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阳春砂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用ITS全序列鉴别各地产阳春砂及常见伪品。方法:从各地产阳春砂及常见伪品绿壳砂和海南砂中提取总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ITS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法进行测序。结果:各样品的ITS序列总长度均为626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48bp,5.8S序列长度为155bp,ITS-2序列长度为223bp;6个阳春砂和绿壳砂的ITS-2序列完全一致,各样品的5.8S序列完全一致,在ITS-1可各样品却有不同的碱基位点。结论:ITS-1序列可对阳春砂的道地性作出鉴别,明显区分其伪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蒲公英属内4种植物的rDNA ITS序列遗传差异性,为探讨蒲公英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分类、品种鉴定提供DNA分子依据。方法提取不同产地的蒲公英总DNA,以核糖体基因组ITS通用引物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测序。结果蒲公英属植物ITS序列总长度约为641~642 bp,其中ITS-1长度为255~256 bp,5.8S长度为162 bp,ITS-2长度为224 bp。序列间共有23个变异位点。运用DNA Star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得到蒲公英属内4种植物的系统进化树,这一分析结果与来自形态学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结论此法可用于蒲公英属植物种间及真伪品鉴别。  相似文献   

3.
易思荣  韩凤  黄娅  李娟  全健  曹厚强 《中草药》2012,43(11):2257-2259
目的 从分子水平鉴别濒危药用植物毛黄堇和石生黄堇的差异.方法 分别从毛黄堇和石生黄堇的叶片中提取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对PCR产物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测序.结果 获得ITS及5.8 S rDNA完全序列,分别为毛黄堇56l bp、石生黄堇552bp;二者的ITS序列差异呈显著性,其中ITSI差异性达16.28%,ITS2差异性达21.21%.结论 ITS序列可有效地鉴别毛黄堇和石生黄堇,并可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不同来源莲rDNA ITS的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来源莲的ITS序列,为莲的鉴别提供DNA分子标记。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技术对莲的rDNA ITS区间碱基序列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结果:得到参试的11个莲栽培品种的rDNA的ITS及5.8S rDNA全序列,18S和26S rDNA部分序列,共约750 bp。显示了不同产地、不同栽培品种莲的rDNA ITS的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利用ITS区序列差异,鉴别不同来源的莲提供了依据,此法可用于莲种间及真伪品鉴别。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山药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怀山药与其它产地山药的rDNA ITS区序列的差异,为山药的基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药的rDNA基因ITS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8种产地山药的ITS1片段长度均为165bp,ITS2片段长度均为158~160bp,5.8S片段长度为均为159bp。8种不同产地的山药ITS1和ITS2区分别有6个和9个碱基变异。结论利用ITS区序列的差异鉴别不同产区的山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个不同种源蒲公英样品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分析其遗传关系。方法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序。用DNASR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各样品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总长为711bp,ITS1、5.8S、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25、262、226bp。5.8S区较为保守,ITS1和ITS2碱基频率差异显著。结论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技术可用于蒲公英不同种群的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7.
甘肃野生秦艽rDNA 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研究甘肃不同地区4种野生秦艽rDNA ITS碱基序列的差异及其规律,寻找秦艽组药材之间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对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测序,运用Clustal X,MEGA3等软件对ITS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及黄管秦艽的ITS长度为800 bp,ITS1,5.8S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90,170,340 bp。根据两者序列以邻接法建立分子系统发生树。结论:ITS序列可以作为野生秦艽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化橘红rDNA ITS序列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化橘红及其近缘种rDNA ITS区碱基序列的特征及差异。方法: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作序列变异分析。结果:5个植物样品的rDNA ITS序列长度为675bp-683bp,其中5.8S rDNA长度为165bp,编码区较保守。基于K2P参数遗传距离模型构建的化橘红与沙田柚、柑橘rDNA ITS序列遗传距离分别为1.05和2.29。结论:化橘红与其近缘品种rDNA ITS序列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同地区白木香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碱基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地区白木香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碱基序列的差异。方法:运用PCR法对白木香的ITS(包括ITS1,5.8S,ITS2)序列扩增后直接测序,用软件CLUSTALX和MEGA分析测序结果。结果:白木香ITS区总长度为680bp,其中ITS1为246bp,5.8S为163bp,ITS2为271bp。ITS序列在白木香种内的变异很小,只有6个变异位点,种内遗传距离为0.0%-1.1%。结论:ITS序列的差异为鉴别不同产区白木香及其近缘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来源白首乌rDNA 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宁  闫滨  徐星航  徐凌川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1537-1540
目的:研究白首乌不同种的ITS序列遗传差异性,分析序列差异性在白首乌品种鉴定及种质资源研究中的意义。方法:从不同来源的白首乌中提取总DNA,以核基因组ITS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后,进行测序。结果:获得4个不同来源样品的ITS全序列及5.8 S全序列以及两端的18 S,26 S的部分序列,其中戟叶牛皮消CynanchumbungeiITS序列为国际首次获得,登录号分别分别为GU198970(野生种),GU479037(栽培种)。各样品间ITS序列存在不同,4个样品序列间共存在10个变异位点。结论:ITS序列对白首乌种质资源鉴定具有较好的分辨性,为鉴别不同来源的白首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不同地区半夏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半夏核糖体 ITS 碱基序列差异及其与其地理分布和外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法对半夏 ITS1-5.8S-ITS2序列扩增后直接测序,用软件CLUSTRAL 1.83和 MEGA 3.1分析测序结果。结果: 得到我国半夏主要的16个居群18个样本rDNA中的ITS和5.8S rDNA完全序列。ITS1,5.8S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76,162,246 bp。ITS2碱基频率差异显著,ITS1较为保守。根据两者序列以邻接法建立分子系统发生树。结论:半夏rDNA变异与其地理分布相关,与其外部形态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F型、H型居群的铁皮石斛rDNAITS区序列差异及SNP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主产区F型和H型居群rDNAITS碱基序列的差异。方法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广西、贵州、云南铁皮石斛主要居群的rDNAITS区 (包括ITS1,5 .8SrDNA ,ITS2 )碱基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 :在铁皮石斛各居群中 ,F型居群与H型居群植株的rDNAITS区碱基序列有 2个位点差异 ,且变异分别发生在ITS1区及 5.8S区内。研究表明 :铁皮石斛居群内部rDNAITS区的差异与植物生活型的差异呈一定的相关性 ,H型居群的铁皮石斛是F型的变种。在F型与H型居群间 ,其 5.8SrDNA区存在单核苷酸多态 (SNP)现象。首次报道了铁皮石斛ITS区的碱基序列 ,ITS区总长度为 634bp ,其中ITS1为 231bp ,5.8S为 163bp ,ITS2为 240bp。结论 :rDNAITS区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铁皮石斛F型居群与H型居群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地区菱属植物的DNA分子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曙琳  丁小余  常俊  沈洁  唐凤 《中草药》2004,35(8):926-930
目的 对野生菱和栽培菱种rDNA ITS片段进行分析,探讨该片段在两大群体中的系统学及鉴别研究意义。方法 对菱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测序,运用clustal、Mega 2.0等软件对ITs区进行序列分析鉴别。结果 获得rDNAI TS1、ITS2和5.8S rDNA完整序列,10个居群菱的ITS1与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为234~236 bp和220~221 bp,5.8S区均为164bp,不同居群的碱基差异为0.22%~2.94%。变异位点数为16个,信息位点数6个。用NJ法根据ITS序列数据构建系统发生树。结论 尽管菱属各居群间rDNA ITS的差异百分率较小,其亲缘关系较近,但根据ITS序列的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野生菱、栽培菱,菱属植物有可能都起源于同一种野生类居群。  相似文献   

14.
地黄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栽培地黄及野生地黄品种间ITS序列差异,为地黄的系统发育和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CTAB法提取地黄叶片中总DNA,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采用MEGA4.0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各供试地黄的ITS区序列总长度为613~614 bp,长度变异仅1 bp,其中ITS1长度为224~225 bp,G+C占60.4%~63%;ITS2长度为224~225 bp,G+C占57.1%~65.3%;5.8S长度高度保守,均为164 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北京2号地黄与其他地黄资源差异性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野生地黄居群内差异较小,居群间没有差异。河南栽培地黄与山西、山东省栽培地黄间没有差异;野生地黄资源中神农山和青天河一带地黄与山东省栽培地黄亲缘关系最近,而河南栽培地黄和山西省栽培地黄与野生地黄没有差异。结论:不同地区地黄资源种间亲缘关系较近,系统分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牛膝的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牛膝的ITS的序列变异,为鉴别牛膝提供DNA分子标记。方法 利用特异性PCR技术对牛膝的rDNA ITS区碱基序列进行测定,报道了牛膝的rDNA ITS区的碱基序列。结果 得到核糖体DNA中的ITS及5.8S rDNA完全序列,18S和26S rDNA部分序列,共约650bp。牛膝与川牛膝及土牛膝碱基序列有明显差异,不同产地、不同栽培品种牛膝碱基序列无差异。结论 此法可用于牛膝种间及真伪品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