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Er:YAG/Nd:YAG激光在根尖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Er:YAG/Nd:YAG双波长激光进行23例根尖切除及倒充填术,以同一术者前1年常规根尖手术39例作为对照组。于术后3、6、12个月复诊,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并根据1年后临床检查及X线评价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YAG/Nd:YAG激光应用于根尖外科手术,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Er,Cr:YSGG激光去腐对低龄儿童牙科畏惧疼痛程度及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笔者医院儿童口腔科初次就诊的低龄龋齿患儿100例,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施行对照研究,常规组予以传统涡轮机去腐,研究组予以激光去腐,每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时间,治疗期间患儿的畏惧疼痛程度及治疗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畏惧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低龄龋齿患儿,Er,Cr∶YSGG激光去腐较传统涡轮机去腐的治疗成功率高,并且可以减轻患儿畏惧疼痛程度、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Er:YAG激光不翻瓣牙冠延长术在前牙冠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0例前牙冠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Er:YAG激光不翻瓣牙冠延长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翻瓣术联合高速涡轮钻修整术完成牙冠延长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龈缘位置、龈缘出血状况以及美学修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d、3d和7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周、4周、12周的PCM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4周的PCM距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周、4周、12周和24周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PES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牙冠延长术而言,Er:YAG激光不翻瓣牙冠延长术具有术后反应较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稳定的龈缘位置等优势,有利于前牙冠折患者外形美观的快速修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r:YAG激光在口腔种植二期手术中的应用,并总结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外科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行单颗种植修复的二期手术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种植二期手术行传统切开缝合法;观察组:采用Er:YAG激光切开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及愈合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hVAS评分和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8、9.369、15.510、19.133,P0.01);术后3个月评估显示观察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Z=-3.407,P0.05),牙龈美观度和功能恢复更佳;观察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结论:口腔种植二期手术中运用Er:YAG激光效果显著,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确保修复效果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与两种自粘结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上氧化锆陶瓷修复体粘结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和粘结树脂提供参考。方法:将80个氧化锆瓷片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采用喷砂+硅涂层法,B组采用Er:YAG激光蚀刻,C组先Er:YAG激光蚀刻后再用喷砂+硅涂层法。D组作为对照组不做处理。每组再分为a、b两个组,分别用Bifix SE自粘结树脂和Clearfil SA自粘结树脂粘结,最后置于万能材料力学测试机测得剪切强度。结果:使用Bifix SE自粘结树脂粘结时,Ca组与A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大于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组大于D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Clearfil SA自粘结树脂粘结时(b组),各组粘结强度Cb组Ab组Bb组Db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YAG激光蚀刻后再用喷砂+硅涂层法处理后,使用Bifix SE自粘结树脂的粘结强度明显低于使用Clearfil SA自粘结树脂(P0.05)。结论:Er:YAG激光蚀刻单独应用后的粘结效果虽不如喷砂+硅涂层法,但是联合应用后可以获得更高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6.
华伟  米新陵  严霞  李凡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5):2005-2006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面部Er:YAG激光治疗中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Er:YAG激光面部治疗的患者270例,治疗前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涂封包面部治疗部位60~90min,然后采用Er:YAG激光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270例患者,外涂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封包后,采用Er:YAG激光治疗,按痛觉评价标准统计疼痛反应:I级164例,占60.74%;Ⅱ级90例,占33.33%;Ⅲ级16例,占5.93%。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面部Er:YAG激光治疗中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064nm Nd:YAG秒级激光联合长脉宽Er:YAG激光对腰腹部减脂塑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0例就医者,先后使用1064nm Nd:YAG秒级激光和长脉宽Er:YAG激光(SP Dynamis激光治疗仪,Fotona)进行腰腹部照射减脂和塑形。每10~15d治疗1次,连续8次。观察治疗前后就医者腹围和B超下皮下脂肪层厚度变化,治疗疼痛度、主观评分及安全性。结果:29例就医者完成了治疗,就医者的上、中、下腹围均值减小,治疗前分别为(83.550±9.212)cm、(90.047±8.009)cm和(94.384±7.326)cm,治疗后为(80.209±8.219)cm、(87.606±7.695)cm和(92.128±6.478)c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样观察到腰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均值较前减少(P0.05)。疼痛VAS评分为4.48±0.91(Nd:YAG激光)和3.28±0.75(Er:YAG激光)。就医者主观评价腰腹部皮肤紧实度和腹部平坦度得到改善,腰围减小(P0.01),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1 064nm Nd:YAG秒级激光联合长脉宽Er:YAG可有效进行腰腹部减脂塑形,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病激光治疗与传统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Er:YAG/Nd:YAG激光应用于恒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病治疗的术后反应及疗效。方法:应用Er:YAG激光行根管荡洗,Nd:YAG激光根管消毒处理,对43例恒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病进行治疗术后48h反应及12个月疗效观察。并与41例常规多次法对照。结果:应用Er:YAG/Nd:YAG激光行根管辅助治疗较传统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结论:Er:YAG/Nd:YAG激光辅助根管治疗消除症状快,效果确切,复诊次数少,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牙科畏惧症患者龋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牙科畏惧症患者龋齿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择牙科畏惧症患者45例(66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颗患牙,分别采用伢典凝胶去龋和局麻下常规磨牙去龋后用树脂充填。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治疗所用时间及2年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时的疼痛程度、治疗时间均接近对照组(P〉0.05)。2年后实验组出现充填体边缘微隙、充填体脱落、继发龋的牙数分别为1颗、0颗、1颗,对照组分别为2颗、1颗、1颗,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治疗牙科畏惧症患者龋齿安全、无痛、有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YAG激光结合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二科收治的6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翻瓣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Er:YAG激光辅助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牙齿松动度及牙周指标,术后3d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 vs 66.67%,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牙齿松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PD、PLI、SBI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研究组V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YAG激光结合牙周翻瓣术可明显改善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指标,促进组织愈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睡眠质量,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且对牙齿松动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