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总结蝶眶脑膜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蝶眶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行额颞眶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昏迷、完全肢体偏瘫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肿瘤复发6例。结论额颞眶颧入路能充分暴露蝶眶脑膜瘤及周围增生骨质,有利于肿瘤切除及正常神经血管的保护,是治疗蝶眶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邻近中央区脑皮质的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术前评估及术中注意要点,以期获得较好的脑功能保护并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06年5月至2012年4月显微手术切除的皮质中央区邻近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中,肿瘤全切除35例(Simpson I级17例,Ⅱ级18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短期出现偏瘫或加重者共17例,其中出院时12例已恢复正常,5例遗有偏瘫(肌力Ⅲ级3例,肌力I-Ⅱ级2例),现已随访2年仍留偏瘫f肌力Ⅲ级)者3例。目前保持随访1-5年的38例患者有2例复发,经1刀治疗至今3年未见肿瘤增大;除3例轻偏瘫(生活可自理)外,余35例工作生活正常。结论术前认真分析CT、MRI及其必要的cT脑动静脉血管成像资料,评判肿瘤切除中需要注意保护的重要结构,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及窦旁皮质回流静脉的严密保护,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4例(68.6%),Ⅱ级切除11例(31.4%)。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至5年,4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的损伤,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5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5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1例。29例术后随访5~24个月,1例复发,6例失访。结论合理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充分止血、避免损伤重要功能区脑皮质、保护好重要的回流静脉及分块切除肿瘤是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44岁女性,因左下肢肌力减弱2个月于2019年6月19日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5月因额顶区脑膜瘤,行脑膜瘤全切除术,部分颞极被切,术后病理结果示间变性脑膜瘤,出院时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门诊接受放疗1个月,症状改善,左上肢肌力稍差,生活可自理.2017年复查头...  相似文献   

6.
1974~1985年作者共收治16例侧脑室内肿瘤,其中应用CT诊断的7例中有5例为侧脑室三角部巨大肿瘤,周围均没有脑水肿。按惯例经颞中回或顶枕叶入路到达脑室壁切除肿瘤。术后CT扫描见切除肿瘤部位和手术入路的白质内均长期存在明显脑水肿并伴有占位效应。本文对其发生及存在机制进行探讨。例1:16岁,女性,左侧脑室三角部、下角部脑膜瘤,经颞中回入路行肿瘤次全切除,术后出现显著脑水肿,一年五个月后行囊腔腹腔分流术,CT见术后7天有脑水肿,术后8年小囊周围仍存在伴有占位效应的脑水肿。例2:59岁,女性,左侧脑室星形细胞瘤,经颞中回入路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后出现显著脑水肿,残留右侧偏瘫,术后3个月二  相似文献   

7.
继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少见,现报告1例窦旁脑膜瘤术后继发DAVF患者如下。1 病例 男,69岁。因“脑膜瘤术后2年半,嗜睡2个月,加重4天”于2001年2月27日入院。两年半前行“左顶枕部窦旁脑膜瘤切除术”,恢复顺利。术后半年复查MRI示肿瘤大部切除,仅矢状窦内有少许肿瘤残余,大脑结构均正常。本次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按Simpson标准,Ⅰ级切除24例(66.7%),Ⅱ级10例(27.8%),Ⅲ级2例(5.6%)。3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未见肿瘤复发或残余肿瘤体积增大。结论 术前充分影像学评估,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及合适的手术方法,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的妥善处理和保护,避免重要脑皮质损伤及术后妥善处理,有助于提高窦镰旁脑膜瘤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6岁。进行性头晕、头痛、视物模糊2+年,于2003年2月24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4mm,光反射灵敏,左侧同向偏盲,眼底正常。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头颅CT平扫及增强显示:双侧顶枕区镰旁巨大肿瘤,增强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大小约11cm×6cm×7cm。于2月26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顶枕部左侧大脑镰旁入路,手术全切除双侧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为纤维型脑膜瘤,复查CT提示肿瘤完全切除,左颞侧视野缺损无变化,2周后康复出院。讨论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的第二位。大脑镰旁为脑膜瘤好发部位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颞枕经小脑幕人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可行性.方法 对18例经颞枕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均在术前行MRI检查.结果 18例于术患者,肿瘤直径<3.0cm4例;3.0-4.5cm5例;>4.5 cm 9例,最大径可达到7.6 cm×7 cm X7 cm.全切8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1例.偏瘫2例,面瘫1例.听力减退1例,无脑脊液耳漏、失语.1例死亡.结论 颞枕经小腩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具有可行性,可以使鞍旁海绵窦区、上中斜坡、岩骨背侧小脑脑桥角区暴露充分,利十该区域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前颞下经岩骨经小脑幕硬膜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耳前颞下经岩骨经小脑幕硬膜下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70.0%),近全切除10例(25.0%),大部分切除2例(5.0%)。40例病人随访3~15个月,术后6例发生动眼神经麻痹,均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10例展神经麻痹病人中,完全恢复4例,不同程度恢复4例,未恢复2例;8例轻度面瘫病人中,完全恢复6例,未恢复2例;12例面部麻木加重病人中,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6例,较术前加重6例;偏瘫2例和失语3例,6个月内恢复至术前水平。无脑脊液漏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耳前颞下经岩骨经小脑幕硬膜下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并切除肿瘤基底位于中、上斜坡的岩斜区脑膜瘤,术后脑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偏瘫、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治疗重点之一在于保存位于肿瘤及其附近皮质上的中央静脉(Rolandic vein)。对因粘连严重不能保留中央静脉者,行中央静脉一顶叶静脉吻合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蔡某,男,35岁,技术员,右利。因左顶部头痛3年半,癫痫发作1年半于1984年5月17日入院。一般情况佳。神经系统检查:神清。双眼底无视乳  相似文献   

13.
例1为14岁男性,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进行性加重8个月,头痛、呕吐1个月,检查:右侧中枢性偏瘫,Babinski征(+),CT示左颞有一圆形混杂密度灶,强化后呈不规则增强。左颞开颅,见肿物位于皮质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22例术前行腰大池引流,术后无马尾神经损伤,椎管内无血肿形成,无脑脊液漏,无感染,无脑疝。根据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13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3例。术后随访5~68个月,平均28.3个月;无复发。结论 MRI、MRV可明确静脉窦、桥静脉、动脉与大脑镰旁脑膜瘤的关系;术前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可减少牵拉脑组织而很好暴露肿瘤;在保护脑组织、桥静脉和胼周动脉、胼缘动脉的同时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颞下硬膜外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颅中窝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颅中窝肿瘤的病例资料,均采用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在单纯内镜下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间变型脑膜瘤、脊索样型脑膜瘤、脊索瘤和胆脂瘤。1例出现脑水肿,经甘露醇治疗后缓解。随访2~6个月,4例全切肿瘤无复发,1例脊索瘤稍进展行上颌部肿瘤切除术。结论经颞下硬膜外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颅中窝肿瘤,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切除颅中窝肿瘤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我院继1981年发现1例脑垂体腺癌后又发现1例生长于额颞部的垂体腺癌,现报告如下: 男性,45岁,头痛,幻嗅2个月,1991年3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左额颞部头痛,有发作性面色潮红,幻嗅,左面部麻木,走路不稳。体检,神志清,双眼视力0.7,无视野缺损,双眼底视乳头苍白,边缘不清,左鼻唇沟浅,口角向右偏,无肥胖,无肢端肥大。CT提示:左额颞占位,以胶质瘤可能性大。1991年4月1日行左颞开颅术。术中发现,左颞叶前部近颅底处有一约4×3×3cm~3大小的新生物,质软,暗红色,边界不清,血供丰富。将肿瘤分块全切除,  相似文献   

17.
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附3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术前行CT 、MR、血管造影检查,使用显微手术,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决定整块或分块切除,术中妥善处理供血动脉,保护矢状窦及中央静脉,以避免不良后果.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经MR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2例.因2例术中未能保留中央静脉而造成偏瘫,2例因脑血管病、肺炎死亡.余31例恢复良好.门诊随访2~6年无复发.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行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切除肿瘤避免功能区损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肿瘤51例(94.5%),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者22例(40.8%),SimpsonⅡ级切除者29例(53.7%);余3例SimpsonⅢ级切除(5.5%).术后随访6~72个月,无手术死亡.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及鞍旁复杂型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生长方式等影像学特点,选择侧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及鞍旁复杂型脑膜瘤58例,包括翼点入路37例,扩大翼点入路8例,颞下入路10例及经乙状窦前后入路3例,术中避免损伤下丘脑和重要的神经、血管等。结果肿瘤SimpsonⅠ~Ⅱ级切除49例,Ⅲ级切除6例,Ⅳ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神经功能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随访3个月~3年,复发5例。结论正确运用侧方入路治疗鞍区及鞍旁复杂型脑膜瘤可获良好疗效;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巧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床突旁动脉瘤合并脑膜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予以患者一次手术入路切除凸面脑膜瘤,并行左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双搭桥及左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疗效满意。结合文献复习,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膜瘤患者以女性多见,首发症状多由脑肿瘤引起,多数患者可以同期行脑膜瘤切除及动脉瘤夹闭术。结论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膜瘤属于偶发性,根据患者首发症状、两者相对位置、动脉瘤破裂风险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条件者争取同期一次手术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