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秀珍  杨惠林 《江苏医药》2007,33(4):431-431
骶骨肿瘤手术困难、出血多、易损伤脏器,患者功能恢复较差[1].作者自1993年7月~2004年10月对采用靶血管栓塞后再手术切除的58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取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23~74岁.病理诊断:脊索瘤28例,骨巨细胞瘤10例,恶性淋巴瘤5例,骨肉瘤及软骨肉瘤各2例,滑膜肉瘤1例,转移性肿瘤3例.术后复发7例(脊索瘤4例,骨巨细胞瘤3例).  相似文献   

2.
黄景香  吴伯娟  王宁  李博 《河北医药》2011,33(9):1432-1433
脊柱转移瘤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采用术前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electivearterialemboli-zation,SAE)技术,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所有患者在术前2~5d行肿瘤血管栓塞术,不仅能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骶骨肿瘤以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最多见,主要症状为骶尾部疼痛向双下肢放射引起腰腿痛,有的骶骨背部有肿块,压迫马尾神经与周围脏器可引起大小便障碍。骶骨肿瘤位于腰椎和两髂骨之间,血运极丰富,外科切除因手术大、显露困难、出血多,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以往常被视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盆腔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8例经导管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其中外伤出血8例,盆腔肿瘤8例,骶骨肿瘤2例。经髂内动脉栓塞后,外伤出血均得到控制,膀胱肿瘤的顽固性血尿停止,全身情况好转,肿瘤缩小。骶骨肿瘤术中出血较同类手术明显减少。文内对盆腔动脉栓塞的适应证,止血效果,晚期盆腔肿瘤的姑息治疗,栓塞材料及并发症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骶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8例骶骨原发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肉瘤1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随访4~8年。结果 本组18例除1例脊索瘤及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其他患者经随访术后无复发。结论 脊索瘤在原发性骶骨肿瘤中的发病率居首,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继军  秋楠  杨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88-1189
目的 回顾总结了脑膜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其效果。方法 52例幕上脑膜瘤术前行超选择颈外供血动脉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栓塞后3~5d开颅脑膜瘤切除。结果 肿瘤单纯颈外供血25例,颈内、颈外均参与供血27例(其中颈内为主8例)。肿瘤全切除48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 单纯颈外供血或主要颈外供血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少.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施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手术36例,其中先经腹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4例,通过介入方法先行双侧髂内动脉暂时性栓塞7例,通过介入方法先行双侧髂内动脉永久性栓塞10例,通过介入方法于腹主动脉远端预先放置术中间断止血球囊5例,然后再经后路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按预防大出血方法的不同计算各自术中平均出血量。结果经腹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者,术中出血量为500~2000ml,平均1100ml;通过介入方法先行双侧髂内动脉暂时性栓塞者,术中出血量为600~2100ml,平均1200ml;通过介入方法先行双侧髂内动脉永久性栓塞者,术中出血量为550~1900ml,平均1150ml;通过介入方法于腹主动脉远端预先放置术中间断止血球囊者,术中出血量为200~1000ml,平均560ml。结论上述暂时性或永久性减少骶部血供方法是可行的,完全可以预防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尤其是通过介入方法于腹主动脉远端预先放置术中间断止血球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骨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9月-2008年5月18例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脊索瘤9例,骨巨细胞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骶骨脂肪瘤1例。结果15例患者无术中死亡,术中无严重并发症,肿瘤均获安全彻底切除,术中出血900~3500ml,手术时间150~260min。2例切口皮缘坏死,2例皮下血肿,1例脑脊液漏;另外2例局部浅表感染,经换药后痊愈。结论骶尾部肿瘤应广泛的手术切除,术中需控制出血量,尽可能保护骶神经根,妥善的骶腰椎重建、化疗和放疗,对不同的骶骨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网膜支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网膜动脉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做网膜动脉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19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网膜动脉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TACE。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肝右叶周边区16例,3例位于S4段下部。29支网膜支参与肿瘤供血。15例患者(78.9%)网膜支被成功栓塞。肝癌破裂病例均成功止血。网膜动脉被成功TACE后71%的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网膜动脉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及肿块位于肝右叶周边区。网膜动脉TACE是安全的,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肿瘤经常残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术后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32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研究其血供特点。结果32例子宫肌瘤均可显示其供血动脉,显影率100%,表现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或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4例显示双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2例显示一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及侧支循环,能作为判断肿瘤起源的依据及为制定手术切除方案或栓塞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脊索瘤起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组织[1]是一种发展缓慢的低恶度肿瘤,来自于残留在骨组织中的迷走脊索组织.脊索瘤可以发生在脊柱从颅底到骶骨的任何部位,但以骶尾部发病较为多见.由于局部解剖复杂,前临直肠及骶前静脉丛和盆腔血管,椎管内有极重要的S1~S5神经,且局部骶尾骨常常广泛破坏,术中极易发生大出血及骶神经损伤.因此,手术切除困难,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手术截除虽不能达到根治要求,但对减轻患者痛苦,缓解症状及延长生命仍然有着重要意义.2013年4月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骨二科收住院一例骶尾部脊索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以后,效果满意.现将该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术前3~5 d对20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进行血管造影(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材料主要是PVA颗粒。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结果:主要由颌内动脉的分支血管供血者18例,咽升动脉供血者2例。20例栓塞治疗均成功,其中15例栓塞后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大部分消失。栓塞治疗3~5 d内手术,肿瘤全切除者15例,大部分切除者3例,部分切除者2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有10例患者术中出血少于200 mL。结论: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全切率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骶骨肿瘤比较少见,国内文献报道约占全身骨肿瘤的1%[1].原发肿瘤以脊索瘤最多见,其次为骨巨细胞瘤.我科自1999年12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原发性骶骨肿瘤8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徐卫东  陈世晞 《江苏医药》2003,29(7):527-529
目的 对直肠癌血供、Dukes’D期直肠癌行动脉化疗和栓塞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 2 4例Dukes’D期直肠癌的血管造影表现 ,将 9例先作术前动脉化疗和栓塞的设为观察组 ,将 15例术后行动脉化疗栓塞的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直肠癌以直肠上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 ,但也不能忽视直肠下、中动脉、肛门动脉和骶中动脉供血 ,在直肠上动脉手术结扎或栓塞闭塞后 ,其也能成为主要供血动脉 ,观察组的原发病灶姑息性切除率为 5 5 5 6 % ,对照组仅 6 6 7% ,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经二次动脉化疗栓塞后总有效率 95 83% ,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1年、2年、4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 6 6 6 7%、2 2 2 %、11 11% ,对照组分别为 13 2 3%、0、0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Dukes’D期直肠癌患者姑息切除前作动脉化疗栓塞比术后作动脉化疗栓塞效果好 ,术前动脉化疗栓塞能明显提高姑息手术切除率 ,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栓塞化疗左膈下动脉(LIPA)在TACE术后肝内复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208例多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的患者行血管造影,确认LIPA参与肝内肿瘤供血者,予以经导管化疗栓塞。结果LIPA参与肝内复发肿瘤供血37例,占17.8%。其中供血位于肝左叶肿瘤26例,占70%;供血位于肝右前叶的肿瘤11例,占30%;栓塞成功率为100%。结论LIPA是参与复发肝肿瘤重要的侧枝血管,栓塞LIP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评价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将36例骶骨肿瘤术前行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直接行手术切除的骶骨肿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就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2例患者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明显减少,较栓塞前减少90%以上。全部病例均在栓塞后24h内手术,术中失血量为(1062±221.67)ml,手术时间为(158.26±47.83)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栓塞后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性变,部分肿瘤边缘有假包膜形成。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骶骨肿瘤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膈下动脉灌注化学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怀疑有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病例进行膈下动脉造影,确诊者给与超选择性化学栓塞治疗.结果 29例32例次证实膈下动脉参与肿瘤供血,这些病灶都位于肝脏上部或靠近肝脏边缘.造影表现为膈下动脉及分支增粗、肿瘤染色、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等.化学栓塞成功率100%,肝肿瘤被碘油完全充填占93.7%,其余则大部分充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尽早发现膈下动脉参与供血是提高肝癌介入疗效的关键,超选择性膈下动脉化学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s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治疗 19例子宫肌瘤。局麻后先经皮肤作股动脉穿刺 ,将动脉导管分别插至对侧及同侧髂内动脉 ,经血管造影显示确认子宫动脉及肌瘤血管征象后 ,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 ,通过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微粒与高分子聚乙烯醇微粒 (PVA)混合物 ,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 ,术前子宫肌瘤的血供非常丰富 ,19例中有 17例由左右子宫动脉同时供血 ,占 89 5 % ,但大多数以一侧为主要供血支 ,经栓塞后 ,血管造影显示子宫肌瘤血供被完全阻断。治疗后 3~ 12月随访结果表明 :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 ,月经紊乱有明显改善 ,贫血症状亦有所改善 ,未发现副作用 ,总有效率达 98%。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可保留子宫、微创、疗效好、副反应少等优点 ,是子宫肌瘤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俊  宁厚法 《河北医药》2000,22(6):444-445
我院介入科自1997年3月~1999年1月共行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治疗肝癌115例,其中发生并发症13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93例,继发性肝癌22例;原发性肝癌中巨块型62例,结节型27例,弥漫型4例;男83例,女32例;年龄19~68岁,平均45岁。全部病例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腹腔动脉行DSA检查,依据病变大小、范围、部位选择相应的栓塞方法。一般为巨块型多选择肿瘤所在肝叶或肝段动脉行充分栓塞,3~4周后造影复查,依据血供情况作补充栓塞;结节型和弥漫型依据肝肾功能、门脉有无严重瘤栓情况,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s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9例子宫肌瘤。局部后先经皮肤作股动脉穿刺,将动脉导管分别插管对侧及同侧髂内动脉、经血管造影显示确认子宫动脉及肌瘤血管征象后,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通过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微粒与高分子聚乙烯醇微粒(PVA)混合物,阻断肌瘤血供。结果:血管造影显示,术前子宫肌瘤的血供非常丰富,19例中有17例由左右子宫动脉同时供血,占89.5%,但大多数参以一侧为主要供血支,经栓塞后,血管造影显示子宫肌瘤血供被完全阻断,治疗后3-12月随访结果表明,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月化紊乱有明显改善,贫血症状亦有所改善,未发现副作用,总有效率达98%,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可保留子宫、微创、疗效3好,副反应少等优点,是子宫肌瘤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