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深入研究和大量的实验观察,笔者发现针刺荥穴和俞穴对脏腑的功能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素问·痿论》是论述痿病的专篇,明确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并介绍了痿病的具体针刺方法: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即,按照此种方法进行针刺,痿病能够取得可已的治疗效  相似文献   

3.
4.
《内经》论背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背俞”之名,首见于《内经》。为探本求源,现把其中有关内容作一概述性探讨。一、关于位置《内经》关于五脏六腑背俞穴位置的记载虽未完全,却已初具端倪。首先,《素问·气府论》指出了  相似文献   

5.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现仅就(内经》中的“能”字探析如下。据初步统计,“能”字在《索问》八十一篇中有156处,《灵枢)}八十一篇中有138处。其用法和含义是多样的。“能”字读音为neng,象形字,本义为传说中似熊的一种兽。《康熙字典》引《说文》曰;“能,熊属,足似鹿,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者称能杰也。”熊乃兽中猛兽,因其体态强壮、力大无比而被喻为力量的象征,借此来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时,其本义发生了转移,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引申义,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类。且用作名词“能”字作名词用,根…  相似文献   

6.
《素问》“术数”之我见柴中元浙江省上虞县医科情报站(312300)主题词《内经》;术数;中医名词;考证《中医词释》:“术数出《素问·上古天真论》。①调养精气的方法。②大自然或自然事物的规律。③占卜以测定人事的吉凶祸福之术。”这样释词,不能使人满意,所...  相似文献   

7.
8.
9.
马春堂  马趁 《河南中医》1996,16(3):187-187
从“巅”“癫”“颠”字的使用看《内经》对脑功能的认识马春堂马趁高艳华朱学民朱秀荣河南省西华县中医院(466600)主题词《内经》/历史中医名词脑《内经》中使用“巅”字25次,其中直接表示头顶部的10次。如:“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  相似文献   

10.
11.
“类胃俞穴”和胃俞穴对胃脘痛镇痛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0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了电针“类胃俞穴”和胃俞穴镇痛作用比较,结果显示,电针刺激“类胃俞穴”镇痛效果优于电针刺激胃俞穴,其机理可能与内脏牵涉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痿病属于疑难杂病,《素问·痿论》对痿病的发生、进展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痿病的主要病因在于“热”,关键病机是“肺热叶焦”,该病的治疗重在祛除肺脏郁热。该文基于《素问·痿论》中“补其荥通其输”的治疗思路,针灸取穴时配以阳明经的荥穴、输穴,分别采用补法和泻法,以宣散肺热,恢复肺输布气血津液的功能,使气血精微充养机体,筋脉骨肉各得所养,帮助恢复四肢关节的运动,从而达到促进痿病康复的目的,并附临证验案1例。  相似文献   

13.
“劳风”,古病名,原出《素问·评热病论篇》。就其病因病机、病变部位及治疗方法而言,古今医家认识颇不一致,兹略陈管见,就正同道。“劳风”之病因病机在讨论“劳风”病因病机之前,有必要首先弄清“劳风”之“劳”的含义。古代医家多认为“劳”即肾劳,亦即虚劳。如唐·王冰云:“劳,谓肾劳也。”清·张志聪亦谓:“劳汗当风,而伤其肾也。”二版教材《内经释义》亦从张氏之说;五版教材《内经讲义》仅云“因劳而虚“.未明言“劳”之含义及成  相似文献   

14.
《素问》“术数”小议翟福兴,翟林海河南省辉县市第三人民医院(453621)主题词《素问》,中医名词,注释《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里“术数”和阴阳相提并论,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可见其意义非同一般。但究竟“术数...  相似文献   

15.
《内经》“七损八益”探究阎晓天(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内经》中医名词,注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认识自然界和人体的重要篇章,其中在论述如何调养人体阴阳之时开宗明义道:“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  相似文献   

16.
《素问.咳论》“五脏咳”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文中重点提出神,形,肾三者在养生,长命中的重要作用,神有捍卫形体,制御情志,和调五脏,主持升降出入的功能。“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梅冰起,五脏不受邪矣。”只有强神,才能全形。  相似文献   

18.
杨辰华 《中医研究》2002,15(3):51-52
1 对“除陈气”的阐发“除陈气”思想肇源于《内经》。《素问·奇病论》云 :“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治之以兰 ,除陈气也。”王冰注 :“兰 ,谓兰草也……言兰除陈久甘肥不化之  相似文献   

19.
从文义上看,“比类”当有比照类推、比较分类的含义,运用在医学上即是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包括精神与形体)进行广泛的比较分类以此达到辨证的目的。其实际涵义至少应包括下列几点: 1.比照形名。《素问·疏五过论》“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径,心无所对…”,这里,形名一词原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形即事物的实体;名即事物的名称,古代哲学常以形名来论述事物的概  相似文献   

20.
真气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说:“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气。”又说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学中的“真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本文在《内经》162篇中共检出“真气”二字连读者23处,笔者对其逐条梳理,以明确其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