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管负压常规包扎和单管负压加压包扎引流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临床疗效。方法 9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两组,双管负压引流常规组50例(观察组),在腋下及胸骨旁置硅胶管各1根,分别外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伤口常规敷料覆盖,胸壁不加压包扎;单管负压加压包扎组46例(对照组),在腋下置橡皮管1根,外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胸壁再加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术后平均置管时间、皮下积液发生率和皮瓣坏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为(6.89±2.03)d,对照组为(7.86±2.95)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6例(12.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例(28.3%),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91,P0.05);观察组皮瓣坏死6例,对照组8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面常规包扎加双管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引流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双管负压引流加胸壁常规包扎与传统的单管负压引流加胸部加压包扎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肿瘤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55例,即术后采用腋下与胸骨旁双根硅胶引流管负压吸引加胸壁常规包扎的方式;对照组48例,即采用传统的腋下单根硅胶引流管负压吸引加胸壁加压包扎的方式。结果改良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9.1%(5/55)较对照组22.9%(11/48)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组患者的平均放置引流管的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管负压引流加胸壁常规包扎能减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有效防治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于程远  郐占波 《安徽医药》2007,11(4):372-372
乳腺癌根治术行胸壁皮瓣广泛游离,术后皮瓣并发症明显增加病人痛苦.我们对2003年8月~2005年8月67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采用腋窝、胸骨旁双负压引流接自制简易负压引流瓶,效果良好.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67例,均为女性,年龄35 岁~65 岁,平均50. 8 岁.国际TNM 分期: Ⅰ期14 例, Ⅱ期36 例, Ⅲ期17例.均为改良根治术.手术结束时分别于腋窝和胸骨旁置引流管.腋窝引流顶端置于腋静脉下方并妥善固定,沿背阔肌与胸壁间隙放置,前端剪4 个~5 个侧孔,自腋中线附近皮下潜行后引出,胸骨旁引流顶端置于锁骨下皮瓣上缘,沿皮瓣内缘向下,于肋弓区皮下潜行后引出,沿途多剪几个侧孔.两条引流管分别接简易引流瓶,不用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7-06~1998-08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腋下及胸骨分均放置"Y"型乳胶管引流,使引流更充分,效果更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6例,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2术后引流方法将本组资料随机分2组,实验组36例,为腋下及胸骨旁放置"Y"型乳胶管引流,引流管直径0.6~0.8cm,接负压为2.67kPa,容量为1000ml的负压引流瓶吸引引流,术区加压包扎,对照组30例,常规采用单纯腋下放置乳胶管引流.3护理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创面大,渗血渗液难以避免,眼窝及锁骨下区有较大间隙,术后放.置引流管…  相似文献   

5.
王威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100-101
目的 探讨应用多管腔硅胶管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6例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4例,应用多管腔硅胶管,在腋下及锁骨下窝置分别多管腔硅胶管各1条,接负压球持续负压吸引,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102例,在腋下及锁骨下窝置单腔引流管各1条,接负压球持续负压吸引,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 观察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为(5.62±2.19)d明显少于对照组(9.37±2.85)d(t=2.418,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7例(6.73%)明显少于对照组明显少于对照组(38例和37.25%)(χ2=8.93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管腔硅胶管可明显缩短乳腺癌根治术后置管时间及减少皮下积液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双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双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2.7%、40.6%,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14.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双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方法.方法:2006年6月-2007年5月住院手术的乳腺癌病人70例,按照科学操作流程,合理切口设计,正确使用中心负压持续负压吸引,及时调整中心负压引流的负压值,伤口均匀加压包扎等方法,预防皮下积液,结果:70例I级愈合,发生皮下积液7例.通过穿刺、引流等方法治愈.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防止切口并发症的关键是合理切口设计,防止皮瓣血运障碍.充分引流和适度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方法。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28例患者的创面处理情况及皮下积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创面冲洗,弹力网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处理,术后仅有3例皮下积液发生,经适当处理后治愈。结论创面冲洗,弹力网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能够有效地降低乳腺癌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积液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11-112
目的了解导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积液的原因,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的方式。方法将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使用单纯负压引流术进行腋窝淋巴积液进行引流;对照组30例,使用负压引流及包扎术,观察并记录患者的BMI、淋巴结转移、引流及拔管后的淋巴积液的情况,然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淋巴结转移,引流及拔管后的淋巴积液的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存在淋巴积液与否,其BMI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导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积液的原因比较多,但其中清扫液窝时钝性分离过多,电刀使用过多,结扎少,术后加压包扎不够,术后患者上肢活动过多及伤口感染在最重要的4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降低肥胖女性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 。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0例肥胖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皮瓣与胸壁固定缝合、自制胸带包扎及术后一次性胃肠减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术中及术后处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14.29%(14/98)]明显低于对照组[46.08%(47/102)],满意度[(32.1±3.6)分]优于对照组[(17.8±3.7)分],住院时间[(7.5±2.1)d]明显短于对照组[(10.5±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皮瓣与胸壁固定缝合、自制胸带包扎及术后一次性胃肠减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引流预防肥胖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和纱布填塞引流处理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医院收治的20例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伴感染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n=10)、对照组(n=1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方式相同,观察组患者使用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治疗术后感染,对照组则使用纱布填塞引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换药次数、切口长度、庆大霉素应用总量、克林霉素应用总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比纱布填塞引流节约治疗时间,用药更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2根自制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包扎的效果。方法将8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和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42例采用腋下、肋下2根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治疗后比较2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2根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乳腺手术后引流中使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与双管负压引流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7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手术后给予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引流,Ⅱ组患者给予双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种方法的引流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I组患者手术后引流量较少,患者发生皮下积液较低,手术后皮瓣坏死率较低,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使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对乳腺癌患者手术中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胆管引流(ENBD)结合消炎利胆中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内镜下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明确胆石情况并置鼻引流管,治疗组患者(32例)在此基础上口服消炎利胆中药(茵陈蒿汤结合消炎利胆汤);对照组患者(30例)单纯给予ENBD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日引流量大于对照组,且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白细胞、转氨酶、胆红素及胆汁酸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NBD结合消炎利胆中药治疗ACST的效果优于单用ENBD,中药可促进消炎、利胆、退黄及保肝,是治疗ACST的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手术放置引流的改进与护理。方法对我院从2011下半年到2012上半年收治的30例甲状腺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且每组都有15例患者,试验组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中放置改进后的引流物,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放置引流物,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观察组,二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对于甲状腺患者治疗中,在手术中放置改进后的引流物,反而会取得更好的疗效,并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很大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丽  何建信  张春霞  马强 《安徽医药》2022,26(8):1623-1626
目的探讨女性浸润性乳腺癌(IBC)病人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手术切口选择对前哨淋巴结(SLN)的检出、术后腋下引流时间及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行SLNB的女性IBC病人297例临床病理资料,根据SLNB切口不同分为乳腺切口组149例及腋下切口组148例,比较两组SLN检出率、检出数目、术后腋下引流时间及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SLN的检出率为97.31%,乳腺切口组为96.64%,平均检出SLN(3.58±1.53)枚,腋下切口组SLN检出率为97.97%,平均检出SLN(3.27±1.52)枚,两组SLN检出率及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阴性病人,腋下切口组的引流时间长于乳腺切口组[(6.25±1.62)d 比(5.46±1.34)d,P<0.05],SLN阳性者两组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切口进行SLNB对SLN的检出率及检出数目相当,虽然SLN阳性者两种切口引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相当,但对于SLN阴性者,乳腺切口引流时间更短,积液发生率更低,乳腺切口进行SLNB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穿放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血流状态,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内乳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5月~2012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高风险患者24例,其中14例患者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清扫(观察组),10例行乳腺癌改良扩大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转移和生存率、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内乳淋巴结清除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相比乳腺癌改良扩大根治术更简便、安全、微创,且可为乳腺癌分期、治疗计划制订、预后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骨科污染严重的开放性损伤的引流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使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例,运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及护理;对照组14例,采用常规负压封闭装置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引流效果和创面清洁时间。结果对照组14例在负压封闭引流5~7d后,有10例发生引流管堵塞现象;观察组10例无发生堵管现象,引流效果好,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创面清洁时间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缩短了创面清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能有效地改善引流管堵塞现象,充分发挥引流作用,缩短创面清洁和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探讨肺穿刺引流术对肺脓肿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体位引流治疗,观察组给予肺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及4周时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与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1、2、4周时血清PCT及CRP血清含量与阳性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且低于观察组治疗前的检测结果(P<0.05).结论 肺穿刺引流术对肺脓肿患者炎性状态的控制效果更为明显,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