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立体定向经额部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分两组,治疗组:用改良立体定向经额部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52例。对照组: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52例,比较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改良立体定向治疗组与传统开颅对照组相比,前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病死率、致残率明显下降,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改良立体定向经额部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病死率低,尤其适用于高龄危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8-05间内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每组49例。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室钻孔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的手术方式为小骨窗开颅术,观察组的手术方式为立体定向脑室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且预后良好率为72.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脑室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疗中心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7例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软通道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治疗未脑疝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结果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组56例:死亡6例,Ⅴ级4例,Ⅳ级8例,Ⅲ级22例,Ⅱ级14例,Ⅰ级2例。软通道立体定向手术组21例:死亡3例,Ⅴ级3例,Ⅳ级3例,Ⅲ级12例。结论应该为每一位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制定合适的个体化微创治疗方案: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更适合于手术耐受能力好、颅内出血尚未稳定而需超早期、早期急诊手术患者;软通道置管引流手术更适合于出血稳定、血肿位置深、手术耐受能力差患者,尤其适合于老年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5例,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置管治疗,术后随访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55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1例,存活54例,术后3月ADL评分:Ⅰ级15例(27.27%),Ⅱ级21例(38.18),Ⅲ级12例(21.82%),Ⅳ级5例(9.09%),Ⅴ级1例(1.82%)。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机制、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立体定向治疗组50例,常规手术治疗50例设为对照组。定向组所有患者住院后6 h内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统计学分析定向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常规手术治疗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简单、安全等诸多优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与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预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7d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CS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0例(观察组),与同期行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50例患者进行对比(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4/50),3例死亡,死亡率6%(3/50)。对照组1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12/50),死亡4例,死亡率为8%(4/5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早期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深部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37例患者均采取神经导航引导穿刺血肿微创治疗脑出血,并以尿激酶灌注引流残余血肿。随访6个月,以GOS评估疗效。结果本组37例患者术后CT提示血肿清除率,第1天:<30%8例,(30~50)%17例,>50%12例;第3天:<30%0例,(30~50)%4例,(50~70)%13例,>70%20例。随访6个月:GOS评分:良好19例,一般12例,较差6例,其中死亡2例。结论早期无框架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深部脑出血,辅以尿激酶灌注引流血肿,具有准确性高、清除率高、创伤性小、操作性好、预后良好等优点,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02—2016-01间收治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将同期实施内科保守治疗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再发脑出血率及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再发脑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微创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该方法显著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微创引流术创伤小,血肿清除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接诊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进行手术治疗。选择同期在本院接诊并接受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出血量、GC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感染、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残余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神经功能、出血量、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定向穿刺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炎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残余血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VS 28.57%,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Ⅰ~Ⅲ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给予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治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小骨瓣开颅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88例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各44例。立体定向手术组患者住院6 h后在CT引导下进行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结果立体定向手术组术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常规手术组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简便,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雅琴 《护理学杂志》2003,18(3):176-177
对5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后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血肿腔引流管的护理,监测与控制血压,保持病人正确体位及大便通畅,以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08—2020-01间收治的72例HICH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穿刺引流组)和立体定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组(血肿清除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软通道引流组(80例)和神经内镜组(80例)。记录患者手术指标,检测血清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含量,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差异,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硬膜下血肿复发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长于软通道引流组,而住院时间短于软通道引流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血清NSE和S-100β含量低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NIHSS评分低于软通道引流组,而ADL评分高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和硬膜下血肿复发率均低于软通道引流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率,缓解脑组织损伤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定向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科2年间3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钻孔外流,观察疗效,总结优点。结果:本组病人比较以往治疗方法,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降低。结论:CT定向血肿引流,并应用尿激酶溶解残余血肿,该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10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既能避开重要功能区及重要血管分布区,又能达到与其他穿刺术式引流效果相仿.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行新术式穿刺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根据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分别采用局麻或全麻下额部钻颅软通道引流血肿78例,额部钻颅血肿引流配合脑室外引流20例,单纯行脑室外引流术11例. 结果 术后2~5d复查头颅CT示:血肿完全清除19例;血肿清除90%以上37例,血肿清除80%以上43例,清除50%以上8例,血肿清除小于50%2例;未发生切口及颅内感染;术后死亡6例. 结论 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避免对重要脑组织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血肿清除率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对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做好密切的病情观察,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并给予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术后存活47例,死亡1例.获随访47例,按GCS评分,良好38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5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经微创手术治疗后术后护理是关键.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精心、细致的护理将使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