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临床根据心电图有无异常Q波将心肌梗塞分为透壁性心肌梗塞(TMI)和非透壁性心肌梗塞(NTMI),后者又称心内膜下心肌梗塞(SEMI)。70年代以来,此传统概念受到挑战。许多研究表明,心电图与心肌梗塞病理之间并无密切联系,早先认为SEMI不致影响左室除极化综合波,仅有ST段改变。Durrer在结扎犬的冠状动脉时发现,最小的SEMI也可引起异常Q波。一些实验和临床病理研究进一步显示,心肌梗塞占左室壁内层1/5至1/4也可出现Q波。Raunio的80例尸检结果表明,53%的NTMI有Q波,35%的TMI无Q波。可见心电图Q波的有无,不能用以判别心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无心肌梗死(NMI)者心电图出现的异常Q波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列NMIQ波心电图,根据Q波振幅(Q>1/4R)、Q波时间(Q≥0.04s)分为非梗死Q波A组(Q>1/4R)、B组(Q≤1/4R),对比两组Q波时限。并与梗死性Q波(C组)Q波时限进行比较,同时观察非梗死性Q波的心电图特点。结果B组Q波时限(0.055±0.02),C组Q波时限(0.121±0.028),P<0.05,A组Q波时限(0.113±0.016),与C组Q波比较,P>0.05。26例中有92.3%病人伴有器质性疾病。结论A组、B组与C组Q波时限有差异,A组、B组Q波发生呈一过性、可逆性改变,与器质性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人们常根据异常Q波的存在及发生异常Q波的导联,对心肌梗塞进行诊断和定位。但是,心电图上所显示的异常Q波非均由心肌梗塞所致。有很多情况可形成非梗塞性Q波。一般说来,患者心电图上出现Q波的同时,如果伴有急性心绞痛、血清酶(CPK、LDH)升高、心电图上同时伴有代表心肌损伤电流的ST—T改变,则Q波为急性梗塞所致,尤其在上述各项改变有进行性演变者。但是如果患者没有上述一系  相似文献   

4.
间隔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常出现深而窄的异常Q波。易误诊为心肌梗死的坏死性Q波,二者的鉴别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等位性Q波是指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未表现为典型的病理性Q波,但形成了各种具有特征性的QRS形态改变,如临界性Q波或微小q波、进展性Q波、病理性Q波区、R波丢失、对应性R波增高、QRS波群起始部分的切迹、顿挫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等位性Q波的临床意义与病理性Q波相同,可作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指标。现通过3例典型病例分析等位性Q波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大约三分之一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不出现穿壁性心肌坏死的特征性 Q 波。然而无 Q 波心肌梗塞(NQMI)患者再梗塞的发生率,死亡率、猝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有Q 波心肌梗塞(QMI)患者。因此,对 NQMI 患者在梗塞后早期应进行全面评价,并给予积极治疗实属必要。现将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综述。一、定义:传统上从心电图(ECG)角度将心肌梗塞分为二种类型:①穿壁性心肌梗塞.②非穿壁性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这种分类是以体表 ECG 有无病理性 Q 波为依据的:即穿  相似文献   

7.
心脏位置性Q波是由于心脏位置的不同及变化而产生的,正常人在某些导联也可出现超过正常标准的Q波。位置性Q波易误诊为心肌梗死,因此,临床上强调提高对位置性Q波的认识,这有助于减少医源性心肌梗死,但不能仅根据心电图结果就冒然诊断为位置性Q波,排除心肌梗死。本文结合我院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疑诊位置性Q波患者的临床资料,阐明了临床医生对位置性Q波的认识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观点,必须结合临床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后方能作出正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等电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电图(ECG)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等电位性Q波的ECG特征.认为,AMI时,进行性R波振幅降低,下壁或左胸导联出现幼稚型R波;2个连续的胸前导联R波丢失>50%,可作为等电位性Q波的诊断标准.同时提示,于AMI早期及时识别等电位性Q波,对于AMI的诊断是有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心房梗死非常罕见,下面报告1例。患者女性,41岁。咳嗽、喘息、呼吸困难30余年,加重并胸闷1周就诊。图1右心房梗死图形临床诊断:支气管哮喘,可疑心肌梗死。心电图示:P波顺序发生,Ⅱ、Ⅲ、aVF导联P波呈负正双相,即出现房性Q波,aVR导联P波呈正负双相,胸导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房性Q波,P R间期0.10s,QRS波和ST T均无异常发现。加作右胸导联,V3R~5R呈rs型,V6R呈QS型,ST T亦无改变。心电图诊断:短P R综合征,房性Q波。讨论不伴随心室肌梗死的单纯性心房梗死几乎不可能从心电图上独立进行诊断。临床上心房梗死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当QRS波群的初始向量背离某个心电图导联的探查电极时,可记录到Q波。根据Q波振幅的大小分别用大写的“Q”和小写的“q”来表示。正常Q波的标准是: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限〈30ms。病理性Q波或异常Q波是指:心电图某些导联上QRS波群起始的负向波。时限≥30ms.振幅〉同导联R波的1/4。病理性Q波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心脏解剖异常引起.也可由一些异常的心电生理变化引起。病理性Q波主要见于心肌梗死。但许多研究表明。病理性Q波也是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常出现深而窄的异常Q波,易误诊为心肌梗死的坏死性Q波,二者的鉴别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后48h异常Q波消失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冬梅 《心电学杂志》1997,16(3):163-164
患者女,66岁,因晨起锻炼时突感气促、头晕、四肢无力1h急诊入院。既往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病史10余年。体检:BP15/9kPa(113/68mmHg),心率107次/min,律齐。急查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心率107次/min,STv_2-v_6呈损伤型抬高,未见异常Q波。9h后心电图(附图B)示Ⅱ、Ⅲ、aVF之Q波较前次心电图明显;V_(1、2、4)呈rS型,r_(v_1、v_2)针尖样,V_3呈QS型,且有ST-T的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下壁 前间壁)。48h后心电图(附图C)示V_3及Ⅱ、Ⅲ、aVF异常Q波均消失,V_1、V_2r波升高,且冠状T波倒置最深,结合实验室血清心肌酶谱测值:(温氏法)GOT100U/L、CPK970U/L、LDH540U/L。临床诊  相似文献   

13.
等位性Q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一直是确定心肌梗死诊断的心电图典型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等位性.Q波的临床意义与病理性Q波相同,可作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在AMI中有些病例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心肌酶也有改变,但ECG无Q波形成,在初诊时容易被忽视。1989年1月~199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72例AMI中,其中有15例为无Q波心肌梗塞(NQMI)占全部心肌梗塞(MI)的26%,它具有同样的严重性。现将有Q波心肌梗塞(QMI)与无Q波心肌梗塞(NQMI)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概念认为,心电图病理性Q波表示透壁性心肌梗塞;仅有ST-T改变而无Q波时,则表示心内膜下或非透壁性心肌梗塞.但近来一些尸检-心电图相关研究陆续证明,“非透壁性”心肌梗塞也可有病理性Q波,而“透壁性”心肌梗塞反而  相似文献   

16.
当中老年患者在Ⅱ、Ⅲ、aVF导联上出现Q波时,首先要确定是心肌梗死引起还是其他因素所致。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依据Ⅱ、Ⅲ、aVF导联出现坏死性Q波来确定的,但阳性率较低,还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波狭小,心电向量图(VCG)在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误诊为无Q波心肌梗死的肺栓塞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 ( APE)误诊为无 Q波心肌梗死的原因 ,以提高对 APE的早期认识。方法 对我院 15例以“无 Q波心肌梗死”入院 ,最终经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同位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 A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总结误诊的原因。结果 本组 15例误诊为无 Q波心肌梗死患者经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 3例 )、同位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 ( 12例 )证实为 APE。分析发现 15例患者均有 APE较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动脉血气、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心肌酶呈非急性心肌梗死典型演变 ,而提示 APE。 15例患者中有 14例显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和肺动脉高压 ,而无心肌梗死特征性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高度支持 APE的诊断。结论  1由于 APE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伴心电图的 T波深倒置 ,以及心肌酶的升高的误导 ,是APE误诊为无 Q波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2血气分析、心电图对诊断有帮助 ,急诊床旁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查对 APE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无痛性Q波心肌梗死(ONPQMI)心电图(ECG)改变与临床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的ECG改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17例中STT抬高符合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抢救治疗无效死亡6例;符合陈旧性及恢复期心梗(MI)。1例。结论 异常Q波,ST-T动态改变或T波倒置,结合临床病史和相关检查全面分析,除外非梗死性Q波.ECG对ONPQMI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性Q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QRS波群的初始向量背离某个心电图导联的探查电极时,可记录到Q波。根据Q波振幅的大小分别用大写的"Q"和小写的"q"来表示。正常Q波的标准是: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限<30ms。病理性Q波或异常Q波是指:心电图某些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时,在心电图上可以出现异常Q波或QS波,这种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故临床上称之为梗死性Q波(或QS波).但是,同样的波形也可以出现于非心肌梗死性疾病中,称为非梗死性Q波(或QS波),两者仅从心电图图形上难以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