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前瘘管切开引流术后应用庆大霉素注射液和红霉素眼膏换药的伤口愈合时间,与单用油纱条换药的伤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方法将耳前瘘管脓肿周围常规消毒后行耳前瘘管切开引流术后,用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脓腔,填入涂有红霉素眼膏的油纱条。结果应用庆大霉素注射液和红霉素眼膏行耳前瘘管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换药较用油纱条换药病程缩短20天左右,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庆大霉素和红霉素眼膏对大多数G 、G-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面部及瘘管周围皮肤多以G 菌和G-菌为主,故用其换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前瘘管切开引流术后,应用2%碘酊、庆大霉素、50%三氯醋酸换药伤口的时间与单独使用氯霉素粉纱条换药伤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以来的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2%碘酊从瘘孔处冲洗后,以庆大霉素纱条换药,并用50%三氯醋酸局部烧灼。对照组局部消毒后采用单独氯霉素纱条换药,观察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急性感染期伴脓肿的疾病中2%碘酊从瘘孔处冲洗换药再放以庆大霉素纱条,并用50%三氯醋酸局部烧灼,具有明显的优势、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先天性耳前瘘管迁延感染期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耳畸形,也称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挤压可见少量乳白色皮脂样物从管口溢出.因其瘘管开口小,平时无任何不适感觉,甚至终身无感染者,所以常常不引起患者及家长注意.但因局部挤压和清洁卫生不够而发生细菌感染,则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笔者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用自制的耳瘘膏治疗耳前瘘管感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 患儿,男,9岁.因右耳后疼痛、肿胀2周入院.患儿4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右耳后疼痛、肿胀5d,以"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入住某县级医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耳前瘘管感染的手术时机,方法 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43例耳前瘘管感染期门诊行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中40例一期愈合,七日拆线,3例感染,坚持每日换药,抗感染,术后2周伤口愈合拆线.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 及早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耳前瘘管的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处理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46例,分析其不同处理感染的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痊愈。感染控制后行瘘管切除28例,术后复发2例,2次手术治愈;感染期手术治疗8例,术后复发1例,2次手术治愈。结论:合理的切开引流及脓腔冲洗,对迅速控制瘘管感染至关重要;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耳前痿管较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 收治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87例,男29例,女58例,年龄9~52岁,单侧76例。双侧11例。其中45例患者耳前瘘管感染,行切开引流或抗感染治疗。其余42例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两组,行耳前瘘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耳前瘘管8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前瘘管(Preauricular fistul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尽管一般情况下无需处理,但部分患者因反复继发感染或感染蔓延到外耳道及耳后,易误诊为急性乳突炎或其他并发症,故不可轻视。现将耳前瘘管88例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88例耳前瘘管均为我院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平均18士4.5(2~47)岁,以学生(46.40%)多见。复发少者1次,多者达30次。发病部位中,耳屏间切迹15例(17.05%),耳轮脚前60例(68.18%),耳轮脚1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患者,其中59例行耳前瘘管切开引流或抗感染治疗;其余51例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两组,行耳前瘘管切除术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 (1)耳前瘘管切开引流或抗感染治疗者平均愈合时间明显长于手术切除瘘管者;(2)耳前瘘管切开引流或抗感染治疗的复发率高于瘘管切除术的复发率;(3)耳前瘘管切除术中,非感染组与感染组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期手术切除先天性耳前瘘管,既缩短了治疗时间,也节省了治疗费用;手术技巧和熟练程度是治愈耳前瘘管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简易方法治疗耳前瘘管脓肿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耳前瘘管为五官科常见病,其发病率为0.19%~1.20%,以单侧为多见,多数为盲管。瘘口常位于耳屏上方,时有干酪状物,平时无症状。感染时,红、肿、热、痛,或形成脓肿,青少年时期易感染形成脓肿。通常治疗上以全身抗感染治疗及局部切开引流,需反复换药,或根治性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现介绍一种简易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耳前瘘管发生率高 ,约占 1 2 % [1] ,其中部分会出现感染形成脓肿 ,传统治疗方法是脓肿治愈后 3- 6个月再行瘘管摘除术。我科对 14例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患者行脓肿期瘘管摘除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4例病例中 ,男 5例 ,女 9例 ;年龄在 13- 6 1岁之间 ;双侧瘘管者 4例 ,单侧瘘管者 10例 ;首次形成脓肿者 6例 ,第二次形成脓肿者 4例 ,多次形成脓肿者 4例。2 手术方法2 1 切开脓肿 :在脓腔壁下半纵行切开 ,引流脓液。冲洗脓腔及瘘管 ,清除脓栓及瘘管内存积物 ,最后用抗菌素液灌注冲洗 ,置入橡皮引流条 ,稍加压包扎 ,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76例均行瘘管切除术,分为2组,其中手术时处于感染期的52例,处于非感染期的2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52例感染期手术和24例非感染期手术治疗效果,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9月—2004年5月,笔者以自制的紫草膏油纱条局部换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化脓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陆军  杜娟  李永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10-5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简述感染期耳前瘘管的手术处理要点。结果86例中,初次感染者22例(34.4%),发生2次以上感染者64例(74.4%)。感染期行瘘管切除61例,非感染期行瘘管切除25例,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是可行的,只要手术时机选择得当,均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减少患者长时间换药的痛苦及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是治疗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明杰  刘运章 《上海医学》2003,26(8):600-600
我院 1994~ 2 0 0 1年间采用液氮接触冷冻疗法治疗 5 4例先天性耳前瘘管继发感染形成脓肿的患者 ,随访观察 1年以上 ,疗效良好 ,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4例 ,男 5例 ,女 4 9例 ;年龄 5~32岁 ,平均 13岁 ;其中 7例曾行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2 .治疗方法 :先天性耳前瘘管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后 ,予以切开排脓 ,并经瘘管开口处 ,用生理盐水冲洗瘘管和脓腔。应用YDZ 3型液氮治疗机 (上海手术器械厂生产 ) ,根据脓腔的范围 ,选择合适的冷冻头直接置于脓腔内进行接触冷冻治疗。通常冻 融 2次 ,每次在冷冻头与组织粘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体会。方法:对90例耳前瘘管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0例患者在7~14 d内术区愈合,随访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前控制感染,术中以颞肌为基底进行扩大切除,对于手术治疗的彻底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耳前瘘管颞浅筋膜入路根治性切除并同侧耳后沟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难治性耳前瘘管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耳前感染区外科换药后,再常规术式切除耳前瘘管,术区予以减张拉拢缝合。实验组患儿直接行颞浅筋膜入路根治性切除耳前瘘管及其周围的感染组织,同时切取适当大小的同侧耳后沟带蒂皮瓣修复耳前较大的皮肤缺损范围,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儿Ⅰ期愈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P<0.05);实验组患儿的术前治疗时间、术后治疗时间及总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的术区美观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3,P>0.05)。结论 与常规方法相比,采用颞浅筋膜入路根治性切除联合同侧耳后沟带蒂皮瓣修复术区治疗儿童难治性耳前瘘管,治疗时间更短,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