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真武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生姜、白术、茯苓、白芍五味药组成,原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诸症。本人根据其方意及异病同治之理,用治于多种杂病,均获得良好效果。现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真武汤新用     
真武汤新用陈瑞春(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真武汤临床应用水肿眩晕心动过缓高血压风心病1方意新解真武汤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等组成,其功效为温阳利水。方中附子温肾阳,宜用制附片,且应久煎;苓、术温脾阳;白芍阴柔以制术、附之燥,且合生...  相似文献   

3.
真武汤新用     
周克昌  周学民 《新中医》2003,35(2):67-67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原主治阳虚水泛、心下悸、头眩、腹痛、小便不利等症。笔者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获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1便秘李某,女,51岁,2001年2月25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常觉大便窘困肛门,临厕努挣至汗出而不能排便,或排出少许,经有关检查均无异常,多方医治效不佳。诊见:形体肥胖,面色白,神疲乏力,腰膝软,气短,易汗出,头昏心悸,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舌体胖大、质淡,脉沉迟无力。证属肾阳不足,肠失温煦。治宜温通寒凝以开…  相似文献   

4.
真武汤新用     
案一:至夜咽干刁某,男,61岁,离休干部,1989年6月20日初诊。约半年来,患者至夜咽干,睡中醒来,难以入寐,白昼咽润如常。前医屡用桂附地黄汤引火归原、猪肤汤滋润利咽,均告无效,故转诊我处。刻诊:神  相似文献   

5.
真武汤新用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组成,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首选方剂。笔者灵活应用,遵循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将原方适当加减,用于治疗多  相似文献   

6.
真武汤新用     
<正> 子宫肌瘤出血(崩漏)孙某,女,44岁。1985年2月10日初诊。患者素体较弱,三个月来阴道流血,淋漓不断,有时大量下血,初则暗红,继之鲜红。前医与清热凉血、补气升阳、益肾固摄,并炭类止血剂,治之多日罔效。三天来,阴道流血量较前增多,日约300~500毫升,血色紫黑,多为血块,小者2×2×3厘米,大者5×5×8厘米,而且血块坚韧,以物戳之,不易破碎。因其出血量多,其夫慌忙前来邀余急诊。诊见:患者眩晕不能站立,面色苍白,口唇爪甲淡白,指腹干瘪,汗出,时时欲吐,自感四肢麻木,全身发热,但口不渴,触其手足有冷感。按其小腹濡软,右侧少腹有一包块约5×7×8厘米,触之圆滑无结节,推之可稍移动,包块压痛明显,舌质淡,苔滑,脉沉细无力,尺脉有欲绝之势。细审良久,病为陷经(崩漏),乃血淤阳脱之危证,法当回阳化淤兼施。予真武汤:附子15克,  相似文献   

7.
真武汤新用     
一、发热案赵某,男,46岁。门诊号:251327。1984年3月28日诊治。患者素体阳虚,偶感外邪,恶寒发热,日晡热甚,头昏食少。前医先以辛凉解表,次进淡渗化湿,继投养阴透热,均未获效,  相似文献   

8.
真武汤新用     
根据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以真武汤治疗病机同为阳虚水泛的神经官能症、梅尼埃病、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疗效,扩大了真武汤的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9.
真武汤新用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武汤,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功能温阳利水,为后世治疗内科水肿之有效良方.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将是方去生姜,重用附子,用于口腔、皮肤等疾病的治疗,收到满意效果,兹录验案两例如下。案一:黄某,男,54岁,农民,于1987年3月15日就诊.牙痛月余,多方求治无效.现症见牙痛,左侧大牙为甚,遇寒则痛剧,牙齿浮动,不红不肿,疼痛呻  相似文献   

10.
邓甫开 《江西中医药》2004,35(10):51-51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组成,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肾阳衰微、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肢体浮肿等。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内科心血管疾病获得良好疗效,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尊状 《山西中医》2007,23(1):59-59
真武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由茯苓、白术、芍药、附子、生姜组成,功能温肾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肾阳不足、水饮内停之证。该方现代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妇科多种病证。笔者以此方为主治疗神经性水肿、神经系统疾患等,中医辨证为虚寒证者,  相似文献   

12.
1 顽固性口疮案 张某,女,32岁,农民,1991年8月20日就诊。患口疮多年,每逢秋季发作,轻则半月,重则月余。现口腔粘膜及舌面大量点片状溃烂,色白,口涎多,疼痛难忍,胸闷,腹胀,纳差,便溏,身困肢倦,舌淡,脉细缓。辨属阳虚不能气化行水。治以温阳健脾化湿。方用真武汤加味:附片6g,白术10g,云苓15g,干姜10g,白芍10g,桑螵蛸10g,甘草6g,陈皮10g,半夏10g。二诊:药进3剂,口涎已明显减少,疼痛亦轻,继上方加厚朴10g、台乌药片10g,再用3剂。三诊:口腔粘膜及舌面溃烂已呈小粟粒状,较前缩小许多,已  相似文献   

13.
真武汤乃《伤寒论》中治疗少阴寒化证之代表方。笔者临床运用该方加味治疗其他疾病,亦多获效。兹介绍三例如下: 例1、左髂外静脉栓塞许××,男,56岁,住院号:137102。左下肢肿胀35天。经外科检查诊断为左髂外静脉栓塞。先后经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肌注尿激酶未见好转,故转入我科。入我科时左少腹疼痛且压痛,左下肢肿胀,按之没指,皮色紫而凉,食欲不振,神疲体倦,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左下肢肿胀程度:大腿周径:48cm(膝上10cm处),比右侧多13cm;小腿周径:44cm(膝下10cm处),比右侧多  相似文献   

14.
真武汤是温阳利水代表方。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将真武汤用于以阳虚为基本病机的汗证、督脉冷痛、"甲减"水肿等内科杂病收效良好。说明在疾病谱发生根本改变的今天,经方新用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真武汤临床新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武汤临床新用举隅江苏省南通市任港医院(210000)刘尚清【关键词】真武汤,心源性水肿,支气管哮喘,肾虚泄泻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证见:腰股冷痛,四肢欠温,沉重而痛,小便清长或不利,或大便治筹,泄泻,或恶寒发热,寒多热少,舌质谈,苔白或无苔,脉...  相似文献   

16.
真武汤     
  相似文献   

17.
真武汤 用     
林棉 《新中医》1998,30(3):53-54
  相似文献   

18.
真武汤考析     
真武汤方确切记载出自《伤寒论》,其所载真武汤方证共2处,一是《伤寒论》第82条和第316条,本文探讨了真武汤的历史源流、病机及方解,明确了此方原名玄武汤因避讳而改作真武汤,并沿用至今,全面了解此方以便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9.
真武汤证辨     
李翼 《四川中医》1999,17(4):55-56
《伤寒论》真武汤主治少阴阳虚兼水气证,应用颇广。但因曾改为“温阳利水杨”,且于临床科中常列为治水肿方剂,以致临床常以本方为利尿刑并以阳虚水肿为使用指征。笔者认为有失仲景本义,今结合原文及临床试析之。至英武汤还属水饮清(伤寒论)316条日:“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从病机看,原文明确指出“有水气”。而仲景所言‘如气”实际是病因概念,指体内水液失代谢的病理产物,因其不能化为津液或正常排泄而停留体…  相似文献   

20.
真武汤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真武汤是《伤寒论》著名方剂之一 ,其药物组成为“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 ,为治阳虚水泛的有效方剂 ,后世医家对该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并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去。1 配伍研究《伤寒明理论》谓 :“真武 ,北方水神也 ,而属肾 ,用以治水焉。”《伤寒来苏集》谓 :“真武 ,主北方水也。坎为水 ,而一阳居其中 ,柔中之刚 ,故名真武。是阳根于阴 ,静为动本之义。”说明本方是阴药阳药配伍为用 ,主治在肾 ,其次在脾 ,为温肾健脾利水之温运剂。真武汤中五药的剂量比值是 (附子 ) 5∶(苓、姜、芍 ) 3∶(白术 ) 2。方中炮附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