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75例HCC患者共106个肿瘤灶进行PMCT,随后定期超声、CT检查,AFP,判断是否消融完全。结果106个肿瘤结节经首次消融治疗后101个(95.3%)获得安全消融,AFP下降占50%(38/75),本组治疗无死亡,术后发热32例,表皮灼伤3例结肠瘘1例。结论微波是现时比较理想的介入超声治疗肝癌的手段。PMCT费用相对低廉,易被接受,并且创伤小,痛苦少,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PMCT)治疗肝癌的外治新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肿瘤微波治疗仪,经B超定位引导后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将微波针头经皮肝穿刺进入瘤体进行微波消融毁损。结果:所有患者60 d~90 d复查肝脏MRI评价肿瘤消融效果。14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10例共28个病灶,其中CR 19个病灶,PR 7个病灶,SD 1个病灶,PD 1个病灶,DCR为96.42%;转移性肝癌4例共11个病灶,其中CR 3个病灶,PR 5个病灶,SD 1个病灶,PD 2个病灶,DCR为81.81%。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死亡率。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疗法(PMCT)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结合门静脉灌注化疗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78例未形成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微波消融结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治疗后定期对所有患者进行肝癌血清学指标癌胚抗原(AFP)检测,超声或CT检查肿瘤新生结节及门静脉癌栓形成情况,并随访患者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78例患者0.5a,1 a,2 a,3 a复发率分别为5%,12%,21%,36%,生存率分别为97%,95%,76%,40%。3 a间患者均无一例门静脉癌栓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疗效明显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对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波聚能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学证实的40例肝癌患者的6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微波聚能消融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所有病灶超声均显示为不均匀的回声增强。直径≤3cm的35个病灶中体积缩小24个,无明显改变11个;直径>3cm的27个病灶中体积缩小15个,9个无缩小,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微波聚能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显著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且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19例,治疗前后查AFP值及肝肾功能,测量病灶体积,行病灶的多点穿刺活检。结果患者肝区疼痛症状缓解率64%,腹胀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缓解率60%,黄疸缓解率70%。治疗后病灶超声回声变强者占75%;病灶血流减少80%以上者占69%;AFP值明显下降者占62%;合并门静脉癌栓缩小50%以上者占72%;肝功明显改善率为75%。多点穿刺病理活检肿瘤坏死﹥50%者占68%。结论中药配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既能有效杀灭肝癌细胞,又能有效治疗肝硬化,可以作为该病综合治疗的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肝癌对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耐受或不适宜手术切除者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我院用ECO-100无杆温PMCT微波治疗仪治疗肝癌取得明显效果,使30例肝癌患者肿块缩小率达100%。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治疗肝癌具有热效率高,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可靠,凝固性坏死范围稳定,疗效好等特点[1],是一种较手术更安全的治疗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80岁,平均60.2岁。肿瘤直径5.5 cm以内,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转移性肝癌9例,均为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而确诊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证,选择分期为Ⅱ、Ⅲ期,Karnofsky评分≥5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艾迪 微波治疗)31例;对照组(单纯微波治疗)30例。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定量;检查肝脏B超、CT及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症的变化及毒副反应。正常对照组30例抽血查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肝癌患者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 PR)74.19%显著优于对照组5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AFP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除CD8 以外的各项免疫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外周血WBC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微波凝固治疗肝癌不仅可以有效地消灭肿瘤及残癌细胞,防止肿瘤复发,而且可以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是对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L-岩藻苷酶(AFU)、甲胎蛋白(AFP)、β2微球蛋白(β2-MG)三项检测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速率法检测AFU、酶免法检测AFP、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β2-MG,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100例、良性肝病组100例(肝硬化75例,慢性肝炎25例)及健康体检者100例。结果原发性肝癌三项指标与良性肝病及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原发性肝癌组单项AFU、β2-MG与AFP阳性率分别为60%,76%和80%。结论 AFU、AFP与β2-MG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当先实脾法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以当先实脾法方治疗,对照组用复方斑蝥胶囊、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改善和肿瘤与AF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77.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肿瘤与AFP变化比较,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先实脾法方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满意,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分别进行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对比二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原发性小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射频组和微波组。射频组67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微波组65例采用微波消融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消融时间、完全消融率情况,检测2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完全消融率及对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相当(P均0.05),但微波组消融时间较射频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均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微波组消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抑瘤效果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青蒿琥酯+西药灌注化疗栓塞;对照组予单纯西药灌注化疗栓塞。具体给药方案2组均为吡柔比星(THP)50 mg、顺铂针(DDP)10 mg、丝裂霉素(MMC)10 mg和碘油20 mL;治疗组加青蒿琥酯120 mg,经肝肿瘤区靶动脉注药,1次为1个疗程。2组均给予必要的一般输液和对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瘤体、AFP、淋巴细胞亚群及肝功能、肾功能、白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缩小瘤体、降低AFP方面2组大致相似(P均>0.05)。在介入不良反应方面,2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蒿琥酯联合介入治疗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乾坤胶囊结合高能聚焦超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0例经细胞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空白组30例.从临床症状、血象、生活状态(Karnafsky评分标准)、生存期、甲胎蛋白(AFP)的含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对比治疗研究.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60%,三年生存率依次为69.85%、45.18%、35.81%,经统计分析,治疗组、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显示乾坤胶囊对肝癌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降低AFP的含量、延长生存期.结论:乾坤胶囊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可作为高能聚焦超声治疗的辅助药物,以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浩 《亚太传统医药》2013,9(6):138-13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6例给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实验组38例给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超声引导微波凝固(PMCT)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92.1l%,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TACE+PMCT介入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养正消积胶囊结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正消积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介入化疗,治疗组在常规介入化疗基础上结合口服养正消积胶囊,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瘤体疗效、Karnofsky评分和甲胎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实体瘤疗效和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甲胎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有助于缩小原发性肝癌瘤体,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46例原发性肝癌(PHC)、41例转移性肝癌(MHC)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FP和CEA浓度,并对三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转移性肝癌血清CEA浓度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AFP和CEA能更好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复发及无瘤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分析前瞻组77例和回顾组1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AFP水平与肝癌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无肉眼癌栓和子灶、有无镜下微转移灶、术后复发及无瘤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前瞻组中,68例肝细胞癌患者病理Edmondson分级与术前血清AFP水平呈正相关;患者肿瘤大小、有无肉眼癌栓或子灶、有无镜下微转移灶和术后早期复发率与术前血清AFP水平呈正相关;术后随访4~12个月的无瘤生存期,术前血清AFP>1000μg/L组与血清AFP<20μg/L组和20~1000μg/L组相比,在P=0.0103水平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血清AFP>1000μg/L组较短,在P<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回顾组中,肿瘤大小与术前血清AFP水平呈正相关,有无镜下微转移灶和术后早期复发率与术前血清AFP水平有统计学上正相关的趋势。结论术前血清AFP水平与肝癌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肝癌分化越差、直径越大。有肉眼癌栓或子灶或镜下微转移灶者,其术前血清AFP水平呈现增高趋势。术前血清AFP>1000μg/L可作为肝癌术后预后较差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莪术油微球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观察莪术油微球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选择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莪术油微球介入治疗组和化学药物介入对照组,采取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所有入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方法插管治疗.治疗组给予莪术油微球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化疗药 碘油 明胶海棉.每1~1.5月治疗1次.观察治疗后癌灶、AFP、肝功能和生存质量、生存期、中医证候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缩小瘤体和总体生存时间方面的治疗作用无显著性差异;AFP变化程度类似,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副反应轻,生存质量较好.提示莪术油微球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53基因治疗药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速溶表柔比星+今又生处理,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定期分析2组患者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恢复情况,并监视肝癌肺部转移病灶和肝内肿瘤个数及大小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6个月和1 a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肝功能好于对照组;治疗后1 a的肝内肿瘤个数和大小均好于对照组;治疗后1 a联合组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今又生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好,可增强P53基因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PRFA)治疗肝癌的疗效、适应证与并发症。方法在B超引导下,对54例肝癌患者行65例次PRFA治疗,对治疗后肝功能、甲胎蛋白(AFP)、肿瘤血供的变化、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28例PRFA治疗前AFP升高者有86%(24/28)的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后1~48个月MRI或CT复查提示83%(46/54)的患者肿瘤血供明显减少或消失,肿瘤≤3 cm者完全凝固性坏死率81%(26/32);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9/54);患者1 a生存率为91%,2 a生存率为76%。结论PRFA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切除且直径≤3 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健脾理气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为健脾理气法治疗肝癌提供依据,并指导健脾理气法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09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接受健脾理气法治疗的151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可能影响预后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21.85%,中位生存期为6.80个月,平均生存期是8.9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医证型、就诊时症状、腹水情况、肿瘤类型、病灶比例、门脉癌栓、肝内转移、AFP水平、总胆红素分级、白蛋白分级、肝功能分级及中国肝癌分期等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中医证型、腹水情况、肿瘤类型、门脉癌栓、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分级及中国肝癌分期为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健脾理气法治疗肝癌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中医证型、腹水情况、肿瘤类型、门脉癌栓、AFP水平、肝功能分级及中国肝癌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