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羊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感染模型,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抗感染作用。方法:内蒙古绵羊30只, 行右侧股骨假体置换术。术毕将含有1×106CF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明胶海绵置入至右侧髋关节内, 术后3周时,羊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后清创, 实验组15只羊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对照组15只羊植入单纯骨水泥假体。间隔5周后,观察两组感染控制率、关节周围软组织病理变化及假体位置。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3周后感染率为100%。间隔5周后,实验组感染控制率为93.33%,对照组感染控制率为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12.36, P<0.05)。X线片证实两组假体位置良好。病理切片镜下实验组中性粒细胞<5个(除外被证实感染的1只),对照组可见满视野的中性粒细胞。结论: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在羊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载万古霉素硅溶胶(vancomycin-sol,VCM-SOL)涂层缓释系统,探讨其体外抑菌性能。方法采用正硅酸乙酯酸化水解法及溶胶-凝胶法制备载万古霉素(VCM)浓度为20 mg/ml的VCM-SOL涂层钛钢片作为实验组,普通钛钢片作为对照组。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系统(FT-IR)来分析实验组的表面基团;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作为实验菌,通过细菌计数进行洗脱液抑菌实验,扫描电镜检测钛钢片表面细菌黏附实验,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硅溶胶对万古霉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实验组的洗脱液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实验组表面黏附的细菌较为分散,且大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分解,而对照组表面细菌结构正常,细菌集结成团,易形成生物膜。结论万古霉素以硅溶胶为载体携载到钛合金表面涂层中后,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TSEA治疗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细菌学培养,一期行清创并取出全部假体,采用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二期翻修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表面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混合感染2例,敏感表面葡萄球菌3例,绿脓杆菌1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病人伤口全部愈合,一期清创与二期置换平均时间间隔7个月.翻修术后18个月随访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25.6±2.4)分,提高至翻修后(84.1±1.6)分.结论 二期翻修使用抗菌素骨水泥假体是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渗环境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影响。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假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注入细菌的同时注入40g/L的氯化钠溶液0.1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0.1mL。分别于注入细菌后2、4、6、8和16d对假体感染动物行关节液细菌计数、假体周围组织学观察和假体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注入细菌后2-4d实验组和对照组关节液细菌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入细菌后6、8和16d两组细菌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17,P〈0.05)。注入细菌后4d实验组动物假体周围组织均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对照组注入细菌后4d开始出现炎细胞浸润,注入细菌后6d所有动物假体周围组织中均有炎细胞浸润。两组注入细菌后4d均观察到假体表面有少量细菌黏附;注入细菌后6、8和16d实验组假体表面黏附的细菌较对照组增多。结论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高渗环境能够促进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以及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采用一期翻修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结果 和经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采用一期翻修治疗13例,采用二期翻修治疗15例16髋,对上述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一期翻修患者平均随访54个月(24~144个月),其中4例患者在术后2年内感染复发,行切除成形术治愈.其中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阴沟肠杆菌感染,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其余患者在最后随访时感染没有复发,1例患者10年后因假体松动翻修.二期翻修病例平均随访时间28.3个月(5~8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复发.5例一期翻修成功患者的Harris评分平均为89.2(76~96),较治疗前改善41.2分,优2例,良2例,可1例.二期翻修患者Harris 评分平均85.1分(57~98分),较治疗前改善54.9分.优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 一期翻修只能适用于少数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二期翻修更安全可靠,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因不同原因导致肝硬化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6例(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患者32例(对照组),2组均为同期因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观察2组的并发症,术前、术后行Harris评分及功能评价,并至少随访1年,保留假体清创术的病例至少随访2年.结果 肝硬化组术后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8例,C级1例;术后伤口渗出6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给予清创换药、使用抗生素治疗,伤口愈合;伤口周围血肿4例;急性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5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保留假体清创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假体无松动,另一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保留假体清创失败.对照组术后伤口渗出2例,未出现浅表伤口感染、周围血肿、关节感染等.2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总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感染和出血,术前需做详细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我科所收治11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分泌物或关节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治疗包括:保留假体清创,闭合冲洗3例;一期翻修4例;二期翻修4例。结果3例保留假体清创闭合冲洗者,术后感染复发,后改为取出假体旷置,二期翻修。4例一期翻修者及4例二期翻修者,术后均未见感染复发。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均未见感染复发。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以二期翻修较为理想。使用敏感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可以提高控制感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松动人工髋关节界膜显微结构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必留  余楠生 《广东医学》2004,25(6):655-656
目的 研究髋翻修假体周围界膜 ,了解界膜组成 ,探讨假体松动机制。方法 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而行翻修术患者 13例 ,对人工全髋翻修假体周围界膜进行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①翻修假体和界膜的肉眼观察 :假体周围骨水泥断裂。关节囊内表面与假体下界膜相连接 ;②人工髋关节界膜光镜检查 :界膜组织内见胶原纤维、增生的细胞、小血管和异物颗粒 ,部分区域可见坏死的纤维组织。结论 ①磨损颗粒是引起生物学反应的重要因素。②巨噬细胞在界膜引起的生物学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的二期翻修一直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金标准。目前常用的添加到骨水泥中的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万古霉素。如果细菌对这些药物耐药或患者无法耐受这些药物时,需要除了氨基糖苷类和糖肽类以外的药物来治疗和预防假体周围感染。达托霉素对骨骼的渗透性能好,对产生生物膜的葡萄球菌显示出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感染后翻修时再次感染的控制策略。方法对1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患者进行关节腔穿刺和关节液细菌培养,Ⅰ期清创时取出假体及骨水泥,彻底切除关节囊瘢痕组织、坏死组织及明显充血水肿组织,与此同时取脓液或明显炎性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在Ⅱ期翻修前分离出致病菌,使用敏感抗生素,确认感染被控制后进行Ⅱ期翻修。Ⅱ期翻修时置入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占位器4~6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结果 13例患者中经术前穿刺和术中脓液或组织细菌培养有10例患者发现致病菌,经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被控制后Ⅱ期置入人工关节。随访6个月至10年,无关节感染复发,假体无明显松动或下沉,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6±6.4增加到术后随访时的87.3±12.5(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的关键环节是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5-8
目的通过数字模型评估4 mg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注射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术后早期假体移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头坏死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术后第2~7天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定期通过薄层CT扫描(层厚0.3 mm)获取数据,利用Mimics 15.0软件的图像配准技术,将同一患者不同时期的数据融合为一个数据集,然后利用Segmentation功能分割图像获得不同时期骨骼及假体的3D模型,最后使用Measurements功能进行位移测量,对比假体移位率(术后7周、6个月、1年、2年),所有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末次随访时假体(髋臼杯平均内移、上移)移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使用唑来膦酸在提高假体初始稳定性方面效果满意,因此可能有望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严缘园  周文娟 《安徽医学》2019,40(8):872-875
目的探究不同助行方式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收治的给予框架式助行器辅助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给予腋式拐杖辅助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在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假体下沉位移与松动情况发生率、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假体下沉位移小于对照组,假体松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前后Harris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腋式拐杖辅助方式对改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兔颞下颌关节(TMJ)关节突缺损模型建立后实现关节置换的方法,阐明碳纤维增强型聚醚醚酮(CFR-PEEK)材料制作的TMJ假体的置换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CFR-PEEK人造关节置换TMJ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3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6)、阳性对照组(n=4)和阴性对照组(n=3)。实验组兔切除右侧TMJ关节突,建立关节缺损模型,同期植入CFR-PEEK人造关节;阳性对照组兔切除右侧TMJ关节突,建立关节缺损模型,不植入CFR-PEEK人造关节;阴性对照组兔不做任何处理。通过CT影像学检查评估人造关节植入后的固位和替代修复效果。连续记录13周各组兔体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兔TMJ关节突缺损模型能够成功植入CFR-PEEK人造关节。CT影像学检查,经三维重建和体外显影处理后可见植入CFR-PEEK人工关节固位良好,代替正常关节发挥作用;13周兔体质量观察,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体质量增加(P < 0.05);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兔体质量均明显增加,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兔体质量均正常增长,阳性对照组兔体质量增长较为缓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者负增长。结论:植入CFR-PEEK人造关节修复关节突缺损能够有效恢复兔正常咀嚼功能,CFR-PEEK人造关节成功应用于TMJ缺损修复,有望成为一种重建TMJ关节突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Research on enhancing early osseointegration of cementless implants to improve early fixation and reducing of risk of loosening. Methods : Thirty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BMP combined with DBM 30 mg was inserted around the prosthesis in 15 rabbits as experimental group, the remaining rabbits were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After 4, 8, and 12 weeks, five rabbits were sacrificed in each group. The humerus with the implants were retrieved. Bone ingrowth was analyzed by none-decalcification bone ground section and biomechanical test. Results: At the end of 4 and 8 weeks the osseointegration rates of BMP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P 〈 0.05). The ultimate shear strength between BMP treated implantation and the control was the same as the results in osseointegration rates at 4, 8 weeks (P 〈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ed and untreated group in the osseointegration rate and ultimate shear strength at 12 weeks (P 〉 0.05). Conclusion: BMP combination can enhance bone growth into gaps around cementless implants,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相似文献   

15.
导航模板在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髋臼假体的置入提供一种个性化、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22例成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模板组(11例11髋)和对照组(11例11髋),分别采用导航模板辅助和标准常规技术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髋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偏移度。模板组11例术前行骨盆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双侧髋关节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2.0软件,对重建髋臼进行形态学的测量,确定健侧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通过镜像确定患侧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设计髋臼侧假体最佳置入方向,提取髋臼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髋臼解剖学形态一致的导航模板模型,通过快速成形技术生成模板实体,手术时将导航模板与髋臼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行髋臼的打磨以及髋臼假体的定位,术后根据X线片评价髋臼侧假体的位置。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模板组与照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髋臼杯外展角偏移度(5.8°±2.9°)大于模板组(1.6°±0.4°)(P<0.05),对照组髋臼杯前倾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术后使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需要进行TKA患者,共有3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组18例,在行TKA后1周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对照组20例,使用等量的安慰剂,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后续反应。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其骨密度,同时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部位和假体周围的新出现的骨折以及TKA术后HSS功能评分。结果:术前研究组腰椎(L2-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骨密度(g/cm2)分别为0.642±0.059,0.621±0.059,0.601±0.051;对照组分别为0.654±0.062,0.623±0.061,0.602±0.057。术后3个月研究组腰椎(L2-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骨密度分别为0.785±0.078,0.797±0.064,0.757±0.063;对照组分别为0.652±0.067,0.621±0.059,0.601±0.059。2组术前、术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其他部位骨折发生率,HSS评分分别为5.56%、82.2分,对照组为20%、76.6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TKA后使用唑来膦酸安全有效,不仅降低假体周围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膝关节周围、腰椎骨密度,增加膝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观察临床分别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以及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70例.利用抽签法对所有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 35例):临床选择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35例):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Harris评分优良率以及完成手术后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存在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arris评分方面,C1组优于C2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明显(P<0.05). 结论 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骨小梁3D打印在人工髋关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患者40例,根据假体不同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人工髋关节假体,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翻修人工髋关节。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且观察组髋关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小梁3D打印技术在人工髋关节中得到较好的应用,髋关节假体吻合度及稳定性较高,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