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40例慢性肝炎(CH)、32例肝炎后肝硬化(HC)及28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血清IL-6、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透明质酸(HA)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64例慢性肝炎患者和28例正常人血清ICAM1、IL6、IL8、TNF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CAM1及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P<001),且病情越重其升高越明显。慢性肝炎重度>中度>轻度(P<005~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CAM1及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可用于判断病情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医学科技》2002,(3):10-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HDV(+)重型肝炎外周血中TNF、IL-1及IL-6变化状况。方法 分离16例HDV(+)/HBV(+)重型肝炎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EIA法则TNF,IL-1参照Mizel法,IL-6参与OkudaMuraguchi,以21例HDV(-)/HBV(+)重型肝炎为疾病对照,20例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结果 两且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及PBMC上清中TNF、IL-1及IL-6均非常显著升高,与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血清中IL-6,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TNF-α。结果:肝硬变组IL-6,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与肝硬变Child-Pugh分级严重程度相一致。肝硬变合并腹腔感染者IL-6,TNF-α较非感染者显著升高(P<0.001)。结论:IL-6,TNF-α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硬变肝功能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7.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表明,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6与IL-8水平升高不明显。提示,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中TNFα起了重要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观察慢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pHGF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血清IL-6和IL-8水平。结果:慢性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01),且慢性重症肝炎>慢性肝肝(中度)>慢性肝炎(轻度)。pHGF治疗组的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治疗8周后,其血清IL-6和IL- 8水平明显下降(P<0.05),ALT与IL-6呈明显正相关;pHGF疗程结束后半年,其HBeAg、HBV-DNA转阴率为43.3%、46.9%,转阴组IL-6、IL-8水平接近正常,而阳性组则明显高于转阴组(P<0.05)。结论:提示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与慢性肝病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判定患者预后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上步揭示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发病柚是。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水平并用PCR法测HBV-DNA,自动电泳仪测γ-球蛋白。结果:急性黄疸型、慢性活动型、重症型乙肝患者IL-6、IL-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6在三型间均有明显差异;IL-8重症型明显高于急、慢型;IL-6、IL-8明显下降;IL-6与IL-8与ALT呈明显正相关;HBeAg(+)组、HBV-DNA(+  相似文献   

10.
笔者观察了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活动型肝炎、重症肝炎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6变化。治疗组10 2例 ,设同样数目对照组及正常组 2 0例。治疗组在传统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对照治疗组仅用保肝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白细胞介素 6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为促肝细胞生长素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提供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α,IL—6,TNF—α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分析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α、IL、TNF-α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丙型肝炎临床各型患者血清中IL-1α、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1α与IL-6呈正相关,IL-1α、TNF-α与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P〈0.05),慢性肝炎者IL-6含量高(P〈0.01)。提示IL-1α、IL-6、TNF-α。对其临床病情观察和疗效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出血后血清IL-6及IL-8的变化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肝硬化患出血时及出血后血脂IL-6及IL-8的水平及对ALT和SB(血清总胆红素)的影响。结果: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及出血后血清IL-6及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血清IL-6及IL-8水平高于出血时患(P<0.05),且与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时IL-6及IL-8水平均升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血清IL-6及IL-8水平升高与ALT和SB呈正相关,提示IL-6及IL-8在肝内炎症炎症反应及肝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TNF-α、IL-6和IL-8,检测用培养上清ELISA法。结果显示:M-CSF单独刺激单核细胞生产的TNF-α效价较低,而与PLS+TPA联合刺激则产生高效价的TNF-α,动态观察中,1 ̄7天有渐降的趋势。M-CSF对IL-6、IL-8的诱生在1 ̄4天的动态观察中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了87例乙型肝炎各型患者及21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如下:乙型肝炎各型患者及健康携带者的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急性肝炎(AH)、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LC)、重症肝炎(FH)血清IL-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S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8(IL-1、-6、-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和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46例活动性SLE患者,并将其分成轻,中,重三组及狼疮肾(LN)和非LN两类,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L-1,SIL-2R,IL-8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IL-1,SIL-2R,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为探讨肝硬经患者γ干扰素治疗前后HA,IL0-6及ET水平变化与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对42例肝硬化患者用γ-干扰素治疗二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项指标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一疗程末有不同程度下降,但HA,IL-6降低不显著(P<0.05),ET则基本复常(P>0.05),第二疗程末,IL-6及ET水平恢复正常(P>0.05),但HA仍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项指标的升高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γ-干扰素治疗肝硬化有一定疗效。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2、IL-6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2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17例小细胞肺癌(SCLC)及10例健康人血清IL-2、IL-6水平,统计学处理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结果SCLC组血清IL-2、IL-6水平分别为204.59±32.96ng/L,61.49±27.93ng/L,NSCLC组血清IL-2、IL-6水平分别为209.46±32.98ng/L,60.96±23.13ng/L,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7.45±29.93ng/L,80.11±11.10ng/L。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清IL-2、IL-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CLC组IL-2,t=3.83,P<0.01;IL-6,t=2.05,P<0.05;NSCLC组IL-2,t=3.54,P<0.01;IL-6,t=2.39,P<0.05)。而在两组患者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ΙL-2,t=0.35,P>0.05;IL-6,t=0.01,P>0.05)。结论肺癌患者IL-2、IL-6水平降低,结果还提示这些免疫异常在各种不同类型肺癌中均存在,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在肺癌发病过程中起着某种作用。通过纠正这些免疫失常将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清IL-12、IL-6与IgE水平,方法:选择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发作期患儿25例,缓解期患儿11例,取其静脉血检测血清IL-12、IL-6和IgE水平,结果:发作期IL-12水平明显降低,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发作期IgE水平明显升高,与缓解期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IL-6水平在发作期升高,缓解期下降,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