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DNA倍体构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Fibrolamellarhepatocellularcarcinoma,FHC)是肝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具有许多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而近年研究报道,肝癌的预后与DNA倍体构型有关[13]。因此,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FHC的DNA倍体构型情况。一、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近年手术切除普通型肝癌标本29例,存档FHC标本11例。按常规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11例FHC都具有以下二个病理组织学特征:(1)强嗜伊红颗粒状的细胞浆;(2)癌…  相似文献   

2.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 (fibrolamellarhepatocellularcarcino ma,FL HCC)是一种临床、病理、预后均具有特点的肝细胞癌 ,以肝癌细胞巢间出现大量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纤维组织为特点。FL HCC最早由Edmonson于 195 6年描述 ,1980年得以认可 ,曾被称为 :嗜伊红肝细胞癌伴板层纤维化、肝细胞癌多角细胞型伴纤维间质、纤维板层颗粒细胞性肝瘤、颗粒性肝细胞瘤等[1] 。FL HCC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高发地区较罕见 ,而在HCC低发的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22岁,因发现右肝占位5年入院。患者自幼发育正常,自15岁起身高无增长,无声音变粗,阴茎勃起和遗精少,四肢细小,体力差。5年前发现右肝巨大占位,因经济困难未予治疗。家族中无相关病史。查体:智力正常。身高153cm,体重42kg。肝肋下5cm,质韧,表面光滑, 压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PPS的1例右肝巨大肝细胞癌并门静脉三个分支病人的临床资料,第一步手术结扎门静脉右支并原位劈离肝左外叶和左内叶,第二步行肝脏右三叶切除术。结果 第一步手术7 d后,剩余肝脏体积由术前281 mL增加至606 mL,术后第7天肝功能恢复正常。第一步术后第8天行第二步手术,术后第5天肝功恢复正常。结论 ALPPS为残余肝脏体积不足的巨大肝癌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一种肝细胞源性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巨大HCA报告如下。病人女性,25岁。因体检发现肝右叶肿物2周于2010-12-04入院。病人无任何临床症状。查体:右侧肋弓下可触及一巨大肿物,下缘达脐下3cm。术前血常规、肝功能、肝炎病毒、甲胎蛋白(AFP)、CA19-9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  相似文献   

6.
病人张××,女,5 7岁。因反复右上腹刺痛2个月伴食欲减退;反复发作感同侧后背痛,门诊腹腔CT提示:“左肝占位性病变,疑为恶性肿瘤”收住院。病程中否认黄疸、高热史;否认腹泻、呕血、黑便史。既往无肝炎病史及腹部外伤史,无吸烟及饮酒史。查体:病人肥胖体型,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  相似文献   

7.
<正>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巨大尖锐湿疣(giant condyloma acuminatun,GCA)又称Busch-ke-lowenstein瘤,于1925年由Buschke-lowenstein提[1]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混合型肝癌(cHCC-CC)是临床原发肝癌中比较少见的类型,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确诊。在同一肝癌组织标本中,肝细胞癌(HCC)和cHCC-CC同时存在的病例更是少见。本文回顾1例cHCC-CC和HCC共存的临床资料,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特点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肝VII段2个病灶分别为HCC、cHCC-CC,结合前期文献资料进行复习总结。结果 患者,男性,60岁;因肝占位病变就诊海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前上腹部增强MRI可见肝VII段肿物2个,其中一肿物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及延迟期造影剂快速排出;另一肿物动脉期肿瘤部分强化,静脉期肿瘤不均匀强化。初步诊断:肝癌伴肝内转移。全麻下行肝VII段切除术。术后病理:肝VII段肿瘤2个,肿瘤1大小2.0 cm×1.5 cm×1.0 cm,免疫组化hepatocyte(+),GPC-3(部分+),CD34(血管内皮+),Ki(2%+),考虑HCC;肿瘤2大小1.2 cm×1.5 cm×0.5 cm,免疫组化Hepatocyte(+),GPC-3(-),CD34(血管内皮+),Ki(<1%+),CK19(胆管+),CK7(胆管+)。病理诊断:cHCC-CC;周围肝组织呈肝硬化改变,有片状坏死及脉管瘤栓,切缘阴性。术后10 d恢复顺利出院;未见高危复发因素,无预防性靶向治疗。常规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征象,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AFP),CA19-9,CEA均正常,一般状况良好。结论 当发现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不能完全匹配HCC和胆管细胞癌,且存在AFP、CEA、CA19-9同时增高时,应考虑cHCC-CC的可能性,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证实,在充分考虑肿瘤分期和肿瘤生物学活性的基础上,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此类型肝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患者7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夜尿增多、肉眼血尿。最大尿流率10ml/s,PSA37μg/L,CT显示前列腺大小为11cm×10cm×8cm。行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前列腺重量450g,病理结果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21d康复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重量在200g以上有83例;国外文献报道,重量在500g以上有14例。国内报道的83例均通过手术治疗,大多数学者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部分学者采用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国外报道14例中11例采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2例采用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1例采用两种方法。结论: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少见,定义尚未统一。根据临床表现和经直肠B超、前列腺CT等辅助检查可作出诊断。治疗应行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方式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或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以及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术者的手术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2021年收治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2例,其中1例由于肝内未见明显病灶且甲胎蛋白(AFP)阴性,术前极易误诊为胆管癌,另1例为高龄病人肝癌术后复发合并胆管癌栓,经保守治疗之后病情好转。结合该2例病例,作者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式等。结论:肝细胞癌侵犯肝内外胆管形成胆管癌栓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被误诊为胆管癌、胆道结石、胆管炎等,目前其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治疗上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巨大阴茎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月我院收治巨大阴茎癌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1].临床上超过200 g的巨大前列腺增生比较罕见,治疗通常选择合理的外科开放手术剜除前列腺为主[2-3].我院泌尿外科在2018年1月收治了1例76岁的巨大BPH患者,明确诊断后采取耻骨上膀胱切开前列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报告了一例罕见的巨大膀胱平滑肌瘤,并在献复习的基础上对该病的发病情况、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本例经手术治疗痊愈,随访1年,良好。结论膀胱平滑肌瘤是膀胱最常见的非上皮肿瘤,一般无症状。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以手术治疗为主,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从组织学类型上可分为源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胆管细胞癌(cholailgioeareinoma,CC)及HCC和CC两种成分同时存在的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3种类型尽管对cHCC-CC的认识已有一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15.
病人 男 ,5 4岁。进行性吞咽困难 3个月。一般情况好 ,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食管钡餐检查示食管下段及贲门、胃底区管腔内有巨大不规则充盈缺损 ,病变向下延伸到胃底小弯侧 ,总长约 14cm ;病变右侧管壁残缺 ,僵硬 ;粘膜消失(图 1)。临床诊断 :食管下段及贲门癌。1999年 1月经左侧开胸行食管中、下段及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中见肿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腹腔及胸腔内脏器无转移灶。术后病人恢复顺利。10d后进普食 ,住院 2 6d出院。大体病理 :剖开手术标本 ,见食管内巨大肿瘤充满管腔 ,肿瘤表面出血坏死 ,实质的肿瘤…  相似文献   

16.
纤维板层型肝癌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板层型肝癌三例报告樊嘉,余业勤纤维板层型肝癌(FLC)属于肝细胞肝癌(HCC)的一种特殊类型。我们从经手术及肝穿刺并经病理证实的2500例HCC患者中发现有3例FLC(1.2%),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性,34岁,体检时查ALT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胰腺肉瘤样癌(SCP)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改善SCP患者的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例S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CP文献报道少,5 a生存率无明确报道,确诊后平均生存率2~3个月。本例患者术后生存期2.5个月。结论早期诊断是改善SCP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超声体检筛查及螺旋断层放疗治疗措施在诊治过程中的意义虽缺乏大宗病例数据支持,但仍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TFCL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对TFCLTK的诊疗进行探讨。方法报告1例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结合文献检索到的11例,分析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肉眼观察见肾表面呈结节状,切面可见一巨大肿块,于肾下极并向肾盂内生长,肿块约8.0cm×4.3cm×5.0cm,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散在灰褐色坏死区及灰色出血区,小囊腔形成。镜下观察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样,滤泡腔内可见红染胶体样物,肾门旁淋巴结未查见转移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EMA(+),CK(+),CK7灶(+),NSE(+)。CK34BE12(-),Syn(-),CK20(-),CD56(-),CD56(-),CD10(-),WT-1(-),CD34(-),CD57(-),P53(-),CD99(-),TTF-1(-),CD15(-),Tg(-),Ki-67LI 30%(+)。结论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是具有一定侵袭性的低度恶性的肾源性肿瘤。目前已明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为细胞形态学类似甲状腺滤泡癌细胞,但TTF-1和TG蛋白表达阴性。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尿管小细胞癌的组织起源,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输尿管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左侧腰痛,无肉眼血尿。IVU示左肾及左输尿管不显影,右肾功能良好;CT示左输尿管第二狭窄以上输尿管扩张并左肾积水,未见明显占位。术前诊断:左肾积水(①左侧输尿管狭窄,②左输尿管息肉)。结果:经尿道钬激光内切开术示左侧输尿管中段狭窄,难以切开通过;1周后行腹腔镜下左侧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吻合术。术后病理示左输尿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分化较差,侵犯输尿管壁近全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P53(-),P63(-),CK7(-),CK20(-),EMA(+),Ki-67(10%+),CD38(-),NSE(+),S-100(-),CK56(弱+),Syn(+),CgA(+)。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再次手术。出院后行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效果欠佳,8个月后多脏器转移,恶病质死亡。结论:输尿管小细胞癌临床罕见,诊断主要靠术后病理结果,预后较差。早期发现行患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放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目前研究较少,多为个案报道,诊断上容易和其他类型乳房肿瘤混淆,本文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预后,以加强对乳腺分泌型癌的认识。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55岁女性乳腺分泌型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判断,对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术后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乳房无痛性肿块半年余,B超提示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角状突起;钼靶提示结节影。术前穿刺病理提示乳腺肿瘤上皮呈实性、微囊型、管状排列,细胞内及细胞外可见分泌物、略嗜酸性,巢团状肿瘤细胞内可见纤细血管轴心结构,细胞轻度异型,偶见分裂象,间质纤维增生,局灶淋巴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K(+)、P63部分(+)、SMA(-)、ER部分(+)、Cerb-2(1+)、GCDFP-15部分(+)、S-100(+)、Ki-67 5%~10%(+)、黏液染色(+),据病理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倾向于乳腺分泌型癌。患者要求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所见肿块偏硬,边界欠清,活动尚可,与皮肤和胸肌无粘连。显微镜下肿瘤呈微囊状、管状排列,内含有伊红色分泌物,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最高处达1个/10HPF;免疫组化:ER (+) 约5%~10%,局灶弱(+)、PR(-)、HER-2(-)、 Ki-67(+)2%~5%、P53局灶弱(+)、E-Cadherin(+)、CD117(-) 、S-100(+) 特染:PAS(+)、PAS消化(+)、AB(-),术后予EC方案化疗4次,化疗结束后给予三苯氧胺口服治疗,随访至2019年3月患者预后好,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乳腺分泌型癌比较少见,大多数乳腺分泌癌的临床及超声表现虽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为乳腺良性肿瘤,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最终确诊依靠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其病理形态学主要特点表现为癌细胞异型性较小,细胞质和细胞外出现大量分泌物,对PAS染色出现阳性反应,本病为预后较好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