体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以及体内阴阳变化的规律,客观地反映了邪正斗争的情况。仲景将阴阳失调作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总规律,把调整阴阳作为用药的基本大法。论中将桂枝汤列为群方之首,开宗明义,提示了具有滋  相似文献   

12.
热病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热病,是指外感六淫之邪与疫疠之邪而引起的热性疾病,又称外感热病.祖国医学研究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有三部专论,是极为重要的,它们是《素问·热论》、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叶天士的《温热论》.这三部专论,都是划时代的代表作,它们标志着外感热病理论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三大里程碑.一、《素问·热论》开创了热病辨证理论的先河.《素问·热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指出热病是属于伤寒的范畴,热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伤于寒"所致.显然这里的"伤  相似文献   

13.
正伤寒钤百病,传承重守正。我有幸成为京豫宛三地共同举办的"仲景国医班"学员,聆听国内诸教授仲景学说课程感触良多。如何在现代医学背景下,理解应用仲景学说?如何看待六经的本质、六经六病、三部六病、厥阴胜复等学术问题?各层级医师怎样便捷学习《伤寒论》、快速步入经方殿堂?古方今病能否有机结合,推陈出新?诸如此类问题,是学友们日常讨论、共同挂碍的话题。一般认为,《伤寒论》是外感热病的专论,从六经角度,详细论述外感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及结局,是急性传染病从发生到结局的全过程。显而易见,其中包含了八纲、经络、脏腑、病  相似文献   

14.
晚清四川著名中医学家胥紫来先生深究《伤寒论》,融合伤寒诸家学说,著《医门真钵》一书以阐发仲景心旨。笔者今就胥氏《医门真钵·六经篇》的学术思想试作简要评述。一、遵圣法,阐明六经全旨纲要胥氏认为: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的六经辨证,三百九十七法,乃万法之鼻祖,凡外感热病,总不逃乎六经之法。他反对六经治法惟治冬月正伤寒之说,认为:“外邪袭人……,从太阳而传六经乃自然之行度,各有成法用药施治。”有一经见证,即用一经之法,经腑二证兼见,则当用表里两经之药合解。而六经中又以太阳一经为大纲,六邪中又以风寒两邪为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以六经为辨证纲领,重点论述外感热病的传变及辨治规律。伤寒六经辨证病理变化主要是落实在脏腑之上,而脏腑病变又以六经概括,因而六经辨证与脏腑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伤寒论》涉及了各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及辨证论治,其中肝病的论治贯穿于全篇各经之中。其治肝大法有方可循,有法可效。清·魏之绣在《续名医类案·疡症》中云:“肝为万病之贼。”清·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云:“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我们试将《伤寒论》中肝病治法的运用加以归纳整理,以期与肝病专科实际教学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文字古朴,文意深邃,极难理解深透,本文重在梳理《伤寒论》核心——六经辨证,勾勒出其中医理论内涵:认为"六经"以"阴阳"为核心,它的分类基于人体"阴阳"的变化为主线,分出三阴三阳六个具有特征性的系统。"六经学说"融合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正邪等理论,考虑到了病因、体质、病性、病势、病位的特点。在"六经辨证体系"下,仲景提出了"扶阳气、存津液、调和阴阳"的治疗总则,并采用了宣表、通里、补虚、泄实等各种治疗手段。至此,仲景"六经辨证体系"完成了中医"理法方药"兼备的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三、《伤寒论》中的辨证《伤寒论》中的辨证,主要可以归纳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一)六经辨证关于六经,前已述及,《内经》中所提的“六经”,主要是指人体的经络系统,可以用它在临床上进行辨病论治。但是,由于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联脏腑,外络肢节,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因此又可以运用六经来分析疾病的病势、病程及共传变和转  相似文献   

18.
六经辨证在眼科辨证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洁 《陕西中医》2008,29(1):125-126
六经辨证法,创始于后汉张仲景,载于《伤寒论》一书中,该书辨别外感病和杂病,曾在中医学的发展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在生理方面,六经内联脏腑,外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肌肉皮毛,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病理方面,外来病邪,可以通过经络由表传里,由上传下,并将脏腑的病变反应到相应的体表、肢节等部位.脏腑病变相互影响,也通过经络起作用.六经辨证是以六经来归纳证候,确立治法,施以方药的一种辨证论治系统,它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邪正斗争和阴阳失调是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两大主要矛盾。就《伤寒论》六经辨证来说,病在三阳(太阳、阳明、少阳),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为邪正斗争。三阳病属外感热病的初期或中期,正气未至于虚或虽虚不甚,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如汗、清、下等法,邪去则正安。用于太阳病的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阳明病的白虎汤、承气汤;少阳病的大、小柴胡汤等,都是主要作用为祛邪的方剂。若病传三阴(太阴、少阴、厥阴),正气已虚,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为阴阳失调,治疗就应以扶正为主,如扶阳、育阴等法,正胜则邪却。太阴的理中丸;少阴的四逆汤、附子汤;厥阴的乌梅丸、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都是主要作用为扶正的方剂。这不是说三阳病没有阴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三阴三阳新解及其临床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喜 《中医杂志》2007,48(3):208-210
对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问题,古今医家争议很大,计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多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风寒为主的外感病,但也有不少医家认为,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种外感热病,并不限于风寒外感,甚至有医家主张“六经钤百病”,认为可以统治内伤、外感各种疾病。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尤致力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和科研工作,对《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略有所悟,著成《伤寒论与中医现代临床》,应用三阴三阳辨证方法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略有所得,陈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