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内皮素-1、一氧化氮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241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n=135),非冠状动脉狭窄组(n=106).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的ET-1、NO,以及不同病变支数患者ET-1、N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冠状动脉狭窄组血浆ET-1高于非狭窄组,而血清NO浓度低于非狭窄组.同时随病变血管增加血浆ET-1水平增加,而NO则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年龄、糖尿病史、吸烟、TC、LDL-C、ET-1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记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41,0.227,0.087,0.053,0.552,P<0.01~0.05),NO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记分呈负相关(r=-0.504,P<0.05).TG、BMI、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记分无相关性.结论:内皮功能障碍是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内皮素-1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脉压(P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61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对照组、心绞痛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心肌梗死组,比较以上各组的脉压水平.再把无心肌梗死的患者401例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和非高血压2组,比较2组不同PP水平患者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脉压逐渐增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PP≧60 mm Hg组Gensini积分均高于PP<60 mm Hg组(P<0.05).结论:无论有无高血压,脉压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均有关.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999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心内科住院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尿酸验测.以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程度的不同,分成冠脉无病变组、冠脉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进行方差分析,结合临床参数进行Kendall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72例冠状动脉狭窄组血尿酸为(328±103) μmol/L,1031例冠状动脉无狭窄组为(314±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利尿药、血脂异常、肾功能、年龄、性别等单项临床参数均显著相关(r=0.051~0.271,均P<0.01).血尿酸水平与上述各项临床参数(除年龄)也显著相关(r=0.030~0.203,均P<0.05).3支病变组血尿酸(337±107)μmol/L高于无病变组(314±98)μmol/L、冠脉1、2支病变组[(318±99)μmol/L、328±10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尿酸水平显示独立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尿酸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各脉压(PP)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2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术,并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n=180)和非冠脉狭窄组(n=72);根据患者既往有无高血压病(EH)史分为EH组(n=164)和非EH组(n=88).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 EH组较非EH组冠心病(CHD)患病率明显增高(81.1% vs 53.4%,P=0.000);EH组双支、三支冠脉病变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EH组(28.7%vs 5.7%,P=0.000;29.3%vs 9.1%,P=0.000);冠脉狭窄组动态各收缩压(SBP)、PP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并且各动态PP随冠脉血管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动态PP、白日动态PP、夜间动态PP、年龄均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密切.且夜间动态PP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关系更密切.结论 动态各PP均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夜间动态PP的预测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主动脉压及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和冠状动脉正常两组,测定主动脉压、脉压和血脂值,判断中心主动脉压、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TC、TG及HDC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狭窄组LDL-C、SBP、PP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1)。结论:主动脉CAP、P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0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梗(AMI) 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imer水平.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CS患者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 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组与对照组比较,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UAP组Gensin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ACS患者血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586,P<0.01). 结论 ACS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数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192例胸痛患者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5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STE-ACS组)99例和无冠状动脉疾病者(对照组)35例,入院时检测血清OPG和BNP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OPG、BNP与冠状动脉狭窄的数目及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3组患者血清OPG和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OPG水平与BNP水平无直线相关(r=0.34,P=0.48).(2)单支、双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OPG和BNP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与BNP水平、OPG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0.64,P<0.01).(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及BNP与冠心病发生独立相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OR=3.531,95%可信区间为(1.263,4.132)和OR=2.412,95%可信区间为(1.742,8.56)].结论 血清OPG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病变进展有关,提示OPG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疾病的进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BNP水平也增高,表明BNP水平与缺血的范围以及严重程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冠脉病变程度与炎症及内皮损伤分子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32例(ACS组)和疑似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1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造影结果采用累计积分法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测定外周静脉血HS-CRP、TNF-α和vWF的水平.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炎症及内皮损伤分子标志物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CS组HS-CRP、TNF-α和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TNF-α及vWF的水平与冠脉病变分数、支数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r介于0.519~0.728之间,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病变程度与炎症及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正常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零支病变组.测定血浆NT-proBNP、CK-MB和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组(P<0.05).冠脉病变组(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CK-MB和cTnI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T-proBNP浓度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以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进行记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HCY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CY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正相关(r=0.517,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CY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独立相关,高HCY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病变程度加重.HCY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 将20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AG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尿酸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支数和ACC/AHA评分有关(P<0.05).按临床分型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5).按冠脉病变的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对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压(pulse pressure,P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男103例,女53例,年龄33~81岁,平均(59.15±10.60)岁。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所有病例均在术前、术后测量仰卧位肱动脉血压,术中测量主动脉血压,术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76.9%;61.5%,P=0.038)。高血压组患者冠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35.2%;12.3%,P=0.001)。冠脉狭窄组,无论肱动脉测压、主动脉测压还是24h动态测压,其SBP、PP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BP与PP随着冠脉血管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态PP[Exp(β)=0.389]、肱动脉PP[Exp(β)=0.357]、年龄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PP是冠心病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24h动态PP的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外周动脉硬化指标踝臂指数(ABI)、脉压(P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然后将冠心病组按Gensini积分多少分为轻度病变组(≤20分)和重度病变组(>20分);所有对象均进行ABI及血压测定,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ABI、P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ABI较对照组低,重度病变组ABI较轻度病变组低.重度病变组ABI异常发生率高.冠心病组PP较对照组高,重度病变组的PP较轻度病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ABI呈负相关,与PP呈正相关.结论 ABI、P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病变越重,动脉弹性越差.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ABI越低、PP越高可能冠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38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为研究者,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狭窄<50%)和观察组(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狭窄≥50%),再根据冠脉病变指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各组均测定脂蛋白(a)[Lp(a)]、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C)水平.结果: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对照组、观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余变量在对照组、观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Lp(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三组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清L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且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54例)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7例),其中ACS组54例,SAP组27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PO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判定病变血管支数及血管狭窄程度,分析MPO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MPO在ACS组中的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PO浓度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 =0.18,P>0.05),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 =0.52,P<0.05).结论:血浆MPO水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的脉压(P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冠心病患者中,筛选出年龄>60(63.5±2.6)岁,体重50~70(57.2±3.4)kg,血糖、血脂、载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的高血压患者47例,分为PP>50mmHg组(A组)31例;PP≤50mmHg组(B组)16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两组相比,冠脉狭窄程度有显著差异。结论: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将有助于危险分层和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PP)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EH患者190例,对入选者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按动态脉压水平分为三组:PP 1组[PP≤45 mm Hg(1 mm Hg=0.133 kPa)];PP 2组(45 mm Hg<PP<65 mm Hg);PP 3组(PP≥65 mm Hg).据斑块的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共四组.结果 高脉压组的hs-CRP和IMT水平均高于低脉压组(P<0.05).随着脉压增大,斑块检出率、Ⅱ级及以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斑块高级别组hs-CRP和IMT显著高于斑块低级别组(P<0.05或P<0.01),并且IMT与PP及hs-CRP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和0.622(P均<0.01).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SBP及hs-CRP与IMT增厚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脉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T波峰-末间期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PCI)对其影响.方法 分析187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不同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的患者行PCI治疗前后Tpe的变化.结果 重度狭窄组Tpe(138.9±16.2 ms)高于中度狭窄组(116.5±13.7 ms),中度狭窄组Tpe高于轻度狭窄组(86.4±12.9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Tpe(140.7±17.8ms)高于双支病变组(118.6±14.9ms),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100.5±13.2 ms),单支病变组高于无病变组(84.3.4±12.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52、0.46,P<0.05).重度狭窄组行PCI术后2、24h和术后1周Tpe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e可反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成功的PCI术可明显缩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Tpe,Tpe可以成为判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FABP、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计算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各组血浆H-FABP、MYO和cTnI、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4组受检者血浆H-FABP、MYO、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AP组、AMI组患者H-FABP与 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胸痛出现时间无论是<3 h,还是≥3 h,其血浆H-FABP、MYO、cTnI及 CK-M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冠状动脉1支、2支、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中46例心脏射血分数(EF)≥40%,34例EF<40%,其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 H-FAB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血浆H-FABP、MYO、 cTnI以及CK-MB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20.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对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49例患者先后分别进行MSCT检测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并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与评价.结果冠心病组37例,无冠心病组12例.冠心病组的CACS值(530.27 ±614.31)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的CACS值(36.59±46.73,P<0.01).37例冠心病组中3支病变组CACS值(967.18±896.95)高于双支病变组(456.61±376.63)及单支病变组(243.40±239.85)(P<0.05,P<0.01).重度狭窄组值CACS(314.06±486.27)高于中度狭窄组(162.74±161.80)、轻度狭窄组(97.35±120.37)及无狭窄组(25.51±55.33)(P<0.01).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冠脉狭窄支数和狭窄程度呈正相关,MSCT检测CACS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