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对12例动脉硬化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下以及准确了解手术者的手术习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是提高手术疗效,保证患者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1954年Eastcott完成并报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外科手段干预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在国际上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 009年4月-2 013年12月8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配合,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术中并发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进行统计的83例手术患者男性65例,女性18例,年龄4 0~78岁,平均(59±7.6)岁,其中狭窄程度均在75%以上,既往有高血压83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34例。83例均在全麻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在荧光造影下找到斑块。结果术后8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明显好转,1例突发脑出血死亡。术后随访12~18个月,均未发现再狭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肌力恢复,TIA消失,70例能正常工作和生活,6例偶有头晕,6例主诉术后颈部活动受限。结论手术配合要求器械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悉解剖位置,了解手术步骤,合理安排器械布局,及时准确传递器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巡回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积极主动做好手术配合,是整个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日前,来自丽水的阙先生就在清醒状态下接受了颈多脉内膜剥脱术.今年48岁的阙先生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几个月前在体检时发现左侧颈动脉狭窄非常严重,几乎要完全闭塞了.虽然他没有任何的症状,但这却是一个埋在颈动脉内的定时炸弹,一旦斑块脱落将导致脑卒中.当地医院的医生建议他接受手术治疗.阙先生经过多方咨询比较后,选择来邵逸夫医院住院手术.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严重狭窄极易引起脑卒中,而脑卒中一直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在脑血管功能不全病人中,有的病变在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颅外动脉阻塞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当颈动脉狭窄率达60%~100%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目.我科于2014年1月-9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后给予控制血压,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的情况,尤其要注意头痛和呼吸的变化。抗凝药物应用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除发现一例出现肢体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控制血压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密切观察脑部症状,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颈动脉阻断时间在19~27min,平均(15.28±5.89)min;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9.58±11.15)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25.8±12.54)mL。术后患者术后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护理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术中用物供给及时迅速、控制血压和避免术后发生栓塞,因此术前了解手术步骤用物准备充分,术中洗手护士供给器械物品准确、及时、迅速,同时用肝素盐水反复冲洗颈动脉管腔,防止栓塞;巡回护士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及时合理用药,是保证手术顺利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处理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为了保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执行可靠性效果,除了要保障手术操作的规范性之外,还需要围绕着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重点关注,本文就重点针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Spence(1951)首先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953年DeBakey为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者行内膜切除而成功地重建了血流。近50年来,特别是1991年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协作组(NASCET)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协作组(ECST)等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结果公布以后,充分证明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项预防颈动脉狭窄导致脑卒中的标准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病人围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颈动脉狭窄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13例病人围术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7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发现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评估与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且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选取住院病人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在36~68岁之间,进行颈动脉剥脱术后护理及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13例病人术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例明显好转,1例出现偶有头晕,嘴角歪斜不明显症状。结论:针对颈动脉狭窄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及早发现并治疗,术前及术后护理以及出院康复指导可帮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可以有症状,但是有的病人也可能症状较轻或完全没有症状。美国多中心研究发现,有过一过性脑缺血的病人,一年内发生脑卒中的至少占10%,以后发生脑梗塞的平均每年为6%。这项研究的报道还指出,对颈动脉狭窄大于70%以上且有症状的病人进行手术,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研究对1662名无症状患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表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60%的患,接受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5年后,脑梗塞的发生率为5.1%,而内科药物治疗组为11%,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对有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病人行内膜剥脱术,可以预防脑缺血或脑梗塞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手术方法及要点,以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6年3月至2011年11月本院血管外科行CEA 63例.术前常规多普勒彩超、CTA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CEA,术中常规置颈动脉转流管和使用血管补片做颈动脉成形术.结果 围手术期及术后30d均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术后随诊均无再发.3例6个月后颈动脉轻度狭窄(<40%),余患者均无颈动脉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常规运用颈动脉转流管及采用血管补片做动脉成形术,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本科室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也有近十年,在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围术期护理的基本程序和规范~([1])。现将本科室2010年6月~2016年6月成功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78例患者的围术期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46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围手术期和远期不良事件等方面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狭窄段血管内径增大、狭窄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术前降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术后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颈部切口积脓、心律失常、突发脑干出血死亡各1例.远期不良事件:术后4个月和8个月出现脑梗死各1例;术后5个月出现动脉内夹层1例.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有效改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供血情况,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以抽签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观察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2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手术后3个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内膜狭窄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而颈动脉内膜增厚是造成颈动脉内膜狭窄的最初根源。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是预防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为了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目前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给予预防性治疗。该手术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硬化斑块,达到清除血管内”垃圾”,疏通血管,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2014年1月-2014年9月,本科收治颈动脉内膜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20例,术后患者恢复理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例脑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应用和效果的分析。方法对2017年1月19日由天津市环湖医院门诊步行收入院的1例脑动脉狭窄患者,通过血化验及各种影像学检查发现其存在3级高血压及低蛋白化验指标,针对其不良饮食习惯的纠正及口服降压药物纠正高血压,通过心理疏导及有效的健康指导和术后护理人员严密的血压及生命体征的检测,及时的静脉药物控制血压在标准范围内。结果这例患者在术后有效地杜绝了并发症的出现,最终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对这例脑动脉狭窄合并极高危高血压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颅多普勒超声(TCD)耦合剂相关感染病原菌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4月承德市中心医院166例行CEA术患者,统计CEA术中TCD耦合剂相关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并统计病原菌分布。结果 166例行CEA术患者中,术中TCD耦合剂相关感染率22.29%;经Logistic回归分析,非层流手术室、耦合剂非一次性使用包装、耦合剂已开封、非杀菌型耦合剂均为CEA术中TCD耦合剂相关感染影响因素(P0.05);偏相关性分析,将年龄、非层流手术室、接台手术、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因素控制后,耦合剂非一次性使用包装、耦合剂已开封、非杀菌型耦合剂仍与CEA术中TCD耦合剂相关感染显著相关(P0.05);37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细菌检测,共培养出41株病原菌,其中人葡萄球菌最多,占19.51%,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各占17.07%。结论 CEA术中TCD耦合剂存在医院感染风险,病原菌分布以人葡萄球菌为主,感染风险与非层流手术室、耦合剂非一次性使用包装、耦合剂已开封、非杀菌型耦合剂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探头消毒及耦合剂卫生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经济学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专家访谈,确认两种术式的标准流程,进而计算出两种术式的直接医疗成本。通过系统综述的方式确定各个效果指标的初始值和范围。由此构建出决策树模型,对两种术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在各个指标上,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成本效果比均低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手术后脑卒中发生率、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和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占绝对优势的概率均大于85%。在手术后局部血肿、脑出血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没有绝对优势。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有较好的经济性,建议临床医生在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下,使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治疗。此外,应采取相关行动,积极推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