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的两对引物,利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对3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的血清中正链HCV RNA、PBMC中正、负莲HCV RNA进行检测。结果血清中正链HCV RNA阳性率为62.9%(22/35),PBMC中正链HCV RNA的阳性率为54.3%(19/35),负链HCV RNA的阳性率为34.3%(12/35)。同时对第2次PCR的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  相似文献   

2.
采用套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26例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其末次洗液中的HCVRNA。结果26例血清中正链HCVRNA全部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正链HCVRNA22例阳性、负键HCVRNA15例阳性;末次洗液中正链HCVRNA全部阴性。说明HCV不仅感染PBMC,而且在其中复制.与丙型肝炎的复发、慢性化及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套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26例题内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外周血清单个核细胞及其末次洗液中的HCVRNA。结果26例血清中正链HCVRNA全部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正链HCVRNA22例阳性、负链HCVRNA15是性;末次洗液中正链HCVRNA全部阴性。说明HCV不仅感染PBMC而且在其中复制,与丙型肝炎的复发、慢性化及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提高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的率。方法 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00例抗-HCV阴性,ALT反复异常,临床疑似丙型肝炎患的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结果 52例患血浆中检出HCV-RNA,阳性率为26%,78例患PBMC中检出HCV-RNA,阳性率为39%,其中两同时双阳性有22例,阳性率为11%。结论 同步检测丙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10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一DNA,在不同类型的HBV感染标志物(HBVM)的血清中结果有所不同:(1)在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86.11%(31/36);(2)在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55.88%(19/34);(3)在抗HBs、抗HBe和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为20%(2/10);(4)在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为25%(2/8);文中就PCR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血液制品丙肝病毒与艾滋病毒检测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目的了解1993~1995年度临床使用的新鲜冰冻血浆(FFP)和血液制品中艾滋病毒(HIV)、丙肝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WB和PCR对110批FFP、人血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检测了抗HCV、HCVRNA、抗HIV(1+2)、HIV-1RNA。结果所有血制品抗HCV的平均阳性率为19.1%,HCVRNA为17.3%;1993~1994年度FFP的抗HCVHCVRNA阳性率比1995年度高(30%、26%和0.5%);人血丙球的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明显高于人血白蛋白(30%、20%和0.5%);89批抗HCV阴性血制品HCVRNA的阳性率为5.6%,所有血制品的抗HIV(1+2)和HIV-1RNA均阴性。结论1993~1995年度临床上所使用的血制品,特别是1993~1994年度的FFP,有传播HCV的危险,这与当时没有对所有供血者进行抗HCV筛检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测定209例肾透析患者血液中HBV-DNA和HCV-RNA,阳性率HBV-DNA为2.4%、HCV-RNA为16.3%;76例肾移植后患者阳性率HBV-DNA为2.6%、HCV-RNA为23.7%;对照组阳性率HBV-DNA为1.8%、HCV-RNA为2.0%。HBV-DNA阳性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透析组和肾移植组HCV-R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肾移植组高于肾透析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阳性合并HCV-RNA阳性为42.9%(3/7)。52例HCV-RNA阳性患者基因分型为Ⅱ型76.9%、ⅡⅢ型11.5%、Ⅲ型11.5%。介于目前的状况,对献血检测,对阳性患者进行HBV-DNA、HCV-RNA检测,对阳性患者实行分机透析,是降低血透及肾移植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三种危险因素的协同致肝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黄曲霉毒素B1(AFB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致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时可能的协同作用,对同份人HCC组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嵌套式PCR及逆转录嵌套式PCR检测AFB1、HBVDNA和HCVRNA,检出率分别为67.7%(21/31)、88.2%(60/68)和13.2%(9/68)。其中,AFB1和HBVDNA重叠检出率为58.1%(18/31),HBVDNA和HCVRNA重叠检出率为8.8%(6/68),由4例HCC患者重叠检出AFB1、HBVDNA和HCVRNA;同步检测对照组,3种危险因素全部阴性。结果表明,3种危险因素均与人类肝癌直接相关,并且存在着协同致癌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测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的临床上适用、简便、易行的指标。方法:对采用干扰素(IFNα-1b)治疗32例CHC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包括治疗前后肝功能(ALT、SB、GGT)、抗-HCVOD水平、HCV基因型、HCVRNA、SIL-2R、β2-MG等,治疗结束时有效者为肝功能复常同时HCVRNA阴转,其余反应模式均为无效者。结果:HCV基因型为Ⅲ型患者疗效(5/10)明显高于Ⅱ型(2/19)(P<0.05),有效者治疗前血清抗—HCVOD明显低于无效者(P<0.05),治疗后有效者β2-MG升高水平(3.45±1.08)mg/L明显高于无效者(1.33±0.95)mg/L(P<0.05),而两者治疗前ALT、SB、GGT、IgM、β2-MG患者的年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感染HCV基因型,治疗前抗—HCVOD水平及治疗后β2-MG变化对预测IFN治疗CHC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母婴间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双重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流行病角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学方法,对210例产妇血清及新生儿 脐带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其结果为: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65.5%,HBeAg阳 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81.8%,抗-HCV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75.0%,HBV-DNA及 HCV-RNA双重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100.0%,说明母婴间存在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 (HC)及双重感染,其垂直传播可发生于宫内及围产期,是婴幼儿患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径。 由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能从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得以诊断,所以建立敏 感、特异的实验检测方法,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建立围产期保健制度,分娩过程中对婴儿加 强保护,阻断传播途径,是目前可行的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母婴间传播,有利优生 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十年前河南地区302名献血员的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指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抗-HCV、抗-HCV-IgM和HCVRNA检出阳性者分别为3例、1例、1例,阳性率各为0.99%、0.33%和0.33%。男女献血员抗-HCV检出率分别为1.10%和0.8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1例抗-HCV-IgM、HCVRNA均阳性,而抗-HCV阴性,故HCV总感染率为1.32%。结果显示,十年前河南地区献血员与一般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相似,感染率很低。  相似文献   

12.
应用美国Abbott公司Simons等人报道的引物序列,以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38例甲型肝炎病毒(HA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指标均阴性的慢性肝炎患者血中的庚型肝炎病毒核酸(GBV-C/HGVRNA)。20例健康供血员血清作为对照,同时用RT-PCR法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结果38例慢性肝炎患者中4例GBV-C/HGVRNA阳性,其中2例同时有HCVRNA阳性。表明本地区有GBV-C/HGV感染存在。  相似文献   

13.
HCV体外感染多种细胞株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HCV体外感染的细胞培养系统。方法 选用HCV RNA阳性血清感染人单核细胞株(U937)、人T淋巴细胞株(Molt-4)、人胆囊细胞株(Kirlich)、猪肾细胞株(PK15)、鼠睾丸细胞株(STE)、人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等7种细胞。应用RT-PCR法检测HCV RNA在这种7种细胞中的感染和复制情况。结果 7种细胞中均能检测到HCV RNA正链,并且在U937、Ml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诊断方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丙型肝炎病毒第一代抗-HCV检测,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第二代抗-HCV检测,IgM抗-HCV检测,PCR检测HCV RNA,肝细胞内的HCV抗原检测,肝细胞HCV RNA检测,分泌物中的HCV RNA检测,以及精子细胞中的HCV检测等最新进展作了综述,并对这些方法的使用价值和临床意义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15.
应用RT-PCR技术研究HDV感染与HCC家庭聚集性关系。结果发现,肝癌高发户成员和非癌户成员的HDV-RNA阳性率分别为23.6%(13/55)和9.1%(5/55),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别(P=0.0401)。提示DHV的感染与HCC家庭聚集性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抗—HCV阳性单采浆供血员HGV感染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单采浆供血员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及其转归,对102名抗-HCV阳性单采浆供血员冻存血清进行抗-HGV和HGVRNA检测,对抗-HGV和(或)HGVRNA阳性者作3年随访研究。采用EIA法检测抗-HGV,包被抗原来自HGV不同功能区的合成肽。应用RT-PCR法检测HGVRNA,引物选自HGVNS3区。结果表明,抗-HCV阳性单采浆供血员HGVRNA阳性率为19.61%(20/102),抗-HGV阳性率为17.65%(18/102),HGV感染率(抗HGV和/或HGVRNA阳性)为24.51%(25/102),而对照组仅为0.94%(1/106)。提示单采血浆是HG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HGVRNA和抗-HGV的3年阴转率分别为35.00%(7/20)和11.11%(2/18),说明HGV感染有慢性携带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HBV感染孕妇血清HBVM与TORCH抗体阳性率。方法应用ELISA法筛查出93例HBV感染孕妇,并用PCR检测HBV-DNA。分娩时取脐血测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四种病原血清特异性IgM和风疹病毒IgG抗体。结果93例HBV感染孕妇中TORCH总感染率47.31%。单项抗体阳性率25.81%,7例为2项抗体阳性,2例3项抗体阳性。原发宫内感染以Tox最高(12.90%),CMV次之(6.45%),随后HSV-Ⅱ(5.38%),RV最低(3.23%)。孕妇HBsAg阳性组,PCRHBV-DNA阳性率76.92%,TORCH感染率61.54%。HBsAg阴性组,PCRHBV-DNA阳性率38.89%,TORCH感染率37.04%。结论脐血TORCH感染率与母血HBsAg、HBeAg、HBV-DNA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0.29、0.15)。乙肝感染孕妇TORCH的抗体筛查对优生优育是非常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不同人群及各型肝炎病人庚型肝炎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抗HGV、HBsAg、抗HBs、抗HBc和抗HCV,对抗HGV阳性的部分标本进一步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检测HGVRNA。结果各类人群及肝炎病人抗HGV阳性率分别是:一般人群10%(4/395),献全血员36%(10/278),某单采浆点人群129%(70/541),静脉毒瘾者135%(22/162),血透析病人214%(12/56),HBsAg携带者120%(3/25),慢性乙型肝炎病人262%(11/40),慢性丙型肝炎病人125%(17/136),肝硬化病人364%(4/11),慢性非甲戊型肝炎病人188%(3/16)。提示献血员、静脉毒瘾者、血透析病人及HBV或HCV感染者是HGV感染的高危人群;HGV常与HBV或HCV重叠/联合感染,也可单独感染;HGV是非甲戊型肝炎的致病因子之一。抗HGV阳性者中HGVRNA检出率为66%(64/97),提示抗HGVEIA可用于HG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HBV感染及复制状态在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方法研究HBV感染及复制状态在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非癌家庭成员中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1.8%(12/55)和7.3%(4/5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阳性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发现肝癌高发家庭成员HBV-DNA也呈家庭聚集现象。研究结果提示,HBV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并处于复制状态可能是HCC家庭聚集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10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在不同类型的HBV感染标志物(HBVM)的血清中结果有所不同:(1)在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86.11%(31/36);(2)在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55.88%(19/34);(3)在抗HBe和HBc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