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对184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可行性对策。方法以人群监测为基础,按乡镇(地段)为基本监测单位,对2008年淄博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监测,分析主要疾病死因、分类死因、死前诊断级别、死前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2008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同比明显降低;前5位疾病死因顺位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意外中毒、白血病、颅内出血;前5位分类死因顺位为新生儿疾病、先天性异常、意外和中毒、肿瘤、神经系统疾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年龄呈反相关关系。结论应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加强新生儿保健管理;强化3岁以下儿童系统化管理和孕产妇系统化管理工作;④有针对性地开展三级预防工作;⑤大力加强完善农村妇幼卫生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4.
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监测,获得连续、准确、可靠的资料,为提高和制定儿童保健服务新对策提供详实的依据,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1991-1995年我市两个办事处(志城、民权)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资料显示:我市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婴儿平均死亡率、新生儿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0.10‰,28.04‰,均高于1991年全国城市水平(20.86‰、17.31‰、12.52‰);年龄与死亡率的关系:婴儿死亡占93.4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89.48%,年龄越小儿童死亡所占比例就越高;死因顺位:婴儿组、新生  相似文献   

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化及卫生工作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死因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找出相关因素,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现将2003~2005年临洮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发展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抽样调查公主岭市5个监测网点,得到活产数1519例,死胎死产7例,7d内围产儿死亡6例,婴儿死亡10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0例。发现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围产儿死亡占首位其死亡率8.5‰,其中死胎死产占围产儿死亡的53.8%,其次是婴儿死亡,死亡率为6.6‰,婴儿死亡中新生儿死亡占60%,新生儿死亡中主要为7d内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100%。通过此次调查及时发现危害儿童健康的因素,并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水平和儿童生存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妇幼卫生工作计划、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的决策是当前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大同市城区2004-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6年至2001年河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河北省 1996年至 2 0 0 1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主要病类及病种原因构成以及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进行了分析。1 监测对象与方法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 ,按照河北省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在全省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共抽取2 3个监测点 ,其中城市监测点 4个 ,农村监测点 19个。监测对象为监测点范围内常住户口及居住 1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中全部孕满 2 8周 ,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博动、随意肌缩动四项生命指标之一 ,而后死亡的 5岁以下儿童。监测点每季度上报统一设计的死亡报告卡、死因分类…  相似文献   

10.
蒋春艳  赵文颖  卢安 《河北医药》2007,29(4):397-398
目的 了解以发热就诊儿童的发热原因、流行病学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发热门诊患儿就诊登记记录按日期排序,随机抽取1 070例发热患儿进入统计分析.结果 1 070例发热就诊患儿中,胃肠道感染占31.87%,上呼吸道感染占28.97%,气管及支气管炎占24.86%,支气管肺炎占7.01%,扁桃体炎占6.07%;1岁以下及7~岁发热儿童以胃肠道感染居多,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居多;扁桃体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而胃肠道感染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儿童中,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 /L的占4.76%.结论 不同原因发热儿童的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就诊时腋下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杭州市萧山区2016—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降低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 资料来源于萧山区2016—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国家统计报表,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及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情况。结果 2016—2020年杭州市萧山区活产总数58 90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141例(2.4‰),以婴儿死亡为主,占73.8%。5岁以下和1~<5岁男童死亡率(2.9‰、 1.0‰)高于女童(1.8‰、0.2‰)。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为意外窒息、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溺水。死亡地点以医院为主,占67.4%,省(市)级医院(55.3%)是最主要的诊治机构。结论 萧山区2016—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降低婴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意外伤害、新生儿疾病和先天异常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发热的用药情况,以更好地指导儿科用药。方法:收集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儿科门诊针对3~5岁患儿发热用药情况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科门诊针对3~5岁患儿的发热用药存在用药混乱、用药不当和药量不当的情况。结论:应加强对患儿用药的监管,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周翠萍  骆艳 《贵州医药》2011,35(10):945-94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整体健康状况及文明程度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之一,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反映。我国政府制定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把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列为国家保护儿童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临床小儿发热的发病机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发热患儿150例,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抗炎抗病毒基础上加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分析其发热原因。比较治疗后30min2、4、8h的降温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退热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与观察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方法治疗小儿发热简单可靠,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解我县6岁以下儿童营养,探讨儿童膳食结构、营养素的摄入与供给量,为开展儿童营养监测积累资料,为今后改善儿童营养,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按照全国儿童营养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随机抽样对柳林县柳林镇贺昌村、青龙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度广州市花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04年度花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79%;婴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73%;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先天异常、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溺水.提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鞍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鞍山地区三级监测网络上报的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鞍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54‰,呈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第一位仍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占23.8%,第二、三位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先天异常,分别占15.8%和10.3%.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孕期保健检查质量,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胎儿畸形是当前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探讨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新对策。方法对2001~2005年5岁以下所有儿童的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1‰,新生儿死亡率18.2‰,婴儿死亡率30.5‰,1~4岁儿童死亡率7.6‰,5年来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因顺位:婴儿以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为主,出生缺陷也成为重要的死因,1~4岁儿童死因以意外为主。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提示霍城县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尚不稳定,须加强基层网络建设,提高基层妇幼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农牧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徐华 《淮海医药》1999,17(3):39-40
为掌握蚌埠市郊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本区对1905-199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在急诊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2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诊断为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120例,按照感染源平均分配为病毒感染组、脓毒血症组及普通细菌感染组,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CT水平。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脓毒血症组中部分患者PCT水平存在持续升高现象,采用抗生素治疗后PCT水平得到显著下降(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对早期细菌感染疾病作出有效诊断,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能够对细菌感染程度作出定性反应,有助于对治疗结果和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