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报道2例房性心动过速(1:1和不等比例下传)经治疗后,患者自觉恢复,心率正常,要求出院,但心电图检查示房速2∶1传导.提醒临床在房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应以心电图为治疗分析依据;在心电图分析中应注意寻找重在T波和ST段的P′波,加强对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等特殊房室传导现象的认识,有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6岁,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因反复心悸、气促2 d入院.入院时心电图长Ⅱ导联连续记录示:P波倒置,P--P-间期规则,心房率162次/ min,R-R间期固定两种,分别为0.81 s和1.43 s.房室传导比例为2:1、4:1两种,在2:1房室传导时,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连续3个P-波脱漏,呈4:1下传.从梯形图中可见:传导系统中存在两个阻滞区域,P-波在上部呈2:1阻滞,下传的激动在下部遇到另一个阻滞区域而呈3:2文氏型传导.心电图示:房室传导比例为2:1、3:1两种,在2:1房室传导时,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连续2 个P-波脱漏呈3:1下传.从梯形图可见:房室间存在两个阻滞区域,文氏周期阻滞区域在上部,2:1阻滞区域在下部.据此心电图诊断:房性心动过速,A、B型并存的交替性文氏.  相似文献   

3.
<正> 文氏现象多发生于房室连接处或窦房连接处,然而同时发生于窦房连接处和房室连接处实属罕见,最近我们遇到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房室传导径路中由于不同水平(如近端和远端)受损程度不同,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复合性房室阻滞,使心电图变得复杂.本文报道两例复合性Ⅱ度房室阻滞,分别表现为PR间期延长的文氏周期和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并简要讨论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例 1】男性 ,83岁。因胸闷气促入院。临床诊断 :肺心病。ECG特点 (图 1) :V1导联P波消失 ,代之以规则的F波 ,F -F间期 0 2 0s ,心房频率 30 0次/min ,室上型QRS波群 ,R -R间期不等 ,从梯形图可见 ,房室间存在 2个阻滞区域 ,F波在上部呈2∶1阻滞 ,在下部的阻滞区域呈 3∶2下传 ,每个周期第 1、 3、 5个F波下传心室 ,且F -R间期逐次延长 ,第 6~ 8个F波连续未下传 ,符合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图 1 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Fig 1 A -typeAlternatingWenchbachPeriod【例 2】男性 ,4 3…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68岁。因心悸、胸闷 1周 ,加重 2d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 10年。体检 :BP 19/ 10kPa ,两肺呼吸音清 ,心率80 /min ,律不齐 ,未闻及杂音。临床诊断 :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 (图 1)示房性节律 ,心房律规则 ,心房率 2 14/min ,Ⅱ、Ⅲ、avF导联可见典型的锯齿状F波 ,F波多以 2 :1下传心室 ,部分以 4∶1下传 ,当F波以 2∶1下传时 ,下传的F -R间期逐渐延长 ,最后以 3个F波下传连续受阻而结束 1个周期 ,重复出现。心电图诊断 :房扑伴房室传导交替性文氏现象。图 1 心电图2 讨论房室传导交替性文氏现…  相似文献   

7.
交替性文氏周期(Alternating Wenckebach periodicity)是以房室间2∶1传导为基础,下传的激动呈文氏周期的心电图表现.交替性文氏周期于1973年由Halpern正式提出,同年Kosowky等[1]提出交替性文氏周期A型和B型,国内1978年孙瑞龙[2]报道交替性文氏周期A型2例,其后陆续有少量病例报道,1999年张念智等[3]提出并报道交替性文氏周期C型.今报告病例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房室交替下传文氏周期2例报道宋其梅,王其军(泰山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房室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这种心脏传导阻滞与习见的文氏型传导阻滞,在发生机理和心电图表现上均不相同,其发生部位可见于,心房内,房室传导系统,心室异位起搏点与心室交界处。但最常发生于房室...  相似文献   

9.
夏斌  黄小红  徐江祥  徐保朝  王霞 《吉林医学》2010,31(18):2884-2885
<正>房室结上部(房结区)2∶1传导,结区文氏型传导为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最终以3个连续未下传的心房激动而终止该文氏周期。下部(结-希区或希氏束远端)2∶1阻滞为B交替性文氏周期,最终以1个或连续2个未下传的心房激动而终止该文氏周期。房室交接区3个或4个水平层面的传导阻,因各层面的阻滞程度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房室结正、逆向文氏周期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检查时诱发心房颤动及未诱发出心房颤动病例正、逆向文氏周期特点。结果 18例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心房颤动的病例,其逆向文氏点时间与正向文氏点时间之差明显大于未诱发出心房颤动的病例。结论 房室结正、逆相文氏点之差较大时易诱发出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1.
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Wenckebach Period of Alternate Beats或Alternating Wenckebach Periodicity)系指在房室间呈2∶1传导时,而下传的激动的P(F)—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产生3∶1或4∶1传导阻滞的一种心电图表现。其临床表现形式常见于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伴2∶1—3∶1(或4∶1)传导交替。该种心律失常在一般心电图书中提及较少,常易漏诊。现将近遇一例结合文献复习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例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7岁,近两月反复头昏,四肢酸痛乏力,1周前出现心悸、胸闷,活动时加重,近2d症状加重,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急诊入院治疗。入院检查:心界向左扩大,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肌酶谱异常,ACT、AST、CK、LDH、HBOH均升高,分别为87U/L、87U/L、2161U/L、487U/L、468U/L,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70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图 1为心电图Ⅲ、aVL、V1-V3导联同次非同步记录。除V3外 ,其他P -P间期均为 480ms;P -R间期 :12 0ms。V1、V2、V3、aVL导联有向上的δ波 ,III导联有向下的δ波。V3导联P -P间期在 40 0ms - 480ms之间 ;R5、R10呈rS ,QRS间期90ms,考虑为经正常途径下传的心的室波 ;R2、R3、R4、R7、R8、R9QRS波呈R型 ,间期 130ms ,为经预激旁道激动心的室波 ;R1、R6、R11QRS呈RS型 ,介于正常下传及预激心室波之间 ,应为预激旁道与经正常交界区下传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6 8岁 ,2 0 0 2年 5月 2号因左股骨颈骨折入院 ,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史。心电图I、IIa、IIb、V1导联长记录 ,V5导联a、b、c为连续记录示 :基本节律为窦性 ,P -R间期恒定为 0 .1 9S ,P -P间期基本均齐 ,QRS波群呈多种形态规律变化 :Ⅰ导R3-R6 ,Ⅱ导bR3-R6、V1导R4 -R7、V5导bR5-R8,QRS波群由窄逐渐变宽 ,即由正常→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为直接显示性左束支文氏现象 ,Ⅱ导aR3-R6 ,V1导R2 -R4 ,V5导bR2 -R4 ,及V5导cR4 -R7,QRS波群形态由宽逐渐变窄 ,即由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  相似文献   

15.
明小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638-63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来我院体检,既往史不详。心电图(见图1)2导联示:P′形态为倒置,连续3次以上且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后出现1次QRS波脱漏。文氏周期的第1个P’波清晰可辨,其后的P’波因重叠在T波不同时相而形态不一,形成5:4传导的文氏周期。心电图诊断: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伴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AVB)。  相似文献   

16.
费亮 《吉林医学》2012,(35):7835-7836
<正>Lev氏病Lenegre氏病,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的重要病因,日益受到人们重视[1]。笔者现将Lev氏病2例的病理改变和诊断总结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性,69岁。既往高血压病史。以"反复咳痰喘30年余,加重伴胸闷、心慌5 d"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给予止咳、平喘等处理。效果不佳,时感阵发性胸闷、心慌,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遂转入我科治疗。于转科后第四天晚再发胸闷、心慌伴有黑蒙,心电图提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查心梗三联阴性,心肌酶正常。急症给予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给予UCG检查示:心脏各房室内径正常,LVEF 65%,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前叶均见钙化斑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以心房夺获结束周期的文氏型房宣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在一组窦性心动中,PR期间逐渐延长,此与典型的文氏型阻滞相似,最后有QRS波群失落。但文氏周期以心房夺获(Ⅱ·Ⅲ导联可见逆传P′波)。结束,并非以被阻滞的窦性P波结束,故称为文氏周期变异。房室交界区顺向和逆向传导并存为冲动折返提供了条件,在两条传导途径中,α径传导速度较漫,但不应期较短,β径传导速度较快而不应期较长,两者在交界区内易形成折返环。冲动从心房传至房室结时,适逢β径的不应期。故沿α径下传,并经β径逆传至心房形  相似文献   

18.
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是近十余年来新认识的一种心律失常.最近笔者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病历及心电图特点患者男性,52岁,因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八小时入院,当天心电图为Ⅰ度房室传导阻  相似文献   

19.
病例,女性,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心电图结果:为Ⅱ导联连续描记,见P波按序出现,P-P0.73-0.75s。图中所出现的波长R-R所分割为三组文氏周期,每组文氏周期之P-R由0.24→0.40→0.42s,在0.42s下传的QRS波后又出现逆P(P')波,R-P'为0.20s,由P'波出现后结束一次文氏周期,周而复始。未见窦P波后的QRS波脱落,而由P'波代替了一次窦性P波。 心电图诊断:不典型Ⅱ°Ⅰ型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13岁。临床诊断,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心电图(见附图):窦性心律,P_1—P_9匀齐,心房率为75次/min,P_1—R间期0.34S,QRS时间0.10S,呈不完全性左束阻滞型,P_2未能下传心室,结束一次房室传导的文氏周期。P_3—R间期0.24S,QRS时间0.125,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P_4—R间期0.32S,QRS时间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