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何英武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58-3058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在医疗事故处理中实施的举证倒置,临床医生在对患者治疗、抢救的过程中,有的治疗方案要先征求患者家属的同意并签字。同时在病历上都有完整的记录,这除了病历的书写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医生的自我保护。但是临床实验室所出的检测报告结果因  相似文献   

2.
严格按操作规程规范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受仪器、试剂及检测方法的影响,其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各实验室的结果可比性较差。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各实验室应尽量采用《全国操作规程》推荐的方法,以缩小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3.
虽然SARS已成为历史,但血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伴随着人口的迅速集中,传染性疾病已出现抬头的趋势。由于新病原体的不断出现,故对实验室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作为检验科特别是微生物室的工作人员应知生物安全防护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检验科是进行病症病菌确认、各项数据监测的重要科室,它肩负着为医院临床科室提供患者正确的身体数据指标的重任。而检验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它内部集中了各种可能携带有害病菌的待检测物,譬如血液、尿液、排泄物等,因此在检测过程中,这些都极有可能造成环境的污染和检验员的感染,因此医院检验科的自我检测清洁,防止有害物质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是医院检验科的重点。本文从医院检验科进行消毒控制的意义谈起,结合检验科消毒防护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检验科自我防护整体意识提升的讨论,从而为医院检验科消毒质控提供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验科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检验科工作的46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发生微生物感染的环节、因素及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结果:所有接受调查的人员有2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占56.52%,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为血培养瓶接种刺伤占23.08%;穿刺液接种占19.23%;破碎标本玻璃片划伤占19.23%。工作年限越长、文化程度越高、职称高的检验人员,其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也就越低;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葡萄球菌感染占30.76%;大肠埃希菌感染占23.08%;肠球菌感染占19.24%。结论: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较高,操作过程中受伤发生感染风险最大,病原微生物感染种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同时检验人员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及职称大小也与发生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检验科人员防护意识的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各项诊疗技术的进步,同时多种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亦随之日益增多,通过对92名在检验科工作的不同年限技护人员防护意识的调查,发现技护人员关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个人防护意识较差,为了提高检验人员的自身安全,对检验科内潜在危险问题按性质分类,并针对性提出安全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医院检验科是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工作的必需场所,也是易感人群和病原体的集中场所,检验科集中了医院送检的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带有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存检验过程中极易引起对工作人员及环境的污染,加强对下作人员的防护及对环境的严格消毒与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院感科的督导下根据检验科的工作特点,我科制定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制度与实施办法,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雪琳 《当代医学》2013,(3):158-159
目的分析探讨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防护策略。方法采用自制的艾滋病检测自我防护测量问卷对泸溪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医护人员共85人进行普查,分析调查对象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调查对象中HIV暴露者为49人共185次,经针刺或切割伤口暴露是最常见的暴露途径。调查对象对HIV职业暴露的知识中主要为标准预防及暴露后处理方法等方面知晓率较低。防护意识与防护态度与暴露存在关联关系,防护意识与防护态度越好者暴露率低(P<0.05)。结论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暴露率高且自我防护存在不足,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及学习自我防护策略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并进一步探讨出防护的有效措施。方法:针对当前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各种感染隐患,制定出预防和防护医院感染的对策。结果:经分析检验科感染率36.2%、呼吸科感染率13.67%、消化科感染率12.96%,其他科室感染率6.26%,检验科出现感染的概率最高。结论:从加强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合理布局、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医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工作、严格手消毒以及加强工作区域的消毒等方面出发,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孙镇江 《大家健康》2016,(10):47-47
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检验科微生物室近年来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实验室因素、化学试剂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工作人员自身因素。结论:针对检验科微生物室所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应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其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非医学专业开设临床医学概论选修课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在药学、医学贸易、生物技术、卫生检验等相关非医学专业中开设临床医学概论选修课程的方法、内容,并对选修课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分层教育教学法本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成长的理念,在承认差异、认识差异的前提下,开展方法有差别、目标有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群体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指导理念。文章将分层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成绩显著提升,以学习兴趣为首的学风状态明显改善,为培养合格医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院领导、医疗器械及消费品供应部门,需要临床医生和护士及后勤环卫人员的多方面支持、协助和合作。方法分析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长期以来检验学科建设在理念上更多重视的是质量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对忽视了生物安全管理。临床实验室及相关人员的防护意识、生物安全知识培训、防护设备、临床标本的运输、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规范的问题。结论在工作中,医院可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精密仪器设备,而对添置生物安全设备,甚至价格价廉的一次性消费品却考虑甚少。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斗争中的沉痛的教训,使笔者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临床实验室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信息和专业知识的互动达到对患者药物治疗的最佳效果。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和患者建立优秀的治疗关系,充分沟通,改善患者合理用药的依从性,合作性。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患者和临床药师达成共识,积极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结论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的重要内容,但其操作繁琐、流程复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微生物检验的精髓,是实习带教的重点。可通过合理规划实习进程、重视手工操作、加强沟通能力、重视生物安全等方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独特的微生物检验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学中的基础课程,它主要涵盖了血、尿、便、分泌物等最基础的常规检验。这门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与学生今后的实习及工作密切相关。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检验科作为一所临床教学医院科室之一,每年都有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到我科实习。作为一名带教老师,在临床检验基础实习带教中积累了一定的带教经验,以下是一些带教体会。  相似文献   

18.
重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实习教学,应对学生的临床实习进行统筹安排、科学管理和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19.
加强科室间沟通 促进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有效沟通,能增加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减少误会,给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服务。通过论述如何做好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有效沟通,从而促进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使医技科室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医院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栾秀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48-2749
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模式。方法:根据生物安全条例、准则、规范的要求,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培训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加强临床实验室的自我保护意识。结果:通过上述各项防范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使实验室生物安全成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结论:使实验室每个工作人员不仅成为生物安全的受益者,又是合格的管理者,使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